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烫疗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加用中药烫疗联合穴位按摩。2组均治疗20 d。比较2组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变化,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比容、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变化,椎-基底动脉(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右椎动脉)血流速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8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各项症状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本组治疗前增快(P0.05),且治疗组增快更明显(P0.05)。结论中药烫疗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显著,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血液流变学指标、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蒋霞 《陕西中医》2022,(7):950-953
目的:探究针灸结合穴位贴敷对脑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60例脑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予以倍他司汀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结合穴位贴敷干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左侧椎动脉血流速度(LVA)、右侧椎动脉血流速度(RVA)、基底动脉血流速度(BA)、平均血流速度(Vm)]、中医症候积分、眩晕状况[月眩晕发生次数、眩晕持续时间、眩晕残障调查量表(DHI)]。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LVA、RVA、BA、Vm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 两组患者各项中医症候积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1、3个月,两组患者月眩晕发生次数、眩晕持续时间、DHI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均低于同时期对照组(均P<0.05)。结论:针灸结合穴位贴敷可以改善脑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患者脑部血流动力学指标,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眩晕,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后循环缺血证属痰浊上蒙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选患者均排除相关禁忌证,予控制血糖、血压等对症治疗。对照组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上头针治疗,治疗3个疗程(10天为1疗程)。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予以中医证候积分评定及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基底动脉,左、右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基底动脉及左、右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优于单纯的中药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益肾定眩汤对肝阳上亢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及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肝阳上亢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86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益肾定眩汤,对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及动脉血流速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的主症、次症、舌脉象积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各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右椎动脉、左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较治疗前上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定眩汤可有效减轻肝阳上亢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症状,也能改善动脉血流速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人参养荣丸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92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联合人参养荣丸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眩晕评分及椎动脉血流参数。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眩晕评分(EEV量表评分、DHI量表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EEV量表评分、DHI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人参养荣丸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清眩汤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9月—2019年7月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治疗组30例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清眩汤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观察治疗前后脑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3.3%(25/30),对照组为60.0%(18/30),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6.7%(26/30),对照组为63.3%(19/30),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显著增快(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2周后左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更快(P均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2周后左椎动脉、基底动脉搏动指数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2周后P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的基础上合用清眩汤可以增快左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显著提高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活血定眩汤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阻窍证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3月—2019年6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诊治的84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阻窍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2例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等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活血定眩汤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2组眩晕情况[眩晕残障评定量表(DHI)评分、眩晕评估评分量表(DARS)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左椎动脉血流速度及右椎动脉血流速度)、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变化情况,并统计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DHI评分、DARS评分及BAEP潜伏期Ⅰ波、Ⅱ波、Ⅲ波和BAEP波峰潜伏期Ⅰ~Ⅲ波、Ⅲ~Ⅴ波、Ⅰ~Ⅴ波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及右椎动脉血流速度均明显快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快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0.5%(38/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8%(3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活血定眩汤能够显著改善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阻窍证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快速缓解眩晕症状,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续命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茂名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72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参照组,每组36例。参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口服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小续命汤口服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和左椎动脉、右椎动脉以及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44%,参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9.44%;治疗组在左椎动脉、右椎动脉以及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上的改善效果也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小续命汤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进行治疗,可以获得较为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百会穴压灸联合针刺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压灸组和悬灸组,每组30例。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压灸组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百会压灸,悬灸组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悬灸。观察并记录3组治疗前后眩晕程度和左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结果 3组治疗前眩晕程度、左右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眩晕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和压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灸组和悬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升高(P0.05);3组治疗后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灸组优于针刺组和悬灸组(P0.05)。结论百会穴压灸联合针刺可改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眩晕程度及脑动脉血流速度,从而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10.
任莉琼  钱淑霞  顾静霞  王云 《新中医》2022,54(1):194-196
目的:观察耳穴埋籽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耳穴埋籽法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基底动脉(BA)、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血流峰值速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82.50%,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LVA、BA、RVA的血流峰值速度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LVA、BA、RVA的血流峰值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埋籽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血流速度,改善脑缺血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丹葛汤辅助针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措施,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葛汤辅助针灸治疗,疗程4周;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期末峰值血流速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低切、全血还原黏度高切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期末峰值血流速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患者的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期末峰值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低切、全血还原黏度高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患者的的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低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葛汤辅助针灸结合基础疗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能更好的改善患者脑供血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中医证候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滋肾平眩汤联合西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肾阴不足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肾阴不足证患者98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9例。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滋肾平眩汤治疗。1个月后比较2组综合疗效、动脉血流速度、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 76%,对照组为71. 4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基底动脉、右椎动脉、左椎动脉血流速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滋肾平眩汤联合西药可提高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肾阴不足证的临床疗效,改善血流速度,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徐杰 《新中医》2021,53(14):75-77
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8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2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7 d。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检测2组治疗前后椎动脉和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Vd)、平均血液流速(Vm)及搏动指数(PI)。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Vs、Vd、Vm均大于对照组(P0.05),椎动脉和基底动脉PI均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液循环状况,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桂枝加葛根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尼莫地平配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给予尼莫地平治疗,2组治疗2周。观察眩晕的缓解程度及一些临床伴随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等改善情况,治疗前后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并测定左椎动脉、右椎动脉的最大血流速度(Vmax)和阻力指数(RI)。结果治疗组能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能使左椎动脉、右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升高,阻力指数(PI)降低,2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桂枝加葛根汤能显著提高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配合超短波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穴位注射配合超短波治疗,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血液流变性、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主要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其血黏度、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注射配合超短波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李勇  郑敏  蒋帅 《河南中医》2020,40(5):784-787
目的:观察针刺颅底组穴联合热敏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针刺颅底组穴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热敏灸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elocity,Vm)和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有效率为80.00%,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椎动脉、基底动脉Vm高于治疗前,PI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椎动脉、基底动脉Vm高于对照组,P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颅底组穴联合热敏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变化及血流阻力指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和评价氟桂利嗪联合银杏达莫治疗老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性。方法:入选2010年2月-2013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老年患者共计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银杏达莫,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桂利嗪,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DARS和DHI量表进行评估,观察组和对照组疗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后循环血液流动速度变化进行评估,观察组基底动脉和左椎动脉血流改变较显著(P0.05),右椎动脉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氟桂利嗪联合银杏达莫治疗老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配合低频电刺激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门诊符合条件的80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穴位注射结合低频电刺激治疗组40例和静脉注射对照组40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主要症状积分、血液流变学、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77.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主要症状均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可以改变血黏度、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穴位注射配合低频电刺激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颌枕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肝肾不足证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予颌枕牵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温针灸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治疗后两组症状评分、动脉血流速度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眩晕、头痛、耳鸣、失眠多梦、肢体麻木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左椎动脉血流速度及右椎动脉血液速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颌枕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改善肝肾不足证患者的症状,恢复动脉血流,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从痰瘀论治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估其对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值的影响。方法:将8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加西医治疗组、单纯西医治疗组,各40例,观察两周。对比两组病人的一般情况、治疗效果、不良反应、TCD所测基底动脉(BA)、右椎动脉(RVA)、左椎动脉(LVA)血流速度、Hcy的变化等。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对照组总有效率85%,观察组总有效率92.5%,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经TCD血流速度测定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cy均有下降,但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处理更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降低Hcy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