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经单侧与双侧椎弓根途径行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骨科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因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行PKP手术治疗的160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手术穿刺通道不同分为单侧组与双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手术前后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体高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ODI指数、伤椎体高度相比手术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侧组与双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侧组手术时间、术中骨水泥使用量及透视次数明显低于双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途径行PKP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性骨折临床效果相似,但经单侧椎弓根途径的PKP手术时间短、放射暴露少、骨水泥用量少,且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的概率更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观察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椎体成形术单侧经椎弓根穿刺治疗效果并研究高黏度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高黏度行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采用C臂定位行单侧椎弓根穿刺,做注入骨水泥中心平面内倾角及高黏度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情况(均匀分布组和偏心分布组)对比,利用螺旋CT三维成像和容积再现功能技术,重现术后椎体及骨水泥等三维立体图像,测量、记录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特点、弥散系数并做分析。结果:两组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系数相当,均匀分布组单侧椎弓根穿刺内倾角显著大于偏心分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水泥弥散系数及在椎体骨形状和是否到达椎体上、下终板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单侧椎弓根穿刺注入骨水泥的分布情况主要受到椎体穿刺的内倾角度影响,与高黏度骨水泥无关。  相似文献   

3.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作用.方法:18例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接受了椎体成形术,患者均有背部疼痛,在X线透视引导下,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行PVP,每个椎体注入骨水泥量为3~8ml,平均6ml.完成21个椎体成形术,术后患者随访1~18个月.结果:18例中绝大多数患者术后6h~2d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结论:椎体成形术为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经保守治疗无效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侧入路骨水泥限量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3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的35个椎体经皮单侧椎弓根向椎体内穿针并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结果:33例病人平均每个椎体注入骨水泥2ml,X线检查骨水泥充填良好。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所有病例经平均12.4个月随访,疼痛未明显加重,椎体高度无继续丢失。结论:单侧入路骨水泥限量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能够迅速缓解疼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椎体侧后方入路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1例无神经症状、无需椎管减压的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及对照组(26例),均采用PVP手术治疗,观察组经锥体侧后方入路,对照组则采用传统单侧椎弓根内入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VAS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后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手术前后的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体侧后方入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能促使患者早期康复锻炼,具有创伤小、操作时间短、恢复快、耐受好等优点.是一种实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侧经横突-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2月至2015年6月,18例骨质疏松性单节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单侧经横突-椎弓根入路进行椎体成形术治疗,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测量椎体高度的恢复及后凸角(cobb角法)的改善,记录并发症发生的情况,术前、术后1d、术后1年分别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及ODI(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系统评估。结果:手术时间为(30.93±6.08)min,骨水泥的注入量为(5.77±0.51)mL;3例患者出现骨水泥的渗漏;椎体高度的重建率为(12.44±2.66)%,后凸角改善为(15.20±4.57)°,术后1dVAS评分较术前改善5.27±0.75;术后1年VAS评分较术前改善5.05±0.93.术后1dODI评分较术前改善34.56±2.75,术后1年ODI评分较术前改善46.53±3.05.结论:单侧经横突-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侧与双侧高粘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223例,共280个椎体。随机分为2组,单侧组共115例,154个椎体,双侧组共108例,126个椎体。单侧组为单侧穿刺骨水泥注射过椎体中线,双侧组为双侧穿刺骨水泥注入,治疗3d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椎体高度恢复率、椎体后凸Cobb角改善及术后骨水泥渗漏病例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单侧穿刺组与双侧穿刺组手术时间分别为(30.84±1.95)min,(41.28±1.94)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侧组与双侧组椎体平均高度恢复率为分别为94.26%±3.51%和96.35%±3.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与双侧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分别为1.41±0.12和1.12±0.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与双侧组术后Cobb角恢复分别为13.70°±1.61°和13.31°±1.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渗漏病例远低于双侧组,分别为5.84%和12.6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获得3~48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其中1例出现神经根症状,所有患者未出现感染、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单侧与双侧经椎弓根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可取得满意的止痛效果,且前者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伤椎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145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74例采取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伤椎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71例采用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观察疗效。结果实验组术后Cobb角值为(17.8±4.4)°,手术前后Cobb角值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伤椎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双侧椎弓根入路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3例,在C臂X线机引导下,行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术后随访6~15个月,分析经皮双侧椎弓根入路穿刺椎体成形术的临床疗效。结果 8个椎体均成功完成穿刺。55例患者的疼痛完全缓解,8例患者的疼痛大部分缓解。3例患者随访1~7个月后出现疼痛复发,经卧床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物及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经皮双侧椎弓根入路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创伤小、手术操作简便,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骨折部位的功能,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在老年性骨质疏松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7例利用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老年性骨质疏松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bb角以及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评估手术前后患者骨折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术后2个月和术后8个月与术前比较疼痛明显减轻,生活质量逐步提高(P<0.05);患者Cobb角术后2个月和术后8个月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5),术后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明显恢复(P<0.05).结论:利用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行椎弓根内固定手术能够有效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侧方开口的骨水泥填充器单侧穿刺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30例,常规组采用普通的骨水泥填充器单侧穿刺椎体成形,观察组采用侧方开口的骨水泥填充器单侧穿刺椎体成形,观察两组术后骨水泥分布状况、骨水泥渗漏情况和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结果:实验组术后骨水泥分布状况明显优于常规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和止痛效果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侧方开口的骨水泥填充器单侧穿刺骨水泥定向注射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双侧骨水泥分布满意,效果良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单侧椎弓根旁外侧入路与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单侧椎弓根旁外侧入路PKP治疗22例(单侧组),采用双侧椎弓根入路PKP治疗25例(双侧组)。男12例,女35例;年龄61~83岁,中位数68岁;骨折椎体位于T_61例、T_71例、T_84例、T_92例、T_(10)10例、T_(11)15例、T_(12)14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水泥灌注量、胸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手术时间和骨水泥灌注量。单侧组手术时间短于双侧组[(37. 18±7. 06) min,(42. 20±8. 42) min,t=2. 196,P=0. 033],骨水泥灌注量少于双侧组[(3. 89±0. 67) m L,(4. 78±0. 84) m L,t=3. 983,P=0. 000]。(2)胸腰背部疼痛VAS评分。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不存在交互效应(F=0. 219,P=0. 804); 2组患者胸腰背部疼痛VAS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不存在分组效应(F=0. 157,P=0. 694);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胸腰背部疼痛VA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524. 723,P=0. 000); 2组患者胸腰背部疼痛VAS评分随时间均呈降低趋势,且2组的降低趋势完全一致[(6. 45±0. 91)分,(2. 18±0. 91)分,(1. 86±0. 71)分,F=192. 881,P=0. 000;(6. 44±0. 82)分,(2. 36±0. 86)分,(1. 88±0. 60)分,F=375. 230,P=0. 000]。(3)椎体前缘高度。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不存在交互效应(F=6. 416,P=0. 130); 2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不存在分组效应(F=0. 332,P=0. 567);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椎体前缘高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7. 265,P=0. 008); 2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随时间均呈升高趋势,且2组的升高趋势完全一致[(18. 14±2. 82)分,(19. 89±2. 74)分,(19. 73±2. 75)分,F=338. 832,P=0. 000;(18. 12±2. 09)分,(20. 51±1. 99)分,(20. 31±1. 99)分,F=114. 890,P=0. 000]。(4)安全性。2组均未出现肺栓塞、低氧血症等骨水泥植入综合征以及切口感染、血肿形成。单侧组4例出现骨水泥渗漏,其中侧前方渗漏1例、椎间盘渗漏2例、静脉丛渗漏1例; 1例出现伤椎邻近椎体骨折。双侧组10例出现骨水泥渗漏,其中侧前方渗漏8例、椎间盘渗漏2例; 1例出现肋间神经损伤,2例出现伤椎邻近椎体骨折。单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双侧组(χ~2=4. 243,P=0. 039)。因骨水泥渗漏量少,未出现神经根症状,均未做特殊处理;邻近椎体骨折者,再次行PKP治疗后治愈。结论:单侧椎弓根旁外侧入路与双侧椎弓根入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性骨折,均能缓解胸腰背部疼痛和恢复椎体高度,但前者较后者手术时间短、骨水泥灌注量少、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单侧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多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侧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多椎体压缩骨折35例(78椎体),术前CT检查明确病椎椎体后壁的完整性,应用国际通用疼痛目测分级(VAS)评分;术中应用C型臂X线机透视下经单侧椎弓根手术入路,单椎骨粘固剂注射量2~5 mL,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X线、CT检查骨黏合剂填充情况。结果35例手术顺利,骨黏合剂渗漏12个椎体,未出现并发症。椎体穿刺到位率100%,手术时间每个节段平均(18±6)min,骨黏合剂分布优良率93.4%。术后1周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术前,术后1 h、48 h、1周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6~30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2例发生其他椎体骨折再次行椎体成形术。结论单侧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多椎体压缩骨折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疗效好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侧穿刺与双侧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A组24例实施双侧穿刺椎体成形术,B组28例实施单侧穿刺椎体成形术。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VAS改善率、手术时间、x线照射次数、骨水泥用量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和统计。结果2组VAS改善率与治疗有效率差别不大;但是B组手术时间、x线照射次数、骨水泥用量均明显少于A组(P均〈0.05);经过治疗,2组SF一36各因子得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提高(P均〈0.05),但是2组间相比差别不大(P〉0.05)。结论单侧、双侧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对患者疼痛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差别不大,但是单侧穿刺损伤较小,可以先行单侧穿刺治疗,通过x线透视进行观察,如果治疗不满意,再行双侧穿刺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采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后路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62例,按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为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后路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疼痛度及椎体高度丢失方面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后路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1日~2012年6月1日就诊于我院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45例,在C臂X线机定位下对患者的24个椎体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弓根向椎体内穿刺,并注入骨水泥;对照组35例,采用保守治疗法进行治疗,比较研究两组治疗方法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患者症状缓解较早,早期可开始下床活动.治疗组患者疼痛完全缓解者38例,部分缓解者7例,无效0例.对全部病例随访4-16个月,疼痛无加重或复发,椎体无再压缩现象;对照组患者疼痛完全缓解者19例,部分缓解者11例,无效5例.经统计学分析,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能够迅速缓解疼痛,恢复椎体稳定性,是一种操作简便、疗效肯定、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的微创新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前中医传统正骨手法复位、术中单侧椎弓根途径经皮椎体成形(PVP)、术后中药方剂脊椎方内服并配合以胸腰支具固定的一体化治疗模式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给予全身麻醉下“V”型手术台上行牵引按压过伸手法复位,经单侧椎弓根入路行PVP术,术后内服中药脊椎方5d并配合胸腰支具外固定。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观察其手术的一般情况,并分别通过对术前及术后3d、3个月、6个月进行VAS评分并计算改善率,测量椎体前、后缘高度及Cobb角,进行活动能力评分等指标评估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术中未发生任何重要组织或器官损伤及其他手术意外。平均手术时间为(40±15)min,椎体骨水泥平均注入量(3.20±1.80)m L,平均出院时间为3d,均无骨水泥渗漏情况发生。术后VAS评分及活动能力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及局部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传统正骨手法复位联合单侧椎弓根途径PVP、术后中药方剂脊椎方内服并配合以胸腰支具固定的一体化模式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满意,且安全、经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椎体成形术结合补肾壮骨汤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12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分组,对照组60例应用椎体成形术,观察组60例增加补肾壮骨汤,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及骨密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1.67%,骨折再发率0%,低于对照组10.00%(P0.05);观察组治疗后骨密度高于对照组,Oswestry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联合补肾壮骨汤,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效果确切,能显著提高骨密度,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与针灸联合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时间选取为2016年1月—2017年1月,以远程随机化法分组,其中对照组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实验组则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与针灸联合治疗,对比2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OVCF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00%),P0.05;实验组术后30 d的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7 d、30 d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与针灸联合治疗,可较好缓解其疼痛程度,对其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老年脊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采用经皮椎体注入骨水泥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8例老年脊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均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均采用经皮椎体注入骨水泥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94.1%高于对照组的70.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和OD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和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9%,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3.5%(P0.05)。结论:老年脊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采用经皮椎体注入骨水泥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功能障碍,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