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泄泻从肝论治验案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乐柏 《山西中医》2006,22(5):37-37
慢性泄泻为常见脾胃疾病之一,发病原因多与感染外邪、饮食不洁、情志失调、脏腑虚弱有关。《内经》云:“湿盛则濡泄。”张景岳谓:“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然而笔者从多年临床观察,有些患者从脾论治,收效甚微,改从肝治,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耳鸣是常见病、多发病,居耳科三大难题(耳鸣、耳聋、耳眩晕)之首,西医目前对于耳鸣尚缺乏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祖国传统医学在耳鸣治疗方面虽然较西医存在较大优势,然而,多数医家常常囿于《内经》“肾开窍于耳”理论,治疗上往往束于“滋阴补肾”之桎梏。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在《内经》“脾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基础上进一步详尽阐释了其“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对后世从脾胃辨治耳鸣方面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文章从脾胃与耳窍的联系及脾胃失调致耳鸣的病因病机两方面加以剖析,试图探其秘旨。  相似文献   

3.
通过回顾近代医家据《内经》理论治疗耳鸣的临床经验,总结了脏腑、经络、情志三方面的治疗现状,提出在利用五脏生理特性治疗耳鸣方面仍有缺陷;在针刺的穴位选取、特殊刺法、疗效判定方面与《内经》有明显差异;在用情志生克治疗耳鸣方面有较大的探索空间。指出进一步挖掘继承《内经》的理论精髓,是中医耳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内经》消渴病病因病机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消渴"一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而消渴病(糖尿病)的相关内容,则散见于《内经》诸篇。通过纵览《内经》全书发现,由于人体感受外邪、不得入里、郁而化热,或先天禀赋不足、五脏柔弱、津亏血少,或饮食失节、过食肥甘厚味、脾胃(肠)积热内蕴,或素体肥胖,或情志失调、郁而化热,或脏腑寒热相移等是引起消渴病的原因,而燥热偏盛、阴津亏耗是其主要病机。参以西说,予以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5.
吕静 《亚太传统医药》2010,6(7):147-147
《内经》所言养生,是指保持身体健康,延年益寿。其理论核心是"保护脾胃功能,调节情志,增加体育运动,调摄内脏功能"。对《内经》养生益寿理论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6.
《内经》从提出"治未病"预防学思想、教人以养生的原则和方法,对《内经》养生学防治亚健康作了探析。认为,顺应时气、调摄精神情志、调节饮食、劳逸适度、起居有常、房室养生是《内经》倡导主要养生手段。顺四时,调情志,节饮食,适劳逸可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之目的。  相似文献   

7.
《黄帝内经》中消渴病有不同的病名及机理。文章通过结合相关原文,对其病因病机及治法等进行阐述及分析。结果表明内经对消渴病的病因认识,主要涉及到饮食偏嗜、情志失调、外感六淫,病位主要在脾胃、肝胆、心、肺、肾,病理因素有寒、热、湿,病性大多属虚实夹杂,病机有湿热壅滞、肝郁化火、心火乘金、胃热炽盛、肾阴亏损、心脾两虚之区别。内经中消渴病的不同病名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8.
饮食劳倦与脾胃损伤理论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饮食劳倦损伤脾胃理论的源头为《内经》中的“饮食劳倦伤脾”、“阴虚生内热”、“劳则气耗”、“生病起于过用”等。设立劳倦内伤的宗旨是区别于外感伤寒、辨有余与不足。脾胃损伤的内伤病因为过劳及饮食失宜 ,病机主要为气火失调及升降失常等 ,而疲劳病因主要是过劳 ,与脾脏关系最为密切 ,疲劳为脾胃损伤的主症之一。研究上述理论有助于揭示疲劳的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9.
补中益气汤出自金元医家李东垣的《脾胃论》一书 ,是甘温除热法的代表方剂。东垣先生认为 ,脾胃是元气之本 ,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 ,脾主升清 ,胃主降浊 ,一升一降 ,相辅相成 ,使气机生生不息。如果饮食不节 ,寒温不适 ,劳倦过度以及情志失常均可导致脾胃功能紊乱 ,胃不能受纳水谷 ,脾难以辅送精微 ,升降机能失调 ,则脾阳下陷 ,阴火上乘 ,五脏受病。他在《内经》“甘温除大热”的启发下 ,仿照《伤寒论》有关甘温药组成的方剂 ,创立了著名的“补中益气汤”,使“甘温除热法”更臻完善。本方药简效宏 ,不管是内、外、妇、儿科 ,还是五官科 ,只要…  相似文献   

10.
熊继柏 《湖南中医药导报》2001,7(4):152-153,172
本文阐析了《内经》有关情志致病的病机与治则,《内经》论情志致病的病机,在于五脏气机失调;治疗在于以情相胜,调其气机,文章从理论研究和临证应用两方面相结合,既阐发了《内经》经义,又探讨了中医古代心理疗法理论。  相似文献   

11.
陈娟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0):1050-1050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症,和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基本一致。消渴之病名,首见于《内经》。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房劳伤肾.先天禀赋不足和过服温燥药物都是消渴病发生的呕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黄明河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黄明河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多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邪入侵等有关,脾胃虚弱是本病的发病基础,基本病机是脾胃气虚、血瘀气滞,治疗应标本兼顾,并注重饮食与情志的调节。  相似文献   

13.
裘叶忠 《河南中医》2003,23(4):21-21
东垣名著《脾胃论》十分强调脾胃病饮食治疗的重要性 ,为我们研究饮食保健和脾胃病的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脾主运化 ,胃主受纳 ,一升一降 ,相互依赖 ,饮食水谷全由脾胃之功能 ,才能完成人体所需营养物质的运化与吸收。《内经》云 :“食入于胃 ,散精于肝 ,浊气归心” ,“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脾胃为饮食转化之枢纽 ,气血津液生化之器。故饮食与脾胃有着必然的生理和病理联系。饮食调和 ,脾胃健旺 ,则元气充沛 ,生机蓬勃 ;饮食不调 ,脾胃损伤 ,则元气衰减 ,生机不足。元气根于脾胃 ,与饮食息息相关。故东垣在研究《内经》有…  相似文献   

14.
代谢综合征属中医“肥满”范畴,以腹部肥满、腰围增粗为主要表现,《内经》所谓“纵腹垂腴”。病因包括体质因素、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及外湿因素等,病位在脾胃、肝、肾。治疗方面针对不同体质分类治疗,病、证、症结合,以健脾化湿为主,兼用行气解郁、清泻胃火、活血化瘀等治法,根据症状、体征的轻重程度,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重视“杂合以治”,发挥中医综合疗法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论情志病发病机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结合《内经》等古籍论述,认为情志病是外界刺激导致气机运行失调,伤及内脏则影响相应器官气机,并对情志病的转归从宏观上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6.
养生学历来为医家们所重视,《内经》在首篇(《上古天真论》)及其它篇章中精辟阐述了其基本思想,提出了养生之大法,后世无不遵其大旨。养生学实则包括了无病的摄生和既病的调养,情志及饮食的调养是其主要内容之一。经曰“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者气下……’(《素问·举痛论》),此乃情志失调之为病.其情志调养之重要性不言而  相似文献   

17.
妊娠恶阻为常见病。本病病机,或为脾胃气虚、或为脾胃阴虚,以致胃失和降、冲脉之气上逆,而发为呕恶不止。其中,据临床观察,凡病程较长者,多属脾胃阴虚。关于恶阻一证与阴虚有关。《内经》早有“无阴则呕”之论。徐荣斋《妇科知要》说,恶阻之证较厉害者,多见“胃阴不足之人”。恶阻脾胃阴虚证型的形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饮食、劳倦、情志以及疾病影响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耳鸣的发病与脾胃的相关性,为研究耳鸣的病因病机提供临床资料。方法:随机对200例耳鸣患者的脾胃系疾病患病情况及生活习惯进行调查,应用脾胃系疾病PRO量表评估患者的脾胃功能并与健康成人进行对照。结果:耳鸣患者同时患有脾胃系器质性疾病者占52.5%,其脾胃功能平均得分与健康成人比较明显升高,且脾胃功能得分与耳鸣的严重程度有关。88.5%的患者嗜食肥甘厚腻,87.5%的患者嗜食生冷寒凉食物,80%的患者存在睡眠障碍,66.5的患者存在压力。结论:饮食不节、睡眠障碍、压力过大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可能是耳鸣重要的病因病机之一,从调理脾胃入手治疗耳鸣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9.
《内经》脾瘅与糖调节受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内经》中"脾瘅"病与糖调节受损阶段的关系,提出糖调节受损阶段的中医病名为《内经》中"脾瘅"病;病因为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病机为脾气郁遏、脾虚内热;创造性地将辛开苦降法应用到调节受损阶段的治疗,论述了新开苦降治疗脾瘅的机理,并对半夏泻心汤治疗糖调节受损阶段的中医机理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0.
对脾胃理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胃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奠基于《内经》,而独树于李东垣,发扬于诸医家。脾胃学说也是脏腑学说的一部分。《内经》从阴阳五行、脾主中土,论述脾胃在功能上主纳、化饮食五味、输布营养精微、升清降浊、为营卫气血生化之源,四肢百骸皆赖以养,阐明了脾胃为后天之本的原理,为脾胃学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难经》提出了脾统血的功能,立肝病先治脾的治未病思想。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治脾胃,首分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