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化痰行瘀治疗肺卫证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治祥 《中医杂志》1998,39(6):379-380
肺卫证是外感热病初起阶段的常见证候。外邪侵袭人体,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入,首先犯肺,肺主气属卫,与皮毛相合,故一方面由于外邪袭表,卫气被郁导致发热恶寒、无汗或少汗、脉浮等卫表证;另一方面肺经受邪,肺气失宣而表现咽痒、咳嗽等肺经证,统称为肺卫证。对肺工证的治疗一般多遵循叶天士“在卫汗之可也”的法则,用药多集中在祛邪解表法的应用上。  相似文献   

2.
化痰行瘀在肺卫证治疗中的运用探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肺卫证是外感热病初起阶段的常见证候。外邪侵袭人体,从日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入,首先犯肺。肺主气属卫,与皮毛相合,故一方面由于外邪袭表、卫气被郁而致发热恶寒、无汗或少汗、脉浮等卫表证候;另一方面肺经受邪,肺气失宣而表现为咽痒、咳嗽等肺经证候,统称为肺卫证。对肺卫证的治疗一般多遵循叶无土氏“在卫汗之可也”的法则,用药多集中在祛邪解表法的应用上。通过临床实践观察,我们认为肺卫证虽以卫表症状为主,但其发生发展及预后转归与内伤基础密切相关。充分认识肺卫证的内伤基础,对其群治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素有宿疾…  相似文献   

3.
外感之邪从口鼻、皮毛侵袭人体,肺卫首先受邪。在外感病初期,肺卫失宣是病机的关键,治疗应重在宣通肺卫。外感风寒邪气,寒邪直接损伤卫阳,郁遏肺气,治当辛温解表。外感风热邪气,阳邪郁遏气机,损伤津液,易化燥化火,甚则内陷生变,治当辛凉解表。湿热邪气从口鼻、皮毛而入,初起即表现为卫气同病,治当宣化表里湿热。燥气为病,易伤肺脏、耗津液,与热相合则易化热化火,而成温燥,治宜辛凉甘润。外感热病初起,六淫邪气侵袭肺卫,气机郁滞,进而津停成饮、成痰;气有余便是火,郁滞之气化燥化火,甚则动血。治疗总则为宣通气机,此即"透法"之运用。故在外感热病初起的治疗中,贵在把握气机状态,让肺卫之气宣畅,正气宣布,则邪气潜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感热病邪袭肺卫证的临床主症以及痰热清注射液从证论治的量-效比较。方法对106例外感热病邪袭肺卫证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统计分析,并随机分为痰热清30ml观察组56例与20ml对照组50例,两组均静滴用药,观察5d;记录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统计分析106例外感热病邪袭肺卫证患者的临床主症;观察组痊愈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发热恶寒、咳嗽、口渴、无汗、头痛、咯痰、咽痛、小便黄、舌红或边尖红、苔黄、脉浮数是外感热病邪袭肺卫证的临床主症;痰热清30ml静滴能明显提高痊愈显效率。  相似文献   

5.
"清透法"组方配伍规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透法”系外感热病常用治法之一,其基本法则即“热者寒之”。组方配伍法则为邪犯卫表,清解宣透;邪入气分,轻清宣散;热入营血,散瘀透热。应用时应注意兼挟并顺应脏腑。  相似文献   

6.
明末医家袁班的《证治心传》堪称温病学的开山之作,该书创造性地揭示了温病传变发展的一般规律,提出了"肺卫"、"营分"、"顺传"、"逆传",及外邪"多犯上焦"、"清宣轻剂"、"清肃肺卫"等术语。论述了外感热病的范畴,温疫的病因、传播途径及治疗等,并区分伤寒温病的治法用药,为清代卫气营血辨证的诞生及温病学说的完善奠定了基础。本文就其外感热病学术思想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陈朗清老中医辨治外感温病富有经验,现撷其温病卫分证的治疗经验,作一简要介绍。温病卫分证,多属外感热病初起时共有的证候,它的感受途径是从口鼻而入,往往首先犯肺,临床见证,除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周身疫疼,脉浮,苔薄等证外,多伴见咳嗽,口干,咽红痛,舌尖红或舌质偏红等症状。病在卫分时,应以汗法解表,宣泄肺卫,透汗达邪,一般来说  相似文献   

8.
提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病名为"肺疫",病因为寒、湿、热、毒等不同属性病邪侵袭,初起核心病机是外邪郁肺困脾,病变过程存在热(火)、寒、湿、毒、痰、滞、结、瘀、燥、虚等病机变化,应给予清热、散寒、化湿、解毒、祛痰、导滞、攻结、化瘀、润燥、补虚等法治疗;初中期邪在卫气分,总以清解宣透卫气分邪毒为基本治则,慎用苦寒、补益之品,邪损肺络的重型、危重型应注重凉血散血方药的应用,而中医药及早介入治疗可有效防治该病。  相似文献   

9.
《素问·热论》提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所说的并不是"皆伤寒病也"而是"皆伤寒之类也"陈乔林认为外感热病所感受的外邪是多样性的,非独指"寒"邪,《热论》是把多样性的急性外感热病,归属于伤寒一类,而非独指单一的伤寒。外感热病具有感受外邪,毒力强暴,受邪后,邪正互动,发病急骤,传变迅速,病情严重,后果转归不良等特点。外感热病的病机实指阳郁为病。外感邪气,皮肤收引,腠理密闭,气行不畅,郁而生热。此时,正邪对峙,正气欲拒邪外出而未能,相争于表为表郁,相争于里为里郁,表里俱相争为表里皆郁,阳气怫郁、阻遏,乃至壅塞,化火毒而败经脉、脏腑。汗、泄法是外感热病的治疗大法,"汗"不是单纯的"发汗",实质是"透邪外达","泄"不是单纯的"泄下",实质是"泄越其热""汗""泄"的主要目的是顺正祛邪,扫除障碍,宣通壅遏,激浊扬清,破郁为通,以解决外感热病"阳郁"的核心病机。"汗""泄"追求的是依据邪正互动态势宣散透解邪毒,因势利导,因机立胜,并不以单纯的追杀邪毒为目的,简介陈乔林治疗外感热病常用经验方"加味葛根芩连汤"以明其理。  相似文献   

10.
滕老师行医数十年,经验丰富,尤其对小儿呼吸、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造诣颇深,现将滕老师治疗小儿咳嗽经验介绍如下。 论病机重外感内伤 咳嗽一症,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为多。滕老认为小儿咳嗽的首要原因是外感病邪。小儿脏腑娇嫩,卫外机能不健全,加上调护欠周,最易感受外邪,邪袭肺卫,肺卫宣降失司,故发咳嗽。但是实际所遇咳嗽的病机远较这些复杂。小儿感邪后调理欠佳,邪郁肺卫时间稍长,则肺失宣降,津液不布,易致湿痰内停,痰邪郁肺又反过来致肺失宣降,肺失宣降又常致易感受外邪,内外相引,形成恶性循环,从  相似文献   

11.
外感温热病多由肺卫受邪,起于肌表,始于上焦,若邪气未及时宣透,或误用下法,邪气内陷,病机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上焦及下焦,导致变证蜂起。透邪法通常用于燥热伤卫、阴虚感温以及风热犯肺等症候,立足于邪,着眼于透,从而能够起到化湿透邪、祛风行血的作用,并且具有育阴而不滞邪、透邪而不伤正的功效。故治疗上应重视宣透邪气、宣畅气机,给邪以出路,使邪气还从表出,以免闭门留寇。根据外感温热病的进展程度,采用透邪法进行对症治疗,对其中医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为外感温热病的中医透邪法治疗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温病卫分证常用辛凉解表治法,以祛邪为第一要义的疏利透达法亦是温病早期的重要治法之一。文章在论述疏透法治疗理论基础上,剖析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用药,分析其卫分证治疗验案,及运用"疏透"药物频次规律,进而阐述温病医家对疏透法的运用。研究"疏透"药物的配伍规律,为拓展外感热病及新发传染病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临床用药依据。  相似文献   

13.
清热解郁涤痰化瘀法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小儿病毒性肺炎痰热闭肺证的热郁痰瘀病机及其证候,以清热解郁、涤痰化瘀为治法,进行多中心、分层区组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热郁痰瘀为小儿病毒性肺炎痰热闭肺证的常见病机及主要证候.清热解郁、涤痰化瘀法是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痰热闭肺证的有效治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外感热病寒温统一的辨证方法.方法 根据文献学习及中医学基本理论分析邪正盛衰在外感热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与伤寒、温病的关系,提出以正邪为纲,脏腑气血、六淫为纬统一外感热病辨证,将外感热病的临床证候分为邪犯卫表证、正邪俱盛证、邪盛正伤证、正气衰竭证、正虚邪恋证5种证候类型.结果与结论 以正邪为纲的辨证方法,基本上切合临床实际,能较全面地概括外感热病辨证的全貌,从理论上较完善地统一了外感热病辨证.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医学理论,结合多年治疗热病的经验,笔者提出了“热病不远寒、寒病必发热、寒温相统一”和“内伤为基础、外感为诱因、内外相统一”的观点,认为“正虚邪郁、瘀热互结”是其基本病机,提出“清透截断、扶正化瘀”的基本治法。并根据该病不同阶段的特点,分别采用不同的治法,以期截断病势,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6.
李朝喧 《中医研究》2010,23(6):F0003-F0004
栀子豉汤证,即热郁胸膈证。胸膈居于肺胃之间,为外感之邪由肺向胃传变的必经之地。外感之邪在由手少阴肺向足阳明胃传变的过程中,已离肺而又未达胃时,可能会出现热邪扰胸,热郁胸膈的栀子豉汤证这一阶段。其证之病位在胸膈,所强调的是其并不是在某一个脏腑,也可以说它是半表半里的一个阶段。在《伤寒论》和《温病条辨》中均有多处论述到栀子豉汤证,可见其是外感热病中经常可以见到的一个重要病证。因此,在此有必要对其成因、证候、治疗、禁忌症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退热速”肛注剂治疗外感高热症10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冒是感触六淫病邪,引起肺卫郁闭,营卫失和,邪郁化热传里的外感热病之一。由于人们生活与居住条件的改善,内热渐盛,伏邪常有。故能及时有效驱邪外出退热,阻断病机传变发展,是早期治愈外感热病的关键,为此,我们深入学习《伤寒六书》柴葛解肌汤证治机理,结合临证体会,组方制成的“退热速”肛注剂,采用科学方法,利用直肠给药途径吸收快、药效高、安全便捷的优点和本院发明专利直肠给药专用器具“肛注器”研制成功的肛注新剂型。通过临床观察疗效甚佳。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中医杂志》2013,(4):622-624
按照德尔菲法(Delphi)进行专家调查,研究麻疹中医辨证论治方法,分为顺证:邪犯肺卫证、邪入肺胃证、气阴耗伤证;逆证:麻毒闭肺证、麻毒攻喉证、邪陷心肝证6个主要证候。提出了证候、治法、主方、常用药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卫汗之可也”,语出叶天士《温热论》,为治疗湿病初起邪在肺卫之纲要,然而温邪为阳邪,热变最速,虽邪在肺卫,已有身热自汗、口微渴、舌边尖红轻度伤阴之象,何以又“汗之”呢?可见“在卫汗之可也”并非应用汗法.温病与伤寒,虽初起邪皆在“肺卫”,同属外感为病,传变趋向均由表入里,但温病之因为热邪,病位在肺而先肺后卫;伤寒之因为寒邪,病位在卫而先卫及肺.伤寒属风寒束表,表闭阳气受损,故必以辛温走窜之品(如麻、桂)以运阳气,强其作汗,邪随汗解.而温病属温邪郁于肺卫.以郁热为主,病虽轻  相似文献   

20.
黄淑芬教授寒温并用治疗外感发热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淑芬教授认为阳气郁遏是火热病机中的重要环节,治疗外感发热善于寒温并用,以辛温解表之品,配合寒凉药疏表达邪,开郁透热,并防寒凉冰伏,收效甚捷。本文介绍黄教授寒温并用治疗风热郁表、邪热闭肺、太阳少阳合病、暑湿郁滞病案4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