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儿经外周不同部位留置针输注静脉营养液留置失败的原因。方法将72例使用静脉营养液的患儿随机分为腋静脉组和外周浅静脉组,各36例。外周浅静脉组采用常规方法,腋静脉组采用腋静脉穿刺留置方法。观察两组留置针在留置后24h液体外渗、静脉炎、堵管、脱管发生的情况。结果腋静脉组在使用静脉营养液期间共置管留置112例次,置管后24h,17例次终止留置,其中液体外渗13例次,静脉炎3例次,堵管1例次;外周浅静脉组在使用静脉营养液期间共置管324例次,置管后24h,281例次终止留置,其中液体外渗189例次,静脉炎68例次,堵管8例次,脱管16例次。两组液体外渗、静脉炎、脱管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堵管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儿经外周不同部位留置针输注静脉营养液,留置后24h,留置失败的原因为液体外渗、静脉炎、堵管和脱管,且腋静脉组液体外渗、静脉炎、脱管均比外周浅静脉组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中常见问题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护理对策,提高静脉留置成功率。方法:总结分析360例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应用情况。结果: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常见问题包括穿刺失败、套管针脱落、套管针堵塞、局部药液渗漏等,分析其发生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护理对策。结论:针对小儿留置针输液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发生原因采取有效地应对措施,可提高静脉留置成功率,最大限度避免患儿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  相似文献   

3.
静脉留置针发生堵管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发生堵管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普外科84例应用静脉留置针患者发生堵管的原因。结果发生静脉留置针堵管20例,堵管发生率为23.8%。堵管原因包括:封管液剂量不足发生堵管4例(4.8%)、封管操作不当发生堵管7例(8.3%)、静脉输高营养液及输注刺激性药物后冲洗不彻底和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过长分别发生堵管3例(3.6%)、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发生堵管1例(1.2%)、患者穿刺手臂用力或活动过度发生堵管2例(2.4%)。结论静脉留置针发生堵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护理人员应针对原因提出预防对策,以便降低患者静脉留置针堵管发生率,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不完全置入法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8月—2017年8月选取儿内科5岁的600例学龄期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完全置入法置针,观察组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不完全置入法置针,比较两组患儿穿刺成功率、穿刺依从性、静脉针留置时间及留置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置管依从率及患儿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静脉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护士调节输液位置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穿刺部位红肿、渗血、漏液、静脉炎、穿刺部分感染、堵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科患儿行静脉注射时行外周静脉留置针不完全置入法能有效减少患儿留置并发症,延长留置时间,避免反复穿刺,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小儿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延长留置针保留时间的对策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之间本院行静脉留置针的36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利用一般资料问卷调查表及小儿静脉留置情况表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logistics多因素对其保留时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本院患儿静脉留置针平均保留时间为(60.76±3.05)h。单因素分析表明,患儿年龄、留置部位、患儿血管条件、液体种类、患儿依从性、留置部位、用针类型、医护人员工作年限及穿刺次数与患儿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有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患儿年龄、留置部位、患儿血管条件、液体种类、患儿依从性、留置部位、用针类型、医护人员工作年限及穿刺次数是小儿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达到3d的相关性因素(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短,会增加患儿的痛处,通过合理选择留置部位、使用儿童套管针、提高治疗依从性及提高医护人员穿刺水平等能够帮助患儿提高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  相似文献   

6.
李春华 《全科护理》2011,9(25):2286-2286
[目的]观察不同部位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效果。[方法]将200例静脉输液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采用骨缝静脉留置针穿刺,对照组采用浅表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比较两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并发症(堵管、静脉炎、外渗)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外渗、堵管、静脉炎少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小儿骨缝静脉留置针输液能减少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影响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的因素。方法:对我科2006年5月-8月住院患儿随机选取2.00例,病房护士2.0名,逐个调查登记患儿年龄、穿刺留置部位、时间、患儿家属的看法、护士的心理活动、患儿的病情以及失败原因。结果:1个月-1岁的婴幼儿穿刺留置失败率高于其他年龄组的患儿。穿刺留置部位的选择、患儿及家属的心理因素、护士的本身因素、环境因素、患儿的病情等直接影响穿刺留置的成功与否。结论:护士在临床静脉穿刺过程中注意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做到心中有数,善于总结经验,可以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留置的一次成功率,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984例患儿分为对照组404例和观察组5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穿刺,观察组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比较两组的累计输液天数、累计穿刺失败率、累计堵管率、累计渗漏率及满意率。结果两组输液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累计穿刺失败率、累计堵管率、累计漏渗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的应用,避免了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同时能保护血管,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杜淑媛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7):101-102
目的:探讨手术室静脉留置针输液的疗效和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手术室进行择期手术的180例患者于术前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并于术前进行解释告知、术中护理和术后访视及进行宣传教育等实施全面护理,观察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情况及皮肤、血管的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失败原因,并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分析患者对静脉留置针使用效果的满意率。结果:调查表显示,在所有置入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中出现的并发症中首次穿刺失败占主要因素,占17.78%,其次是穿刺部位渗血渗液,占9.44%;180例患者首次穿刺失败者32例,其中因为护士的心理因素使穿刺失败的因素最大,占37.5%;经过护理后手术室患者对静脉留置针的满意率为90%。结论:对手术室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减少了传统钢针造成的渗漏和反复穿刺的痛苦,术中可根据病情达到快速输液、输血的目的,长期输液既有安全性又可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因素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静脉留置针病人50例,从老年与中青年、危重患者与一般患者、高渗液体与低渗液体、封管液、无菌操作、穿刺部位等分析留置时间的变化。结果 留置时间不受穿刺部位的影响(P>0.05),但与液体渗透压,封管液,患者的抵抗力及无菌操作有关(P<0.05)。输注高渗液体病人穿刺部位肿胀发生率较高。结论 静脉留置针不受穿刺部位的影响,只要治疗及病情需要可随时选择静脉留置;输入高渗液体建议3d更换1次留置针部位,并适当活动留置肢体,以减少肿胀及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两种消毒液对小儿浅静脉留置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两种消毒液对小儿浅静脉留置效果比较。方法分别采用5%碘伏和0.8%碘酊对115例新生儿和1月~3岁婴幼儿进行皮肤消毒后行浅静脉留置,比较效果。结果两种消毒液对小儿浅静脉留置效果比较,样本渗出率、新生儿及1月~3岁婴幼儿浅静脉留置针保留天数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消毒液对小儿浅静脉留置效果一致,但小儿推荐使用0.8%碘酒。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住院患儿静脉输液时不同工具的使用情况以及静脉导管留置期间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7月24—31日,选择北京儿童医院医联体范围内49家医院的住院患儿静脉输液治疗情况进行调查。应用自行设计的儿童静脉输液情况横断面调查表及拍摄静脉输液工具的照片进行资料收集。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调查期间49家医院共有住院患儿18316例,输液患儿14421例,输液比例为78.73%。静脉导管的应用情况为外周静脉短导管(留置针)占87.94%;静脉导管的连接以肝素帽连接为主,占64.23%,6398例(44.37%)患儿应用的输液工具为聚氯乙烯(PVC)材质且含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在敷料选择方面以无菌透明敷料固定为主。导管留置期间存在问题主要是导管或输液接头内有回血发生率、导管夹夹闭位置不正确或未夹闭,导管脱出,且留置针存在的问题多于中心静脉导管,其中管道内有陈旧回血、输液接头内有回血发生率,外周留置针和中心导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患儿静脉输液率较高,虽然静脉输液工具种类繁多,但对于儿童患者输液工具的选择以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和肝素帽连接为主,导管维护方面尚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3.
小儿静脉留置针部位选择与留置时间的护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小儿静脉留置套管针部位与留置时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小儿外科住院患儿留置针892例,按年龄段分为新生儿、婴幼儿和学龄儿三组,对留置针的部位与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新生儿组头部、上肢静脉留置针时间较下肢长,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组静脉留置针时间为头部>上肢>下肢,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儿组上肢静脉留置针时间略大于下肢,无统计学意义(P>0.05);(2)比较不同年龄组小儿静脉留置针时间,学龄儿>新生儿>婴幼儿,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和要幼儿静脉穿刺部位以头部为最佳,学龄儿应首选上肢;静脉留置针保留最佳时间为96 h左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分析品管圈活动对儿科输液室输液患儿静脉留置针使用率的影响,以期为提高儿科输液室输液患儿静脉留置针使用率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 2016年1月8日,该科组织成立品管圈,以"提高儿科输液室患儿静脉留置针使用率"为品管圈活动主题;并以活动实施后收治的300例手背静脉、足踩部大隐静脉进行静脉留置针患儿为品管圈组,对其静脉留置针使用情况进行客观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拟定相应对策并加以组织实施;同时,2015年7月6日~2016年1月5日间,未实施品管圈活动前300例行静脉留置针患儿为对照组;观察两组静脉留置针使用率.结果 品管圈组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意外拔除发生率以及患儿及家属满意度经统计学分析,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同时,本次开展品管圈主题活动之后各项无形成果均经统计学分析,结果也明显高于活动之前(均P<0.01).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激情、创造性思维,对提高其工作效率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在儿科输液室实施品管圈活动则可以全面提升输液患儿静脉留置针使用率、延长留置时间,该模式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水胶体敷料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效果。[方法]将250例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病人按照方便抽样的方法分为对照组100例,观察组150例,对照组留置5d且采用普通透明敷贴固定,观察组留置10d且采用水胶体敷料固定留置针。[结果]观察组病人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两组病人静脉炎、液体外渗、导管堵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水胶体敷料固定静脉留置针可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6.
The complications and management of long-term indwelling catheters used for urinary retention and incontinence were reviewed. Research evidence from 1992 - 2002 was located through searches of CINAHL (38 articles), and Medline (89 articles). Fifty studies were critiqued for this review. The most common complications of long-term indwelling catheters are bacteriuria, encrustation, and blockage. Less common is the prevalence of bacteremia and renal disease. Risk factors for bacteriuria include female gender, older age, and long-term indwelling catheter use. Urinary white blood cells are the best indicator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For drainable catheter systems used by community dwelling adults, daily bag cleaning with a diluted bleach solution (1:10) is effective in reducing bacterial counts to negligible numbers. Application of topical antibiotic cream to the meatus around the catheter does not reduce bacteriuria. Silicone catheters and larger lumen size catheters are more resistant to encrustation than other catheter types and smaller lumen size catheters. Acidifying the urine without removing the urease-producing bacteria does not reduce encrustation. Removal of catheter blockage is preventive for renal disease. Because of the complications of long-term indwelling catheter usage, periodic assessment and voiding trials should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ntinued need for a catheter. Evidence-based recommendations for managing indwelling urinary catheters include screening for risk factors and evaluating urinary white blood cell count for infection, and assessment of the continued need for a catheter. Interventions include consideration of closed versus open drainage systems, type of catheter, and size of catheter lumen.  相似文献   

17.
朱旗霞  吴玲  林玉贞 《全科护理》2013,11(23):2198-2199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门诊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0例使用留置针的婴幼儿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干预,包括知情同意、口头宣教、发放健康教育卡、特殊年龄阶段的针对性健康教育等;对照组实行常规留置针护理方法。[结果]试验组留置时间为83h±12h,并发症发生率为34%。对照组留置时间为46h±10h,并发症发生率为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系统的健康教育干预,有效地延长了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在门诊婴幼儿静脉留置针护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崔英  姚燕群  孙琴   《护理与康复》2022,21(2):1-6
目的 分析小儿留置针采血标本溶血的风险因素,建立小儿留置针采血标本溶血的列线图模型,并验证模型的预测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静脉输液及静脉采血的546例患儿为建模组,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小儿留置针采血标本溶血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小儿留置针采血标本溶血的列线图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判断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两种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的效果。方法按静脉留置针穿刺先后次序将60例患儿分为传统组和改进组,每组各30例。传统组在静脉留置针穿刺到血管后采用双手配合送管方法,改进组在静脉留置针穿刺到血管后采用单手推管并及时将回血冲净方法。结果传统组穿刺成功率60.00%,改进组穿刺成功率90.00%;传统组留置时间为(3.06±0.90)d,改进组为(4.56±0.93)d,两组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静脉留置针到达血管后采用单手推管法并及时将回血冲净,可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和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减少儿科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5~10月在儿科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16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输液护理。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4月在儿科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16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在常规静脉输液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比较2组患儿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9.416,P=0.002);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Z=-3.186,P=0.001)。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可显著减少儿科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