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昌宏  王宏强 《中医杂志》2003,44(5):334-334
我们近年来用辨治方内加鹿角霜,或用自制的正骨止痛散为法临证治疗骨折取得显著疗效。正骨止痛散的成分为:乳香、没药、土鳖虫、马钱子、三七、煅自然铜、降香、水蛭、血竭、穿山甲、蝼蛄、骨碎补、鹿角霜。上药各等分为末,装入胶囊,每粒重0.5g,每日12粒,分2次服。  相似文献   

2.
散脉探讨     
<正>散脉乃28病脉之一,历代医家认为脉象系散乱不整、至数不齐,或散涩短止并存。而现代中医学者多参以西说,但莫衷一是。通过参阅古今学者有关脉象的论述,结合现代医学的观点及自己的临证经验认为,散脉与快速房颤脉相合。1历代医家对散脉的认识由于每个人手指感觉功能及临症经验差异,认为散脉脉象系"散乱不整,至数不齐"。如《诊家枢要》:"散,不聚也……按之满指,散而不聚,来去不明,漫无根底。"《濒湖脉学》:"无统纪,无拘束,至数不齐;或来多去少,或去多来少;涣散不收,如杨花散漫之象,……散似杨花散漫飞,去来无定至难齐。"《诊家正眼》:"散脉浮乱,有表无  相似文献   

3.
治疗老年痴呆常用中药归经和功效归类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中医药治疗老年痴呆常用140种中药的归经和功效归类。方法 根据文献所载药物归经进行数据录入,运用SAS7.0软件编程,统计其方内使用率,以不同归经为维度列联矩阵进行χ^2检验。结果 140种中药以归脏为主,其中归肝、肾、脾三经占前3位;归肝经药物72种,方内使用率81.2%;归肾经药物58种,方内使用率74.3%;归脾经药物55种,方内使用率70.1%。结论 老年痴呆病位在脑,与五脏六腑均有关系,但与肝、肾、脾关系尤为密切。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属于祖国医学之消渴病范畴,根据近年来一些学者的研究及临床观察,作者认为血糖波动是由于"脾气散精"功能失常而引起,因此,要想保持血糖的长久稳定,调理脾胃为第一要素,故临床上应重视从脾论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中医、中西医结合、西医是我国卫生事业的三支力量,中西医结合势成必然。中西医结合当然包括药物的结合,其形式多样,而用中医理论指导应用西药,由来已久。清末民初时期,河北名中医张锡纯在其所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就有用中医理论指导应用阿斯匹林的记载,谓"阿斯匹林,其性凉而能散,善退外感之热"。[1]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按中医辨证应用西药,确能提高疗效,兹不揣浅陋,就辨证应用西药浅谈看法,供同道斧正。  相似文献   

6.
早慕王庆其老师之名,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期间,我们有幸侍诊其侧,得以领略老师诊疗风采,诚名师大医也.去岁秋月,老师将其新作《杏林散叶》一书赠吾等,尝谓:"裘老医人之病有《壶天散墨》,我作《杏林散叶》以应."吾展卷而读,竞不忍释手,其内容之丰富,立意之新颖,非长期潜心求索不可为,可谓吉光片羽,弥足珍贵.是书装帧浅灰素雅,亲题书名端壮隽永,凸显主人风采.  相似文献   

7.
中药内外合治急性乳腺炎103例214001江苏省无锡市中医院王国忠,花海兵急性乳腺炎,中医称“外吹乳痈”,是乳房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笔者应用自拟乳腺消痈方内服,加以本院自制青宝丹掺以平安散局部外敷,治疗本病103例,取得良好效果,兹报道如...  相似文献   

8.
试述喻氏学术思想杨碰狮,周清水,叶明珠(福建省同安县卫生防疫站361100)喻昌,字嘉言,明代江西南昌人。他治学注重实际,有一定的革新思想。其持新说的集中表现是研究经典专从错简立论。比较突出的论点如下。1大气论他说:“惟气以成形,气聚则形存,气散则形...  相似文献   

9.
先贤流传下来的名方,如今是否仍然有效,这一问题始终困扰着后辈学者。本文通过升降散创立、传承和发展的论述,使后辈学者更深入理解掌握升降散的应用主治;通过对临床大家龚廷贤、杨栗山、赵绍琴、李士懋、刘保和应用升降散治疗火郁证这一学术思想渊源的梳理,阐明升降散的来源、主治范围、组方规律、应用指征和诸位医家在使用升降散上学术思想的继承和创新,使后辈学者看到升降散从古至今的确切疗效,从而增强了后辈学者继承发扬此方的信心。  相似文献   

10.
正章炳麟(公元1869—1936年),原名学乘,字枚叔,曾改名绛,号太炎,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医学是"他生命中最喜爱的"作为革命者,章太炎早年参加维新运动,曾流亡日本,1903年又因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而被捕入狱。他曾创办光复会,参加同盟会,与孙中山、黄兴同为辛亥革命的三大领袖,后与孙中山产生矛盾与分歧,又因反对袁世凯称帝而遭禁锢。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中国近  相似文献   

11.
<正> "体若燔炭,汗出而散."语出《素问·生气通天论》.全文为"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因为此二浯出现在暑病这样一个前提下,所以历来学者对此争议最多.王冰云:"必以汗出,乃热气施散,此重明可汗之理."朱丹溪等人知暑病不可发汗,疑为错简,主张将其移至"因于寒"句下.张景岳则以前二句(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为阳暑,此二句为阴暑,阳  相似文献   

12.
对于慢性病高血压病,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认为其为气血脉系统失调所致,关键病机为气海失司.针刺治疗应予"活血散风"法,其中针刺主穴"人迎"以调气海,辅以"合谷、太冲"疏肝健脾、活血散风,"曲池、足三里"调和气血、调气降逆.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3.
清凉散的临床应用蔡国珍,蔡剑虹(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西结合医院南昌330008)关键词清凉散,临床应用清凉散系祖传秘方,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拔毒排脓,对疖、疗、痈、疽、乳腺炎、淋巴结炎、骨髓炎、深部脓肿、丹毒、毒虫叮咬等感染性中毒性外科疾病有特效。...  相似文献   

14.
对晚清时期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与郑观应的《中外卫生要旨》成书背景、内容异同等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随息居饮食谱》所蕴涵的卫国卫生、教化民众的思想,超越了传统养生著作偏向关注个人保健的局限性,与郑观应立品保身、治身治国的理念相契合。两书体现了近代中医养生思想从传统的以节饮食、慎起居、调情志为手段,以延年益寿为目的,演变为把个人养生与民众教化、国家治理联系在一起,或通过研究西方养生之法,以开放包容态度,吸纳西方养生方法与卫生思想,补传统养生之不足。  相似文献   

15.
姚庆涛  卿春  陈秋 《光明中医》2016,(6):770-772
目的受东垣老人"散火"理论启发,结合临床实践体会,试浅析散"少火"理论。方法参阅相关文献结合自身临床体会,较系统的论述"少火"的含义、"散"的含义、为何要散、如何去散以及注意事项。结果少火重在"扬"而不可"遏",临床用药当循"少火"之性而行,即散少火。结论临床治疗阳虚或者阳气布散失常时,除注重阳气本身充盛之外,还需注重阳气的运行敷布。补阳既要充其体,又要助其用。  相似文献   

16.
雒映宏 《新中医》2014,46(9):220-222
<正>肺主皮毛理论源自《内经》。《素问·痿论》曰:"肺主身之皮毛";《素问·五脏生成》曰:"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素问·咳论》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肺生皮毛"等。《内经》中计有12篇、15处明确论及肺主皮毛理论,后世历代医家对该理论多有论述,散在于各类中医学文献中。近年来,许多现代学者也对"肺主皮毛"从文献、记录、实验和临床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笔者仅就  相似文献   

17.
<正>升降散,在《方剂学》的教材中并没有论述,但家父在其50年的杏林生涯中,将其灵活运用于临床各证,屡获佳效,兹将临床心得摘典型病例简述于下。1来源、组成、适应证升降散,又名太极丸。最早见于明代医家张鹤腾《伤暑全书》[1]。彭怀仁《中医方剂大辞典》[2]曰:"升降散,方源《伤暑全书》卷下"。由僵蚕、蝉衣、姜黄、大黄、米酒、蜂蜜组成,临床应  相似文献   

18.
本文解析朱丹溪治疗痹证的上中下痛风方、二妙散、潜行散、趁痛散、加味四物汤五方,认为其制方用药有不同于前人见解之处,主要在于其以"痛风"作为痹证的病名;同时,治痹重视温行流散,反对燥热劫阴.这些观点于后世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传承李士懋教授经验:应用升降散治疗循环系统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宇澜  王强 《环球中医药》2012,5(5):373-375
升降散为清代杨栗山于<伤寒温疫条辨>中命名,为治温十五方之总方.李士懋教授擅用升降散治疗"火郁证"."火郁证"的临床 表现复杂,涉及各科疾病,然其脉象为典型的沉而躁数之"火郁脉",只要遵从中医的思路和方法,把握病因病机,从凭脉辨证入手,巧妙应 用升降散,可以治疗很多疑难疾病.本文通过应用升降散治疗循环系统疾病的验案,阐述了临床辨证论治"火郁证"的要点以及应用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20.
陈瑞春治疗痛证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瑞春治疗痛证经验舒彤(江西中医学院南昌330006)关键词吴茱萸汤,小柴胡汤,小建中汤,当归四逆汤,芍药甘草汤,四妙散,临床应用,痛证陈瑞春教授从事《伤寒论》教学与临床研究40余年,理论联系实际,有着十分丰富的经验。临床上运用经方治疗各种痛证得心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