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山东中医杂志》2017,(10):888-892
目的:研究中药荠苨治疗化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症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环磷酰胺首次大剂量200 mg/kg尾静脉注射,次日起连续7 d以维持剂量60 mg/kg腹腔注射建立血小板减少动物模型,并于造模第2天给药干预两周,仙鹤草治疗为对照组,荠苨治疗为实验组,生理盐水为模型组。对比各组小鼠血小板、骨髓巨核细胞计数的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仙鹤草组和荠苨组外周血小板及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在造模期间下降速度明显减缓,且在停止造模后较快恢复至正常值(P0.05),仙鹤草组与荠苨组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荠苨可以改善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加快动物模型外周血小板计数的回升速度、提高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对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小鼠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阿糖胞苷建立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小鼠模型,研究肿节风总黄酮对模型小鼠血小板以及骨髓微环境中基质细胞和巨核细胞的影响。方法:将60只小鼠依据外周血小板数目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阿糖胞苷模型组、肿节风总黄酮31.50、63.00、94.50 mg/kg剂量组和阳性药物醋酸泼尼松龙组。除正常组外,每只小鼠腹腔注射阿糖胞苷建立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小鼠模型,同时给予相应药物干预。动态检测外周血小板数目,实验结束时检测骨髓有核细胞活力,观察体外培养骨髓基质细胞生长状况,观察统计骨髓石蜡切片中巨核细胞数目及多倍体比例,免疫组化检测骨髓中基质细胞TPO以及巨核细胞相应受体C-mpl的表达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肿节风总黄酮63.00 mg/kg和94.50 mg/kg剂量组显著提升模型动物外周血小板数目,显著提高骨髓有核细胞活力和骨髓基质细胞体外生长贴壁情况,显著提高骨髓中巨核细胞数目,肿节风总黄酮94.50 mg/kg剂量组显著提高多倍体巨核细胞比例;肿节风总黄酮63.00、94.50 mg/kg剂量组极显著促进骨髓内巨核细胞周围基质细胞TPO以及巨核细胞中相应受体C-mpl的表达。结论:肿节风总黄酮能显著提升阿糖胞苷诱导血小板减少症动物外周血小板数目,可能是影响了骨髓基质细胞生长状况,以及促进其产生有利于巨核细胞增殖分化的细胞因子,经过TPO-C-mpl通路促进巨核细胞增殖、分化和形成血小板。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升血小板冲剂对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小鼠的药效,为临床该药的科学使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雄性BALB/c小鼠腹腔注射卡铂建立血小板减少模型,观察升血小板冲剂治疗后小鼠外周血血小板、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定量和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及其退变细胞的变化情况,并作分析。结果:升血小板冲剂分别能使化疗后小鼠的血小板、白细胞、血红蛋白等水平回升,同时也能通过提高化疗后小鼠骨髓巨核细胞数降低骨髓细胞退变率,且药效强度与其给药剂量呈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升血小板冲剂可以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明显改善化疗模型的一般情况,不仅有良好的升血小板、升高白细胞和血红蛋白的作用,还可以提高化疗后小鼠的外周血小板数和骨髓巨核细胞数,降低骨髓造血细胞的退变率,同时还能改善放化疗后所出现的一些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4,(2):124-128
目的:通过建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小鼠动物模型,观察正源方对模型小鼠血小板系统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正源方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复方皂矾丸组、正源方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采用隔日腹腔注射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GP-APS)建立小鼠ITP模型。于造模第8天开始,复方皂矾丸组按1.68g/kg灌胃,正源方低、中、高剂量组按3、6和12g/kg灌胃,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连续给药7天,观察各组小鼠外周血象的变化。实验结束后,计算脾脏指数,进行骨髓涂片,显微镜下观察巨核细胞计数和分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通过腹腔注射GP-APS,模型组小鼠外周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脾脏指数明显升高,骨髓巨核细胞总数、颗粒巨核细胞比例增高,产板巨核细胞比例明显降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正源方各剂量组(3g/kg,6g/kg,12g/kg)小鼠的血小板计数明显增高,3g/kg,6g/kg脾脏指数显著下降、巨核细胞数减少、产板巨核细胞比例增高,3g/kg颗粒巨核细胞比例显著下降;骨髓涂片显示正源方对巨核细胞的成熟具有一定的恢复作用。结论:正源方能够明显促进ITP模型小鼠外周血小板数和脾脏的恢复,促使骨髓巨核细胞成熟。  相似文献   

5.
肿节风防治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肿节风对大剂量化疗后小鼠血小板减少的防治作用.方法:本研究以Babl/c纯系清洁级小鼠为实验对象,通过大剂量5-氟尿嘧啶腹腔注射复制血小板减少的动物模型,用肿节风稀释液从实验开始连续进行灌胃干预,分别在预处理前、化疗前、化疗后第2、第4及第7天测定小鼠血常规;并在化疗后第7天处死小鼠,行骨髓病理活检,观察骨髓造血情况.结果:经过肿节风预处理后,化疗前单药干预组及联合干预组小鼠外周血小板数量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化疗后两个实验组小鼠的血小板数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下降(P<0.05),而两实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骨髓病理检查结果提示,两实验组小鼠骨髓增生活跃,骨髓腔内可见巨核细胞,对照组小鼠骨髓增生低下,未发现巨核细胞.结论:肿节风具有对抗大剂量5-FU所造成的血小板减少的作用,从而预防并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阿糖胞苷建立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小鼠模型,研究肿节风总黄酮对模型小鼠外周血小板数目以及骨髓微环境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其受体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KM小鼠按血小板数目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阿糖胞苷模型组,醋酸泼尼松龙组(10.0 mg·kg~(-1)),肿节风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94.5,63.0,31.5 mg·kg~(-1))。采用腹腔注射阿糖胞苷建立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小鼠模型,同时给予相应药物干预。动态检测外周血小板数量,实验结束时检测骨髓中巨核细胞状况,免疫组化检测骨髓中SDF-1及其受体CXCR-4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外周血小板数量、巨核细胞数目及多倍体比例均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都能显著提升外周血小板数目和巨核细胞数目(P0.01),同时肿节风总黄酮高、中剂量组还可以提高多倍体巨核细胞所占比例(P0.01);肿节风总黄酮高、中剂量组可显著促进骨髓中SDF-1以及巨核细胞中相应受体CXCR-4的表达(P0.01,P0.05)。结论肿节风总黄酮能显著提升阿糖胞苷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模型小鼠外周血小板数目,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骨髓中SDF-1及其受体CXCR-4的表达,从而促进巨核细胞增殖、分化和形成血小板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紫癜颗粒对ITP模型小鼠外周血小板和骨髓巨核细胞数量的影响 ,探讨紫癜颗粒治疗ITP的效用机理。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小板计数 ;采用瑞氏染色对骨髓巨核细胞进行计数与分类。结果 :紫癜颗粒大剂量组、醋酸泼尼松组在提升血小板计数均优于其他各组 (P <0 0 5 ) ,紫癜颗粒大剂量组在促进骨髓产板巨核细胞方面优于其他各组 (P <0 0 5 )。结论 :紫癜颗粒具有促进血小板及骨髓产板巨核细胞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加味小柴胡颗粒及其组方对ITP模型小鼠造血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加味小柴胡颗粒及其组方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模型小鼠血小板计数及骨髓巨核细胞的影响。方法:建立ITP模型小鼠,将之分为7组:正常组、模型组、维血宁组、强的松组、加味小柴胡颗粒组、小柴胡颗粒组、丹参三七颗粒组,于造模后第14天开始分组给药,给药体积为30mL/kg体重,每日给药1次,共14天,分别于给药前后称重;给药前、给药后4天、7天及14天检测血小板计数;实验结束剥离股骨取骨髓测巨核细胞计数和分类。结果:ITP模型小鼠体重增长率下降,血小板计数持续下降,骨髓巨核细胞增加,产板巨减少、成熟度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味小柴胡颗粒组能提高ITP模型小鼠体重增长率(P<0.05);各给药组均使血小板计数上增,其中加味小柴胡颗粒组对血小板提升作用高于维血宁组及其组方小柴胡颗粒组和丹参三七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强的松组无差别(P>0.05);强的松组、加味小柴胡颗粒、小柴胡颗粒组使巨核细胞数减少,产板巨增高,其中加味小柴胡颗粒组优于小柴胡颗粒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强的松组无差别(P>0.05)。结论:加味小柴胡颗粒能提高ITP模型小鼠体重增长率,并明显提升血小板计数,促使骨髓巨核成熟,效果优于维血宁组,且优于其组方小柴胡颗粒和丹参三七颗粒,与强的松组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药十全大补汤(ShiquanDabuTang,SDT)对小鼠膀胱癌大剂量化疗的减毒增效作用.方法 将膀胱癌组织块接种于T739小鼠皮下,随机分为对照组、环磷酰胺(CTX)100、200、400mg/kg组、SDT低剂量、高剂量组和SDT高剂量加CTX200 mg/kg联合用药组.观察小鼠体重、肿瘤结节直径及外周血象的变化.结果 不同剂量的SDT均可有效抑制小鼠肿瘤的生长.SDT与CTX联合用药组小鼠的甲均荷瘤生存时间为(49.4±23.3)d,较对照组、高剂量SDT组(11.75±2.06)d、(17.4±5.77)d明显延长(P<0.01),与人剂量CTX组(23±14.02)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T连续用药1周后,高剂量SDT组、大剂量CTX组小鼠外周血PLT计数明显增加(P<0.05):SDT连续用药2周后,外周血RBC计数、HB浓度明显增高(P<0.05).结论 高剂量SDT联合大剂量CTX化疗可提高疗效,延长荷瘤小鼠的平均生存时间,增加外周血小板数量,降低大剂量CTX对外周血红细胞的毒性作用,具有增效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并探讨熊胆及其有效成分熊去氧胆酸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小鼠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为研究蒙药熊胆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有效替代品提供依据。方法:取50只BALB/C小鼠,注射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复制/建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泼尼松组、熊胆组和熊去氧胆酸组、空白对照组。各组灌胃相应的(0.4ml/天)药物,10d后,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动态观察各组小鼠血小板计数;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CD61)阳性表达率;显微镜观察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及形态;以ELISA法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 G)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熊胆(0.856g/kg)和熊去氧胆酸(0.172g/kg)组小鼠血小板计数显著回升,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CD61)阳性表达率升高,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减少,而产板型巨核细胞数增多,PAIg G浓度明显降低。结论:熊胆及其有效成分熊去氧胆酸均能减少血小板及成熟骨髓巨核细胞的免疫性破坏,改善血小板功能,该作用可能与调节血小板相关抗体有关,熊去氧胆酸可代替熊胆作为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1.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备的技术,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危机患儿的痛苦乃至生命,掌握这门过硬的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是儿科护士的天职,也是衡量合格护士的标准之一。本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已多年,现将这方面的体会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3.
根据“穴位组学概念”的提出,针对针刺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针刺的生物学基础,阐明针刺的科学性,并对相关针刺处方进行优化,围绕临床针刺治疗手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实现针刺科学机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中药蛇床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涛  李慧梁 《中草药》2001,32(2):181-183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这一中医经典著作,指导临床,疗效显著,活人无数,尤其是对外感热病的发展影响颇深.伤寒学派是以研究或阐述张仲景《伤寒论》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为中心的医学学术群体,该学派学术璀璨,连绵千年.现就以古代此派的形成、发展、争鸣3个阶段进行初步探析,认为其形成于晋唐,发展于宋元,争鸣于明清.  相似文献   

16.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近20年间,是新时期仲景学说研究队伍的形成———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对《伤寒论》原著的注释和校正工作,揭开了新中国教材编写的序幕;对《伤寒论》中一些有代表性问题或关键性字词的考订,是一个特点;对《伤寒杂病论》方法论的研究,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此外,这一时期,对六经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方证的研究仍是热门话题;对伤寒方中用药规律的研究出现热潮;对张仲景治疗方法原理的研究开始活跃;比较性研究热度不减;专题性研究渐成趋势。  相似文献   

17.
百年以来《伤寒论》理论研究述评(之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百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论文约3万篇,内容涉及张仲景生平事迹、《伤寒论》版本传承、《伤寒论》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民国时期是近代仲景学术研究的萌芽——发动期,这一时期的文章具有以下时代特点:①期刊和作者群有明显的地域和社团性;②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③研究空间不断扩大;④学术争鸣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分析当前舌象仪相关文献的发布情况,总结舌象仪的研究现况。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知网、维普以及万方三大数据库进行题名或关键词检索,检索式为“舌象仪or舌象分析仪or舌诊仪or舌象采集or数字舌图or舌象分割or舌体分割or舌象分析or舌诊客观化”,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10月。对文献的发表时间、文献作者、第一作者所在地区、第一作者所在机构、期刊情况、资助基金来源、主要研究内容、舌象仪型号及舌象仪研发单位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舌象仪相关研究的文献366篇,前期年发文量逐年增长,但近年来年发文量增长缓慢。舌象仪相关研究尚未形成核心作者及核心期刊。其主要的资助来源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以及各类厅局级项目。舌象仪相关研究主要包括图像采集技术、成像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图像分析技术、舌象仪的临床应用及舌象仪的实验室应用等内容的研究。目前应用较多的舌象仪有上海道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ZBOX型舌象仪和DS01舌象仪,DS01舌象仪包括DS01-A和DS01-B两种型号;上海中医药大学研发的TDA-1小型舌象仪和DKF-Ⅱ舌象仪;上海中医药和上海亚太计算机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研发的ZBOX-Ⅰ舌象仪;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研发的TP-Ⅰ舌象仪;天津市天中依脉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YM-Ⅲ中医舌象采集仪;上海亚太计算机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研发的Smart TCM-I舌象仪;哈尔滨工业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研发的TIAG 舌象仪;天津中医药大学研发的3D舌象仪。结论 舌象仪的相关研究虽然前期呈上升趋势,但近年来进入平台期,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从中医角度探讨“软系”疗法的科学性,探求“软系”疗法疗效显著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探讨肝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各方面压力的增加会引起人们的情志变化,本文利用中医的基本观点和肝的特性,探讨肝气郁结所导致的多种脏器疾病发生的机理,详细探讨肝郁的各种影响提出治疗要兼顾情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