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识别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危害类别,为建设项目设计提供必要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对策和建议。方法采用类比法、检查表法等对拟建项目可能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进行分析,对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防护效果进行预测。结果拟建项目的选址、总体布局、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体防护用品、应急救援措施和职业卫生管理等均符合卫生学要求,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煤尘、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噪声、高温;类比检测结果显示,煤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0.3~1.1 mg/m3,噪声强度为74.1~78.6 d B(A),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结论该拟建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风险严重的建设项目,只要企业认真落实各项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和补充措施,从职业病防治角度分析,拟建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和评价某硫磺回收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探讨防护措施与防治对策。方法通过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检查表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并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等综合分析评价。结果本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硫化氢、氨、二氧化硫、甲基二乙醇胺(MDEA)、硫磺粉尘、催化剂粉尘、噪声等,其中硫化氢采样CMC超标,达到95.0 mg/m3,其余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正常生产后,落实本报告中提出的补充措施和建议,能够符合国家和地方对职业病防治方面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某拟建坑口火力发电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期接触水平,为该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及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类比法类推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用检查表法分析和评价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等。结果该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化学毒物、噪声、高温、工频电场等。各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期接触水平显示,除运行主值、运行巡检、检修的煤尘短时间接触浓度(总粉尘超标3.4倍,呼吸性粉尘超标1.02倍)、集控室巡检工及化学运行巡检岗位接触噪声强度[分别超标7.71、2.07 d B(A)]超标外,其余岗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检查表检查结果显示职业病防护设施中除防尘防毒设施设计内容不够全面,有2项基本符合外,其余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为煤尘和噪声,关键控制岗位为运行主值、运行巡检、检修、集控室巡检工及化学运行巡检工,在采取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后,各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期接触水平能够满足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某油品罐组项目正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系统或单元提出职业病控制措施的建议。方法本次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检查表法、检测检验法和职业健康检查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评价。结果现场检测结果表明,工人接触汽油、苯、甲苯、二甲苯、噪声、高温和工频电场浓度或强度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关键控制点是汽油、苯、甲苯、二甲苯。结论本项目采取了相应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并取得了较好的防护效果。本次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项目所涉及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处较低的风险水平,在后期正常生产过程中,建设项目在采取本报告所提措施和建议的情况下,能够符合国家和地方对职业病防治方面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识别、分析与评价拟建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危害类别,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采用类比法和检查表法。结果该拟建项目选址、总体布局、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卫生辅助用室、个体防护措施、职业卫生管理和应急救援措施等内容基本符合卫生学要求。该项目运转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该项目定性为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结论该项目运转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预防和控制,项目建设可行。  相似文献   

6.
本项目属于涉及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需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通过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分析确定该建设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产生的主要环节,浓度或强度,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防护效果,提出合理、可行的防护建议,确保该建设项目正式投产后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及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从而保护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同时,本评价为卫生行政部门对该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竣工验收提供科学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识别、分析与评价某苯酐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提出可行性的防护补充措施。方法采用检查表法、类比法相结合的原则,对拟建工程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防护措施进行定性及定量评价。结果该拟建项目正常生产过程中识别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化学毒物和物理因素。其中类比检测化学毒物、噪声等均符合接触限值要求,粉尘1个点超标(包装机下料处粉尘浓度10.2 mg/m3)。结论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在正常生产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预防和控制,从职业病防护角度考虑,该拟建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某半导体有限公司SMD事业部进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与措施及其效果等做出综合评价,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保障劳动者健康。方法依据现行的法律、规范、标准及企业提供的基础性资料,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通过检查表分析等方法对建设项目进行定性定量的综合评价。结果建设项目生产工艺布局、职业病防护措施等符合相关要求;生产过程产生的化学毒物和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化学因素检测结果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噪声强度检测结果最大值为82.8 dB(A)。结论建设项目属于电器制造业,综合分析其为职业病危害一般项目,评价结果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达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识别、分析与评价上海市杨浦区某机械制造企业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确定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类别,为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确定该企业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可行性,为其设计提供必要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对策和建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法、检测检验法和检查表法,对该机械制造企业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接触水平、防护设施合理性进行控制效果评价。结果该企业工作场所涉及乙二醇、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乙二醇浓度、噪声强度均未超标,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总体控制较好。结论该企业机械制造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从职业病危害水平上综合分析,该企业可以申请竣工验收。该企业在正式投入生产运行后,应按照相关法规和建议加强职业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确定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和主要环节,检测其浓度(强度),评价职业病危害程度及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效果,确保职工在生产过程中所接触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从而保护劳动健康。笔对独山子石化公司气体脱硫及硫磺回收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11.
袁华  王溪鸿  潘祖飞 《职业与健康》2014,(17):2484-2486
目的通过对本溪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钢)烧结余热发电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的评价,为建设单位完善职业病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及检查表等方法对该建设项目进行职业卫生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SO2、NOx、噪声、高温和工频电场等。劳动者接触这些危害因素的水平均未超过国家规定的职业卫生接触限制标准。该项目在总体布局、职业病防护措施、个人防护用品及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方面基本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而在建筑卫生学、卫生辅助用室及应急救援方面还不够完善。结论本钢该建设项目所采取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有效可行。但应加强职业卫生事故的应急救援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生产试运行期间,根据职业病防护设施运行情况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分析该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程度,评价其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并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和定量分级结果,对试运行期间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环氧乙烷、乙二醇、乙醇胺、氨和噪声。经检测,环氧乙烷短时间接触浓度和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均小于其最低检出浓度1 mg/m3;乙二醇短时间接触浓度和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均小于其最低检出浓度14 mg/m3;乙醇胺短时间接触浓度和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均小于其最低检出浓度2×10-4mg/m3;氨短时间接触浓度最高为2.84 mg/m3;氨时间加权平均浓度0.11 mg/m3;噪声周等效A声级最高为83.2 dB(A)。现场检测结果表明各岗位工人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均不超过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项目属职业病危害程度严重的建设项目。该项目职业卫生方面符合国家相关法律、规范和标准要求,该建设项目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识别、分析与评价某双酚A优化改造拟建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提出可行性的防护补充措施。方法采用检查表法、类比法相结合的原则,对拟建工程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防护措施进行定性及定量评价。结果该拟建项目正常生产过程中识别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化学毒物、粉尘和物理因素。其中类比检测化学毒物、粉尘、高温等均符合接触限值要求,2个检测点噪声超标8 h等效噪声强度分别为91.2和95.3 dB(A)。结论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在正常生产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预防和控制,从职业病防护角度分析,该拟建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识别、分析与评价拟建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方法采用检查表法、类比法相结合的原则,对拟建工程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防护措施进行定性及定量评价。结果拟建工程选址、总体布局、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卫生辅助用室、个体防护措施、职业卫生管理和应急救援措施等内容符合卫生学要求。本工程正常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石油烃类、硫化氢、苯、甲苯、二甲苯、氮氧化物、锰等CSTEL分别为0~450,0.53,0~1.49,0~0.34,0.1,0.009,0.07~0.15 mg/m3,均符合接触限值;噪声、工频电场低于国家卫生限值。结论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本工程生产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预防和控制,本工程建设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从源头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根据卫生学调查和现场检测结果,按规范要求对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该工程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毒物及高温。工作场所粉尘浓度合格率为50%;噪声强度总合格率77.8%;生产性毒物合格率85.7%;高温作业岗位作业工人接触的高温强度均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建设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通过综合防治措施,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16.
某苯酚丙酮装置优化改造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识别、分析与评价某苯酚丙酮装置优化改造拟建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提出可行性的防护补充措施。方法采用检查表法、类比法相结合的原则,对拟建工程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防护措施进行定性及定量评价。结果该拟建项目正常生产过程中识别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化学毒物和物理因素。其中类比检测化学毒物、工频电场、高温等均符合接触限值要求,噪声2个点超标。结论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在正常生产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预防和控制,从职业病防护角度考虑,该拟建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分析和确定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产生的主要环节,检测其浓度(或强度),评价职业病危害程度及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效果,提出合理、可行的防护对策,从而做出科学、公正、准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以确保建设项目正式投产后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要求,从而保护劳动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识别和分析营口某石化公司20×104 t/a聚酯薄膜(BOPET)项目PET聚合楼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其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方法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编制要求》等标准,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结果该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乙二醇、异丙醇、联苯、对苯二甲酸、氢氧化钠、γ射线、噪声、高温、工频电场。现场检测结果显示,PET聚合岗的巡检工人接触噪声的8 h等效声级均高于80 d B(A),属于噪声岗位,巡检工人在巡检时需正确佩戴防噪耳塞。其他各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该项目在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方面符合国家相关法律及职业卫生标准和放射卫生标准规定的相关要求,该建设项目可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确定建设项目可能存在和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该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岗位与工序。方法采用类比法和检查表分析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根据类比调查对象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现场测定和健康监护结果分析,结合公司一车间生产线实地考察的情况预测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其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岗位是油漆、焊接、打磨、铆工、冷卷和气刨工序。结论该建设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只有将职业危害防护卫生工程设施落实到位,才能使该项目投入生产后将可能存在和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范围内。该拟建工程项目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是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识别和分析某公司年产20万t环氧乙烷系列产品生产线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其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并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和定量分级结果,对试运行期间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环氧乙烷、乙二醇、乙醇胺、氨、工频电场和噪声。现场检测结果显示,空气岗位工人接触噪声的40 h等效声级为94.2 dB(A),高于80 dB(A),属于噪声岗位;其余岗位巡视点噪声值均低于80 dB(A),不属于噪声岗位。其他各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项目属职业病危害程度严重的建设项目,该项目在职业卫生方面符合国家相关法律及职业卫生标准规定的相关要求,该建设项目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