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影响。方法将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丹红组给予丹红注射液3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每日一次静脉滴注;丹参组给予丹参注射液3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每日一次静脉滴注。疗程14 d。于治疗前后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并检测血液流变学及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丹红组的总有效率(82.5%)显著高于丹参组(72.8%)(P0.05);丹红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或P0.01);丹参组治疗后仅全血黏度显著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丹红组全血黏度(中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显著低于丹参组(均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能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丹红注射液(倍通 步长集团)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丹红注射液加用常规药物治疗30例(治疗组);常规药物治疗组30例(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明显较治疗前降低(P〈0.01),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3.
丹红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军 《医学综述》2008,14(17):2709-2710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40例急性脑梗死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血液流变的黏聚积凝状态,致使脑灌注下降脑缺血发作、脑梗死。丹红注射液是从丹参、红花经提纯精制液体制剂,能显著降低血液黏滞度,降低红血球压低及纤维蛋白原含量,有利于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抑制血栓形成和促进血栓溶解作用,对缺氧再灌注脑损伤有保护作用。结论丹红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流变有显著改善。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是一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4.
白璇 《当代医学》2021,27(1):160-161
目的 分析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双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9年2月于本院接受诊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分析两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清NO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7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每日1次,连续14d.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4天采血测定血液流变学及血清NO含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血流变学各指标和血清NO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两组间除红细胞压积无明显差异(P>0.05)外,其他各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清中NO含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观察6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经过10天的治疗后,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中全血(高、低)切黏度及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数、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明显改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明显改善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予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疗程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大脑后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阻力指数(RI)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全血比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血液黏稠度,增加大脑后动脉等颅内血管的血供,对患者预后的改善有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更为有效的方法,观察超声扫描脑血管治疗仪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36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60例。2组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超声扫描脑血管治疗仪治疗,1次/d,20min/次,治疗20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2组均评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同时进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监测。结果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组为(11·42±5·64)分,对照组为(14·71±6·01)分,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6·105,P<0·05)。Barthel指数观察组治疗后为(56·72±13·68)分,高于对照组(53·32±13·98)分,也具有显著性差异(t=4·975,P<0·05)。全血比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好转,具有显著性差异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超声辅助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疗效确切,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丹红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探讨该药对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入选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二组均在使用脱水,预防感染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使用丹参注射液组作观察。观察二组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红全血高切、低切、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显效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脯梗死优于丹参注射液。丹红注射液能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代谢,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是改善脑组织缺血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效果。方法:9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患者自愿原则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治疗方式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同时对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皆有所改善,其中研究组显效率89.36%(42/47),对照组则为59.57%(28/47),两组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研究组同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在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血浆黏度上都显著降低,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常规治疗+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能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相关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1例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 ml/次,1次/d)静脉注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改善,治疗组显效率为82.50%(33/40),对照组显效率为60.98%(25/4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及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能够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效果。方法:9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患者自愿原则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治疗方式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同时对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皆有所改善,其中研究组显效率89.36%(42/47),对照组则为59.57%(28/47),两组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研究组同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在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血浆黏度上都显著降低,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常规治疗+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能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相关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血塞通联合丁苯酞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06~2019.12我院ACI患者60例,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30例)接受丁苯酞治疗,联合组(30例)予以血塞通联合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NIHSS、MoCA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PV)及全血高切黏度(HWBV)]。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3.33%(P<0.05);治疗后联合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PV及HWBV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塞通联合丁苯酞治疗ACI患者,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甘油氯化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对 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甘油氯化钠组和甘露醇组 ,并分别测定入院时、治疗 72h和 15天后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甘油氯化钠组与入院时比较 ,治疗 72h后血浆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显著下降 (P <0 .0 1) ,治疗 15天后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刚性指数和纤维蛋白原均显著下降 (P <0 .0 1)。甘露醇组治疗 72h后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刚性指数均显著下降 ,治疗 15天后血浆黏度和红细胞比容均显著下降 (P <0 .0 1)。结论 :甘油氯化钠有明显影响血液流变学的作用 ,降低血黏滞性的作用稳定而持久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64例诊断明确、年龄〉60岁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银杏达莫组和对照组,两组入院后均按常规方法给予对症治疗,银杏达莫组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均连用4周。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结果:银杏达莫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基本相似,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银杏达莫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可促进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血液流变学特征。  相似文献   

17.
刘金铭 《吉林医学》2010,31(8):1044-1045
急性脑梗死是当今社会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致残率较高,也是中老年人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提高本病的治疗水平已成为当今临床工作者的主要任务之一。本研究采用丹红注射液加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均取得良好效果,并对患者血液流变学进行动态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对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及脑部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1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丹红注射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奥拉西坦。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脑部血液动力学、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Qmean、Vmean、R、Zcv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对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及脑部血液动力学的影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阿替普酶联合脑苷肌肽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于舞钢市人民医院就诊的8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参照组(41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和观察组(42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脑苷肌肽注射液)。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参照组低,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较参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阿替普酶联合脑苷肌肽注射液静脉滴注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其血液流变学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丁苯酞应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血清细胞因子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5例。根据用药策略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n=46)和试验组(n=49)。两组均行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两组均以15 d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C reaction protein,hs-CRP)、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和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结果:治疗后,试验组hs-CRP、IL-6水平、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均低于治疗前及常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NIHSS评分为(5.71±1.05)分,均低于治疗前及常规组的(17.78±3.73)、(9.23±2.56)分,GCS评分为(12.51±1.73)分,均高于治疗前及常规组的(8.76±1.49)、(10.20±1.58)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辅助常规疗法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增强神经功能,促进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