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震霄  廖春妮 《山西中医》2014,(2):36-36,38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配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6例。两组疗程均为14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变及停药后6个月后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95%CI=77.25%~97.75%);对照组为77.78%(95%CI=64.20%~91.36%);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0.732 8,P=0.463 7),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意义。治疗结束后6个月随访,治疗组复发率为11.43%(95%CI=3.22%~26.92%);对照组为42.86%(95%CI=24.53%~61.19%),两组比较(χ2=8.109 6,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黄芪建中汤配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用西药治疗的证据不充分,其收益为OR=0.5(95%CI=0.29~1.70),NNT=10(95%CI=3.75~24.10);治疗组6个月内复发率明显低于西医对照组,其收益为OR=0.17(95%CI=0.05~0.62),NNT=3(95%CI=1.88~10.20)。  相似文献   

2.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性病变,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浸润为主,伴有嗜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1].临床上主要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两类,是消化系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2008-05~2011-10应用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脾胃寒型慢性胃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脾胃虚寒型消化性胃溃疡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灸(穴位选取脾俞、胃俞、膈俞、中脘、内关、气海、足三里、公孙等)治疗。两组均以10天为1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26例,好转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治愈15例,好转1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7.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患者5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采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临床疗效、溃疡愈合及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等。结果:在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上,观察组嗳气、反胃、烧心、疼痛等缓解时间较对照组均显著缩短,且组间差异对比t=2.303 4/2.619 3/2.655 5/3.117 1,P=0.027/0.011/0.010/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6.0%(24/25),较对照组[80.0%(20/25)]显著较高,且组间差异对比χ~2=12.121 2,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溃疡愈合及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均显著较短,且组间差异对比t=2.997 2/2.769 0,P=0.005/0.0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情感职能、生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等各项评分较对照组均显著较高,且组间差异对比t=6.651 6/5.212 0/6.278 6/6.688 1,P均=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采用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的疗效非常显著,既能快速缓解患者各种临床症状,还能缩短其溃疡愈合及住院时间,并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光明中医》2021,36(19)
目的 探究黄芪建中汤联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惠东县人民医院2018年6月—2020年9月收治的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黄芪建中汤联合艾灸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黏膜组织学评分、炎症因子指标改善情况及Hp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 67%(29/30)高于对照组80. 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胃黏膜厚度评分、炎症活动性评分、炎性细胞浸润评分、IL-6水平、IL-8水平、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Hp阴性率86. 67%(26/30)高于对照组63. 33%(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黄芪建中汤联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效果优于常规西药,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胃黏膜组织学评分、炎症因子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以雷尼替丁、多潘立酮口服治疗,观察组30例予以黄芪建中汤口服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内服方药组成:黄芪、白芍各15 g,生姜、桂枝、大枣各10 g,炙甘草6 g,饴糖50 g,穴位选取:脾俞、胃俞、肾俞、足三里、中脘等。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疗效满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6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6.67%,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治疗时采用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秦巍 《河南中医》2013,33(3):341-342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黄芪建中汤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疗效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有效率为8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无复发,对照组复发率为13.3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黄晓映 《新中医》2020,52(20):28-31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30 例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顺序编号单双数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 例。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甲硝唑及雷贝拉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2 组均连续治疗3 个月。比较2 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表皮生长因子(EGF)、白细胞介素-17(IL-17)、胃泌素水平及血浆胃动素水平,统计2 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2%,高于对照组的87.69% (P<0.05)。治疗后,治疗组主症、次症及舌脉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TGF-α、EGF 水平及血浆胃动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L-17、胃泌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6 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为1.59%,对照组复发率为14.04%,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胃黏膜修复,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将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该院消化内科治疗的126例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变化、血清因子水平变化、胃肠激素水平变化、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24%(60/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49/63)(P<0.05);观察组治疗后胃脘痛、喜温喜按、嗳气、反酸、饱胀、神疲倦怠等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胃泌素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浆胃动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减轻中医证候,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改善胃肠动力,促进胃黏膜的修复,具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取7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抑酸及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黄芪建中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5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1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择确诊病例120例,其中黄芪建中汤治疗组80例,胃康灵治疗组40例。结果:黄芪建中汤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对慢性胃炎有明显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方法:将6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 mg/次,2次/d,口服。治疗组给予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黄芪、党参、桂枝、白芍、干姜、甘草、延胡索)加减,1 d 1剂,水煎,分2次口服。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9例,无效1例,有效率96.67%;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1例,无效7例,有效率76.67%。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将2016年11月~2018年1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根据所使用的治疗药物不同,将其分为西药组和中药组,每组均为30例,西药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进行治疗,中药组患者则采用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进行治疗,之后再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西药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中药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可以使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的改善,对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07年5月-2013年5月的243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辨证论治,采用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结果:治疗前后各症状积分变化明显(P〈0.05),总有效率为88.9%。结论: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有益气温中、健脾养胃等功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124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痊愈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幽门螺杆菌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联合艾灸双侧足三里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南雄市中医院门诊部收治的128例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另给予黄芪建中汤联合艾灸双侧足三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胃疼痛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胃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且观察组胃疼痛评分较对照组减小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0%较对照组79.69%显著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联合艾灸双侧足三里对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具有显著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1年1月江西省兴国县中医院收治的6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西药治疗,试验组接受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情况、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幽门螺杆菌(Hp)转阴率、复发率、总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 治疗前,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降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升,且试验组的降低与提升程度更加显著,并且试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67%(29/30)、Hp转阴率96.67%(29/30)明显较高,复发率3.33%(1/30)、总不良反应发生率6.67%(2/30)明显较低,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HP阳性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黄芪建中汤治疗慢性胃炎,疗效优于常规治疗,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情况佳,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寒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对照组为79.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寒证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