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肾衰病是多种病因引起肾脏损害和进行性恶化的结果,指肾脏的功能处于不能维持生物体内环境稳定状况的阶段,目前认为该病是一种不可逆的进行性损害,预后极差。对于慢性肾衰病病名病机医家各抒已见。笔者依据临床及文献发现,慢性肾衰病的病机为肾虚浊伏。故文章从中医古籍对慢性肾衰病的病名的认识,现代医家对慢性肾衰病病机的认识、肾虚浊伏探析慢性肾衰病的病机、从肾虚浊伏治疗慢性肾衰病等方面阐述慢性肾衰病的肾虚浊伏的病机,从而为慢性肾衰病治疗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2.
从历代医家对湿毒的认识、现代医家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中对湿毒的认识、湿毒与慢性肾衰的关系、临床应用论述了从湿毒论治慢性肾衰。从病因、发病、病机、转化、诊断、治疗、预后等各个方面深入认识浊毒之邪的致病规律和治疗规律,有利于疑难及难治性疾病的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3.
文章探讨段光堂教授运用肾衰Ⅰ号方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经验。总结出段光堂教授对慢性肾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提出脾肾气虚为本,湿浊瘀血内壅为标,依据本病的病机创制出肾衰I号方应用与临床。应用肾衰Ⅰ号方治疗2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取得良好临床疗效,说明肾衰I号方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慢性肾衰患者虚兼湿浊证的舌象特征。方法:应用中医舌、面诊检测仪(型号:DKF-Ⅱ)采集慢性肾衰患者的舌诊信息,分析并比较慢性肾衰患者虚兼湿浊证与其余各组舌象客观化参数的差异。结果:(1)舌苔参数:慢性肾衰患者虚兼湿浊证与正常组比较,苔色R值、B值明显降低(P0.05);与纯虚证组比较,苔色R值、G值和B值都明显升高(P0.05)。(2)舌体参数:慢性肾衰患者虚兼湿浊证与正常组比较,舌色R值、G值明显升高(P0.05),与虚兼其他证组(湿热、瘀血)比较,舌色G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中医舌、面诊检测仪可以客观地描述慢性肾衰患者虚兼湿浊证的舌诊特征,舌诊客观化参数可作为临床判别慢性肾衰虚兼湿浊证的中医诊断参考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5.
张琪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的组方思路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衰可由水肿、淋证、尿血等多种病证发展而来。慢性肾衰的病程冗长,病机错综复杂,既有正气的耗损,又有实邪蕴阻,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正虚以脾肾气、阳虚,邪实以湿浊毒瘀为主。脾肾虚衰,浊邪壅滞三焦,浊邪尿毒不能排出体外,继而并生变证。导师张琪教授,从医60余年,对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有深入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成为导师的学术继承人,通过多方学习,对导师的学术思想略有体会,今就导师治疗慢性肾衰的组方思路进行探讨。1 谨守病机,辨证处方导师认为,慢性肾衰病变涉及多个脏腑,正虚邪实,虚实并见,病情严重、病机…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衰可由水肿、淋证、尿血等多种病证发展而来。慢性肾衰的病程冗长,病机错综复杂.既有正气的耗损,又有实邪蕴阻,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正虚以脾肾气、阳虚,邪实以湿浊毒瘀为主。脾肾虚衰,浊邪壅滞三焦,浊邪尿毒不能排出体外,继而并生变证。  相似文献   

7.
脾虚是慢性肾衰的常见证候 ,健脾是慢性肾衰的常用治法 ,笔者在临床上发现 ,慢性肾衰时用健脾法有其特殊性 ,现对其进行归纳 ,以供同道参考。1 健脾不厌早据研究 ,慢性肾衰时存在整体功能代偿的规律。运用中医学的理论对慢性肾衰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进行分析 ,其主要病位在肾 ,但常常波及他脏。所影响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气化功能 ,即水液代谢和分清泌浊的功能 ,导致湿浊内留 ,继则或化热生毒、生风动血 ,或化寒成痰、蒙神闭窍 ,或浊瘀互结 ,残害五脏 ,变证峰起 ,产生慢性肾衰的种种表现。中医学认为 ,气化功能虽然与肾的关系密切 ,但决非肾…  相似文献   

8.
李金生主任认为慢性肾衰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本虚主要责之于脾肾,由气虚及阳及阴,标实主要为湿浊瘀血,湿浊内蕴化毒蕴结三焦,瘀血贯穿始终。临床辨证可以结合三焦辨证,分清标本,有是证用是药,治本当补益脾肾,治标当解毒泄浊、化瘀通络。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大宗临床病例调查,揭示了慢性肾衰中医病机错综复杂,不同阶段主要病机及证型分布具有差异性。在邪实方面,湿热、瘀血贯穿始终并且是导致病变进行性恶化的主要因素。浊毒的出现是慢性肾衰发展到晚期的特征性病理产物,是导致五脏衰败,阴阳离决的主要机理。浊毒可寒化而表现为寒湿浊毒证,热化而表现为湿热浊毒证。慢性肾衰病程中水停、外感等邪实病变出现率虽相对较低,但对慢性肾衰进展亦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肾衰患者不同阶段病机证候特点临床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阳晓  朱文锋  周小舟 《中医杂志》2000,41(6):350-352
通过大宗临床病例调查,揭示了慢性肾衰中医病机错综复杂,不同阶段主要病机及证型分布具有差异性。在邪实方面,湿热、瘀血贯穿始终并且是导致病变进行性恶化的主要因素。浊毒的出现是慢性肾衰发展到晚期的特征性病理产物,是导致五脏衰败,阴阳离决的主要机理。浊毒可寒化而表现为寒湿浊毒证,热化而表现为湿热浊毒证。慢性肾衰病程中水停、外感等邪实病变出现率虽相对较低,但对慢性肾衰进展亦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张胜容教授认为“肾衰一病,脾胃先伤”,在慢性肾脏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脾肾两脏相互影响,逐渐走向衰败,并伴有湿、浊、瘀、毒等邪实混杂,贯穿全程.张胜容教授根据自身临证经验,将慢性肾脏病分为4种证型,分别为脾肾气虚湿浊内蕴证、湿热内蕴瘀血内阻证、肝肾阴虚浊毒内蕴证及气阴两虚浊瘀互阻证.治疗上主张早期就应顾护脾胃,并根据慢性肾...  相似文献   

12.
总结王文凤主任医师辨治慢性肾脏病的经验。王文凤主任医师认为慢性肾脏病的病性为本虚标实,病位在脾肾,基本病机为气虚血瘀,以脾肾亏虚为其本,湿浊毒瘀内阻为其标,“气虚血瘀”贯穿慢性肾脏病始终;提出“攻补兼施,分期辨治,内外同治”的辨治思路。发病初期脾肾气虚为甚,治疗应以扶正为主,辅以祛邪,可选肾康宁I方加减治疗。病变中期正气亏损渐甚,邪浊内壅渐重,治疗应以扶正祛邪兼施为治疗原则,采用肾衰降浊方加减治疗。发病末期脾肾愈亏,而湿浊、毒邪、瘀血阻塞更为突出,治疗应以祛湿降浊、活血化瘀排毒为主,可选用肾衰降浊方加减治疗。临床治疗慢性肾脏病过程中,需注重固护脾肾,脾肾同治,重视“活血泻浊”。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肾功能衰竭与湿热、湿浊及湿瘀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就近年来慢性肾功能衰竭(慢肾衰)与湿热、湿浊及湿瘀关系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并对慢性肾衰三种证型不同转归作了详细论证,试图为临床治疗慢肾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聂莉芳教授在论治慢性肾衰时,特别强调标本缓急理论的运用。其通过运用标本缓急理论对慢性肾衰进行分析,将病机错综复杂的慢性肾衰从宏观角度分为虚损期和关格期,虚损期病机特点以正虚为主,关格期病机特点以邪实为主。在治疗上,强调要权衡标本缓急,虚损期缓则治本,以扶助正气为主;在标病甚急,可危及患者生命或影响对本病治疗时,则应急则治标,以祛邪为要务;在关格期的诸种邪实当中,湿浊内停是为重心,治疗以调理脾胃为主。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肾衰中医病机属于脾肾两虚为本,湿浊、瘀血、尿毒贮留为标。辨证论治当分标本缓急,即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或标本兼治。张琪教授认为慢性肾衰临床上以标实为主时应以降浊为主,降浊有化湿浊、泄热、解毒、活血诸法;以虚证为主时,必须以保元为主,保元主要以健脾补肾为主;如虚实挟杂、本虚标  相似文献   

16.
刘宇  郭立中 《吉林中医药》2012,32(11):1105-1107
近年研究认为,脾肾阳虚、浊毒瘀阻是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重要病机表现之一,运用温阳泄浊法治疗CRF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运用中药辨证论治,内服和灌肠相结合,个体化治疗,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及价值.温阳泄浊法主要药物附子、大黄,药理研究提示其具有降低慢性肾衰血肌酐及尿素氮、尿酸,调节脂代谢等作用.温阳泄浊法用于慢性肾衰的治疗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20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证候分布特点与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200例慢性肾衰病例调查分析,证实慢性肾衰的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正虚以气阴两虚为主,阴阳两虚、脾肾气虚其次。单纯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少见。病位在脾、肾、肝三脏。夹邪主要为湿热,其次为风燥、风动、水气、瘀血、湿浊,一个病例可同时兼见数邪。慢性肾衰发病多在40岁以后,女性多于男性。慢性肾衰的治疗宜以益气养阴为主,兼顾祛邪,温燥之药须慎用。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治疗近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闻名 《上海中医药杂志》1997,(9):44-46,F003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简称慢性肾衰,是由于各种慢性肾脏疾病晚期肾功能减退引起的综合征。属于中医学“水肿”、“癃闭”、“关格”、“虚劳”、“溺毒”等疾病的范畴。本文就1991年以来的主要参考文献为依据,探讨慢性肾衰的中医治疗规律以冀能对临床研究工作有所帮助。一、临床治疗。(一)辨证论治中医认为,慢性肾衰是由于脾肾衰败,湿浊羁留,浊邪塞塞三焦,气机升降失常,以致气虚血瘀,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或湿浊郁化为热毒,以致热毒充斥内外,瘀血阻滞经络,故表现为正虚邪实,寒热错杂,虚实并见的证候。通常认为,在氮质血…  相似文献   

19.
周圆 《江苏中医药》2016,48(3):27-28
王琛教授认为慢性肾衰的基本病机为脾肾气虚、湿瘀内蕴,气虚血瘀是推动病情发展的重要因素。他从"气血互根"论治本病,具体施以温阳益气、滋养阴血、化瘀泄浊诸法,邪正兼顾,气血同调,获得较好的疗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肾衰从脾胃论治七法江苏省中医院(210029)孔薇,邹燕勤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030000)李荣山慢性肾衰虽病本在肾,由于脾胃与肾密切相关,以及其主要兼夹证湿浊之邪多表现为脾胃升降失调,所以大多数病例有纳差、恶心、呕吐、腹泻等中焦病变,曾有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