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临沧市临翔区居民慢性病死亡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当地慢性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临翔区2013—2018年居民慢性病死亡监测数据,分析居民死因及减寿顺位,使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估计期间死亡率变化趋势。结果 2013—2018年临翔区居民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比80.65%,居死因顺位第1位。年均粗死亡率为479.32/10万,标化死亡率为541.18/10万;男性年均粗死亡率为568.16/10万,标化死亡率为642.35/10万;女性年均粗死亡率为386.27/10万,标化死亡率为441.18/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P0.001)。前3位慢性病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56.25%)、慢性呼吸系统疾病(15.70%)、恶性肿瘤(13.12%)。2013—2018年因慢性病死亡的潜在减寿年数占全死因的59.00%,前3位减寿顺位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消化系统疾病,减寿率(PYLLR)分别为19.79‰、9.92‰、5.61‰。结论慢性病已成为临翔区居民的主要死因,应加强对循环系统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和消化系统疾病的监测与防控,同时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发挥一级预防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10-2014年泰兴市居民死亡水平和主要死亡原因,为疾病防治提供策略。方法利用全死因网络直报系统导出2010-2014年泰兴市居民死亡数据,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分类,采用SPSS 19.0和Excel 2007统计软件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潜在减寿率(PYLL率)、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结果 2010-2014年泰兴市共报告死亡病例40 159例,粗死亡率为699.67/10万,标化死亡率为385.84/10万,其中男性死亡22 913例,粗死亡率为799.02/10万,标化死亡率为513.48/10万;女性死亡17 246例,粗死亡率为600.48/10万,标化死亡率为278.61/10万。全人群、男性和女性死亡率55岁后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各年龄组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民前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277.85/10万)、恶性肿瘤(256.18/10万)、呼吸系统疾病(75.35/10万)、损伤和中毒(47.18/10万)、消化系统疾病(9.30/10万),累计占全死因构成的96.15%。全人群、男性和女性的PYLL居前2位的均为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其中男性PYLL前2位合计为93 945.0人年,是女性(37 965.0人年)的2.47倍。结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为泰兴市居民主要死因,应加强循环系统疾病的监测、恶性肿瘤的早诊早治和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加大老年人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投入。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15~2019年南平市常住居民死因状况及特征,为疾病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人口死亡登记系统中南平市的数据,并采用ICD-10进行死因分类,使用Excel 2019和IBM SPSS Statistics 21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19年南平市居民的粗死亡率为572.54/10万,标化死亡率566.47/10万。其中男性(673.10/10万)高于女性(470.11/10万)(P0.01)。死因前3位是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这3位死因占全死因构成比较大(占73.22%)。不同年龄组的死因构成差异也较大(P0.01),0~14岁的前3位死因是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先天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伤害;65岁以上年龄组主要死因是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结论南平市居民死亡率低于福建省平均水平,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和伤害是南平市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且不同特征人群死因顺位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临翔区居民主要慢性病死亡状况,为今后制定慢性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临翔区全人群死因监测数据中常住居民2013—2015年发生的慢性病死亡个案为研究对象,运用死因监测数据清洗与分析系统和Excel 2007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15年临翔区居民总死亡率为574.91/10万(标化率为608.86/10万),四种主要慢性病死亡率为547.81/10万,占居民总死亡人数的62.33%。其中,心脑血管病死亡居第一位,死亡率为218.78/10万,占总死亡的38.05%。男性主要慢性病死亡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是女性的1.42倍。不同年龄人群慢性病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升高,45岁后上升迅速,65岁以上达到高峰。15岁及以下儿童主要死因是恶性肿瘤。结论慢性病已成为临翔区居民的主要死因,降低慢性病死亡是该地区慢性病防治工作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昆明市居民慢性病死亡率及其分布特征,为制订慢性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昆明市全人群死因监测数据中常住居民2007—2010年发生的慢性病死亡个案为研究对象,运用死因统计分析软件DeathReg2005和Excel200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0年昆明市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450.22/10万(标化率为285.98/10万),占居民总死亡人数的71.88%。在慢性病死亡率中,居民前5位死因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糖尿病和肝脏疾病,占慢性病死亡总数的95.85%。男性慢性病死亡率显著高于女性(P<0.001),是女性的1.39倍。15~60岁人群慢性病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上升,60岁以上人群达高峰。城市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504.46/10万(标化率为290.11/10万),农村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404.94/10万(标化率为281.68/10万),城市慢性病死亡率显著高于农村(P<0.001),是农村的1.24倍。PYLL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昆明市居民健康危害最大的慢性病是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结论昆明市慢性病有年青化倾向,是一种男性高发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影响老年人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应针对不同目标人群加强慢性病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6.
分析泰兴市 1998~ 2 0 0 0年居民死亡资料 ,结果表明 ,当地居民粗死亡率为 4 87.15 / 10万 ,标化死亡率为 394 .2 8/ 10万 ;前 5位死因顺位为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心脏病、中毒与损伤 ;其中恶性肿瘤死亡率最高 ,为 195 .0 6 /万 ,标化死亡率为 15 4 .4 3/ 10万 ,占全部死因的 4 0 .0 4 % ;男性居民死亡率高于女性。表明以恶性肿瘤为主的慢性病已成为该市居民的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河南省居民的死亡原因以及主要死亡原因对期望寿命的影响,为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16年河南省36个疾病监测县(区)的死亡数据资料,计算死亡率、构成比、死因顺位、期望寿命和去死因期望寿命等相关指标。结果 2016年河南省疾病监测地区居民粗死亡率为551.03/10万,标化死亡率495.08/10万,男性死亡率(631.93/10万)高于女性(464.92/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 094.63,P<0.001)。死亡原因主要以慢性病为主,占全部死亡的88.11%。居民前五位死因顺位分别是脑血管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伤害和呼吸系统疾病,占全部死因的比例达91.09%。居民人均期望寿命78.19岁,男性75.18岁,女性81.64岁;造成寿命损失的疾病种类依次为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伤害、呼吸系统疾病。结论 影响河南省居民健康和寿命损失的主要疾病是以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为主的慢性病,提示在以后的疾病防控中应针对性的加强慢性病的综合防治工作,降低慢性病的发病和死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06-2016年宜昌市居民的死亡率、主要疾病死亡原因、寿命损失以及死亡率变化趋势,为政府制定卫生规划和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宜昌市2006-2015年居民死因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5年居民标化死亡率为673.78/10万,男性标化死亡率为778.61/10万,女性标化死亡率为563.39/10万.2006-2015各年度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10年间标化死亡率下降22.68%,死亡总数上升30.84%.居民主要死因死亡率前五位依次为:心脑血管病(241.72/10万)、恶性肿瘤(181.47/10万)、呼吸系统疾病(89.27/10万)、损伤与中毒(52.28/10万)和消化系统疾病(20.77/10万),占全死因构成86.90%.损伤与中毒导致的寿命损失最高(26.06人年).恶性肿瘤减寿率最高(11.54‰).结论 2006-2015年宜昌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消化系统疾病.总死亡人数逐年上升,标化死亡率逐年下降.要采取社区综合防控措施降低,重点降低主要慢性病死亡率,提高居民期望寿命,全面推进全国健康城市创建.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14—2018年宁波市镇海区户籍居民死亡原因及潜在减寿影响,为制定和调整卫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导出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中死亡时间为2014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且户籍为镇海区的死亡报告卡,采用横断面研究分析居民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亡构成比、死因顺位、潜在减寿年数(PYLL)、减寿率(PYLLR)和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结果 2014—2018年镇海区居民死亡7 163例,粗死亡率为595.57/10万,标化死亡率为243.48/10万。前11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脑血管病、伤害、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传染病和精神障碍疾病;男性前5位死因合计死亡率为588.56/10万,高于女性的391.85/10万(P0.05)。围生期疾病是0岁~组的首位死因,恶性肿瘤是15岁~组和45岁~组的首位死因,循环系统疾病是65岁~组的首位死因。2014—2018年镇海区居民全死因PYLL为40 132.50人年,PYLLR为33.37‰,AYLL为5.99年/人。居民PYLL和PYLLR前5位死因均为恶性肿瘤、伤害、脑血管病、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AYLL前5位死因依次为围生期疾病、先天畸形、伤害、恶性肿瘤和传染病。结论镇海区户籍居民标化死亡率为243.48/10万,男性标化死亡率高于女性,恶性肿瘤、伤害和脑血管病是主要死因,围生期疾病是造成居民"早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2015-2019年营口市城市居民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解营口市城市居民死因情况和主要死因的变化趋势,为营口市制定疾病防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15-2019年营口市城市居民全部死亡数据,利用Excel 2007、DeathReg 2005和SPSS 17.0软件分析计算得出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主要慢性病过早死亡率等指标。结果 2015-2019年营口市城市居民死亡人数18 457人,年均粗死亡率828.58/10万,标化死亡率是612.32/10万,男性粗死亡率是977.25/10万,女性粗死亡率是685.13/10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8.125,P0.05)。营口市城市居民死亡率随着年份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χ~2趋势=50.334,P0.05)。2015-2019年营口市城市居民死因顺位排在前6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除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以外,其他5种主要死因分类男性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期死亡主要以围生期疾病有关,从1岁开始出现肿瘤的死亡病例;5~45岁年龄组损伤中毒位居死因顺位前3位,65岁以上年龄组最主要死亡原因是循环系统疾病。2015-2019年,营口市城市地区居民主要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为17.80%。结论营口市城市居民主要死亡原因是慢性病,应加大对主要慢性病的干预和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019—2020年深圳市坪山区居民死亡特征和疾病负担,为预防和控制疾病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收集当地死亡监测数据和人口学数据资料。根据ICD-10进行死因分类和编码。计算居民各类疾病的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等指标。结果 2019—2020年坪山区死亡共910人,平均死亡年龄64.94(47.06~82.34)岁,粗死亡率为102.04/10万,标化死亡率为263.97/10万;人均期望寿命是86.00岁。男性与女性分别死亡558人和352人,粗死亡率分别为113.72/10万和87.76/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313.05/10万和211.97/10万;人均期望寿命分别是84.66岁和87.55岁。男性粗死亡率高于女性,χ2=14.594,P<0.001,男性标化死亡率也高于女性。死因顺位占前3位的疾病由高到低依次都是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伤害;标化潜在减寿年数和标化潜在减寿率占前3位的疾病由高到低依为伤害、循环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结论 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伤害是坪山区的主要死因和疾病负担最重的三类疾病,男性是重点防控人群,应做...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扬州市居民死亡水平及潜在寿命损失情况,为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PSS 17.0和Excel2007软件,分析2015-2018年扬州市户籍居民死因数据,计算构成比、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和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结果 2015-2018年扬州市户籍居民共死亡141 531人,≥65岁老年人群死亡人数占81.28%,年均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766.48/10万、442.81/10万。男性粗死亡率为847.29/10万,女性为686.92/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560.76,P<0.001)。前5位死因全人群和女性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占全人群死亡总数的91.75%,肿瘤为男性首位死因。0~14岁、15~44岁、45~64岁和≥65岁人群首位死因分别为伤害、肿瘤、肿瘤、循环系统疾病。PYLL顺位前5位分别为肿瘤、循环系统疾病、伤害、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结论应根据不同年龄组人群死因特点,开展有针对性干预工作,特别是慢性病与伤害的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南京市鼓楼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情况及趋势。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编码分类,使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顺位等对2011-2014年南京市鼓楼区居民恶性肿瘤死因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居民恶性肿瘤年均粗死亡率为162.72/10万(男性193.50/10万、女性131.44/10万),标化率为139.38/10万(男性175.28/10万、女性106.61/10万),占总死因构成的30.33%。恶性肿瘤前5位死因依次是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食管癌,累计占恶性肿瘤死亡的64.24%。结论恶性肿瘤是南京市鼓楼区居民的主要死因之一,应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相应的综合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居民死亡水平及主要死因,为制定预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综合某市5个监测点上报的居民死亡资料,按照居民病伤死因归类和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分类后,输入Death Reg2002、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监测点居民年均粗死亡率为361.20/10万,标化死亡率320.94/10万;男性年均粗死亡率444.21/10万,标化死亡率409.72/10万,女性粗死亡率268.34/10万,标化死亡率235.73/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是女性的1.66倍。循环系统疾病居全死因首位,年均死亡率142.37/10万。结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是威胁该市监测点居民健康的主要原因,治理环境,加强社会人群的健康教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贵阳市2015年死因监测点常住居民死亡水平、主要死亡原因以及寿命损失情况,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中国死亡信息登记报告管理系统导出2015年贵阳市4个监测点的死亡个案数据,按照国际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分类,采用SPSS19.0和Excel2010软件对2015年贵阳市4个死因监测点的死亡水平、死因构成、死因顺位以及潜在减寿年数等进行分析,死亡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贵阳市2015年常住居民死亡率为519.32/10万,标化死亡率为543.61/10万。其中男性死亡率为611.81/10万,标化死亡率为624.23/10万;女性死亡率为420.53/10万,标化死亡率为450.26/10万。男女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0.11,P<0.01),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的86.66%,伤害占10.03%,传染病、母婴疾病和营养缺乏性疾病共占2.71%。前5位死因分别是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损伤和中毒。全人群死因中损伤和中毒导致的寿命损失最大,其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结论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已成为威胁贵阳市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应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的危险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平顶山市2018年居民死亡特征分析,掌握主要死亡原因和顺位等,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死因监测系统中2018年平顶山市的死因监测数据。结果 2018年平顶山市居民粗死亡率596.37/10万,标化死亡率为509.60/10万,其中男性粗死亡率为682.09/10万,标化死亡率为639.04/10万,女性粗死亡率为504.45/10万,标化死亡率为386.37/10万。男性粗死亡率为女性的1.35倍,标化死亡率为女性的1.65倍。<1岁组死亡率较高,1~<5岁组迅速下降,之后随年龄升高死亡率逐渐升高,85岁及以上年龄组死亡率达最高。死因顺位前10位的疾病依次为: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及中毒、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传染病,占全部死亡人数的95.21%(23 016/24 175);3大类疾病死因构成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88.95%。结论 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平顶山市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从慢性病危险因素着手,动员各部门参与,以基层医疗机构为依托,以健康促进策略为导向,采取综合的慢性病防控措施,减少人群慢性病发生和死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大丰市居民死因状况。方法分析2012年大丰市居民死亡资料,计算死亡率、死因顺位、年龄性别死亡率变动趋势、潜在寿命损失等。结果 2012年大丰市居民粗死亡率为767.02/10万,标化率为274.51/10万。其中男性死亡率为823.45/10万,标化率为288.01/10万;女性死亡率为710.86/10万,标化率为258.21/10万。男女之比为1.16∶1;前3位死因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占总死因的77.51%。结论恶性肿瘤和循环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大丰市居民的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开平市居民死亡水平、死因模式,为制定卫生服务政策和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开平市2010—2011年居民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采用SAS 9.0和Excel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死亡总例数为9 886例,男性5 182例,女性4 704例,粗死亡率为718.69/10万,标化死亡率为423.69/10万;男性标化死亡率为483.43/10万,女性标化死亡率为362.20/10万,男性高于女性(P<0.01);心血管疾病是开平市居民的首位死因,死亡率达302.79/10万,占居民总死因的42.13%(4 165/9 886),第2~4位死因分别为脑血管疾病(1 905例)、恶性肿瘤(1 433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421例),前4位死因合占居民总死因的80.15%(7 924/9 886)。0~19岁青少年的主要死因为恶性肿瘤(15例)、先天性疾病(14例)、围生期疾病(12例)和心血管疾病(9例);20~59岁中青年的主要死因为恶性肿瘤(637例,占38.47%)和心血管疾病(312例,占18.84%);≥60岁老年人主要死因是心血管疾病(3 844例,占47.36%)、脑血管疾病(1 701例,占20.96%)、恶性肿瘤(781例,占9.62%)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398例,占4.90%)。结论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开平市居民的主要死因,提示政府部门应适时调整卫生服务规划,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积极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思茅区居民死亡水平及期望寿命,发现主要卫生问题,为制定有效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死亡率、构成比等指标对思茅区2014年死因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4年思茅区居民总死亡人数1 911例,死亡率为640.89/10万,标化死亡率为633.76/10万,期望寿命为72.99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为550.14/10万,占死亡总数的85.84%;传染病,母婴和营养缺乏性疾病死亡率为30.47/10万,占死亡总数的4.75%;伤害死亡率为55.58/10万,占死亡总数的8.67%。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和消化系统疾病。结论慢性病和伤害是思茅区居民的主要死因,应把慢性病防治工作放在疾病控制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昆明市居民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的原因。方法统计2015年昆明市死因监测数据,计算30~69岁户籍居民重大慢性病死亡率、构成比和死亡概率。结果 2015年昆明市居民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8 302例,过早死亡率为263.95/10万,占重大慢性病死亡的31.26%。前5位死因依次为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肝癌,占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的64.48%。男性过早死亡率为344.27/10万,女性为182.16/10万,男性高于女性(P0.05)。男女均呈现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城乡居民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存在统计学差异,农村(272.14/10万)高于城市(253.54/10万)(P0.05)。全市居民重大慢性病早死概率为12.89%,其中男性(16.44%)高于女性(9.13%);农村(14.03%)高于城市(11.66%)。结论昆明市30~69岁居民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和肝癌等重大慢性病已成为影响居民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应加强不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的综合干预与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