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人源于天(自然),太虚元气是人与天两者共同的物质基础。本文以此阐述了太虚元气化生阴气和阳气,其变化是万物生长变化的本源;阴阳二气运动变化的相关性表现为五行之关系,宇宙万物同根同源是四时-阴阳-五脏相关联的理论基础。文章阐述了中医学从四时角度联系阴阳五行认识人体五脏生理作用是"天人相应"思想一个重要的方面;《黄帝内经》"四时五脏阴阳"学术思想是中医学探究生命规律的重要思维模式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内经》论气非常广泛,涉及竟达三千余次。经中提及“六气”者有五次之多,然五者同名而义不同,现浅谈如后。一、天人相通之六气祖国医学认为,人与天地是相通的。《内经》所指的天是自然界,确切地说是指自然界中阴阳二气。阴阳者乃为天地之道、万物之纲,宇宙间的一切都不离乎阴阳,人类生存亦是如此。为此《内经》列《生气通天大论》专篇论述其理,并说“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此寿命之本也”。人与天地相通表现在气,而天人相通之气含义也较为广泛。一是指生气通天,即人体生命活动与自然界阴阳二气变化是息息相关的,它直接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关系;一是指人体脏腑亦与天地之气相通,故而提  相似文献   

3.
浅论《内经》预后学说及其对《伤寒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洪涛 《陕西中医》2001,22(5):311-311
疾病预后学说是在全面掌握疾病发展全过程的基上判断病情的传变转归及病人死亡日期的一门学说 ,是《内经》重要的学术思想之一 ,其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天人相应 尤重五运六气 《内经》认为人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环境有着息息相通的关系 ,生命的根本 ,是本之于阴阳。人体的阳气随着自然界阳气的盛衰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因此 ,有些疾病的病情也随之出现慧、安、加、甚的规律性变化 ,这种“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思想在《内经》五运六气学说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 ,五运六气是古代解释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及其与人类和万物生长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道”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为了探讨世界的本原、研究事物发展变化规律而提出的哲学范畴,其代表了中国古代先贤对于万物起源与根本规律的理解。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命的学问,中医学以天人合一的观念为指导,运用阴阳五行理论,探究人体生命活动,解释生命现象,揭示生命规律,皆为“道”在医学之体现。中医学对于生命的认识,主要体现了两个方面的特点:(1)中医学是以生成论而非构成论的宇宙观看待生命的发生与演化;(2)中医学坚持天人相应的观念,不把人与自然界看作主体与对象之关系,而是认为人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并遵循自然界的运行规律。  相似文献   

5.
《黄帝内经》中所阐述的养生学思想如下:第一,正确地回答了"生命的起源是什么"。《黄帝内经》认为生命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如《素问·宝命全形论》里指出:"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灵枢·本神篇》亦曰:"德流气薄而生者也",即认为自然界的阴阳精气是生命之源,这种认识是符合实际的。第二,认为"天人相应",养生学、康复学的根本点在于"顺应自然"。《黄帝内经》把人与自然界看成一个整体,自然界的种种变化,都会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即天有所变,  相似文献   

6.
干支探义     
探讨干支的意义,了解干支在五运六气理论中的作用。以文献检索、整理研究的方法,探究干支的起源、意义。天干和十二地支是中国上古时代对太阳和月亮运行周期的描绘,反映了自然界阴阳消长、生长化收藏的规律,用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中医运气学说,主要以60年为一个甲子周期,来推求五运六气的变化规律,干支甲子反映了天文、历法、气象、物候的运动变化规律,体现了天人相应的深刻内涵和人体生命的自然信息。干支在五运六气理论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干支配阴阳,干支配五行方位,天干化运,地支配属方位,地支化六气等内涵。干支源于古人对天象的观察,反映了阴阳消长的规律,干支纪法是运气理论的基础和渊源。  相似文献   

7.
《内经图》是道教内丹修炼图,以人体气、液、阴、阳运行变化需经过的关窍为主要内容,将人体和自然界天人相应的机制和过程用歌诀加注在图景之中,具体阐发说明了气、液在五脏中运行、相互转化与天地间阴阳升降的关系,督任二脉与日月运行的关系.参照天地日月之道,涵养人身之精、气、神。是道教医学对中国传统阴阳理论体系在内丹修炼实践基础上的总结。  相似文献   

8.
人生活于自然界中,必然与外界环境密切相连。"人与天地相应"是中医学始终坚持的基本理论思想,"天人相应"的观念贯穿内经始末。人体五脏正常生命活动一方面靠系统本身来维持,同时又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外界环境通过诸多方面因素作用于人体,其中四时气候对人体生理病理影响是最大。文章所述"四时五脏阴阳"理论正是在此基础上,结合系列现代实验研究,以期能为今后相关科研和临床实践活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中医整体观认为,人以五脏为中心,相互联系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同时,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与自然环境密切相连。天人相应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思想,人体的生命活动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外界环境通过诸多因素作用于人体,其中自然界的四时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尤为突出。中医顺时养生是基于天人相应与四时五脏阴阳理论体系,并在中医治未病思想的指导下,顺应四时阴阳消长变化,顾护神形的养生方法。  相似文献   

10.
《内经》在“人与天地相参”的思想指导下,在研究生命过程及其机制与规律时提出了“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的生命功能结构说。将人放在宇宙自然中来考察,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和有机组成部分,形成了天人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生命整体观,故有“天是大宇宙,人是小宇宙”之说。大宇宙有阴阳之变化,四时之更替;小宇宙也要从其阴阳,顺其四时,使人体之生气与自然界之生机同步,这是古人在养生之道中获知的“和于阴阳,调于四时”之理。古人受自然界日月、冬夏、昼夜之往复的启发,对某些疾病的施法用药,往往根据四时、阴阳之气的变化特点,而遵“必先岁气,无伐天和”的择时原则,时时把握与人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天时因素,才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故曰:“毋逆天时,是谓至治”。  相似文献   

11.
任脉、冲脉概念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龙祥 《中国针灸》2002,22(8):9-17
通过史学研究的方法对“任脉”“冲脉”概念的形成及演变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并分析其演变的原因,从而能更准确地理解任脉、冲脉学说正确评价其价值,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肝郁证与血糖、并发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衡先培 《光明中医》2001,16(2):15-17
目的 :初步探讨肝郁证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用记分的方法将就诊的 2型糖尿病患者区分为肝郁证 ( 46例 )与非肝郁证 ( 2 4例 ) ,同时对眼底视网膜、尿蛋白、足拇趾音叉震动觉及空腹血糖作检测 ,在两组间作比较研究 ,并对肝郁证组患者肝郁证积分与空腹血糖作了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结果 :肝郁证组糖网病、尿蛋白及音叉震动觉异常的发病率都高于非肝郁证组 (但P >0 0 5) ,空腹血糖肝郁证组显著高于非肝郁证组 (P <0 0 0 1 ) ,肝郁证积分与空腹血糖值呈显著正相关 (γ =0 52 3,P <0 0 0 1 ) ,回归方程为 ^Y =4 2 2 4 +0 566x。结论 :肝郁对糠尿病及其并发症有明显影响。提示在临床治疗糖尿病时 ,应注意对肝郁证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是围绕着“寒邪伤阳”这个主线展开,一般情况下阴进阳退为病进、阳进阴退为病退,有一分发热,则留有一分阳气;在《伤寒论》中发热是正气与寒邪争抗所产生的症状体征。然而寒邪作用不同的病所(六经各具有其生理病理特点)、兼夹不同的病因、结合不同的体质,所产生的发热则各具其特点,从中也可提示疾病各自不同的传变规律。本文对《伤寒论》太阳经发热进行整理研究,从而展示伤寒六经发热与疾病传变转归的关系,以便于外感发热性疾病的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大凡认真研读过《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脏腑理论的中医学者,都会因文中既提"十二藏",又述"五藏六府",以及将一个不具备"藏而不泄"之"脏"功能的"心包"列于脏位。将无"满而不能实","传化物而不藏"之"腑"功能的"三焦"给以腑名,而时有困惑。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胰腺癌患者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患者的大量涌现。胰腺和十二指肠作为脏腑功能的显现,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根据《内经》,关于脏与腑功能的界定标准,及现代解剖学,生化学所见,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之需求,提出了将人体"胰腺"取代无脏功能的"心包"以正其脏位。并将与胰腺有密切生理关系的十二指肠取代三焦,作为与胰腺相表里的腑。这样就将"五藏六府",正式升级为"六脏六腑"。即:肺与大肠、胰与十二指肠、心与小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以合《内经》"十二藏"之说。经过如此传承精华与守正创新,则可使《内经》的脏腑理论得以进一步完善。既符合了人体内客观真实的脏腑生理结构状况,而且对中医临床的脏腑辨证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营卫二气运行方式与失眠病机的关系,为营卫运行失调导致的老年患者失眠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研究《灵枢·营卫生会》条文中关于营卫的运行方式及运行规律,分析其与失眠病机的相互关系,针对不同的失眠发病机理,提出合适的治法及选方用药。结果营卫运行失调及其证治可分为三种情况:营卫相随运行阳不敛阴导致失眠气阴两虚,可以桂枝汤调和营卫,亦可以归脾汤补养心脾,或以生脉饮益气养阴;卫气昼行于阳而夜不得入于阴导致失眠昼不精,可以六君子汤或补中益气汤或小建中汤健脾益气增加化源,辅以枳壳、厚朴行气通利,薏苡仁、佩兰芳香化湿醒脾;卫气入于阴而不得出于阳导致失眠血热血瘀,可以牡丹皮泻心经之火,除血中伏热;或赤芍泻肝经之火,行血中瘀滞而活血散瘀;或丹参偏入心经,专走血分,祛瘀生新而养血安神;或以紫参偏入肝经,破血通经而通九窍、利二便;或以郁金用治血热血瘀兼肝气郁结者。结论理解营卫运行失和的三种类型,掌握各类药物的使用特点,对于失眠临床辨证用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青霉素类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抗菌素之一。青霉素的毒性虽极低,但最易引起过敏反应,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如抢救不及时会有死亡的危险。近年来,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为发挥其优势,达到安全用药之目的,故再将青霉素的过敏反应及防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杜宝英 《河南中医》2005,25(11):12-13
脾胃,人体中焦之脏腑,承上启下,受纳运化,长养全身。然而其诸多功能,无一不与升降有关,故本文试从体现中医特色的整体观念这一角度出发,对其形成内容和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概括,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它是中医学对生命最本质的理解。人体是以脏腑系统为核心的有机整体。唯有各脏腑都运作正常才能神情精彩。因此,正确理解神与脏腑的关系非常重要。笔者认为神与脏腑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哪一脏主神,而是以脏腑为核心,诸脏腑协同作用,为神提供物质基础、调摄、控制等。心-脑-肾为神的调节脏腑,此三脏既有神之源、又有藏神之府、亦有调神之枢;而脾胃又为神的表现提供物质基础。因而在诸脏腑中神又与心、脑、肾、脾关系尤为密切。  相似文献   

19.
关于护士之间冲突与暴力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主要讨论护士之间为何会有冲突、暴力现象的发生,及如何制止该现象循环发生。方法:通过调查320位临床护士。结果:34%护士有被欺负行为,3%有被正式的抱怨而苦恼,而3%受到言语威胁,结论:我们有权利关爱自己,关爱同事。  相似文献   

20.
论脾胃学说与妇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胃学说源自《内经》,成熟于东垣。脾胃乃后天之本,水谷之海,气血化生之源,而女子以血为用,以气为纲,故妇科疾病多与脾胃病变密切相关,历代医家的妇科专著亦多重视脾胃。从脾胃功能对女子生理的作用,脾胃病变对妇科疾病的影响,以及妇科中调理脾胃的若干治法等方面论述了脾胃学说与妇科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