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脾虚小鼠肠道菌群和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四君子汤多糖对其的纠正作用。方法:利用番泻叶灌胃加饥饱失常复制小鼠脾虚模型,经1g/kg及2g/kg四君子汤多糖治疗后,以菌落计数法检测其盲肠内容物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脆弱拟杆菌及大肠杆菌的数量;白细胞检测仪检测外周血白细胞比例;以ELISA检测肠道sIgA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脆弱拟杆菌及大肠杆菌数量均升高、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比例升高,淋巴细胞比例下降、肠道sIgA含量降低;经1g/kg及2g/kg四君子汤多糖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一定的恢复,接近正常水平。结论:四君子汤多糖对脾虚小鼠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有一定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温运合剂对脾虚泄泻小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大黄水煎液制作小鼠脾虚泄泻模型,给予温运合剂进行治疗,观察小鼠的体质量、腹泻指数、肠道病理学检查变化情况,并测定肠内容物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结果温运合剂有明显止泻作用,可显著改善脾虚泄泻所致的体质量减少,减轻肠黏膜损伤,还可以显著提高脾虚泄泻小鼠的肠道短链脂肪酸含量。结论温运合剂可修复肠道黏膜,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进而发挥其止泻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运脾止泻合剂对湿热泻小鼠肠道菌群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病因模拟法建立湿热泻小鼠模型,采集粪标本置于厌养及需氧条件中培养并计数典型菌落,通过菌落比例及含量的比较,观察运脾止泻合剂对肠道有益菌的生长及繁殖的促进作用。结果运脾止泻合剂对肠道菌群有明显调节作用,对腹泻时肠道比值明显下降的厌氧菌有显著提升作用,促进肠道有益菌生长及繁殖,平衡需氧菌及厌氧菌在肠道比值,以达到止泻的目的。结论运脾止泻合剂可均衡腹泻时肠道需氧菌及厌氧菌的比例,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改善肠道内环境而发挥其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止泻定胶囊的体内抗菌和止泻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止泻定胶囊体内抗菌试验,有明显抗痢疾杆菌作用,提高小鼠生存率,并能对抗蓖麻油或番泻叶引起的小鼠腹泻。实验比较了止泻定与单味黄连素或铁苋莱的抗菌和止泻作用,表明止泻定疗效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5.
补肺健脾颗粒对脾虚小鼠肠道菌群变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玉英  王玺坤 《中医药学刊》2001,19(4):377-377,401
将脾虚小鼠的肠道菌群及服用补肺健脾颗粒后的肠道菌群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及双歧杆菌组对比,结果表明:在小鼠形成脾虚的过程中,加喂补肺健脾颗粒组与脾虚组小鼠比较,小鼠肠道内双歧杆菌、乳杆菌和类杆菌都明显增多,并且恢复到正常水平;大肠杆菌和肠球菌的菌量显著减少,与脾虚组小鼠相应菌量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而且,补肺健脾颗粒能使肠道内厌氧菌与需氧菌数量比例维持在1000:1左右,有利于调整和维持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6.
将脾虚小鼠的肠道菌群及服用补肺健脾颗粒后的肠道菌群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及双歧杆菌组对比.结果表明在小鼠形成脾虚的过程中,加喂补肺健脾颗粒组与脾虚组小鼠比较,小鼠肠道内双歧杆菌、乳杆菌和类杆菌都明显增多,并且恢复到正常水平;大肠杆菌和肠球菌的菌量显著减少,与脾虚组小鼠相应菌量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而且,补肺健脾颗粒能使肠道内厌氧菌与需氧菌数量比例维持在10001左右,有利于调整和维持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怡情止泻汤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旨在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共计纳入60例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入组患者均由医院2017年5月—2018年12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30例)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观察组患者(30例)则采取怡情止泻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患者腹泻、脓血便、腹痛症状积分及结肠镜下黏膜病变积分、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肠道菌群变化情况、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抑郁量表(HAMD)评分、生活质量评分(IBDQ)、不良反应及患者治疗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3.33%(28/30)高于对照组患者73.33%(22/3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腹泻、脓血便、腹痛症状积分及结肠镜下黏膜病变积分、HAMA及HAMD评分、IBDQ评分相当(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腹泻、脓血便、腹痛症状积分及结肠镜下黏膜病变积分、HAMA及HAMD评分、IBDQ评分均改善,观察组患者腹泻、脓血便、腹痛症状积分及结肠镜下黏膜病变积分、HAMA及HAMD评分、IBDQ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相当,治疗后各组患者IL-6、IL-8、TNF-α水平下降,观察组患者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肠道菌群数量相当(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数量升高,而粪肠球菌、大肠杆菌数量下降,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粪肠球菌、大肠杆菌数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23.33%)(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96.67%)高于对照组(70.00%)(P0.05)。结论怡情止泻汤可显著提升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炎性因子水平降低,肠道菌群数量改善,不良反应率低,安全性高,且患者症状好转,心理状态佳,生活质量提升,患者满意率高,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复方益气润肠胶囊对肠道常见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及对正常小鼠、便秘小鼠排便和肠推进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复方益气润肠胶囊对多种常见临床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株、肺炎克雷伯菌、鼠伤寒沙门菌、蜡样芽孢杆菌、粪肠球菌、藤黄微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以评价其体外抗菌活性;通过小鼠肠推进实验观察该胶囊对正常小鼠肠推进率的影响和对便秘模型小鼠首次排黑便时间、6 h排便量及肠推进率的影响。结果:抗菌实验显示,复方益气润肠胶囊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株M1233和肺炎克雷伯菌的MIC均为3.125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株M1805、铜绿假单胞菌、蜡样芽孢杆菌、粪肠球菌及藤黄微球菌的MIC均为6.250 mg/mL,对鼠伤寒沙门菌的MIC为25.000 mg/mL。对正常小鼠的肠推进实验显示,复方益气润肠胶囊高、中、低剂量给药组小肠推进率均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便秘模型小鼠的肠推进实验显示,各给药组首次排黑便时间均短于便秘模型组,6 h排便量均大于便秘模型组,小鼠肠推进率均高于便秘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复方益气润肠胶囊具有理想的体外抗菌效果和较好的肠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对脾虚便秘小鼠肠道菌群与肠黏膜的影响。方法:将24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枳术汤组和半夏泻心汤组,每组6只。模型组、枳术汤组、半夏泻心汤组采用灌胃番泻叶水煎液,7 d后控制饮食,饥饱失常8 d,构建小鼠脾虚便秘模型。造模结束后,半夏泻心汤组、枳术汤组分别采用半夏泻心汤和枳术汤灌胃,模型组和正常组均采用蒸馏水灌胃,共6 d,观察小鼠的肠道菌群变化及小肠病理切片情况。结果:半夏泻心汤组、枳术汤组、模型组所有肠道菌群数量均明显多于正常组(P0.05),半夏泻心汤组和枳术汤组所有肠道菌群数量均少于模型组(P0.05),半夏泻心汤组的双歧杆菌数量明显少于枳术汤组(P0.05);半夏泻心汤组的乳酸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少于枳术汤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肠道发生炎症反应及杯状细胞明显减少。枳术汤组空肠组织绒毛形状由短锥形变成指尖形,盲肠组织中的杯状细胞未见明显恢复或增多,隐窝深度也未见明显变浅;半夏泻心汤回肠组织的炎症症状改善明显,小肠绒毛完整性恢复,固有层排列十分紧密有序,杯状细胞数量明显恢复,隐窝深度变浅。结论:半夏泻心汤能有效调节脾虚便秘小鼠紊乱的肠道菌群,改善炎症症状,恢复小肠绒毛的完整性,使黏膜隐窝深度变浅。  相似文献   

10.
王静  梁山玉  杨燕 《河北中医》2016,(10):1474-1478
目的观察运脾止泻汤对脾虚型迁延性腹泻患儿肠道菌群的调整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脾虚型迁延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运脾止泻汤治疗,对照组30例予蒙脱石散治疗,2组疗程均为7 d。观察2组治疗前后粪便pH值、粪便涂片球杆比及肠道菌群数量变化。另选同期健康体检小儿30例作为正常组。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粪便pH值分布在6~8,治疗组pH值≥7者占77%,对照组pH值≥7者占70%;正常组小儿粪便pH值分布在5~6.5,pH值≤5.5者占84%。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粪便pH值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粪便pH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粪便pH值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粪便涂片球杆比分布在2/8~8/2,治疗组球菌≥40%者占90.0%,对照组球菌≥40%者占96.5%;正常组小儿粪便涂片球杆比分布在1/9~3/7。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粪便涂片球杆比与正常组小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粪便涂片球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粪便涂片球杆比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除肠球菌,其余肠道菌群数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肠道菌群数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肠道菌群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肠道菌群数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脾止泻汤对脾虚型迁延性腹泻患儿的肠道菌群失调具有调整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白矾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白矾对正常机体肠道微生态平衡的影响。方法:用白矾0.25,1g/kg两个剂量喂饲小鼠0.5,2和3个月,分别对小鼠进行肠道菌群分析。结果:动物口服白矾后,其肠道菌群发生紊乱,表现在肠道中与机体生理活动关系密切的生理性细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菌量明显下降,致病菌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上升,而且服用白矾时间越长,对肠道微生态平衡影响越大。结论:白矾能引起小鼠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12.
补脾益气方对实验性“脾虚”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肠道中厌氧菌主要成员双歧杆菌、乳杆菌为观察对象,研究了脾虚动物肠道菌群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补脾益气方均能对抗大黄引起的双歧杆攻和乳杆菌下降的作用,实验结果从一个方面阐明了补脾益气方的作用机理,同时表明了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稳定性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痛风宁治疗高尿酸血症(HUA)脾虚湿盛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60只小鼠中随机选取10只作为正常组常规饲喂,其余50只予高脂高糖饲料联合劳倦过度+次黄嘌呤联合氧嗪酸钾混悬液构建HUA脾虚湿盛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为更好地观察痛风宁对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在维持病证结合造模的基础上,采用混合抗生素混悬液灌胃,诱导加重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紊乱。造模成功的50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痛风宁组、别嘌醇组、益生菌组、别嘌醇+益生菌组,每组10只。痛风宁组以19.11 g/(kg·d)痛风宁药液灌胃,别嘌醇组以78 mg/(kg·d)别嘌醇混悬液灌胃,益生菌组以3 g/(kg·d)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混悬液灌胃,别嘌醇+益生菌组以78 mg/(kg·d)别嘌醇及3 g/(kg·d)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混悬液灌胃,正常组、模型组以19.11 ml/(kg·d)生理盐水灌胃;均连续干预21天。为了维持稳定的高血尿酸状态,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在给药干预的同时均继续进行造模。比较各组小鼠脾虚证候积分,血尿酸水平,菌群结构的变化,肠道灌洗液中乙酸、丁酸含量,小肠组织中腺苷脱氨酶(A...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健脾解毒方对脾虚荷瘤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对脾虚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48只小鼠随机取36只,利用番泻叶水煎剂成功制备脾虚模型,剩余12只为N.S.组,再使用CT26细胞构建移植瘤模型。36只脾虚模型小鼠则随机分为脾虚组、健脾解毒方低剂量组、健脾解毒方高剂量组,每组12只。连续灌胃给药4周后脱颈椎处死各组小鼠,称取瘤重,计算抑瘤率;计算胸腺指数和脾指数;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T细胞比例,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7水平;16S rRNA基因测序法检测肠道菌群多样性。结果脾虚组平均瘤重、血清IL-17水平高于N.S.组和健脾解毒方低、高剂量组,同时脾虚组胸腺指数、脾指数、外周血CD4~+T细胞比例、CD4~+/CD8~+比值低于N.S.组和健脾解毒方低、高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脾虚组小鼠肠道菌群中拟杆菌门显著增多、厚壁菌门显著减少,存在明显的菌群失调现象。与N.S.组及健脾解毒方低、高剂量组比较,脾虚组小鼠肠道中双歧杆菌及乳杆菌减少,而肠杆菌及肠球菌增多。结论健脾解毒方具有抑制脾虚荷瘤鼠皮下瘤生长、提高CD4~+/CD8~+比例、减少炎症因子IL-17分泌的作用,这些作用可能与其改善脾虚小鼠的肠道菌群失调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泄泻大鼠肠道菌群及sIgA的影响。方法利福平加大黄灌胃建立大鼠肠道菌群失调及免疫功能紊乱的脾虚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思密达组、四君子汤组、加味四君子汤低剂量组(8g/kg)和高剂量组(16g/kg),每组10只,给予相应干预措施。干预15天后分别进行十二指肠形态学分析、肠道菌群检测、回肠和盲肠内容物中sIgA的测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十二指肠细胞黏膜受损,肠绒毛长度、宽度和隐窝深度都显著减少(P〈0.05);盲肠和回肠sIgA降低(P〈0.05),并伴有菌群失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上述指标均得以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味四君子汤高剂量组各指标优于四君子汤组和思密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四君子汤可能通过保护肠黏膜,调整肠菌群,提高sIgA的含量,发挥对机体整体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6.
<正>健脾止泻颗粒是以黄连、白术等6味药为组方的健脾止泻药,临床主治脾肾虚寒型泄泻。为观察其药效作用,我们进行了以苦寒泻下中药大黄造成小鼠脾虚模型,选用厌氧及需氧菌选择性培养基测定粪便中代表性菌种含量,以盐酸林可霉素造成肠道菌群失调模型,选用厌氧及需氧菌选择性培养基测定粪便中代表性菌种含量等实验模型观察健脾止泻颗粒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七十味珍珠丸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七十味珍珠丸低、中、高剂量组(0.15、0.5、1.5 g/kg),藏药佐太组(30 mg/kg),HgCl2组(33.6 mg/kg),灌胃给药1周后收集小鼠小肠和大肠内容物,提取细菌基因组DNA,以16S rRNA为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PCR)法进行分析。结果与空白组比较,七十味珍珠丸低、中、高剂量小鼠小肠和大肠中内容物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的表达增加(P<0.05)。在其它9种小肠和8种大肠内容物的菌中,七十味珍珠丸和藏药佐太对于小鼠肠道菌群都具有一定的影响。结论七十味珍珠丸和藏药佐太对小鼠肠道内容物菌群有一定的影响,佐太(主要含β-HgS)是七十味珍珠丸组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对肠菌的作用不完全与七十味珍珠丸相同,也与氯化汞(HgCl2)不一样。  相似文献   

18.
1 实验材料 药物与试剂 :健脾止泻颗粒 :由河南中医学院儿科研究所制剂室提供 (由太子参、山药、茯苓、地锦草、乌梅炭等组成 ) ,批号 95 0 815 ,每克含生药 2g。生理盐水 :郑州生化制药厂生产 ,批号 :9410 17。参苓白术散 :辽宁本溪中药厂生产 ,辽卫药准字 (92 ) -67号 ,批号 :94110 5。酵母多糖和补体致敏酵母糖冻干试剂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免疫室提供。实验动物 :小鼠 :昆明种 ,雌雄各半 ,18~ 2 0g。由河南医科大学实验中心提供。2 方法与结果 取健康昆明种小鼠 ,雌雄兼用 ,随机分为造模组和空白对照组 ,造模组参照文献方法[1 …  相似文献   

19.
胡椒是传统调味品,也是多种传统止泻方剂中的组分。黑胡椒和长胡椒中的胡椒碱(piperine)具有解热、抗炎、镇痛、抗生育、解痉等多种药理作用。其最重要的作用是通过抑制药物代谢酶或促进吸收提高药物及其他  相似文献   

20.
该文旨在研究中医"脾胃"学说和现代理论"微生物-肠-脑轴"指导下甘松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左旋多巴组和甘松醇提物组,采用鱼藤酮颈背部皮下注射法制备PD大鼠模型。分别灌胃给药14 d后,通过旷场实验、斜板实验和爬杆实验,分析甘松对PD大鼠行为学的影响。行为学检测结束后,收集各组大鼠纹状体、结肠和结肠内容物。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大鼠纹状体中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 TH)、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和结肠组织中α-syn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实验检测大鼠纹状体和结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的含量;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各组大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差异菌门与优势菌属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显示,甘松能够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