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经》是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是确立中医理论框架、指导中医临床的重要经典。它的学术思想、思维方式、诊治原则和方法,在中医理论及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内经》的传承,目前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  相似文献   

2.
杨上善撰注《黄帝内经太素》,首次分类研究《黄帝内经》,勾勒出中医理论体系框架之雏形。其类编纲举目张,层次清晰,阐释条分缕析,逻辑缜密。该书的撰注,对于研究《黄帝内经》以及探析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的形成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中医理论整理研究会第二届内经专题学术会议于1989年10月10日至14日在北京西山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六十余位代表在会上作了学术交流。现将会议交流内容择要介绍如次。《内经》学术思想研究吉林省榆树县中医院柴国钊等认为,《內经》以古代哲学为指导从宏观上去认识医学对  相似文献   

4.
李今庸是我国当代著名中医学家、国医大师,一生从事经典学科《黄帝内经》的教学与研究。在学科领域里,他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方法,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原理,考证和研究《内经》中的语言文字、医学理论和医学临床内容。其研究认为《内经》存在广泛性的学术思想,如包括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天人合一"、"无病先防,有病防变"的预防性"治未病"和医学世界的"变动不居"等。  相似文献   

5.
历代医家对卫气学说的研究和阐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气学说作为中医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确立于《内经》。《内经》奠定了卫气学说的基本学术观点和理论框架。历代医家在《内经》理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和阐释这一学说,使之得到进一步发扬和充实提高。其中有从注疏角度加以阐释发挥者,有从临床角度加以应用研究者,有从理论角度加以探讨阐发者,兹择要分别概述于下,并作简要讨论。一《难经》和《伤寒论》的阐发和运用《难经》系运用“问难”方式对经典中的疑难问题进行阐释和发挥,其“问疑”对象主要是《内经》,因此对《内经》的卫气学说多有阐发。关于卫气的运行和节律,《难经》主要接受和阐发了《灵枢·营卫生会》篇营卫相随,昼夜五十周次于身的理  相似文献   

6.
凡从医者,不读《内经》,不参悟经旨,则学无根本,基础不固。《内经》系中医理论之渊源,后世医家虽然在理论上多所创见,各成一家之言,但就其学术思想的继承而言,无不发自《内经》。而仲景之《伤寒论》、《金匮要略》,  相似文献   

7.
《中医杂志》2012,(7):610
为进一步阐发《内经》医学理论、弘扬《内经》学术思想、促进《内经》学科发展,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兹定于2012年7月20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全国第十二次内经学术研讨会",会议主题是深化《内经》理论研究、拓展《内  相似文献   

8.
刘弼臣教授在中医儿科领域中卓有建树,对中医理论造诣颇深,对《内经》、《伤寒论》、《温病条辨》等著作均有精深的体会,善于继承和融合历代医家之长,对钱乙、万密斋的学术思想尤为重视,对五脏证治学术思想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钻研和探索,不但全面的继承和掌握而且有重大的发扬和创新,逐步形成了“精于五脏证治,突出从肺论治”的学术思想。1五脏分证论五脏分证最早见于《内经》的风论,痹论,痿论,咳论等篇。在《难经》、《金匮要略》、《千金要方》中逐渐有所发展。到了宋代,儿科鼻祖钱乙观察到小儿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发病后所出现的证…  相似文献   

9.
《中医教育》2012,(2):87-F0002
为进一步阐发《内经》医学理论、弘扬《内经》学术思想、促进内经学科发展,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拟定于2012年7月20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全国第十二次内经学术研讨会”,会议主题是深化《内经》理论研究、拓展《内经》临床运用、推动《内经》科研创新、  相似文献   

10.
《素问》之名首见于现存文献中张机《伤寒杂病论》的自序中,作为《黄帝内经》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了中医学2000多年来的临床实践和理论探讨。历代医家学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素问》阐释发挥,探微析奥,多有新意。但纵观现存研究《内经》的200多种文献,无出王冰之右者。王氏注本自问世以来,历久不衰,至今仍是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通行本。探析王冰注释《素问》的成就与特点,对于今天整理研究中医文献有重要的借鉴作用。1 重新编次,奠定了中医理论体系的框架最早注释《内经》者为齐梁间的全元起,其书名《素问训解》,南宋时…  相似文献   

11.
时逸人不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中医教育家,也是现代中医史上积极主张中医科学化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进行了深入的阐释与研究,除了在当时的期刊上发表相关研究论文,也编写教材应用于讲学,现对其内经相关研究进行整理总结。其《时氏内经学》一册作为教材使用,对《内经》原文采取原文、经义、讲解的形式予以详析,并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中西汇通中的西医学理论注释相关条文,阐释条文中所蕴含的科学新义和原理,这种既兼有传统以经证经阐释条文的形式,又有结合西方医学知识揭示《内经》理论内涵的许多内容,呈现了对《内经》研究思路的多元化,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2.
《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是我国古代齐名的三大以"经"命名的奇书。《内经》作为我国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和养生宝典,可称为我国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其形成受到先秦哲学尤其是儒、道两家直接、深刻的影响。近人对《道德经》和《内经》的关系,大多从"道"、精气学说等哲学理论或养生防病等角度加以阐释。中医学作为一门注重临床实践的学科,其生命力不仅体现在其理论价值及文化价值,更体现在防病治病的临床实践中。治病必有法度焉,笔者试从中医治则的角度阐述《道德经》与《内经》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因时制宜的学术思想根源于《内经》,早在《内经》中即已构建起其框架。通过对《内经》全文的分析,发现《内经》已从生理、发病、预后、治疗等多方面支撑起了该理论,并成为其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从《标幽赋》的语言看《内经》的经典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内经》早已成为人们尊奉的经典,它的语言也成为人们学习和效法的样板,人们甚至以《内经》中的语句表达自己的主张和观点。这一点从《标幽赋》的语言运用就可以清楚的看到。  相似文献   

15.
系统解析和比较南京中医药大学早期(1955-1956年)4部《针灸学讲义》,其特点是形成了以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和临床应用为模块的现代针灸学科框架,不仅体现了学科前辈们的现代性探索,也呈现了现代学科框架的演变和固化,对于理解和重构当代针灸学科框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孙松辉 《中医药学刊》2004,22(7):1310-1311
《内经》理论体系式教材应能客观准确的体现《内经》理论体系的原貌,采用现代语言叙述.通俗易懂,反映对《内经》研究的最新成果,并以阴阳五行学说作为贯穿理论体系的核心。呼吁应尽快编写出体现《内经》理论体系,反映《内经》研究成果,用现代语言撰写的体系式教材。  相似文献   

17.
略论建立中医理论现代规范的途径和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传统规范为依据,运用现代语言和治疗学方法对中医理论体系进行阐释和研究,是建立中医理论现代规范的基础和前提;以临床实践为准绳,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中医辨证论治规律进行阐释和总结,是实现中医学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脏象源于藏象,首出《黄帝内经素问》。高校五版教材《内经讲义》称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脏府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对于这一学说的形成,各家见解不一,大多以《内经》、《周易》为说,其实并非如此。因为《内经》“藏象”非“脏象”之义,而《周易》虽以“象”为主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医教育》2015,(3):2
<正>为进一步弘扬《内经》的医学奥义、阐发《内经》的学术思想、拓展《内经》的临证发微,促进学科发展,推动教学改革,兹定于2015年8月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次内经学术研讨会",会议主题是深化《内经》理论研究、研讨《内经》临床运用、商议《内经》科研创新、交流《内经》教学经验、重视《内经》文化溯源。本次大会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陕西中医学院承办,现在全国范围进行征文,征文内容及范围如下:  相似文献   

20.
《内经》的成编,开创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而形成这一理论体系,有其明确的学术指导思想。其学术思想的形成,是以古代的解剖学知识为基础,以古代的哲学思想为指导,通过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临床实践的反复验证,由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逐渐形成的,从而成为阐述《内经》理论体系指导思想。因此,学习《内经》必须掌握这些思想方法。《内经》的学术思想,主要有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和“四时五脏阴阳”的整体观二个方面。一、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