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霍煜  魏雪静  刘璐 《全科护理》2022,(28):3949-3951
目的:分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合并短暂性抽动障碍患儿应用脑电生物反馈的效果及其对注意力水平及脑电波频率的影响。方法:将医院收治的109例ADHD合并短暂性抽动障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均给予盐酸哌甲酯缓释片治疗,对照组54例给予认知行为干预,研究组55例增加脑电生物反馈干预。对比两组患儿注意力水平、抽动障碍程度、脑电波频率。结果:研究组患儿注意力商数、视觉注意、听觉注意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运动抽动、发声抽动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SMR波、β波频率均高于对照组,θ波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电生物反馈联合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有效改善ADHD合并短暂性抽动障碍患儿抽动障碍程度及注意力水平,调节脑电波频率。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4):653-655
目的探究在注意力缺陷伴多动障碍儿童综合康复治疗中应用专业护理指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本院中进行综合康复治疗的注意力缺陷伴多动障碍儿童112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两组患儿均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患儿常规护理法,观察组给予患儿专业护理指导法,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IVA-CPT测试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多动指数平均分和θ波/β波比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注意力缺陷伴多动障碍儿童综合康复治疗中采用专业护理指导方法,有助于提升患儿的视听反应能力及注意力,有助于帮助患儿早日恢复健康,取得良好的疾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痉挛型脑瘫患儿经脑电生物反馈(EEGBF)治疗后脑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符合诊断分型标准的痉挛型脑瘫患儿60例,平均年龄7.32岁;按照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及入院顺序,采用随机方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除采用与对照组相同方法外,加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每周训练5次,疗程为3个月。采集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脑电波,包括θ波、β波、α波、SMR波、θ/β比值、α/SMR比值,经仪器自身分析处理测评干预前后患儿脑电波的变化。同时对两组干预前、后进行中国比内智力测试和注意力变量检测。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θ波均值明显下降(P<0.05),β波均值明显升高(P<0.05),θ/β功率比值明显下降(P<0.05);α波均值明显下降(P<0.05),SMR波均值明显升高(P<0.05),α/SMR功率比值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θ波均值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β波均值、θ/β功率比值、α波均值、SMR波均值及α/SMR功率比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不显著(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智力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01);注意力变量各观察指标分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脑功能生物反馈治疗可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脑功能。  相似文献   

4.
脑电反馈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 thyperactivity,ADHD)逐渐受到关注,但听觉和视觉注意分类研究报告较少.目的探讨脑电反馈治疗ADHD的有效性.设计随机、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将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门诊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标准的30例ADHD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干预由研究组成员对研究对象进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分别于治疗开始前、训练20次及40次后用整合视听连续执行测试(integrated visual and auditory 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IVA-CPT)对患儿评定.主要观察指标综合反应控制商数和综合注意力商数.结果经过20次训练,息儿综合反应控制商数由87.38±15.7l,上升到98.56±10.78(t=4.59,P<0.01),综合注意力商数由70.38±16.22,上升到88.94±16.37(t=4.68,P<0.01);经过40次训练,患儿综合反应控制商数上升到107.00±8.43(t=5.38,P<0.01),综合注意力商数上升到104.56±12.67(t=8.76,P<0.01),与训练前相比,各脑电反馈商数均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脑电反馈治疗对ADHD的疗效肯定,对有明显注意缺陷患儿训练时间要比多动一冲动为主患儿训练时间为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07—2015-12在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神经内四科就诊的110例脑梗死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以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环境护理、健康指导、功能康复、出院指导等综合护理,于治疗前后评价脑梗死患者抑郁症状、程度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观察组治疗前汉密尔顿评分为(24.03±5.76)分,第4周为(13.62±3.48)分,第6周为(6.97±2.49)分,对照组治疗前汉密尔顿评分为(24.55±4.98)分,第4周为(19.31±5.26)分,第6周为(15.03±4.14)分;观察组治疗前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为(33.26±9.28)分,第4周为(13.49±7.03)分,第6周为(7.96±2.01)分,对照组治疗前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为(33.14±9.62)分,第4周为(18.37±8.53)分,第6周为(15.01±5.22)分。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抑郁症状、程度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抑郁症状、程度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患者抑郁症状、程度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具有积极推进作用,使患者明显改善其抑郁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构式心理行为干预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学龄儿注意力和多动行为的影响。方法:对37例就诊的ADHD学龄儿给予结构式心理行为干预如安思定+脑电生物反馈+感觉统合训练+行为矫正,比较治疗前后父母评定量表评分、生物反馈指标及感觉综合能力发展评分。结果:治疗后患儿在多动/冲动、多动指数两项因子分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在品行障碍、学习问题、心身问题、焦虑四项因子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在本体觉、前庭觉两项因子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触觉防御、学习能力两项因子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3个月后β波、SMR节律较干预前有显著提高(P0.05),θ波、θ/β比值均较干预前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通过结构式心理行为干预能强化ADHD学龄儿感觉、认知、行为间的整合能力,提升患儿注意力及信息从获取、加工到输出的连续性和协调性,提高神经系统的稳定性,明显改善ADHD患儿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行为。  相似文献   

7.
背景:对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encyand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的诊断和评估,多年来一直采用主观的量表评定法,如何用客观的检查手段进行更正确、合理的诊断,是近年来探索的一个课题。目的:探讨视听整合连续测试对在ADHD儿童中的评估价值,以及客观、易量化的评估ADHD的方法。设计:横断面研究。地点和对象:对2003-07/10在无锡市儿童医院心理行为门诊初诊的瑞文智商筛查正常,症状持续半年以上,疑似ADHD的全部儿童157例。干预:采用视听整合连续测试进行评估,分析被诊断为ADHD儿童听、视觉注意能力的差异。主要观察指标:视听整合连续测试所得18个商数指标。结果:反应控制商数与注意力商数结果提示:注意力缺陷的发病率高于自控力差、冲动的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37.74,P<0.01);在反应控制商数中,听觉的控制能力比视觉的控制能力差,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4.68,P<0.01);注意力商数中的听、视觉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3.56,P>0.05)。视听整合连续测试诊断为ADHD的96例儿童听觉的一致性(68例)、警惕性(66例)、注意力商数(50例)<85分值的比例较高;视觉的警惕性(58例)、速度商数(61例)<85分值的比例较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χ2=6.75~22.81,P均<0.01)。结论:视听整合连续测试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媒体大脑生物反馈治疗仪BBB-1A对注意力缺陷伴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的疗效及有效的护理指导方法。方法 60例ADHD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用多媒体大脑生物反馈治疗仪BBB-1A进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专业护理指导:治疗前通过自制教育资料向患儿讲解,通过直观的图片让患儿更易理解治疗目的及注意事项,在治疗时把握儿童的心理特点,增强ADHD儿童与屏幕中画面的互动反馈,治疗结束后根据电脑配置的评估系统相应给予实物奖励。首次治疗及疗程结束后,通过电脑配置的评估系统获得2组θ波/β波比值,并采用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评分记录多动指数平均分。结果 2组患儿多动指数平均分及θ波/β波比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均P<0.01)。结论 ADHD患儿经脑电生物反馈诊断治疗仪治疗,注意力、行为问题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脑电生物反馈是一种干预措施,配合其他心理治疗和健康教育,可以达到更好的疗效。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9.
视听整合连续测试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评估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枫  郁敏  殷兰青  王洁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7):6006-6008
背景:对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ency and hyperacdvity disorder,ADHD)的诊断和评估,多年来一直采用主观的量表评定法,如何用客观的检查手段进行更正确、合理的诊断,是近年来探索的一个课题。目的:探讨视听整合连续测试对在ADHD儿童中的评估价值,以及客观、易量化的评估ADHD的方法。设计:横断面研究。地点和对象:对2003-07/10在无锡市儿童医院心理行为门诊初诊的瑞文智商筛查正常,症状持续半年以上,疑似ADHD的全部儿童157例。干预:采用视听整合连续测试进行评估,分析被诊断为ADHD儿童听、视觉注意能力的差异。主要观察指标:视听整合连续测试所得18个商数指标。结果:反应控制商数与注意力商数结果提示:注意力缺陷的发病率高于自控力差、冲动的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r=37.74,P&;lt;0.01);在反应控制商数中,听觉的控制能力比视觉的控制能力差,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4.68,P&;lt;0.01);注意力商数中的听、视觉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3.56,P&;gt;0.05)。视听整合连续测试诊断为ADHD的96例儿童听觉的一致性(68例)、警惕性(66例)、注意力商数(50例)&;lt;85分值的比例较高;视觉的警惕性(58例)、速度商数(61例)&;lt;85分值的比例较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x^2=6.75—22.81,P均&;lt;0.01)。结论:视听整合连续测试能较有效地全面地反应ADHD儿童注意力、控制能力缺陷分布、程度,从而更正确地制订干预治疗方案,提高诊断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0.
背景: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ADHD)逐渐受到关注,但听觉和视觉注意分类研究报告较少。目的:探讨脑电反馈治疗ADHD的有效性。设计:随机、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将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门诊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标准的30例ADHD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干预:由研究组成员对研究对象进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分别于治疗开始前、训练20次及40次后用整合视听连续执行测试(integrated visual and auditory 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IVA-CPT)对患儿评定。主要观察指标:综合反应控制商数和综合注意力商数。结果:经过20次训练,患儿综合反应控制商数由87.38&#177;15.71,上升到98.56&#177;10.78(t=4.59,P&lt;0.01),综合注意力商数由70.38&#177;16.22,上升到88.94&#177;16.37(t=4.68,P&lt;0.01);经过40次训练,患儿综合反应控制商数上升到107.00&#177;8.43(t=5.38,P&lt;0.01),综合注意力商数上升到104.56&#177;12.67(t=8.76,P&lt;0.01).与训练前相比,各脑电反馈商数均有显著改善(P&lt;0.01)。结论:脑电反馈治疗对ADHD的疗效肯定,对有明显注意缺陷患儿训练时间要比多动—冲动为主患儿训练时间为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电生物反馈对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和学习障碍(LD)患儿脑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应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对48例共患ADHD和LD患儿进行治疗。采用脑电反馈仪检测脑电波功率比值,采用持续注意测验检测注意力,采用瑞文推理测验评价智力,采用酶联夹心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浓度。结果治疗后患儿θ/B、θ/SMR值较前明显下降(P〈0.01),漏报数、错误数、反应时间较前降低(P〈0.01),智商较前改善(P〈0.01),血清β—EP浓度[(180.29±32.38)pg/ml,(191.01±22.85)pg/ml]较前升高(P〈0.01)。结论脑电反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共患ADHD和LD患儿的脑电异常、智力、注意力,且对脑电异常改善作用无左右脑半球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视、听、动"模式功能训练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把100例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在服用安慰剂的同时,采用"视、听、动"模式功能训练法,对照组给予哌甲酯口服,并定期安排工娱活动.两组均干预6个月,并于入组的0,6个月各进行1次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和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6个月时研究组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评分率及平均成绩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实验室检查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视、听、动"模式功能训练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有与药物治疗相似的治疗效果,但避免了服药带来的毒副作用,切实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疗法联合神经节苷脂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某院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共计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40例观察组和40例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综合康复疗法,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采用神经节苷脂进行治疗,两组患儿持续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D区(站立)和E区(跑、跳及步行)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和治疗前后PedsQLTM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治疗显效28例、有效11例、无效1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患儿显效13例、有效1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仅为77.5%,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GMFM评分方面,观察组患儿治疗前D区、E区评分分别为(26.8±8.2)分和(33.3±12.1)分,与对照组患儿的(26.5±7.3)分及(33.4±13.0)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D区、E区评分分别为(35.3±11.9)分和(44.5±11.2)分,比对照组患儿评分上升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分别是(37.2±3.5)分和(37.4±4.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分别为(68.5±8.1)分和(60.1±7.8)分,均有显著的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儿的生活质量提升幅度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痉挛型脑瘫患儿积极提供综合康复疗法联合神经节苷脂进行治疗,有助于提升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提高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面的护理干预在简易经鼻持续下压通气( CPAP)鼻塞装置持续加压给氧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2012年9月-2013年4月收治的92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单纯给予简易CPAP鼻塞装置持续加压给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全面的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儿血气分析结果、胸片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儿PaO2(10.96±2.37) kPa,高于对照组(8.79±2.41)kPa;PaCO2(5.32±1.04)kPa,低于对照组(6.42±1.10)kPa;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253,4.702;P<0.05)。观察组患儿胸片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22±0.23),(10.07±1.19)d,对照组分别为(3.25±0.41),(18.25±1.2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5.052,4.875;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87%,对照组为30.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6,P<0.05)。结论简易经鼻持续下压通气鼻塞装置持续加压给氧治疗NRDS疗效确切,给予全面的护理干预后,可迅速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短患儿康复时间,提高患儿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NB)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6例DNB患者按照住院日期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包括饮水计划、间歇导尿计划及膀胱锻炼计划等.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膀胱综合护理实施2周后,观察组残余尿量为(13.40±6.23) ml,对照组为(140.16 ±64.83)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52,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2%,明显高于对照组(73.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35,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DNB康复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SkillsModel,IMB)引导分级阶梯式康复护理对抑郁症的恢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抑郁症患者100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IMB引导分级阶梯式康复护理。记录两组患者不同时段生活质量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Scale,HAMD)抑郁评分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护理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心理卫生、躯体功能、健康程度、活力、情绪角色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的各项评分[(76.25±7.57)分、(73.48±6.23)分、(80.97±5.10)分、(78.31±6.37)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5.38±7.52)分、(65.79±6.22)分、(74.55±5.09)分、(70.92±6.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HAMD抑郁评分对比(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评分[(11.81±1.9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5.44±1.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服务理念、护理质量、护理技术、沟通方式的满意度评分[(76.23±7.54)分、(73.46±6.19)分,(8 0.9 5±5.0 6)分、(7 8.2 7±6.2 0)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 5.6 0±7.5 6)分、(6 5.7 7±6.1 8)分、(74.54±5.07)分、(70.89±6.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B引导分级阶梯式康复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增加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方法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家人心理调节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7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家人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只是按时接送患儿,常规交代患儿注意事项,不接受特别的辅导和干预;观察组采用集体干预和个别干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家庭护理干预。干预前后运用症状自评量表、疲劳评估表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两组进行测评。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家人心理健康状况改善,症状自评量表评分(141.27±30.28)与对照组(164.13±29.8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P〈0.01);观察组家人疲劳程度减轻,疲劳评估表中躯体疲劳、脑力疲劳、总分(3.66±1.64、4.14±1.79、4.97±1.96)与对照组(6.69±2.06、4.19±1.28、10.88±2.3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1,P〈0.05;t=2.00,P〈0.05;t=3.82,P〈0.01);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观察组躯体功能维度、心理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物质生活维度(67.52±10.34、75.36±12.84、62.53±11.01、43.22±8.94)与对照组(57.11±9.97、52.23±11.59、51.63±10.75、40.21±9.08)比较除物质生活维度无差异外(t=0.98,P〉0.05),其他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94,5.57,2.91;P均〈0.01)。结论家庭护理干预有助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家人的心理调适,减轻疲劳,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小儿重症手足口病重型病例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52例小儿重症手足口病重型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全面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消毒隔离、皮肤及口腔护理、症状护理等,对照组仅给予一般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疾病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26例患儿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均康复出院,对照组有2例病情恶化转院治疗,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退热时间、肢体抖动康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头痛伴呕吐的康复时间短于对照组,继发感染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结论对小儿重症手足口病重型病例加强病情观察,及时给予护理干预,可促进疾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一种更有效的康复护理指导方法,应用于微创钻孔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术后,改善髋关节周围血液供应环境,增强术后治疗效果.方法 61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患者3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康复护理流程有计划的进行康复护理指导,对照组患者31例按常规的术后护理措施进行指导.比较两组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 病人下地行走时间明显较对照组提前,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早期并发症,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观察组术后优良率为90%,对照组为64.5% (P <0.05).结论 正确及时的康复护理指导流程应用于微创钻孔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术后患者,能尽快地恢复髋关节功能,有利于患者早期负重,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了平均住院日,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及神经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2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及行为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分别为(12.15±3.31),(17.65±5.47)和(51.79±7.20)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8.26±3.82),(26.30±4.63)和(40.52±3.91)分.结论 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的抑郁情绪,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