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空心拉力螺钉结合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Hoffa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40例单髁Hoffa骨折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空心拉力螺钉结合重建钢板治疗,对照组给予股骨髁解剖钢板治疗。观察2组骨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6~24个月随访(平均14.4个月)。观察组骨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膝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空心拉力螺钉结合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Hoffa骨折疗效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比较股骨远端微创内固定系统与髁部支持钢板固定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0年4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采用股骨远端微创内固定系统固定治疗的63例(Ⅰ组)及采用髁部支持钢板固定治疗的76例(Ⅱ组)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的HSS膝关节评分。结果:①Ⅰ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均少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863,P=0.000;U=3.759,P=0.000;U=5.007,P=0.000)。②两组HSS膝关节评分比较,存在时间效应(F=105.801,P=0.000),不存在组别效应(F=0.344,P=0.558),测量时间与处理方案间不存在交互作用(F=0.069,P=0.856)。结论:对于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而言,股骨远端微创固定系统和髁部支持钢板固定相比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快的优势,但二者对患者膝关节功能的疗效无差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分析传统解剖钢板与LISS在股骨远端关节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该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54例股骨远端关节骨折患者,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为2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解剖钢板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LISS钢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骼愈合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对照组优良率为85.19%,治疗组优良率为88.89%,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率为7.4%,对照组术后并发率为29.63%,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传统解剖钢板与LISS治疗股骨远端关节骨折的疗效相似,但LISS钢板固定治疗伤口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及功能好等优点,能有效缩短手术治疗时间,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折2号颗粒结合髁支持钢板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股骨远端复杂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均为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后就髁支持钢板治疗(对照组,n=30)与骨折2号颗粒结合髁支持钢板治疗(观察组,n=30)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相对于对照组较低,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相对于对照组较高,P0.05。结论:骨折2号颗粒结合髁支持钢板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有助于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且并发症较少,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三种方法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股骨髁支持钢板、动力髁螺钉(DCS)治疗82例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结果:82例患者均获随访5~35个月,平均16.8±6.4个月。DCS和逆行交锁钉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膝关节功能方面均明显优于髁钢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DCS和逆行交锁钉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膝关节功能方面比较,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但术中出血存在差异,逆行交锁钉出血较多。结论:动力髁螺钉和逆行交锁钉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骨折愈合快,能最大限度恢复膝关节功能,均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股骨髁解剖钢板与克氏针或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间骨折的疗效对比情况。方法:64例老年股骨髁间骨折患者平分为两组一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克氏针或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股骨髁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O.05)。两组都术后随访6个月,其中观察组的优良率为100.0%,对照组的优良率为81.3%,两组患肢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股骨髁解剖钢板和克氏针或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髁间骨折都具有固定牢靠,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但是解剖型髁钢板治疗能更好地改善预后情况,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予以LISS钢板微创内固定,对照组予以解剖钢板内固定,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自由活动度、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功能优良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患肢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LISS钢板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确切,患者并发症少,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有限切开锁定钢板,逆行髓内钉,动力髁螺钉(DCS)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02年1月-2010年10月,采用手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96例,其中,男68例,女28例,年龄22~68岁,平均38.8±2岁。致伤原因车祸52例,坠落伤36例,撞砸伤8例,根据A0/ASIF分类系统进行分类:A1型36例,A2型22例,A3型14例,C型2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9d,平均5d±1d分别采取有限切开股骨髁解剖锁定钢板治疗40例,有限切开逆行髓内钉治疗32例,有限切开动力髁螺钉(DCS)治疗24例。结果:9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30个月(平均18个月),无术后内固定折裂感染,膝关节功能评价采用1ysholm评分系统,对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等指标进行评价。膝关节功能:锁定钢板组优良率为90.00%;与髓内钉组(优良率为75.00%)、动力髁组(优良率为74.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指标锁定钢板组与髓内钉组、动力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组,动力髁组相关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限切开锁定钢板,逆行髓内钉,动力髁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手术方法,锁定钢板的疗效,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术后并发症等方面优于逆行髓内钉,动力髁,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单侧与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怀集县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2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22例采用双侧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20例采用单侧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评估术后6个月膝关节活动度(ROM)及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0%,对照组为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膝关节ROM与HSS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应用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可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锁定钢板在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应用的疗效。方法:对本院近3年来3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36例伤E1均I期愈合,平均住院时间3周。随访12—18个月,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折临床愈合标准。功能恢复良好,无髋内翻、关节僵直、断钉、脱钉、钢板松动、断板等并发症的出现。按照髋关节Harris评分,总优良率89.6%。结论: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术后并发症少,骨折易愈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伤续断汤加减结合髁支持钢板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10例股骨远端复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髁支持钢板手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新伤续断汤加减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骨折愈合情况、愈合时间、Bristol膝关节评分及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骨折愈合情况无差异,在愈合时间、Bristol膝关节评分及并发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新伤续断汤加减结合髁支持钢板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最大限度恢复膝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疗效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   

12.
马树云 《新中医》2016,48(7):107-109
目的:研究祛瘀退痹消肿方对微创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效果的影响。方法:将76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微创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祛瘀退痹消肿方治疗,比较2组患者关节骨折愈合时间和膝关节功能评分(HSS)、术后不同时点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HSS评分较对照组高,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恢复优良率观察组为94.74%,对照组为78.9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周,观察组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10.53%,对照组为28.9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微创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的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加用祛瘀退痹消肿方治疗,能显著缩短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加速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和解剖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选取肱骨近端骨折患者85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锁定钢板组(45例)和解剖钢板组(40例)。比较2组疗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锁定钢板组的优良率为93%,明显优于解剖钢板组的77%(P<0.05)。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锁定钢板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明显高于锁定钢板组的15%(P<0.05)。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优于解剖钢板,且并发症少,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4.
金栩佳  詹小兰  游显兵 《新中医》2022,54(12):115-118
目的:观察伤科接骨片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胫骨骨折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2组均给予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伤科接骨片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骨折愈合率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6%,对照组为80.4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12周,2组VAS评分均较术后24 h减少(P<0.05),且观察组同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观察组骨折愈合率为58.54%,对照组为34.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科接骨片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显著,并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切口内侧支持钢板伴外侧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14例胫骨平台复杂性骨折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双切口内侧支持钢板伴外侧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采用双侧支持钢板固定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止血带使用时间、术后及术后1年胫骨平台内翻角与胫骨平台后倾角度、术后2年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切口内侧支持钢板伴外侧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效果好,较双侧支持钢板治疗可明显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可提高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且较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及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2种不同内固定手术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优缺点,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14例,根据患者实际采用的手术方法不同分为2组,锁定钢板组56例给予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动力髋螺钉组58例给予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随访期间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恢复情况。结果 2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锁定钢板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动力髋螺钉组(P0.05);2组均无死亡、钢板螺钉或钢板断裂情况,2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年时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锁定钢板组高于动力髋螺钉组(P0.05)。结论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在骨折愈合及下地负重时间方面无明显优劣性,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者住院时间短,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稍优于动力髁螺钉内固定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使用肱骨远端解剖钢板治疗成人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成人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实验组患者37例给予肱骨远端解剖钢板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肩关节评分与肘关节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肱骨远端解剖钢板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效果较好,复位佳,手术固定可靠,肘关节功能恢复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建锁定钢板联合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治疗复杂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重建锁定钢板联合LISS内固定治疗复杂股骨远端骨折患者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25~68岁,中位数41岁;左侧17例,右侧9例。骨折AO分型,A3型4例、C2型16例、C3型6例。合并心脏病2例、糖尿病2例、骨质疏松症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7~20 d,中位数10 d。术中用1块重建锁定钢板固定股骨远端前内侧,1块LISS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股骨远端外侧,双钢板呈垂直固定。术后定期进行X线检查,随访观察骨折复位、骨折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18个月,中位数12个月;术后X线检查均示骨折复位良好,股骨髁关节面平整,骨折端无旋转、成角;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4~13个月,中位数8个月。X线检查示骨折端达骨性愈合时,参照Kolmert膝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评价临床疗效,本组优7例、良14例、可4例、差1例。临床疗效差的1例患者,拆除内固定后行膝关节松解术,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至可。均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及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结论:对于复杂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重建锁定钢板联合LISS内固定,可维持骨折复位、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好,术后可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12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加压钢板治疗,对照组采用解剖钢板治疗,采用HS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两组的优良率分别为87.9%、81.5%,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及石膏固定时间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压固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效果较好,其出血量少,骨折愈合及石膏固定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O)结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对患者的疼痛及肩关节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髓内钉固定治疗,观察组予以MIPO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疼痛评分(VAS)、肩关节活动度、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系统(UCLA)以及术后1年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肩关节背伸、前屈、内收、外展、上举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术后3、6、12个月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UCL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术后1年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髓内钉固定术比较,采用MIPO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可减少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