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长沙市2012—2018年手足口病季节性特征,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长沙市2012—2018年手足口病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分析其季节性特征。结果 2012—2018年长沙市共报告205 988例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是389.91/10万。发病人群以<4岁儿童(83.34%)为主,以散居儿童(75.29%)和幼托儿童(21.71%)为主。发病集中度M=0.32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圆形分布r=0.31,α=175.82°(87.02°,264.62°)(Z=18 648.533,P<0.001),发病高峰日为6月27日,流行高峰期为3月29日—9月25日。结论 2012—2018年长沙市手足口病发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应在该疾病流行期前和流行期间加强重点人群防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盐城市常见学生传染病发病的季节分布特征。方法采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对盐城市2009-2013年8种学生常见传染病进行季节性分析。结果学生常见传染病中,腮腺炎、流感、猩红热、手足口病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其M值/r值均在0.3~0.5;而水痘、菌痢、肺结核、肝炎发病季节性差,其M值/r值均0.3。集中度M值和圆形分布r值呈高度正相关(R=0.999,P0.001)。腮腺炎的发病高峰日为5月16日,高峰期为2月28日-8月1日;流感的发病高峰日为1月9日,高峰期为10月25日-次年的3月25日;猩红热的发病高峰日为5月13日,高峰期为3月4日-7月23日;手足口病的发病高峰日为6月11日,高峰期为3月21日-8月31日。结论应利用传染病的季节性分布特征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预防控制学生传染病的暴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05年1月—2020年12月山东省手足口病发病的季节性特征,为科学防治手足口病提供相关建议。方法 收集整理山东省2005—2020年手足口病的每月发病资料,分别采用圆形分布法、集中度法、季节指数法等三种方法对其发病季节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20年山东省手足口病共发病1 210 835例,定基增长速度为682.14%。2005—2020年手足口病疫情年集中度M合为0.59,季节指数法分析结果显示每年5—8月是发病的高峰期。圆形分布分析结果显示R = 0.60,平均角α为179.74°,流行高峰日为6月2日,发病高峰期为5月5日—8月1日,但各年的高峰日期有差异。集中分布法分析所得的M值与圆形分布法分析所得R值呈现高度相关性。结论 2005—2020 年山东省手足口病发病具有较强的季节性特征,发病高峰期是每年的5—8月。在其流行季节及时采取有针对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卢晶 《现代预防医学》2015,(4):735-736,747
目的 掌握通化市手足口病的季节分布规律,为传染病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对通化市2009-2012年手足口病的季节性进行分析。结果 集中度M值为0.674;圆形分布法显示:r=0.67,α=210.67°,s=51.28°,高峰期(α±s)=(159.39°,261.95°);经Raleigh’test检验,P<0.001。结论 通化市手足口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期为6月中旬至9月下旬。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探讨西安市手足口病流行的季节性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集中度及圆形分布法分析西安市2010-2013年的手足口病月发病规律。结果 西安市2010-2013年的手足口病季节性分布的总M值为0.534;手足口病发病平均高峰日为6月12日,流行高峰期为4月6日-8月19日。Rayleigh' test显示平均角存在(Z=21670.92,P<0.001);M值与r值相关性显示M值和r值呈高度正相关(r=1.000,P<0.001)。结论 西安市2010-2013年手足口病发病分布有较强的季节性分布特征,4-8月为该病的流行高峰,有关部门应在流行高峰期内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2009-2013年广州市越秀区手足口病监测数据分析其季节性分布特点,为防控措施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监测数据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人口数据来自广州市越秀区公安分局,采用excel 2007软件,计算2009-2013年广州市越秀区手足口病监测数据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指标,采用Rayleigh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统计分析2009-2012年发病数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结果 2009-2013年广州市越秀区每年报告的病例数分别为871,1973,2803,3102,3706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74.69/10万、168.73/10万、239.32/10万、264.85/10万、315.59/10万。总报告病例数中,5~7月份报告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48.3%。计算得集中度M=0.3314。圆形分布r=0.4376,平均角为α=183.0653°(109.4029°~256.7277°)(P0.01),即广州市越秀区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时间为7月上旬,流行期为4月21日至9月17日,病例数与月降雨量、平均温度、平均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与流行期相吻合。结论 2009-2013年广州市越秀区手足口病发病具有一定季节性,发病高峰时间为7月上旬。集中度指标和圆形分布及气象因素结合可用于手足口病季节流行特征的描述,较能准确、定量反映手足口病的流行高峰和流行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南京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时间分布特征,为传染病的监测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对HFRS的季节性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6年南京市报告HFRS病例311例,年均发病率为0.38/10万。集中度M=0.50;圆形分布法计算平均角珔α=99.79°,平均角标准差S=84.46°(Z=35.40,P0.05)。高峰点为4月11日(1月15日—7月5日)。结论南京市HFRS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时点在4月中旬,高峰期为1月中旬到7月上旬。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圆形分布法分析舟山市2015—2017年呼吸道传染病的季节性分布特征,为制定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导出舟山市2015—2017年麻疹、水痘、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行性感冒(流感)和流感样病例的监测数据,应用圆形分布法分析这些呼吸道传染病的季节特征。结果麻疹发病呈单峰型分布,存在季节性集中趋势,2015年发病高峰为3月31日(1月31日—5月29日,r=0.583);2016年为3月17日(1月26日—5月5日,r=0.556);2017年为4月10日(2月9日—6月9日,r=0.682)。水痘、流腮、流感和流感样病例发病均呈双峰型分布,均存在季节性集中趋势;水痘发病高峰为4月2日(3月2日—5月3日,r=0.670)和12月20日(11月2日—2月1日,r=0.221);流腮发病高峰为4月7日(3月12日—5月3日,r=0.745)和10月25日(9月6日—12月13日,r=0.138);流感发病高峰为8月13日(7月21日—9月5日,r=0.645)和12月19日(11月21日—1月6日,r=0.715);流感样病例发病高峰为8月9日(6月27日—9月21日,r=0.217)和12月24日(11月20日—1月27日,r=0.610)。肺结核发病的季节性不明显(r=0.078),全年均匀分布。结论舟山市2015—2017年麻疹、水痘、流腮和流感呈季节性流行,高峰期多集中在冬春季;肺结核发病的季节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青海省手足口病的季节性分布规律,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月汇总收集2012-2016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现住址为青海省的手足口病例数,利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在Excel 2007中通过编制计算公式来分析青海省手足口病的季节性分布特征。结果 青海省手足口病的发病具有较强的季节性(M=0.613),发病高峰期为5~8月(r=0.610,a=181.322°,s=57.004°)。采用Watson-Williams检验对各年数据平均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492,P<0.001),即各年度发病高峰出现的时间及长短不全相同。结论 青海省手足口病具有季节高发性,应在高发期来临前尽早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减少重症病例和暴发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集中度法和圆形分布法分析2010—2017年漯河市手足口病发病的季节性及发病高峰,为预防手足口病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10—2017年漯河市手足口病发病资料,采用集中度法和圆形分布法分析漯河市手足口病发病的季节性特征和发病高峰。结果漯河市2010—2017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16474例,5月份报告病例数最多,4 122例占25.02%;病例主要为5岁以下儿童,年均1 572例,占95.43%。集中度M=0.56,表示手足口病发病具有较强的季节性特征;圆形分布集中趋势值为0.48,发病平均高峰日为5月18日,高峰期为3月9日—7月27日,平均角为135.468°,雷氏检验显示平均角存在(P0.05)。结论漯河市手足口病发病具有较强的季节性特征,3—7月为流行高峰。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灌南县手足口病流行的季节性分布特征。方法利用灌南县2009—2016年手足口病疫情监测资料,以发病日期转换为圆角,采用R软件,通过聚类分析法、集中度法、圆分布法等分析发病季节性。结果 2009—2016年报告手足口病3 969例,49.18%的病例发生在4-5月。8年间病例季节性分布的集中度M=0.511,角均数(95%CI)为2.07(2.04~2.10)(P<0.001),对应发病高峰日在5月1日(4月29日至5月3日)。各年度发病高峰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3年和2015年在12月或11月出现第二个发病高峰。结论该县手足口病有较强的季节性分布特征,4-5月为发病高峰期,应在高峰期前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河南省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流行的季节性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集中度及圆形分布法分析河南省2010年的手足口病月发病规律.结果 河南省2010年的手足口病季节性分布的M值为0.518;平均角为所对应的日期即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日为4月13日,经平均角的Rayleigh'test,Z=32344.343,P<0.001,发病高峰日的95%可信区间为4月12日-4月13日;发病的流行高峰期为2月13日-6月12日.结论 2010河南省手足口病发病有较强的季节性分布特征,2-6月为该病的流行高峰,应在此流行高峰期内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12-2016年北京市细菌性痢疾发病的季节性规律,为有针对性地防控细菌性痢疾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国传染病监测报告信息系统》中2012-2016年北京市细菌性痢疾的月发病数,采用圆形分布法进行季节性分布分析,确定每年高峰日和高峰期,并采用Watson-William检验法比较各年高峰日是否相同。结果 2012-2016年北京市细菌性痢疾发病存在季节性(M=0.49),且流行趋势基本相同。高峰集中在夏秋季,每年均存在高峰日和高峰期(P0.05),但各年的高峰日不全相同(F=124.95,P0.05)。结论北京市细菌性痢疾发病存在季节性,每年的5月至10月为该病的流行高峰,应在此时间段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发病率,减少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石家庄市2001-2008年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发病的季节性和长期趋势,为有效防治该病提供依据。方法用圆形分布法分析2001-2008年石家庄市菌痢疫情资料,分析其发病的高峰日和高峰期,并用相关分析法分析菌痢发病的长期趋势。结果①石家庄市菌痢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全年均可发病,5~6月份发病人数开始增多,7~8月份达高峰,10月份以后开始下降,12月至次年2月发病最少。②2001-2008年菌痢发病均存在明显的高峰日和高峰期(P<0.01),各年发病高峰日不相同或不全相同(F=56.847,P<0.01),高峰日在7月27日,总高峰期为5月18日~10月5日。③2001-2008年石家庄市菌痢发病存在明显下降趋势(r=-0.917,P=0.001)。结论石家庄市菌痢发病存在明显季节高峰,发病高峰日多集中在7~8月份,高峰期为5月上旬~9月下旬,应围绕此发病高峰期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广东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发病时间的季节分布规律,为乙脑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集中度及圆形分布法分析广东省1993—2012年20年的乙脑季节性分布资料,用Watson—w.11iams法比较圆形分布的多个角均数和两个样本角均数。结果广东省1993—2012年乙脑发病季节性分布集中度的总M值0.8719,发病主要集中于每年的5~7月;除2012年外,各年M值均大于0.70。圆形分布法的总r值为0.5898,发病高峰日为6月29日,高峰期为6月20日~8月18日,但各年发病高峰日不完全相同(P〈0.01);1993—2004年的r值(0.5424)〈2005—2012年的r值(0.7244),但S值相反。结论广东省乙脑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高峰期。乙脑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可有效控制乙脑发病,缩短乙脑流行高峰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石家庄市2009-2014年手足口病发病的季节性和长期趋势,为有效预防控制手足口病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对全国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中关于石家庄市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圆形分布分析其发病的高峰日和高峰期,用相关分析法分析近6年手足口病发病的长期趋势。结果 2009-2014年石家庄市手足口病均表现出明显季节性,即3月份开始发病明显增多,5、6月份达高峰,7月份开始下降,9月至次年2月发病最低。2009-2014年手足口病发病均存在明显的高峰日和高峰期(P<0.01),各年发病高峰日不相同或不全相同(F=5 134.21,P=0.000),总高峰日在6月3日,总高峰期为4月3日至8月2日。2009-2014年石家庄市手足口病发病下升趋势不显著(γ=-0.764,P=0.077)。结论石家庄市近6年手足口病下降趋势不显著,但存在明显的季节性,高峰期从4月下旬持续到8月上旬,应围绕此高峰期积极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我国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发病的季节性规律,为钩体病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对2011-2014年我国钩体病的季节性特点进行分析。 结果 我国钩体病发病的集中度M=0.736,通过圆形分布法分析,发现2011-2014年钩体病发病的高峰日为10月6日,高峰期为8月1日-12月11日;经平均角的Rayleigh′s检验得Z=494.012,P<0.001,发病高峰日的95%可信区间为10月3日-10月10日;对4年发病的平均角比较采用Watson-William检验法,得Z=36.09,P<0.01。 结论 我国钩体病的发病有很强的季节性特征,8-12月为发病高峰期,应在该段时间内加强对钩体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石家庄市2001-2008年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发病的季节性和长期趋势,为有效防治该病提供依据。方法用圆形分布法分析2001-2008年石家庄市菌痢疫情资料,分析其发病的高峰日和高峰期,并用相关分析法分析菌痢发病的长期趋势。结果①石家庄市菌痢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全年均可发病,5~6月份发病人数开始增多,7~8月份达高峰,10月份以后开始下降,12月至次年2月发病最少。②2001-2008年菌痢发病均存在明显的高峰日和高峰期(P<0.01),各年发病高峰日不相同或不全相同(F=56.847,P<0.01),高峰日在7月27日,总高峰期为5月18日~10月5日。③2001-2008年石家庄市菌痢发病存在明显下降趋势(r=-0.917,P=0.001)。结论石家庄市菌痢发病存在明显季节高峰,发病高峰日多集中在7~8月份,高峰期为5月上旬~9月下旬,应围绕此发病高峰期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手足口病季节性分布特征,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圆形分布法分析2011-2013年济宁市手足口病资料,用Rayleigh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济宁市手足口病发病呈明显的季节分布,报告病例数从3月份开始增加,病例主要集中于5-7月,报告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65.61%(4435/6770),其中又以5月发病人数最多。济宁市手足口病疫情存在季节性高峰,平均角为162.33°,发病高峰日对应日期为164.5天,发病高峰日为6月13日,可信区间为(104.72°,219.61°),对应的日期为(106天,222天),高峰期为4月16日至8月10日,持续时间为116天。结论济宁市手足口病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存在发病高峰日和高峰期,应根据发病时间特征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集中度法和圆形分布法分析2004—2018年北京市东城区细菌性痢疾(菌痢)发病的季节性,为防控菌痢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传染病监测报告信息系统收集2004—2018年东城区菌痢病例资料。采用集中度法和圆形分布法分析东城区菌痢发病的季节性和发病高峰。结果 2004—2018年东城区菌痢共发生19 497例,年发病例数呈逐年下降趋势。集中度法分析结果显示,菌痢各年发病集中度呈下降趋势,季节性逐年减弱。圆形分布法分析结果显示,东城区菌痢发病集中程度总体呈下降趋势,菌痢每年均存在发病高峰日和高峰期(P0.01),各年发病高峰日集中在7月或8月,高峰期为4—11月,有延长趋势。集中度法M值与圆形分布法r值之间呈高度正相关(R2=0.997 8),两者对东城区菌痢发病季节性分析结果非常接近。结论 2004—2018年东城区菌痢发病具有季节性,但季节性逐年减弱,4—11月为流行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