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细节思维管理理念在麻醉科手术患者转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2年1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收治的86例手术患者的一般资料,按转运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内转运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转运方式的基础上应用细节思维管理理念。比较2组的转运时间、转运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接收科室满意度和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各项转运时间和总转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转运中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接收科室各方面满意率及家属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在麻醉科手术患者转运期间应用细节思维管理理念,可有效缩短转运时间,减少转运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接收科室满意度和家属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09例急危重患者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转运;选取2015年759例急危重患者为实验组,建立院内安全转运路径,根据路径流程实施,流程包括转运前风险评估、转运人员选择、转运物品准备、家属与接收科室沟通,转运途中严密监测、加强沟通,转运后详细交接记录,比较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接收科室满意率。结果比较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接收科室满意率,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P0.01)。结论实施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路径能转变急诊科医护人员的观念,加强转运途中病情观察与监护,从而降低急危重症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风险,保证患者转运途中的安全,同时也提高科室满意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型转运器具联合信息管理转运模式在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以减少转运途中不良事件的发生,以期提高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性。方法以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院内转运的急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0-12月采用院内常规转运方式转运的423例患者为对照组,将2020年1-3月采用新型转运器具(转运床用仪器放置架)联合信息管理方案(电子转运核查单、电子转运交接单、时间腕带等)进行转运的445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间转运途中不良事件发生率、院内转运所需时间、转运患者及接收科室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内转运总时间为(15.77±4.76)min,对照组总时间为(17.14±5.1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62%,低于对照组的17.49%。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7.98%,对照组为9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接收科室满意度为92.31%,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研究中新型转运器具联合信息管理转运模式能够有效缩短院内转运时间,尤其是转运准备时间,降低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转运患者及接收科室的满意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转运安全性,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FMEA模式)在急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7月~2015年6月转运的136例急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转运;将2015年7月~2016年6月转运的148例急危重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FMEA模式转运管理。比较两组转运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接收科室满意度。结果:观察组RPN值和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接收科室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将FMEA模式应用于急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风险管理中,可有效解决转运的监护难题,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降低转运风险,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提高接收科室满意率。  相似文献   

5.
临床路径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慧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8):26-27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1~7月行院内转运急诊危重症患者153例设为对照组,按照常规院内转运方式进行;将2010年8月~2011年1月同类患者142例设为实验组,采取院内安全转运临床路径,比较两组转运途中意外发生率、接收科室满意率和转运病死率。结果:实验组意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而接收科室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未发生死亡。结论:急诊危重症患者临床转运路径不仅能有效降低转运意外发生率和转运病死率,同时也能有效提高接收科室满意率,进一步提高院内转运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吴晶 《当代护士》2021,28(1):48-50
目的 探讨分级转运模式在脑出血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脑出血危重患者,按照院内转运模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正常转运,不做相关干预措施,研究组应用分级转运模式,组间对比转运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转运到CT科室、普通病房、手术科室及ICU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出血危重患者应用分级转运模式,能够有效降低专业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转运时间,为救治工作赢得充足时间,该模式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潘寿玲 《全科护理》2021,19(6):810-812
目的:探讨ISBAR交接模式结合优化分级转运对急诊介入手术病人安全转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6月行急诊介入手术院内转运的8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转运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转运,观察组采用ISBAR交接模式结合优化分级转运。比较两组病人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交接问题发生率、转运交接时间及接收护士对院内转运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交接问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转运交接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接收护士对院内转运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介入手术病人实施ISBAR交接模式结合优化分级转运能有效提升转运交接安全性,缩短交接时间,改善医护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危重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转运管理,试验组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转运管理,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接收科室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转运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试验组接收科室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中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能减少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降低转运风险,保证生命安全,提高接收科室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王月娟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6):2527-2529
目的探讨工作坊教学模式在ICU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培训中的实施效果。方法该院在2016年10~12月应用工作坊教学模式对22名ICU全体护士进行培训,了解培训对象对工作坊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情况及对比工作坊成立前后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各种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培训对象对工作坊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较高,培训后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各种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工作坊教学模式在ICU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能够提高护士技术水平,降低危重病人院内转运过程中各种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采用优质护理的效果。 方法我院从 2015 年 4 月起在广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在活动前后半年间随机抽样调查急诊危重转运的患者各 180 例,采用问卷调查及现场考核等方法,综合评价活动前后护理质量、护理不良事件、转运时长、护理工作满意度等效果。 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转运时长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优质护理相关措施应用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护理过程中,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转运速度,同时也提高患者和接收科室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肿瘤专科医院神经外科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2014年1月-2015年12月)的674例颅内肿瘤患者为对照组,选取实施后(2016年1月-2017年12月)的702例颅内肿瘤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病区管理,观察组实施多种措施的护理风险管理。比较2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以及实施前后护理人员风险防控理论知识与应急预案操作考核成绩。 结果 观察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100,P=0.043),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好于对照组(Z=-4.779,P<0.001 );实施后护理人员风险防控理论知识与应急预案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实施前(t=-7.385,P<0.001;t=-6.895,P<0.001)。 结论 根据肿瘤专科医院神经外科患者特点,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风险管控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安全核查表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院内转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者180例作为对照组,选择2020年7月-12月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者18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院内转运,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安全核查表。比较2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转运时间、转运纠纷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26.452,P<0.001);转运时间短于对照组(t=47.455,P<0.001);转运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13.553,P<0.001)。结论安全核查表应用于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院内转运中,可降低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转运时间,减少转运纠纷,提升患者转运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无缝隙护理质量管理对消化内镜诊疗患者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68例消化内镜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84例)和观察组(8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无缝隙护理质量管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患者住院及肠胃功能恢复时间等。 结果 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Z=-2.618,P=0.009);观察组总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767,P=0.029; χ2=4.226,P=0.040);观察组患者的总住院时间及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42.207,P<0.001; t=31.785,P<0.001)。 结论 对消化内镜患者施以无缝隙护理质量管理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大大缩短了患者的总住院时间和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可视化操作技术在心内科患者疑难静脉穿刺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我院心内科2016年9月-2017年5月传统静脉穿刺手法的75例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6-10月的75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穿刺方法,观察组采用可视化操作技术辅助静脉穿刺。比较2组静脉穿刺成功率、穿刺耗时、穿刺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静脉穿刺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穿刺成功率较对照组高(Z=-5.697,P<0.001);穿刺耗时较对照组短(t=13.096,P<0.001);穿刺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χ2=8.027,P=0.005);患者静脉穿刺满意度较对照组高(Z=-4.141,P<0.001)。 结论 在可视化操作技术辅助下行静脉穿刺,可提高疑难静脉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降低穿刺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穿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1+3”管理模式在临床检验标本运送与交接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我院临床送检的277 519件标本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9月-2018年8月我院临床送检的279 269件标本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标本送检与交接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1+3”管理模式,比较2组标本转运时间、标本信息登记齐全率以及标本相关不良事件。结果 观察组标本平均转运时间为明显短于对照组(t=4.410,P<0.001);标本信息登记齐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标本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22.698,P<0.001)。 结论 “1+3”管理模式能减少标本流转时间,有效提升检验标本运送和交接的质量,推动标本运送交接环节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学科护理团队协作模式在老年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科室2018年1—12月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50例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1—12月就诊行手术治疗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5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老年科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多学科护理团队协作模式进行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平均住院天数。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 =5.086,P=0.024;χ2 =4.396,P=0.036);平均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t=5.913,P=0.016)。结论 多学科护理团队协作模式可以降低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平均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实效性。 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4 年1月收治的200例血液透析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 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情感指数、健康指数、感情指数、生活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4.742,P<0.01);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Z=-2.544,P<0.05)。 结论 整体护理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品管圈在胸外科管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胸外科住院的管道患者276例将其分为2组,2011年1~12月住院的128例患者为对照组,由各班护理人员按照传统方法进行管道护理;2012年1~12月住院的148例患者为研究组,在管道护理中实施医护一体化品管圈活动,比较2组管道防护依从性、管道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出院满意度及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 结果 研究组管道防护依从性(91.22%)高于对照组(56.25%);管道不良事件发生率(2.08%)低于对照组(17.52%);患者出院满意度(97.97%)高于对照组(80.47%); 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结论 在胸外科管道护理中实施医护一体化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满意度及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明显降低了患者管道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效提高了导管护理质量,确保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风险认知防护网清单在重症监护室(ICU)探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风险认知防护网清单使用前(2017年1-6月)与使用后(2017年7-12月)收住于我院ICU的患者家属各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使用前后入选的家属分设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ICU探视流程开展护理工作,观察组使用风险认知防护网清单开展探视护理工作,比较2组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投诉率。结果 观察组家属干预后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和护理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t=-10.187,P<0.001;χ2=4.114,P=0.043),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8.908,P<0.001)。结论 将风险认知防护网清单应用于ICU探视管理实践之中,可显著改善ICU入住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降低家属护理投诉率,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基于休哈特质量控制图的安全预警系统在护理工作应用中对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管理效果。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便利抽样法选择108名进行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的护士,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4名,采用基于休哈特质量控制图安全预警系统管理)和对照组(54名,采用常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对比两组护理综合质量评分、护理安全质量检查评分以及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护理综合质量评估中基础理论、专科理论、基础操作、专科操作的单项评分以及护理安全质量检查中病区管理、安全用药、护理安全、文件书写等单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中一般满意度、外在满意度、内在满意度等单项评分亦高于对照组,给错药、跌倒、坠床、药物外渗、管路滑脱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休哈特质量控制图的安全预警系统护理管理方法在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中,可保证系统稳定性,并对护理安全评定有良好的界限控制,安全信息报告准确,有助于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