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新生儿瓜前退黄散对溶血性黄疸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为临床使用该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以乙酰苯肼(Acetylphenylhydrazine,APH)灌胃诱导大鼠,复制溶血性黄疸模型大鼠,鼻饲予以瓜前退黄散,并观察给药后大鼠的一般行为学与生物学状态,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和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含量。结果:模型组各指标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并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表明大鼠溶血性黄疸模型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瓜前退黄散高、中、低剂量组干预后的黄疸大鼠血清TBIL、DBIL、IBIL、AST、ALT、TB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且中药高剂量组的TBIL、DBIL、IBIL、ALT、AST、TBA与空白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中剂量组的ALT、AST与空白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低剂量组的AST与空白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瓜前退黄散可降低APH所致的血清肝功能损害,降低黄疸水平。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验中选择的3种剂量瓜前退黄散均能有效治疗溶血性黄疸。结论:新生儿瓜前退黄散对溶血性黄疸模型大鼠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退黄机制可能为与改善血清中TBIL、DBIL、IBIL、AST、ALT、TBA的水平有关,减轻肝脏损伤,为临床使用该放治疗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黄对胆汁淤积幼龄大鼠的保护效果。方法:将42只幼龄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熊去氧胆酸(UDCA)组,地塞米松(DEX)组,大黄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其余组分别给予UDCA、DEX、及大黄灌胃。第5天各组动物(正常组除外),采用α-萘异硫氰酸酯(ANIT)50 mg/(kg·d)一次性灌胃建立肝内胆汁淤积模型,ANIT灌胃后48 h分别处死各组动物。比色法检测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于光镜下观察各组肝脏形态学改变。结果:模型组血清TBIL、DBIL、TBA、ALP、GGT、ALT、AST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UDCA组血清TBIL、TBA、ALP、GGT、AST水平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P0.05)。DEX组血清TBIL、TBA、AST水平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P0.05)。大黄各剂量组血清TBIL、DBIL、TBA、ALP、GGT、ALT、AST水平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P0.05)。大黄高剂量组血清TBIL、DBIL、TBA、ALP、GGT、ALT、AST水平较UDCA组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P0.05)。大黄中剂量组血清TBIL、TBA、ALP、GGT、ALT、AST水平较UDCA组明显降低(P0.01)。大黄低剂量组血清TBIL、TBA、ALT、AST与UDCA组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P0.05)。大黄不同剂量组血清TBIL、DBIL、TBA、ALP、GGT、ALT、AST水平较DEX组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P0.05)。大黄低剂量组血清DBIL,TBA,ALP,ALT,AST水平较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P0.01)。中剂量组血清DBIL,TBA,ALP,ALT,AST水平较高剂量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大鼠肝脏病理改变最重,UDCA组、DEX组、大黄不同剂量组肝脏病理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其中大黄高剂量组病理改善最明显。结论:大黄可以缓解ANIT诱导幼龄大鼠肝内胆汁淤积,其效果优于UDCA和DEX,高剂量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退黄合剂对异硫氰酸-1-萘酯(ANIT)诱导的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即空白对照组,ANIT模型组,退黄合剂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在ANIT处理48 h后被处死,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含量;肝组织做组织切片HE染色;分析肝组织中SOD和MPO活性;酶联免疫法分析肝组织中巨噬细胞炎性蛋白(MIP)-2生成;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ALT、AST、ALP、DBIL、TBIL、MPO和MIP-2显著增高(P<0.01),肝脏病理病变明显,肝组织Ⅰ-CAM-1表达上调;与模型组相比,退黄合剂呈剂量依赖地降低ALT、AST、ALP、DBIL、TBIL、MPO和MIP-2,减轻肝脏病变,下调ICAM-1的表达(P<0.05或P<0.01).结论 退黄合剂能保护ANIT诱导的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MIP-2和ICAM-1,减少中性粒细胞浸润,减轻炎症性肝脏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降黄合剂Ⅱ号对慢性乙型肝炎所致轻中度黄疸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3例慢性乙型肝炎所致轻中度黄疸患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脱落3例,30例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降黄合剂Ⅱ号,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疗程为4周。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西医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改善肝功能(ALT、AST、TBIL、DBIL)优于对照组。结论:降黄合剂Ⅱ号能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所致轻中黄疸患者主要症状及肝功能情况,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加减治疗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黄疸型肝炎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一般肝炎的护肝、降酶、退黄等治疗,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加减茵陈蒿汤口服,以10d为1疗程,比较一月内肝功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治疗20d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下降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联合使用加减茵陈蒿汤能加强退黄,改善肝功能,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茵陈退黄饮联合葡醛酸钠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后患者疗效及对氧化应激指标、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例给予葡醛酸钠治疗,观察组42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茵陈退黄饮治疗,统计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湿热蕴结证评分、恶性梗阻性黄疸特异性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评分、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总胆汁酸(TBA)、谷氨酰转移酶(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湿热蕴结证评分、恶性梗阻性黄疸特异性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评分和TBil、DBil、ALP、TBA、GGT、ALT、IL-6、TNF-α、SOD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 05),ALB、MDA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 05),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明显(P均0. 05);观察组愈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茵陈退黄饮联合葡醛酸钠可明显减轻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后患者黄疸症状,改善肝脏功能,减轻炎症反应程度,调节氧化应激指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清热疏肝退黄汤治疗初诊乙肝伴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2年2月~2016年2月于我院接受诊断并初诊为乙肝伴黄疸的88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进行护肝降酶、抗病毒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清热疏肝退黄汤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胆红素变化、临床证候变化及治疗效果等。结果:两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和凝血酶原时间(PT)均显著降低(P0.05),白蛋白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TBIL、DBIL、ALT与白蛋白变化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乙肝病毒DNA拷贝量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身目发黄、脘闷腹胀、胁肋疼痛、食欲不振、困倦乏力症状积分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7.73%显著高于对照组81.82%(P0.05)。结论:清热疏肝退黄汤治疗乙肝伴黄疸患者,可显著改善黄疸症状,改善肝功能损伤,效果显著,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拟保肝退黄排石汤对肝胆管结石术后黄疸加重患者退黄保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肝胆管结石术后黄疸加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术后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4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保肝退黄汤,疗程15天。比较两组腹痛、口苦口干、纳差、便秘、乏力、皮肤瘙痒等症状改善情况及肝功能(ALT、AST、AKP、γ-GT)、胆红素(TBIL、DBIL)变化。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肝功能及胆红素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保肝退黄排石汤对肝胆管结石术后黄疸加重患者具有明显的利胆退黄、保肝护肝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清胆糖浆加常规西医治疗对胆总管结石所致的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胆红素和酶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胆总管结石所致的阻塞性黄疸患者60例,均行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探查加T管引流术,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围手术期采取常规西医治疗方法,治疗组围手术期采取清胆糖浆加常规西医治疗方法,术后连续应用清胆糖浆6天。术前和术后第4天、第7天检查患者的胆红素指标,将两组患者的胆红素和酶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胆红素和酶学指标均下降,但治疗组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TBIL(总胆红素)、DBIL(直接胆红素)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ALP(碱性磷酸酶),两组均降至正常,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清胆糖浆有明显的保护肝脏、改善肝功能的作用,尤其对肝功能中ALT、AST、TBIL、DBIL等的改善作用尤为明显;胆道手术术后应用清胆糖浆,具有可靠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复方黄栌口服液治疗病毒性黄疸型肝炎湿热蕴结证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6年3月住院治疗的病毒性黄疸型肝炎湿热蕴结证患者4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各150例。对照组1给予常规保肝、降酶治疗,对照组2在对照组1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1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黄栌口服液治疗。三组疗程均为4周。检测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并进行黄疸湿热蕴结证评分,观察疗效与评价指标,记录缓解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00%,对照组1有效率76.00%,对照组2有效率88.00%,治疗组、对照组2疗效优于对照组1(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TBIL、DBIL、ALT、AST水平优于对照组1、对照组2(P0.01)。结论:复方黄栌口服液治疗病毒性黄疸型肝炎湿热蕴结证疗效显著,能够迅速消退患者的黄疸症状,改善肝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利胆汤联合西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予常规利胆、退黄、保肝西药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利胆汤。两组疗程均为14天,比较总胆汁酸、肝功能指标(TBIL、DBIL、IBIL、AST、ALT)水平的变化情况,并随访观察不良妊娠结局情况。结果1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总胆汁酸、肝功能指标(TBIL、DBIL、IBIL、AST及AL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总胆汁酸、肝功能指标(TBIL、DBIL、IBIL、AST及AL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对照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27.03%,治疗组为10.81%;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胆汤联合西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可有效改善患者肝脏损伤及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2.
退黄合剂对ANIT诱发肝内胆汁淤积大鼠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退黄合剂对ANIT诱发肝内胆汁淤积大鼠的影响.方法采用化学物质ANIT复制肝内胆汁淤积大鼠模型并观察退黄合剂对大鼠肝内胆汁淤积时血清、肝组织指标变化的影响并与赤丹退黄颗粒作对照.结果退黄合剂和赤丹退黄颗粒能显著改善大鼠血清ALT、TBIL、DBIL以及肝组织内皮素-1(ET-1)、钠-钾-ATP酶等指标(P<0.01),退黄合剂大剂量在某些方面优于赤丹退黄颗粒(P<0.05).结论退黄合剂退黄效果肯定,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ET-1的含量、升高钠-钾-ATP酶的活性,从而改善肝脏微循环,抗肝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湿热内蕴、肝肾阴虚、肝郁脾虚、气滞血瘀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白蛋白(ALB)、球蛋白(G)等临床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总结出慢性乙型肝炎这4种常见证型与上述生化检测指标之间相关性及差异性。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9例,对患者中医证型、生化指标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其特点及规律。结果:湿热内蕴和肝肾阴虚证患者血清ALT、AST、GGT活性低于肝郁脾虚和气滞血瘀证;湿热内蕴、肝肾阴虚、肝郁脾虚、气滞血瘀4种中医证型的TBIL、DBIL、IBIL、ALB、G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ALT、AST、GGT活性有明显差异,TBIL、DBIL、IBIL、ALB、G含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制退黄散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肝炎后肝硬化残留黄疸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32例肝炎后肝硬化伴残留黄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常规予以保肝降酶及腺苷蛋氨酸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同时加用退黄散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相关指标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各项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苷蛋氨酸联合自制退黄散对肝炎后肝硬化残留黄疸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庄平 《吉林中医药》2005,25(4):54-55
目的:观察针灸对实验性大鼠黄疸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一次性灌胃异硫氰酸a-茶酯(ANIT)申毒制备大鼠黄疸模型,设针灸治疗组与中西药对照组,观察血清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及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及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针灸组与中西药对照组对上述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作用。结论:针灸治疗组对实验性大鼠黄疸有退黄作用,且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中药鸡骨草汤在治疗胆总管结石术后黄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96例胆总管结石术后黄疸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48例)与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鸡骨草汤治疗,48例),对比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结合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BIL、DBIL、ALT、AST、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血清实验室指标恢复情况与临床疗效,明确中药鸡骨草汤在加速胆总管结石术后黄疸退黄上优势明显,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退黄汤治疗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退黄汤治疗,对照组采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积分、肝功能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主要症状、体征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退黄汤治疗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显著,可能是通过减轻肝组织炎症、促进胆红素代谢排泄及改善肝细胞合成功能等途径发挥退黄作用,对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清肝利胆汤治疗肝胆湿热型乙型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清肝利胆汤,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苦黄颗粒,每次1袋,每日3次;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指标为两组病例的黄疸症状和血清总胆红素的改善。结果:①黄疸症状:治疗组黄疸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清总胆红素: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肝功能: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ALT、AST、ALP和DBIL均比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治疗前、后的ALT、AST、ALP、DBIL,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对照组比较,清肝利胆汤可以显著提高肝胆湿热型乙型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清热退黄口服液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4年12月石家庄市第五医院诊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33例,随机分为中药联合组16例与对照组17例。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口服治疗,中药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热退黄口服液治疗。结果:中药联合组治疗后HBV-DNA转阴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12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联合组各治疗时点ALT、AST、TBIL、DBIL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DBIL复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退黄口服液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显著,在改善肝功能、降酶退黄方面起效快。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败黄肝宁合剂联合思美泰治疗肝硬化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肝硬化黄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肝对症支持疗法加思美泰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败黄肝宁合剂口服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相关生化指标(TBIL、ALT)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BIL、ALT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败黄肝宁合剂联合思美泰治疗肝硬化黄疸有较好疗效,较单用思美泰治疗能更好地消退黄疸、促进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