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巨刺加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治疗常规取健侧(巨刺)中主穴取阳白、四白、颧髎、颊车、下关、地仓、翳风、合谷、迎香等穴,并配合电针和健侧取阳白、四白、颧髎、颊车、下关、地仓、翳风、合谷穴位注射维生素B1、维生素B12,每次选四个穴位交替进行。对照组常规取患侧中与实验组相同的穴位。两组均以7天为一疗程,共治疗二个疗程。通过临床症状、House-Brackmann面神经恢复评分标准和Portmann评分标准确定健侧、患侧同时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观察。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抬眉、闭眼、鼓腮、撅嘴,示齿、张大鼻孔,两组改善程度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巨刺加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后遗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面瘫穴加马钱子外敷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治疗组114例,对照组102例。治疗组取患侧面瘫穴,留针30min,外敷马钱子粉0.5g,加蛋清调糊状敷于患侧面部,每晚1次,1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常规疗法,地塞米松10mg/d,连用7~10天,配合维生素B_1等。[结果]治疗组治愈99例,好转13例,无效2例;对照组44例,好转31例,无效27例。[结论]针刺面瘫穴加马钱子外敷治疗周围性面瘫,有利于面神经功能及早恢复。  相似文献   

3.
笔者采用针刺、按摩及TDP局部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 30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以供同道参考。1 一般资料   30例患者中 ,男性 8例 ,女性 2 2例 ,左侧面瘫 8例 ,右侧面瘫 2 2例 ,病程最长 3月 ,最短 1天 ,年龄最大 59岁 ,最小 2 0岁。2 治疗方法  选穴 :以阳白、太阳、颧、颊车、迎香、地仓、合谷为主穴。目睛不闭配睛明 ,耳后疼痛配翳风 ,人中沟歪斜配水沟 ,兼有感冒配双侧风池。上述穴位除合谷选健侧外 ,其余均选患侧。  操作 :用 30号 1寸长毫针刺入上述穴位 ,施平补平泻 ,得气后以TDP距患侧面部 30cm照射30分钟…  相似文献   

4.
薛南玲 《吉林中医药》2012,32(8):837-838
目的:观察针刺及中西药结合治疗对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对5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患侧面部针刺加中药汤剂外熏、口服、西药口服或静脉滴注的方法治疗,针刺取穴:主穴取患侧地仓、颊车、翳风、风池、牵正、足三里、太冲、合谷(健侧).急性患者前3d面部取穴宜少且浅刺,同时给予TDP照射患侧面部及耳周,每次30 min,针刺3d后,根据麻痹部位,选取适当穴位分组轮换治疗,可加用阳白、鱼腰、迎香、颧髎、水沟及夹承浆.结果:痊愈48例,占92.3%,显效3例,占5.8%,有效1例,占1.9%.结论:针刺及中西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述近10年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的诊疗情况,选穴以手足阳明经和面部穴位为主,治疗多为针刺、灸法等其他方法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较有效,但偏于临床且缺乏标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方丽君  徐越  王晨瑶 《新中医》2023,55(3):190-193
周围性面瘫由于失治误治,遗留面肌痉挛、鳄鱼泪征、联带运动等后遗症,影响患者面部美观,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大量研究发现毫针针刺、艾灸、电针、穴位注射、穴位埋线、毫火针等针灸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疗效较好,安全性高。笔者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有关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疾病发病机制及针灸治疗的研究内容,以期为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巨刺法与常规患侧针刺法的临床疗效差异,为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针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巨刺组(19例)、患侧组(21例)。两组均予相同基础用药,针刺穴取风池、阳白透鱼腰、睛明、承泣、下关、颊车透地仓、合谷、足三里,巨刺组针刺面部健侧穴位,患侧组针刺面部患侧穴位,每周3次,治疗4周。应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均能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巨刺组与患侧组总有效率均为100.0%(P0.05),巨刺组痊愈率为68.4%(13/19),优于患侧组的47.6%(10/21,P0.05);巨刺组于治疗第7天、第14天H-B评分优于患侧组(均P0.05);巨刺组痊愈患者治疗天数明显少于患侧组((23.95±4.30)天vs(29.14±5.43)天,P0.01)。结论:巨刺法能加速急性期周围性面瘫面神经功能恢复,并明显缩短疗程,疗效优于针刺面部患侧穴。  相似文献   

8.
针灸分期辨证治疗面瘫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针灸分期辨证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灸分期辨证治疗面瘫60例,急性期采用毫针,宜浅刺,风寒者加灸,风热者加耳背静脉放血;恢复期毫针针刺适当增加刺激量,并配合患侧闪罐;后遗症期患侧补泻兼施,泻健侧,针后患侧用隔姜灸。结果:60例患者中,治愈50例(急性期39例),占83.3%;显效6例(急性期1例),占10%;好转3例,占5%;无效1例,占1.67%。结论:面瘫的治疗关键在于及早针灸,分期辨证,选穴与方法并重,可有效地提高疗效,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重症周围性面瘫80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重症周围性面瘫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94-1999年80例来自门诊的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针刺透穴加穴位注射胞二磷胆碱、维生素B12、利多卡因等药物作患侧面部穴位注射。结果:有效率达93.7%。结论:针刺透穴加穴位注射对治疗重症周围性面瘫确实能收到满意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平衡针灸结合艾灸疗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平衡针刺以双侧头痛穴、健侧面瘫穴、偏瘫穴为主穴,结合艾灸百会、颊车、地仓、听宫、足三里等穴位治疗52例面神经炎患者,针灸3周为1疗程,艾灸1周为1疗程,治疗3周后观察疗效。结果:52例患者中治愈21例(40.38%),显效20例(38.46%),有效6例(11.54%),无效5例(9.62%),总有效率90.38%。结论:平衡针灸结合艾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周围性面瘫巨刺法、分期巨刺法和患侧针刺法的临床疗效差异,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9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巨刺法组)33例、B组(分期巨刺法组)33例、C组(患侧针刺组)32例,3组均予相同基础用药,针刺取穴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翳风、合谷。A组针刺面部健侧穴位;B组急性期(发病1~7 d)面部取健侧穴位,静止期和恢复期(发病8 d以后)面部取患侧穴位;C组针刺面部患侧穴位;每周7次,连续治疗4周。应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于治疗前后对3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并比较3组疗效。结果 3组均能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总有效率均为100%(P0.05),A组(60.606%)和B组(66.667%)痊愈率均优于C组(46.875%)(P0.05);A组痊愈时间(20.55±4.763) d和B组(18.35±4.460) d优于C组(23.53±3.175) d(P0.05);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A组和B组H-B评分均优于C组(P0.05),治疗后第14天、第21天B组评分优于A组(P0.05)。结论巨刺法和分期巨刺法能加速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恢复,并明显缩短疗程,疗效优于针刺面部患侧穴,且早期使用巨刺法联合中期针刺患侧的疗法优于持续使用巨刺法。  相似文献   

12.
李菊莲主任医师将周围性面瘫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分期论治周围性面瘫.李老师在面瘫急性期重用风穴,用泻法以祛风,常用穴位:风池、风府、太冲;发病初期用缪刺法针刺健侧,取穴宜少,手法宜轻,常选用双侧耳尖点刺放血以活血祛风.李老师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牵正散辨证加减治疗,常加白芷、菊花等引经药,直达病所.风寒阻络者加...  相似文献   

13.
芒针疗法加毛刺治疗顽固性面瘫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芒针刺法加毛刺治疗顽固性面瘫.方法:取患侧地仓、禾髎、额部及太阳穴区及双侧合谷、足三里穴;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从地仓、禾髎穴进针,按芒针操作方法,分别向颊车、颧髎方向透刺;在患侧额部及太阳穴区行毛刺;合谷、足三里穴直刺,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4次为一疗程,治疗两个疗程.结果:痊愈35例,显效9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达100%.结论:芒针刺法加毛刺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温针灸面瘫同侧养老穴对周围性面瘫症状中流泪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62例周围性面瘫出现流泪症状的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温针灸养老穴组和常规针刺组即常规穴位针刺组各31例,观察两组治疗方法对面瘫流泪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方法对面瘫流泪症状均有改善效果,常规穴位针刺组有效率66.7%,温针灸养老穴组有效率93.3%,P0.05,两组有显著的差异。结论温针灸养老穴治疗周围性面瘫流泪症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针刺配合穴位封闭治疗面肌痉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肌痉挛是以面部阵发性抽搐为表现的疾患。它以单侧为主 ,多发于中老年女性。作者自1 986年来对 32例患者用针刺配合穴位封闭治疗 ,取得良好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32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 ,其女性 2 5例 ,男性7例 ,首次来针灸科就诊者 2 1例 ,由其它科转来1 1例。2 治疗方法2 .1 取穴  针刺主穴 :太阳、阳白、下关、地仓、颊车、合谷 ,以上穴位均取患侧 ,肝气郁滞加太冲 ,气血双虚加气海 ,肝肾两虚加太溪 ,痰湿阻滞加丰隆。  穴位注射取穴 :翳风、下关。2 .2 方法  操作 :( 1 )针刺 :患侧穴位常规消毒 ,用 30号1 - 1…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颈部穴位加常规取穴治疗周围性面瘫口眼联带运动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周围性面瘫6个月以上具有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颈穴配合常规取穴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取穴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23.3%,有效率为56.7%,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显效率为13.3%,有效率为36.7%,总有效率为5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穴配合常规取穴针刺治疗面瘫后口眼联带运动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穴位刺血、闪罐、透穴治疗顽固性面瘫的效果。方法:治疗组35例在患部内颊车点刺放血,先健侧后患侧闪罐,患侧穴位针刺透穴。对照组35例常规针灸加拔罐。结果 :痊愈率治疗组42.9%、对照组22.8%,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穴位刺血、闪罐加透穴治疗顽固性面瘫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常见病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多见于青壮年。笔者于 1 993年~ 1 997年采用针药结合治疗本病患者 80例 ,收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及治法80例中男性 56例 ,女性 2 4例 ;年龄 1 3~ 56岁 ;病程 1~ 45天 ;左侧瘫 49例 ,右侧瘫 31例。针刺疗法 :主穴取患侧地仓、颊车、下关、阳白、合谷 (双 ) ;配穴取患侧迎香、四白、太阳、攒竹、翳风。每次取主穴加 1~ 2个配穴 ,采用 30号 1~ 2寸长毫针 ,穴位常规消毒后快速进针 ,地仓与颊车相向透刺 ,阳白、攒竹透向鱼腰 ,其余面部腧穴均直刺、浅刺 ,合谷直刺 0 .5~ 1寸 ,施以捻转…  相似文献   

19.
王康社  边燕丽 《光明中医》2016,(10):1437-1438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背俞穴拔罐治疗面瘫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6例面瘫病患者采用先针刺、后背俞穴拔罐相结合治疗,按照不同的发病时期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急性期,即发病的1~7天,取基本穴位,不带电,手法轻,穴位少;静止期,即发病的8~15天,带电,刺激量大,手法重,穴位多;恢复期,即发病的15天以后,带电,刺激量小,穴位少。结果无效10例,有效15例,显效65例,痊愈236例,总有效率96.87%。结论针刺结合背俞穴拔罐治疗面瘫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梁东升  刘少明 《陕西中医》2013,34(4):461-462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配合常规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急性期(1~7d)选翳风穴刺络放血每日1次,恢复期(8~21d)抬眉动作差的选阳白穴及周围刺络放血,闭眼差的选上、下眼睑刺络放血,口角歪斜的选患侧口角周围刺络放血,面颊活动差或感觉异常的选下关穴或牵正穴及周围刺络放血。后遗症期(22d~3个月)选取刺络放血部位大致同恢复期。结果:总有效率97.62%。结论:刺络放血疗法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