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三种常用穿刺部位静脉输液的安全性。方法选择首次进行输液且需长期(>7d)静脉输液及无皮肤损伤的新生儿492例,分别采用头皮静脉(152例,头皮静脉组)、四肢浅静脉(172例,四肢浅静脉组)、腋静脉(168例,腋静脉组)进行输液,比较3组输液外渗、皮下血肿、静脉炎发生率,皮肤意外损伤率、留置针留置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及非计划拔管率。结果 3组输液外渗、皮下血肿、皮肤意外损伤、静脉炎发生率,留置针保留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和非计划性拔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腋静脉组较其他2组穿刺难度最大,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低,但留置针保留时间长,输液外渗、非计划拔管率低,静脉炎、皮下血肿、皮肤意外损伤发生率更少(P<0.05);四肢浅静脉组使用3M自粘弹力绷带固定,较其他2组非计划拔管率降低,留置时间延长(P<0.05)。结论新生儿输液时,应根据患儿实际情况选择合适部位进行穿刺,医护人员应不断提高操作技能,对于输液时间<7d的患儿可优先考虑四肢浅静脉穿刺置管后弹力绷带加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查检表在肿瘤病房留置针规范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的需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的7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控制(质控)方法;将2021年4月至2021年7月在本院肿瘤科住院的需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的7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外周留置针置入和日常维护集束化查检表进行护理质控。比较2组护士静脉留置针规范化使用情况,包括留置针穿刺部位选择正确率、护士日常维护正确率和静脉留置针导管固定正确率;比较患者因留置针并发症(静脉炎或导管堵管)致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 观察组护士留置针穿刺部位选择正确率、护士日常维护正确率和静脉留置针导管固定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因静脉炎和导管堵管致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查检表简便、可操作性强,有助于推动护士同质化、规范化操作行为,可有效降低肿瘤科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减少儿科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5~10月在儿科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16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输液护理。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4月在儿科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16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在常规静脉输液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比较2组患儿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9.416,P=0.002);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Z=-3.186,P=0.001)。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可显著减少儿科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护理专案在提高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固定规范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2017年7月8-21日留置外周静脉留置针的24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9月9-22日留置外周静脉留置针的260例患儿作为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护理专案改善。比较2组外周静脉留置针固定规范率、留置时间。 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外周静脉留置针固定规范率为94.62%,高于对照组的68.33%(χ2=58.405,P<0.001);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t=25.572,P<0.001)。 结论 实施护理专案活动提高了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固定规范率,延长了留置针使用时间,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采用 PDCA 循环管理法对其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行外周静脉留置针治疗的小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实行PDCA循环管理后80例为观察组,实行PDCA循环管理前8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采用 PDCA 循环管理法进行计划制订、计划执行、结果检查、处理改进循环管理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留置时间、非计划拔管率、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照组,留置针相关的感染、堵管、外渗、静脉炎、脱出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患儿进行护理干预管理,能够有效地延长留置时间,降低非计划拔管率,减少留置针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外套管留置长度对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浅静脉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穿刺成功后将外套管送入血管后在皮肤外留0.2cm,对照组则全部送入皮肤。观察2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观察组为16.33%,对照组为44.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16,P<0.05)。结论浅静脉留置针外套管穿刺时皮肤外留0.2cm,安全性高,舒适度好,有效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郭杰 《天津护理》2019,27(1):105-107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对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住院患者371例,对照组2017年7月至8月输液患者181例,观察组为2017年9月至10月输液患者190例。对照组进行留置针常规维护,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思维导图相关内容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拔管率、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结果:观察组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照组,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思维导图应用于外周静脉留置针维护中,可有效减少非计划拔管率、延长留置针保留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理论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6年7月收治的患者共226例并设为对照组,2016年8月~2016年7月收治的患者共235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管理,观察组基于PDCA循环管理理论进行护理管理。比较2组留置针留置时间,记录患者在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外渗、堵管、脱管、静脉炎等)。结果观察组留置针留置时间(83.36±18.51)h,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71,P0.05)。观察组外渗、堵管、脱管、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0%、1.70%、0.85%、0.43%,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321、4.475、5.803、5.827,均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理论可以有效改善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质量,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有效预防各类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3):4501-4503
探讨腋静脉留置针在危重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根据静脉留置针穿刺部位将2013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420例危重新生儿分为观察组(225例)与对照组(195例),观察组采用腋下静脉留置针穿刺,对照组采取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比较分析两组患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两组患儿性别(χ2=0.1429,P=0.7194)、年龄(u=0.3487,P=0.7275)、胎龄(u=0.6654,P=0.5062)、出生体重(u=0.9033,P=0.3669)、临床诊断(χ2=0.3887,P=0.9953)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11%vs 77.95%,χ2=6.1741,P=0.0142)。(3)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3052,P=0.0000)。(4)观察组留置针渗漏(1.33%vs 5.13%,χ2=5.0156,P=0.0251)、静脉炎(0.89%vs 7.18%,χ2=11.2810,P=0.0008)、留置针堵塞(0.89%vs 5.64%,χ2=7.8651,P=0.0051)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腋静脉留置针在危重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具有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等诸多优点,建议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老年听神经瘤患者开颅术中应用不同部位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0月行听神经瘤切除术的老年患者2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30例。观察组患者在下肢大隐静脉留置20G留置针,对照组患者在上肢静脉留置20G留置针。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静脉留置针操作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观察术后48 h内静脉炎、局部渗液发生率及微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操作时间为(3.58±0.06)min,对照组为(5.42±0.0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P<0.05);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3.8%(122/130),对照组为81.5%(106/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2,P<0.05)。置管48 h后,观察组患者发生局部渗液17例、静脉炎2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发现微血栓14例,均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2、2.04、0.54;P>0.05)。结论:老年听神经瘤患者术中应用下肢外周静脉导管留置综合效果优于上肢外周静脉导管,且便于临床操作,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无痛技术在儿科患儿留置外周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6月在神经内科住院的82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选择尾数为奇数的402名患儿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留置外周静脉留置针;选择尾数为偶数的426名的患儿为实验组,采用无痛技术留置外周静脉留置针,比较2组患儿的疼痛反应、配合度、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Z=-16.374,P<0.001)、配合度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9.229,P<0.001; χ2=12.838,P<0.001);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Z=-4.370,P<0.001)。 结论 将无痛技术应用于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中,能减轻患儿的疼痛反应,缓解其恐惧心理,提高配合度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提升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且方法简单,便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采用不同型号静脉留置针输入20%甘露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82例需输注20%甘露醇的脑部疾病患者按照静脉留置针的不同型号随机分为观察组(24G,43例)和对照组(22G,39例),两组均按q.8h~q.12h滴人20%甘露醇125—250ml,每位患者输入4d,采用统一制定的观察记录表记录输注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并统计穿刺成功率、静脉炎发生率、针头堵塞率、重新置管率及留置时间。结果不同型号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重新置管率及针头堵塞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值分别为2.9823,0.0123,0.0154;P〉0.05);观察组在留置时间上长于对照组[(89.9902±20.3606)h比(80.2800±23.2790)h],在静脉炎发生率方面低于对照组(20.9%比4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47,χ2=3.8970;P〈0.05)。结论临床护理人员对输入20%甘露醇的患者应尽可能选择24G留置针,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并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2013年7月至2017年4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中抽选1 600例成年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800例和观察组8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措施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后常见留置针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在针头回血、静脉炎、留置针阻塞、液体渗漏、皮下血肿、感染及留置针脱落的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均P<0.05);随机从两组患者中各抽取400例进行满意度调查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P<0.05)。结论 在成年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中应用风险管理效果确切,能够有效降低静脉留置针输液中常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使患者得到更优质、更满意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4.
乐玉珍  李健 《全科护理》2016,(24):2520-2522
[目的]探讨运用微信对门诊静脉留置针患儿进行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4月在儿科门诊应用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的患儿496例,分为实验组245例和对照组251例,实验组在应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由微信延续护理小组成员利用微信对病人进行延续式护理,对照组沿用原有健康教育方式。比较两组静脉炎发生率、器械性压疮发生率、微血栓堵管发生率、留置时间及病人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器械性压疮发生率、微血栓堵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微信对门诊静脉留置针患儿进行延续式护理可降低患儿导管相关并发症,延长留置针应用时间,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自行设计的新型便携式静脉显影仪对低年资护士操作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016年6月在儿科工作的18名低年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选取 2015年7-12月应用新型便携式静脉显影仪前(对照组)及2016年1-6月应用新型便携式静脉显影仪后(观察组)各270例患儿,比较应用前后的小儿静脉留置针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患儿家属满意率。 结果 新型便携式静脉显影仪应用后,低年资护士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应用前(χ2=33.671,P<0.001),观察组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χ2=10.278,P=0.001)。 结论 新型便携式静脉显影仪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低年资护士小儿静脉留置针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轻高年资护士工作压力,提升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防逆流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婷  何婷  曾蕾 《护理学报》2009,16(20):73-74
目的探讨一次性防逆流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85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按使用留置针类型的不同分为防逆流静脉留置针组(防逆流组)91例和普通静脉留置针组(普通组)94例,观察两组患者在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发生堵管、静脉炎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发生堵管、静脉炎情况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防逆流组堵管、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组(P〈0.05)。结论应用防逆流静脉留置针能有效防止留置针堵管现象,有助于减少静脉炎的发生,从而减少护理工作量,减轻护士负担及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专科化护理对颅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10月颅脑外伤手术后昏迷患者138例,按照专科化护理实施前后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专科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住院期间下肢DVT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情况。结果 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1.43%低于对照组的10.29%(χ2=4.468,P=0.035),护理满意率9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76%(χ2=7.154,P=0.008)。结论 实施专科化护理后可显著减少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