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邦琴 《光明中医》2014,(6):1266-1267
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联合双氯芬酸钠栓治疗原发性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2例原发性气滞血瘀型痛经的患者采用膈下逐瘀汤口服联合双氯芬酸钠栓塞肛治疗,与同期仅用双氯芬酸钠栓塞肛治疗的62例患者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愈率79.0%(49/62),总有效率95.2%(59/62),对照组治愈率54.8%(34/62),总有效率93.5%(58/62),两组比较,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膈下逐瘀汤联合双氯芬酸钠栓治疗原发性气滞血瘀型痛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膈下逐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74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中医辨证属气滞血瘀型痛经的74例患者予口服膈下逐瘀汤水煎剂,共服用3个月经周期。结果 74例中治愈30例,好转3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1.89%。结论中药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痛经Ⅰ号方和痛经Ⅰ号方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痛经气滞血瘀型患者90例,分为痛经Ⅰ号方组、膈下逐瘀汤组和西药组;痛经寒凝血瘀型90例,分为痛经Ⅰ号方组、少腹逐瘀汤组和西药组。西药组均服用散利痛片。结果痛经Ⅰ号方组、痛经Ⅰ号方组和西药组的总有效率、疼痛积分、疼痛持续时间积分均优于膈下逐瘀汤组和少腹逐瘀汤组(P 0.05);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痛经Ⅰ号方组、痛经Ⅰ号方组总有效率优于膈下逐瘀汤组、少腹逐瘀汤组和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治疗痛经的近期疗效中,痛经Ⅰ号方、痛经Ⅰ号方和散利痛均优于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在远期疗效中,痛经Ⅰ号方、痛经Ⅰ号方均优于散利痛和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内服结合熏蒸疗法治疗对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4月—2018年7月收治的60例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膈下逐瘀汤内服及中药熏蒸疗法,给予对照组患者膈下逐瘀汤内服,两组患者均于行经前7 d开始治疗至经期开始,7 d为1个疗程,每月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P0.05)。结论膈下逐瘀汤内服联合熏蒸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血块多、经前乳房胀痛等症状,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试验组用膈下逐瘀汤熏蒸,对照组用丹莪妇康煎膏口服,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总有效率试验组93.75%、对照组87.1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愈率试验组75.00%、对照组48.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轻中重度之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治疗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型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膈下逐瘀汤联合揿针穴位埋针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的临床疗效,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0月就诊于韶关市中医院妇科门诊的气滞血瘀型PD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对照组A、对照组B、对照组C,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膈下逐瘀汤加味联合揿针穴位埋针治疗,对照组A组口服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治疗;对照组B采用单纯中药口服法(药物组成同治疗组),对照组C采用单纯揿针穴位埋针(取穴同治疗组)。四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水平高于对照组A、对照组B、对照组C;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中医证候积分、COX痛经症状量表(COX Menstrual Symptom Scale,CMSS)、前列腺素F2α(Prostaglandin F2α,PGF2α)水平低于对照组A、对照组B、对照组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阻力指数(Resistance I...  相似文献   

7.
刘英  杨娟 《光明中医》2016,(12):1771-1773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气滞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药组22例,采用针药结合疗法;西药组20例,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结果针药组和西药组治疗后,痛经症状积分比治疗前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针药组优于单纯西药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药结合组,痊愈8例,占36.36%,显效9例,占40.91%,有效4例,占18.18%,无效1例,占4.55%,总有效率达95.45%;西药组,痊愈6例,占30.00%,显效7例,占35.00%,有效4例,占20.00%,无效3例,占15.00%,总有效率达80.00%。与西药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药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气滞血瘀型痛经应用膈下逐瘀汤加减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20例气滞血瘀型痛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使用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指标和疼痛评分。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105/1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36%(95/110)(P0.05);治疗1个月、3个月两组血清PGF_(2α)水平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1个月及3个月实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滞血瘀型痛经应用膈下逐瘀汤加减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显著缓解痛经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单盲法将80 例患者分为2 组,针灸组40 例采用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西药组40 例采用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连续治疗3 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结果:针灸组总有效率为85.0%, 西药组为70.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隔姜灸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点按环中上穴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气滞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膈下逐瘀汤治疗,观察组给予点按环中上穴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评分[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5%(26/28),高于对照组的75.00%(2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经周期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经周期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经周期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经周期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点按环中上穴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针刺联合气滞痛经汤治疗气滞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气滞痛经汤治疗气滞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针刺联合气滞痛经汤口服;对照组30例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治疗周期3个月,并对治疗前后的总有效率、VA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治疗组有效率、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联合气滞痛经汤治疗气滞血瘀证原发性痛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广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药联合(运动针刺法、中药内服、中药灌肠)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盆腔炎患者气滞血瘀型10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替硝唑注射液加盐酸莫西沙星片),治疗组给予针药联合治疗(运动针刺法加膈下逐瘀汤口服加中药灌肠方灌肠),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体征总积分;治疗前后单项体征积分。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效果(92%)明显优于对照组(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体征总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单项体征积分比较有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联合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3.
针灸治疗寒凝型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蓉  陈兴华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2):1972-1973
目的观察温针电针联用治疗寒凝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寒凝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与西药组,分别予温针电针联用及内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针灸组疗效优于西药组。结论温针电针联用治疗寒凝型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陕西中医》2017,(6):741-743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膈下逐瘀汤对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证患者痛经症状、前列腺素F_(2α)(PGF_(2α))的影响。方法:将184例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92例。两组均以膈下逐瘀汤加减口服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加关元穴、神阙穴、三阴交穴中药穴位帖敷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于治疗前后使用PGF_(2α)水平、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行为疼痛测定表(BRS-6)、疼痛评定指数量表(PRI)、语言评价量表(VRS)、数字评价量表(NRS)评价疗效。结果:经治疗治疗组的PGF_(2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VAS、BRS-6量表评分在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PRI情感项、感觉项及总分均逐渐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经治疗治疗组的VRS、NRS评分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贴敷联合膈下逐瘀汤能有效改善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证患者的痛经症状,并降低PGF_(2α)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加味温经汤结合针刺治疗痛经,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136例随机分成针药组与西药组,针药组口服加味温经汤(党参、白芍、延胡索、当归、川牛膝、川芎、牡丹皮、肉桂、小茴香、莪术、甘草),同时配合针刺(关元、气海、中极、三阴交等穴)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西药组口服布洛芬片,疗程同针药组。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92.65%,西药组总有效率79.4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温经汤结合针刺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可共达"温经散寒止痛,调理冲任气血"之效,优于西药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加味治疗气滞血瘀证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气滞血瘀证慢性盆腔炎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口服膈下逐瘀汤加味治疗,对照组患者服用奥硝唑分散片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均以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1%,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情复发率为12.5%,对照组病情复发率为100.0%,观察组病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膈下逐瘀汤加味治疗气滞血瘀证慢性盆腔炎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并且可以降低病情复发率,提高远期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膈下逐瘀汤加味治疗膜样痛经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加味与消炎痛治疗膜样痛经的疗效.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口服中药膈下逐瘀汤加味与消炎痛.结果:膈下逐瘀汤加味治疗膜样痛经60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56例,总有效率42.85%,2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膈下逐瘀汤加味治疗膜样痛经的疗效显著优于消炎痛,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加减配合耳穴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就诊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妇科门诊主诉为痛经为主要症状的患者81例,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型,运用膈下逐瘀汤加减配合耳穴治疗。结果:81例痛经患者中显效51例,占62.96%;好转25例,占30.86%;无效5例,占6.17%,总有效率93.83%。结论:膈下逐瘀汤加减配合耳穴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9.
《四川中医》2021,39(9):198-199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联合针灸口服中药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采用刺络拔罐联合针灸口服中药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2周。对照组选用针灸内服中药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方法2周。结果:通过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观察组腰痛有效率分别为88.89%、97.78%,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有效率分别为84.44%、95.55%,两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意义。结论:刺络拔罐疗法进一步改善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症状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蒙药在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中所存在优势。方法:针灸配合蒙药治疗组47例,于痛经发作前3天口服暖宫七味丸,配合针灸,连续治疗7天。西医治疗组46例于痛经发作时用消炎痛。结果:3个月经周期后,针灸配合蒙药治疗组总有效率93.6%,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78.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针灸配合蒙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优于西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