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消渴病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后世医家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对消渴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中,发现消渴病的发生发展与厥阴肝密切相关,而厥阴与少阳互为表里,厥阴风木与少阳相火合邪,风火相煽,消烁津液而致消渴。以乌梅丸为例,针对消渴病寒热错杂的复杂病机,从肝胆论治,是临床诊治消渴病及其并发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正>祖国医学对糖尿病(消渴病)的认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2世纪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消渴"的病名,并对病因病机进行了探讨。继《金匮要略》开创辨证论治之先河后,历代的医家和著作都从不同侧面对消渴病及其并发症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做了补充和发展,为中医学的发  相似文献   

3.
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关于消渴病的病因病机描述较多,文章旨在通过对于《黄帝内经》及各派医家学者中关于消瘅、脾瘅等疾病的研究,进行总结归纳,从病名、病因病机与现代医学的联系、历代医家学者的证治观点及从脾论治消渴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消渴病的预防及早期诊治进一步提供依据和相关指导。  相似文献   

4.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对消渴病的命名、病因、病机、症状、治则、预后等方面进行了论述。《金匮要略》有专篇论述消渴病,并立有白虎加人参汤、肾气丸等有效方剂,至今为临床医家所推崇。研究主要根据《金匮要略》的学术理论,结合诸多医家的学术观点及临床实践,从气虚的角度重新解读及辨析消渴病的病因病机,提出"气虚"是消渴病的共性及关键病机,应主要从"补气"方面来治疗消渴病。  相似文献   

5.
根据《黄帝内经》中"骨痿""骨枯""骨极"等内容和骨质疏松症临床表现,以及现代医学对骨质疏松症认识,探究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和辨证施治思路.认为肝肾不足、脾肾亏虚、气滞血瘀是骨质疏松主要病因病机.治疗应以补肝益肾、健脾补肾、行气活血为主;《黄帝内经》论治骨质疏松症具有较高指导意义,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按照证候虚实,调整病邪...  相似文献   

6.
中医病因病机学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经认识到病因病机的重要性:"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应"审察病机,无失气宜"。在中医临床辨证施治过程中,也需要抓住病机才能确立治疗的核心。当前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使人类对自然界与疾病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祖国医学对消渴病的认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黄帝内经》中的《素问·奇病论》就有"……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说明当时对消渴的病因病机及其与饮食结构和肥胖的相互关系已有明确认识。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病"范畴,从《黄帝内经》时期至今,古今医家对消渴病的认识不断深入,对其病机的论述虽是百家争鸣,但"火热"病机一直是主流观点。在参考古今医家的学术观点、结合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消渴病的基本病机为热伤气阴,内热为病机之要,而气阴耗伤为内热之果,且消渴病之"热"与一般热邪不同,具有波及五脏六腑、常与有形之邪胶结、易成毒邪三个特点。治疗方面,在重视清热法应用的同时,还应注意祛除痰、湿、积滞、瘀血等有形邪气。  相似文献   

9.
《黄帝内经》对消渴病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帝内经》中有关消渴的的论述加以总结,并从消渴病的病因病机,临床症状的描述,消渴病的传变,治疗及预后进行归类。为后世医家对于消渴病的研究与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5,(8):1430-1431
消渴病是中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上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为典型症状。消渴类似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糖尿病虽然属于慢性内科病,但其危害性极高。早在先秦两汉时期,中医学就有了对消渴病的记载,而且当时人们对消渴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已经形成雏形,为祖国医学作出巨大贡献。文章对先秦两汉时期的主要中医文献(《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进行探讨分析,简略归纳出本时期对消渴因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张玉琴教授在治疗消渴病方面有独特的思路与卓越之疗效,在总结传统中医对消渴病病因病机认识、临床治验基础上,针对现代人生活及工作方式提出了"食毒"、"郁毒"学说来阐释现代消渴病病因病机,并提出辛开苦降根本大法治疗消渴病,临证取得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医界视西医之"糖尿病"为古之"消渴症",并认为消渴病的根本病机是"阴津亏损,燥热内生",针对此病机,通常采用滋阴降火的原则治疗消渴病,但疗效并不尽如人意。结合《黄帝内经》"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理论,可以看出此认识忽视了阴阳互根互生的特性,过于强调消渴病"阴虚"的一面,没看到"阴虚"实为"阳不生阴,阳不化阴"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古书籍对消渴病的认识历史悠久,理论基础源于《皇帝内经》。消渴之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中,曰:"脾瘅……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此语不仅明确提出消渴之名,而且指出消渴病因病机为饮食不节,积热内生,中焦气机逆乱所致。"消"按《素问.阴阳别论》[1]的解释是:"二阳结,谓之消"。二阳,即为足阳明胃与手阳明大肠,胃热化燥伤津,大  相似文献   

14.
任继学教授,从医四十余载,学验俱丰,对消渴病之病因病机及治疗独有见地,任老治疗消渴病,详辨病证,灵活运筹.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治疗本病的经验.用之临床,必见效验.深受患者之欢迎一、深究病机指导治疗消渴病之病因病机复杂.历代医家说法不一.任老认为,消渴病病位在散膏.以散膏为本,以肺脾  相似文献   

15.
<正>《兰室秘藏》为金·李杲所撰,临终以付罗天益,得以整理刊行。李杲倡"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他的独重脾胃、治从升降的学术思想影响深远。书中设专篇论述消渴病,其对消渴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皆有特色,现总结如下,以期有裨于临床。1阐病机,二阳结热,伏火为病,津亏血燥消渴一病,溯源《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别论》  相似文献   

16.
消渴病(糖尿病)的分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消渴病”名最早见于唐·王焘《外台秘要》引隋·甄立言《古今录验》云:"消渴病有3:一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无脂似麸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本病很似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它的发生、发展和演变又很像《黄帝内经》中所论述的脾瘅、消渴、消瘅3个期。这3个期分别是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和转变的3大过程。这个客观存在的规律,只要有一定经验的医生就可以了解得很清楚。为了更加深入系统的研究本病的防治方案,我们将消渴病按照脾瘅、消渴和消瘅3个期讨论。其分期的病因病机见表1。脾瘅期除了糖尿病前期,还包括代谢综合征;消渴期似糖尿病无并发症和伴…  相似文献   

17.
肾阳不足与消渴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阳不足与消渴病关系的探讨北京100091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黄佳娜程汉桥主题词肾阳虚/中医病机消渴/中医病机祖国医学对消渴病病因病机的传统认识为:阴虚热盛,阴虚在肾,为病之本;热盛肺胃,为病之标。《内经》有“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灵枢·本脏》)...  相似文献   

18.
《黄帝内经》首先提出"脉胀"之名,"脉胀"以"脉大坚以涩"为基本特点,与现代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极其相似,能确切解释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高血压病中医病名当属"脉胀"。其病变关键在于营卫逆乱,血脉失和。"脉胀"在发病和传变上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临床上常呈现出青年在肝、中年由肝及脾、老年入肾的病位传变规律和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肾气亏虚的病机传变规律,这为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论治与分期论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最早认知糖尿病的国家之一,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主要表现、病因病机、预后转归等进行了系统论述。隋唐时期甄立言的《古今录验方》更明确指出,“消渴病”口渴多饮,尿有甜味。其后,历代医家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又不断深入,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药治疗方面,又拓展了包括食疗、运动、针灸、推拿等非药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内风"在《黄帝内经》中有病因和病机的双重含义,而"肝风"不具有病机的含义。《黄帝内经》以降",内风学说"逐渐盛行",内风"特指病机含义。"肝风"分为病和证两部分,前者指肝受邪的外感疾患,后者从属于"内风"。本文从病因病机、概念、现代研究三方面,比较二者的异同,为中医理论体系的完善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