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在校本科生健康素养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本科生健康素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以复旦大学邯郸校区和江湾校区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就近法和配额抽样结合的方法进行抽样,开展问卷调查。应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大学生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761名本科生中,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为27.7%,健康理念和基本知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水平具备率分别为39.7%、4.9%、74.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以母亲为初中及以下学历的研究对象为参考,母亲为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研究对象的健康素养具备率更高(OR=2.550);以艺术文史类专业的研究对象作为参考,生物医学类专业的研究对象的健康素养具备率更高(OR=2.634)。在健康理念和基本知识方面,母亲为大专及以上学历、理工类、经济管理类、生物医学类专业的学生具备率更高,家庭居住地为乡镇的学生具备率更低;在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方面,生物医学类专业学生的具备率更高;在健康技能水平方面,理工类和生物医学类专业的学生具备率更高,家庭居住地为乡镇的学生具备率更低(均P0.05)。结论大学生总体健康素养水平偏低,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具备率有很大提升空间。应加强对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的干预,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体育类大学生健康素养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体育专业大学生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5年10—12月采用两阶段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体育大学457名在校本科生,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体育类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结果体育类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为16.19%,基本知识和理念具备率为36.76%、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具备率为11.82%、基本技能素养具备率为16.85%。不同性别、年级、生源地的体育类大学生健康素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级(OR=3.108,95%CI:1.757~5.497)、生源地(OR=2.200,95%CI:1.228~3.939)及是否参加过健康教育活动(OR=2.398,95%CI:1.373~4.189)是体育类大学生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论体育类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低于全国同等学历人群水平,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养成率、基本技能持有率均较低,应采取措施,提高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兰州市在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兰州市7所高校的1 571名大学生进行健康素养现状调查,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大学生健康素养知识具备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健康素养影响因素。结果兰州市在校大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为7.1%,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健康技能素养的比例分别为6.7%、35.5%和7.8%。不同性别大学生健康素养具备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生源地、专业、年级、父(母)文化程度和家庭月收入的大学生健康素养具备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源地、专业和年级是影响在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的主要因素。结论兰州市在校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不容乐观,学校及相关部门需要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促进活动,努力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蚌埠市大学生健康素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2008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运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蚌埠市26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蚌埠市大学生总体健康素养具备率为8.9%,基本知识与理念、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及健康技能三个维度健康素养具备率分别为19.8%,3.3%和46.9%。具有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预防、慢性病预防、安全与急救和基本医疗5大健康问题的素养分别为58.6%、6.3%、2.2%、28.0%和17.8%。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校类型、年级、近1年听健康讲座次数是大学生健康素养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蚌埠市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总体偏低,尤其在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及慢性病预防方面;高校需要开展有针对性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  相似文献   

5.
了解广州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和影响因素,为学校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10年11-12月,采用卫生部编制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对整群抽取的2 200名广州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广州大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为8.8%,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等素养具备率分别为22.6%,5.7%,7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大学生、医学专业、有时/经常关注健康信息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较男大学生、非医学专业、没有关注健康信息学生高,而大二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较大一学生低(OR值分别为1.795,4.619,4.131,6.083,0.355,P值均<0.05).结论 广州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应加强宣传教育,使学生积极学习健康知识,尤其是男大学生,需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方式.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大学生健康素养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静  杜正芳  马莎 《中国健康教育》2011,(6):442-444,450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学生健康素养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开展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全市6所高校共905名大学生,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其进行健康素养调查。结果具备健康素养大学生的比例为24.75%,其中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知晓率为41.77%,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形成率为13.37%,基本健康技能持有率为73.04%;医学生中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最高,为41.92%,其次是文科生,为18.01%,理工科学生最低,为12.55%。女生具备的比例为27.88%,高于男生的20.66%。来自于城市及城镇大学生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学生专业、来源地与健康素养水平相关联。结论北京市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虽然高于全国城市居民15~25岁组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但整体水平仍然偏低,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方面素养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两方面的水平,应将健康素养的培养纳入到学生健康教育内容中,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面的素养。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江苏籍大一新生健康素养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开展学生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多阶段分层整群抽取江苏省9所本科院校和5所高职院校的7560名江苏籍一年级学生,通过自填问卷调查健康素养现状。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 7560名江苏籍大学新生健康素养具备率为40.4%,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健康素养基本技能3个维度具备率分别为56.9%、34.2%和76.1%。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分别为44.2%和3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30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生(OR=1.7)、独生子女(OR=1.5)、汉族学生(OR=1.8)、文科生(OR=1.5)、理科生(OR=1.5)和父亲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学生(OR=1.3)健康素养具备率更高。结论 江苏籍大一新生健康素养具备率高于全国水平,但不同人口特征的大学生健康素养发展不均衡,应在青少年学生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进一步提升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8.
了解吉林市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以2008年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内容为基础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4所高校分层随机抽取的1 7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总体健康素养水平为10.82%,健康基本知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健康技能3个维度素养具备率分别为10.00%,18.53%和53.94%.医学生健康素养及其各维度具备率均高于其他类型院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女生健康素养具备率高于男生;大三学生好于大一和大二学生(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类型院校和年级是影响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主要因素(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一般.高校应当注重大学生健康素养的教育,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解农村居民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现状,分析影响因素,提高其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和维护促进健康能力。方法用整群随机抽样法,从南平市10个县市抽取年龄15~69岁的农村居民810人,用《2008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农村居民具备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者为7.8%;30项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调查题的回答正确率为55.1%;文化程度越高者素养越高,识字少者素养具备率甚至为零。文化程度是影响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的主要因素。结论闽北农村居民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较低,应有针对性地制定健康教育与促进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四川省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入户问卷调查四川省城乡居民6 042人。结果四川省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素养具备率为10.70%,其中城市居民为16.70%,农村居民为4.80%;不同地区、民族、文化程度的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素养具备率不同,经χ2检验,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地区、民族、文化程度为影响居民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的主要因素。结论四川省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素养具备率较低,建议在全面干预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居民以及文化程度较低者的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四川省居民整体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简阳市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500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的健康素养具备率为15.6%,健康理念和基本知识方面素养具备率为45.2%,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方面素养具备率为12.2%,健康技能方面素养具备率为17.0%;科学健康观素养3.0%,传染病预防素养27.4%,慢性病预防素养29.6%,安全与急救素养61.2%,基本医疗素养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影响健康素养水平的因素有年龄和文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素养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文化程度的增加而升高。结论简阳市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不高,特别是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的素养具备率、科学健康观和基本医疗素养具备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江苏某综合性大学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学生的健康素养,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健康教育和制定针对性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为基础,设计大学生健康素养问卷,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该校在读1 25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医学生434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4.7%。[结果]医学生的健康素养具备率(20.0%)高于非医学生(7.1%)(P0.01)。医学生在基本健康知识理念、健康生活方式及行为、基本技能这3个方面的素养具备率分别为37.1%、26.7%、71.0%,非医学生相应为19.7%、12.1%、53.7%;医学生在科学健康观、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和健康信息4个维度素养具备率分别为64.9%、83.2%、41.2%、87.1%,而非医学生相应为48.4%、64.2%、26.5%、7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在传染病和慢性病防治素养2个维度上未见差异,且相应水平(具备率均5%)均远低于其他维度。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级(大二、大三相对于大一)[OR及其95%CI为2.263(1.572~3.257)]、专业(非医学专业相对于医学专业)[0.341(0.237~0.490)]是健康素养具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尽管健康素养水平与学习医学专业有关,但无论医学生还是非医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普遍不高,尤其在健康生活方式及行为素养、慢性病与传染病防治素养方面更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安徽省妇幼保健服务对象的母婴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水平,探讨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具备率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指导母婴健康素养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依据。方法提取"安徽省母婴健康素养调查"数据库中妇幼保健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及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5 076人,其中婚检对象2 032人(40.03%)、孕妇及其丈夫1 487人(29.30%)、儿童家长1 557人(30.67%)。调查对象的母婴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具备率为3.15%,其中婚检对象为1.38%,孕妇及其丈夫为2.76%,儿童家长为5.84%。单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调查对象类别、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个人年收入、户籍等因素与母婴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调查对象类别、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个人年收入与母婴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相关(P0.05)。结论安徽省妇幼保健服务对象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素养的具备率较低,且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个人年收入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海口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士健康素养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9年6—7月采用方便抽样法对海口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 052名护士进行健康素养问卷调查。结果海口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士健康素养总体具备率为46.48%,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具备率为65.11%,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具备率为61.88%,健康技能素养具备率为50.19%;六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由低到高依次为慢性病防治素养具备率为22.05%、传染病防治素养具备率为22.05%、健康信息素养具备率为49.24%、基本医疗素养具备率为65.21%、科学健康观素养具备率为80.61%、安全与急救素养具备率为89.35%;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龄以及工作岗位的护士总体健康素养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健康素养相关3个方面中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对健康素养总体具备率影响较其他两方面大(P0.01);健康素养相关6类问题中科学健康观素养对总体健康素养水平影响最大,健康信息素养影响最小(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称、获得证书情况、工作年限是护士总体健康素养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海口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士健康素养呈现出"知行分离"现象,其健康素养总体水平有待提高;各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差异较大;高年资、高职称、多技能护士应发挥带头作用,引导护士树立科学健康观念,促进护士健康知识理念与行为技能相结合,全面提升护士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芜湖市大学生的健康素养状况,为进一步开展大学生健康素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2009年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运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芜湖市3所高校986名大学生进行健康素养调查。结果芜湖市大学生总体健康素养具备率为10.6%,其中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知晓率为25.7%,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形成率为2.7%,基本健康技能持有率为61.5%。5类健康问题方面,具备慢性病预防素养的比例最低,为8.7%。结论芜湖市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总体偏低,尤其在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方面;应进一步采取必要的健康教育干预,以提高大学生整体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甘肃省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分析影响居民健康素养的因素,为政府部门制定健康促进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5~69岁常住人口2946名,采用入户调查方式进行数据收集。结果甘肃省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为11.99%;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健康技能的具备率分别为25.05%、16.13%和10.2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和职业是居民健康素养的独立影响因素。文化程度越高,健康素养具备率越高(OR=1.582);医务人员的健康素养具备率明显高于其他职业人群(OR=3.598)。结论甘肃省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与2009年相比有一定的提高,3个方面素养的具备率符合"知信行"模式;文化程度和职业是健康素养的独立影响因素。应根据行为干预理论和不同人群的特征,开展居民健康素养干预工作,以提高省内全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兴区居民健康素养现状。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大兴区807名18~79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以及健康技能等部分。结果调查对象健康素养的平均知晓率为71.1%,其中健康基本知识与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健康技能的平均知晓率分别为66.9%、77.5%和72.9%。健康素养的具备率为14.6%,其中健康基本知识与理念素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健康技能素养的平均具备率分别为13.6%、51.1%和52.5%。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月均收入人群,具备健康素养情况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该人群健康素养的主要因素为文化程度和年龄。健康素养具备率呈现随文化程度和年龄升高而增高的趋势,OR值分别为1.914和1.023。结论大兴区居民健康素养的具备率比较低,亟需在该人群中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普及健康素养相关知识,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广西某医科大学在校本科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医学院校健康素养水平及实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提供参考。方法 2018年10—12月,按照学科分类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西某医科大学6大学科里所有专业及年级中的2 410名本科学生进行健康素养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广西某医科大学在校本科生具备健康素养人数为1 241人,具备率为52.71%,其中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具备人数1 418人,具备率为60.24%,健康技能素养具备人数1 362人,具备率为57.86%;健康知识与理念素养具备人数1 134人,具备率为48.17%。6类健康问题的素养具备情况为:科学健康观素养具备人数1 885人,具备率为80.08%;基本医疗素养具备人数1 655人,具备率为70.31%;安全与急救素养具备人数1 560人,具备率为66.27%;慢性病防治素养具备人数1 178人,具备率为50.04%;健康信息素养具备人数1 029人,具备率为43.71%;传染病防治素养具备人数715人,具备率为30.37%。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级、饮食情况、学科、运动情况是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均P0.05),可解释14.2%的总变异。结论调查的医科院校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素养具备率较高,但健康意识有待提高。科学健康观和基本医疗素养具备率较高,而传染病防治知识欠缺。应根据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干预措施,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广州市在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高校和相关部门有效开展健康促进工作,制定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2年4~6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广州市5所高校共2 10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健康素养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健康理念和基本知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健康基本技能等.结果 该市大学生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为8.2%,具备健康理念和基本知识素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健康基本技能素养的比例分别为18.2%、13.7%、41.3%;医、药类学生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最高,为16.9%,且不同专业具备健康素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10.65,P<0.001);调查前是否选修过健康方面课程及不同年级具备健康素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9.96,88.82,均有P<0.001);分类树分析表明,影响大学生健康素养的因素主要有专业、年级、调查前是否选修过健康方面课程和生源地.结论 广州市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整体过低,特别是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及慢性病预防素养,学校及相关部门据此应有针对性地制定健康素养干预措施、开展健康素养促进活动,努力提升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2017年南阳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健康政策及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南阳市15~69岁的常住居民,调查其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及基本情况,对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南阳市15岁及以上居民3 722人,城乡人口比为0.18∶1,男女性别比为0.88∶1,年龄以45~54岁最多(占33.02%),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占36.24%),职业以农民为主(占83.64%)。南阳市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为6.13%,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基本技能素养具备率分别为14.78%、5.56%、10.29%。安全与急救素养、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素养、健康信息素养、基本医疗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具备率分别为34.39%、25.98%、11.63%、10.51%、8.81%和7.2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居民的健康素养具备率高于农村(OR=6.97)。25~34岁(OR=8.68)和35~44岁(OR=4.64)的健康素养具备率均高于15~24岁居民。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上的居民的健康素养具备率均高于不识字/少识字组(OR:7.09~32.92),且OR值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而增大;医务人员的健康素养具备率高于公务员(OR=4.73)。结论 2017年南阳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尤其是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应根据不同人群特征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大力开展健康促进工作,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