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慢性神经元性疾病,主要是由运动皮质上运动神经元(UMNs)和脊髓及脑干下运动神经元(LMNs)损伤造成的。该病导致球部、四肢、躯干、胸部、腹部肌肉逐渐无力并萎缩,从而影响运动、交流、吞咽和呼吸功能,最终致死。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中10%为家族性患者(familial ALS,fALS),平均发病年龄为58~63岁;其余90%为散发性患者(sporatic ALS,sALS),平均发病年龄为43~52岁[1]。其发病机制可能是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氧化应激损伤、线粒体异常、基因突变、蛋白质失稳和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等。本文将从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及综合对症治疗等方面,针对近期ALS的治疗方案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赵勇 《亚太传统医药》2011,7(5):162-164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临床疑难病,对其中医病因病机学和中医药治疗现状进行综述,其发病多与脾、肾、肝、肺有关,脾肾亏虚为本,虚风内动为标;肝肾脾三脏损伤,损其真阴真阳,致气血生化乏源或阴精亏耗;肝风内动、肝肾阴虚;奇经受损,经脉失养;正虚邪盛;督脉阻滞等等,治宜益气补血、活血化瘀、健脾益肾、柔肝养血、化痰祛热、滋水涵木、补肾填精等。  相似文献   

3.
郭海燕  韩艾 《中国针灸》2008,28(5):374-374
患者,男,40岁。初诊日期:2007年6月22日。主诉:右上肢进行性萎缩伴无力7月。病史:患者于7月前无诱因出现右上肢无力,活动笨拙,逐渐出现肌肉萎缩,以右手小肌肉明显。2007年1月7日于静海医院查:头及颈椎MRI均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4.
汪×,男,23岁。1989年4月15日诊。3年前开始双手肌肉萎缩,双上肢无力,症状逐渐加重。1年来双下肢无力,走路僵硬,步态摇摆不稳,伴有大小便失禁,曾住某院经中西医药治疗,未控制病情。刻下行走困难,摇摆不定,伴心悸气短、头晕乏  相似文献   

5.
治疗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男,50岁,四川重庆人,干部。住院号:831640,入院时间:1983年9月15日。患者十六年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双下肢软弱无力,阵性双下肢振颤,渐至行走困难,甚则不能起步。曾在成、渝多个医院神经科诊断为“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经多方治疗不效。十余年来依靠双杖行走。半月前出现恶寒  相似文献   

6.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一种罕见且致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导致进行性瘫痪和死亡,为世界疑难病之一。现代医学暂无有效的治疗措施,探究ALS的致病机制及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针刺治疗有效地减轻患者痛苦的症状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总结近年来国内外针刺治疗ALS相关的机制研究,并提出未来针刺治疗ALS机制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2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临床疗效,并试图阐明中医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26例患者进行证候分析、治疗观察及1年随访。结果:显效6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0.76%;随访1年,总有效率53.84%。结论:本病中医辨证病位在肾、肝、脾三脏,补肾养肝益脾、通络软索治痿为主要治则,中医药在延长患者生命及提高生存质量方面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推拿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属中医学中的痿证。其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病理机制在于病变影响及人体上、下运动神经元,使之发生水肿、坏死和脱髓鞘等变性。一般病史2~7年,患者最后多  相似文献   

9.
兰瑞 《中医杂志》2011,52(2):165-166
枝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 yotroph ic lateral sclero-sis,ALS)属运动神经元病,为一种神经系统疑难疾病。其起病隐匿,临床主要表现为肌肉无力、肌萎缩、肌束颤动、构音障碍、吞咽困难等症状。目前西医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马云枝教授运用中医药辨证治疗该病取得一定疗效,现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本病属于“虚损”、“痿证”范畴,《灵枢·本神》云:“脾气虚则四肢不用”。《难经·十六难》也指出:“怠情,嗜卧,四肢不收,有是者脾病也。”李东垣《脾胃论》云:“脾病则下流承肾”。马老师认为,本病总属本虚标实,多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导致肾水不得脾土水谷精微的充养,脾  相似文献   

10.
治疗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的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是属运动神经元病。运动神经元是一组以上下运动神经元共同受累的进行性病变,临床上根据病变部位的侧重不同,故分为几个类型。其中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为最常见的一种。它们的临床特点是:慢性进行性瘫痪,大部分病例有肌萎缩而无明显痛楚,属中医痿证的范畴。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病因尚未查明。中医学认为,虽然本病与五脏六腑皆有关系,但与脾胃的关系最为密切,因脾主四肢肌  相似文献   

11.
李彦红 《河北中医》2010,32(10):1573-1574
<正>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一组病因未明,选择性侵犯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元、皮质锥体束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属中医学痿证范畴,是由邪热伤津,或气阴不足而致经脉失养,以肢体软弱无力,筋脉弛缓,甚则肌肉萎缩或瘫痪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病症。患者全部或部分失去生活、工作能  相似文献   

12.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6):218-226
<正>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l ateralsclerosis,ALS)是选择性侵犯上、下运动神经元的慢性、进行性、致死性疾病。大量证据显示,ALS运动神经元的选择性丢失并不是单一因素造成,而是由多种复杂因素并相互作用所致,这些因素中包括遗传、谷氨酸介导的兴奋毒性、氧化应激、神经炎症反应、线粒体功能障碍、蛋白聚集、加速的细胞凋亡、自身免疫、自噬和逆转录病毒感染等,其中谷氨酸的兴奋毒性、氧化应激、神经炎症反应是肌萎  相似文献   

13.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6,(2):233-243
<正>1.10.6七叶亭(esculetin)除了抗菌作用而外,其主要作用还包括抗肿瘤作用、神经保护作用、血管保护作用、抗氧化作用以及抗炎、镇痛、保肝等作用[140],此外,还可能是II相酶诱导剂[141,142]。前文已述及,从2000个小分子化合物中筛选到七叶亭,能在体外抑制NSC34运动神经元细胞,并可穿透到CNS,其中七叶亭能明显地抑制NF-κB活性,并抑制5-LOX,从而能达  相似文献   

14.
<正>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有选择性主要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核及锥体束的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全身进行性肌无力和肌肉萎缩的上、下神经元合并受损体征,一般无感觉和智能障碍。据统计,本病患病率4/10万~6/10万,发病率1/10万~3/10万,60%以上患者于发病后3年主要死于呼吸肌麻痹[1]。可分为散发性肌  相似文献   

15.
1 病历摘要 长森氏,女,日本籍,于2005年8月29日来我院寻求中医药治疗.主诉:全身肌肉进行性萎缩2年余.病史:患者2年前开始自觉右手拇指关节僵硬,无肢体活动不利、关节肿痛及畸形等其它症状,遂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扳机指,予拇指肌腱切除及牵引等治疗后,病情缓解不明显,且3个月后右手大鱼际肌开始出现萎缩,但右手活动可,无肢体麻木疼痛等不适,当时查肌电图及颅脑MRI未发现异常,考虑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给予营养神经等治疗.  相似文献   

16.
痿证(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女,12岁,学生。1983年1月22日初诊。病史摘要:二月前,患儿因头晕乏力,心动过速等症入某总医院住院治疗。经查,发现患儿冈上、下肌,三角肌,胸大肌等轻度萎缩,双手大小鱼际肌及骨间肌轻度萎缩,以左手明显。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活跃,以下肢较明显,经各项检查及化验,未见  相似文献   

17.
李任先教授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经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属中医痿证范围,为临床疑难病症,李任先教授认为本病以脾肾亏虚为本,虚风内动为标,存在血脉不畅之病理因素;临证自拟健脾补肾方,以健脾补肾,熄风止痉,活血通络为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参考。方法:在明确肌萎缩侧索硬化的定义的基础上,综述了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临床特点、现有西医治疗方法,并从中医药的角度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认识和针灸治疗现状进行总结与展望。结果:肌萎缩侧索硬化属于病因未明的疑难杂症,预后不良;现代医学暂无有效的治疗措施,西药品种相对单一,价格昂贵,不良反应多;中医运用针灸辨证论治,经济安全,具有优势。结论:针灸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张××,男,19岁,定远县站岗乡。1983年10月5日初诊。进行性双下肢乏力8个月,伴视力模糊、听力减退5个月。曾多处延医,疗效不著。在合肥某医院诊为青年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给予肌苷、三磷酸腺苷、苯丙酸诺龙等治疗,住院35天,病情无明显改善,嘱出院回家。近半月来症状加重,下床活动困难,生活难以自理,遂弃西药,特请中医诊治。查见:右耳听力减退,双手大小鱼际肌,右岗上肌、双下肢股四头肌明显萎缩,双肩胛骨似一羿状肩样改变,双足呈垂足,足不能背屈,四肢腱反射亢进,双下肢只能抬高15——20度,下蹲后需用两手扶膝方可缓慢撑起。EKG、  相似文献   

20.
健脾补肾熄风法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干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补健脾肾熄风法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干预作用。方法:对40例ALS患者进行年龄与发病率的关系分布、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血清肌酸磷酸敝酶比较;应用ALS功能等级评分量表比较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结果:40-50岁年龄段人群最易患本病,其次为50-60岁人群;40例中15例补体C3低于正常值.占37.5%;肌酶增高者有18例,占45%。经过治疗可使CK值降低,还可改善患者的肌肉跳动、吞咽困难、舌肌颤动症状。使肌肉萎缩、构音障碍、肌力等症状保持稳定。结论:健脾补肾熄风法治疗ALS可减轻合并的肌肉损伤,还可改善患者的症状,稳定病情,延缓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