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集束化管理在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实施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寻求有效方法减少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ICU 96例接受肠内营养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采取集束化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两组患者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肠内营养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反流误吸、吸入性肺炎、胃潴留的发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在代谢性并发症、机械性并发症、腹泻、腹胀、恶心、呕吐及疾病预后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管理可降低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高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危重脑卒中患者应用输注泵持续肠内营养对减少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将80例老年危重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实验组通过肠内营养泵进行鼻饲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用注射器分次鼻饲相同流质的方法。比较两组发生腹泻、误吸、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实验组发生腹泻、误吸、胃潴留,胃管堵塞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输注泵持续输注的早期肠内营养可明显减少并发症,使老年危重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连续恒速输注法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营养泵连续恒速输注法应用于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70例,实验组使用营养泵连续恒速输注法,对照组使用普通输液管间歇性重力滴注法,观察两组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中胃潴留为2.9%、腹泻为5.7%、误吸为1.4%,恶心呕吐为0.0%,均低于对照组15.7%,21.4%,11.4%,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泵连续恒速输注法能有效降低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营养支持的效果,应用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果胶加间断输注肠内营养制剂对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及热量达标率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1月入住神经内科且需要留置胃管行肠内营养的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采用鼻饲蕊福平果胶加间断输注肠内营养制剂,对照组给予肠内营养制剂持续输注。比较2组患者1周内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率(包括呕吐、腹泻、便秘、腹胀、误吸、胃潴留的发生率差异,比较肠内营养实施第3天、第7天2组患者热量达标率差异。结果 观察组肠内营养期间呕吐、腹泻、误吸、腹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在胃潴留、便秘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3天、第7天,观察组的肠内营养热量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果胶加间断输注肠内营养制剂与连续输注肠内营养制剂相比,可以降低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过程中腹泻、误吸、腹胀、呕吐的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早期热量达标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富含胶原蛋白肽的肠内营养支持联合被动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79例重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39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肠内营养,研究组实施富含胶原蛋白肽的肠内营养联合被动训练,对比两组呕吐、腹泻、胃潴留、便秘发生率及首次排便时间和达到肠内营养目标量时间。结果研究组呕吐、腹泻、胃潴留、便秘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首次排便时间和达到肠内营养目标量时间较对照组提前(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应用富含胶原蛋白肽肠内营养支持联合被动训练,可有效缩短首次排便时间和肠内营养目标量时间,降低呕吐、胃潴留、腹泻、便秘等胃肠道不良反应,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对腹内压监测在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进行Meta分析,为今后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搜集关于腹内压监测用于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均从建库到2021年3月。根据预先设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文献,提取相关数据,然后采用RevMan 5.4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RCT,包括1249例患者,其中实验组628例,对照组621例。与常规肠内营养相比,在腹内压的指导下进行肠内营养可以降低血乳酸SMD=-2.23,95%CI(-2.49,-1.97),P<0.00001]、内毒素SMD=-1.09,95%CI(-1.40,-0.77),P<0.00001]、APACHE-Ⅱ评分SMD=-2.46,95%CI(-2.74,-2.18),P<0.00001],通过监测腹内压指导肠内营养使患者腹胀RR=0.5,95%CI(0.45,0.61),P<0.00001]、腹泻RR=0.51,95%CI(0.37,0.69),P<0.0001]、胃潴留RR=0.34,95%CI(0.19,0.63),P<0.0005]和恶心呕吐RR=0.43,95%CI(0.30,0.62),P<0.00001]的发生率降低。结论在腹内压的指导下给予肠内营养可降低血乳酸、内毒素、APACHE-Ⅱ评分,使腹胀、腹泻、呕吐、胃潴留等肠内营养不耐受症状的发生率有效下降。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胃肠道术后肠内营养液通过鼻肠管滴入的最佳滴速。方法 将60例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行肠内营养的患者按循证获得的实证,随机分成高剂量组(n=30例,起始滴速为60ml/h)和低剂量组(n=30例,起始速度为20ml/h)。观察肠内营养液不同滴注速度时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肠痉挛、胃潴留等不良反应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恶心、呕吐、腹胀、肠痉挛、胃潴留的发生数无差异(P>0.05)。腹泻的发生数高剂量组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5),经干预6h后能恢复肠内营养。而低剂量组由于滴注速度缓慢,不能按时完成肠内营养计划,热量和氮量不足,大部分仍由肠外营养补充。结论 肠内营养液通过鼻肠管滴入的最佳初始速度为60ml/h,以每日增加10ml/h的速度递增,达100ml/h维持,连续滴注8天。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监测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胃残留量(GRV)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住院期间无法自主进食需要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50例。2组患者都选择用鼻肠管来进行肠内营养,通过营养泵以持续、匀速的方式来输注能全力肠内营养液。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监护,实验组除了在常规监护的基础上进行胃残留量监测。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发生胃肠道并发症的情况比对照组要少(P0.005),对照组中的28例患者200m L≥GRV150m L、250m L≥GRV200m L、GRV250m L 3组发生频繁误吸发生例数要多于少有误吸例数(P0.05),实验组发生误吸的情况要少于对照组(P0.005)。结论对危重患者的胃残留量进行监测,并根据残留量对输注速度进行调整,可有效减少腹泻、胃潴留等并发症且GRV150m L是患者发生误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陈敏  王颖  施婕 《当代护士》2021,28(7):16-19
目的 观察益生菌联合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胃癌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单纯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实验组术后给予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和营养状况的相关指标.结果 实验组术后消化道不适症状(腹胀、腹泻、恶心、呕吐、便秘)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第七天实验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术后肛门初次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可显著改善胃癌患者术后胃肠道不适症状和营养状况,加快胃癌术后患者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温灸足三里对胃癌术后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并发腹胀的防治作用。方法选取辽宁省锦州市中医医院46例胃癌术后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3例,对照组只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实验组在肠内营养支持的基础上予以温灸足三里,比较两组腹胀发生及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腹胀发生率为4.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74%(P0.05);实验组腹胀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24 h胃潴留量显著少于对照组,而喂养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癌术后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同时予以温灸足三里,可有效减少腹胀的发生,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Tiotidine and cimetidine kinetics and dynamics were compared to assess mechanisms of the longer duration of effect of tiotidine in man. Both drugs has similar lag times for absorption. Tiotidine with a meal was more slowly absorbed than when fasting and was also more slowly absorbed than cimetidine with a meal. The elimination rates for both drugs did not differ; they were both approximately 2 to 3 hr. Oral doses of cimetidine achieved areas under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 curve approximately three times that of tiotidine but these concentrations were only 1/10 as potent. The cimetidine concentration inducing 50% inhibition of food-stimulated gastric acid secretion was 0.41 +/- 0.04 whereas it was 0.04 +/- 0.003 microgram/ml for tiotidine. The effect of tiotidine lasted longer than that of cimetidine because the doses recommended for use in man resulted in higher concentrations in plasma relative to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than clinical doses of cimetidine.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