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肿瘤血管生成细胞与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认的肿瘤血管生成的主要机制———血管直接生成主要涉及内皮细胞移行通道形成(Reperfu-sion)及内皮细胞迁移增殖。其细胞及分子机制涉及多种细胞成分,在肿瘤微环境特定的刺激下,通过多种机制促进肿瘤血管的形成。从血管内皮移行通道形成、血管内皮迁移增殖及血管管腔形成以及抗血管生成三大方面详细阐述肿瘤血管生成的分子及细胞机制。  相似文献   

2.
肿瘤血管生成及中药抗肿瘤血管生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陶旭辉  唐德才 《中药材》2003,26(5):379-381
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侵润和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抗肿瘤血管生成是当今一种较新的治疗手段。影响血管生成的因素很多,利用其作用的不同靶点已研究出了一些有效的化学合成药物,而一些中药如昆布、斑蝥、人参等的一些有效成分也有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本文就相关方面研究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3.
程康 《江西中医药》2004,35(2):56-59
肿瘤血管生成与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等特性密切相关,抗肿瘤血管生成作为治疗肿瘤的一条有前途的途径,正日益受到重视。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某些中药的有效成分对肿瘤血管生成具有抑制作用,现对有关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肿瘤血管的形成对肿瘤的生长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肿瘤血管形成过程、方式及机制相关文献的综合查阅和总结,系统阐述了近年来肿瘤性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芽生、脉管共同选择、微血管套叠式生长、肾小球样血管新生、血管生成拟态、马赛克血管、成血管细胞募集、血管选定方式等肿瘤血管形成方式及其机制等热点研究进展,为临床科研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化疗通过杀伤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的生长和侵袭,在对细胞毒化疗药物研究的同时发现,绝大多数药物在低剂量、高频率的给药方式下对肿瘤血管内皮细胞有持续抑制和杀伤作用,即后来所提出的抗血管生成的生物化疗.这种以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为作用靶点的化疗,其理论依据主要是肿瘤的生长和侵袭离不开新生血管的生成。目前认识到,许多化疗药物及一些抗肿瘤中药的有效成分在体外实验或体内实验中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发挥抗血管生成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近5年的抗肿瘤血管生成中药单体化合物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有利于抗肿瘤血管生成新药的研发,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5,(8):1587-1591
血管生成拟态(VM)是近年来发现的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新的形式,与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和肿瘤患者的不良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乏氧微环境、促血管生成因子、PI3K、ERK1/2等多种细胞因子和信号通路参与肿瘤组织中VM的形成。肿瘤干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等促进肿瘤进展的因素也与VM关系密切。中医药对VM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文章即对VM的形成机制以及中医药对VM的调控及重塑肿瘤细胞的功能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活血化瘀作为肿瘤治疗的一大法则,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但活血化瘀中药是能抑制肿瘤转移还是会促进肿瘤转移,目前仍没有统一的认识。现代医学就该问题大多从肿瘤转移一血凝一活血化瘀三者关系角度来研究,认为活血化瘀使纤维蛋白原溶解,改善癌灶周围微循环,防止肿瘤转移的作用。本文就活血化瘀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进行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9.
血管生成是指从已存在的血管中生成新毛细血管的过程。血管生成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涉及胚胎发育成熟、个体生长发育、伤口愈合及肿瘤等生理病理过程。血管生成既发生在胚胎期也发生于出生后,可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出芽式,另一种是分隔式,也称为套叠式生长。出芽式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具体步骤如下:1)血管(常常为毛细血管后静脉)基底膜和基质的降解,血管通透性增加;2)内皮细胞脱离并穿过血管壁发生迁移和增殖,形成结节状或锥体状的血管芽;3)在内皮芽生(sprouting)的基础上,单个血管芽生长变长形成管腔(canalization),并与邻近的血管芽相互融合成血管环或血管网,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允许血流通过;4)周细胞迁移包绕血管进一步构建血管结构,并促使细胞外基质沉积,血管周围基膜形成。非芽生式即分隔式:在原先存在的管腔中长入柱状间质组织,随着这些柱状间质组织的继续生长和稳定,导致了血管腔的分隔及局部血管网的重建,而形成新的血管。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效应与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医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效应与机制。方法:研究近年来中医药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效应与机制方面的理论及科研成果。结果:部分中药及其提取物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方面效应明显,机制明确。结论:深入挖掘中医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优势和潜能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1.
目前对骨肉瘤的研究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伴随包括骨肉瘤在内的对于肿瘤的研究不断深入,使得医学界已经认识到肿瘤的发生、发展直至转归都是一种基于基因水平的"分子事件"。着重从骨肉瘤发生、发展中的基因事件及影响骨肉瘤血管再生的细胞因子对当前文献作出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2.
细胞凋亡是细胞在一定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由基因控制、遵循自身程序的细胞自主性死亡,包括内外两种凋亡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已成为抗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化疗药物由于不良反应较大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中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抗肿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黄芩素是黄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制有多个方面,从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方面探讨其抗肿瘤的机制,以期为肿瘤的实验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华蟾素调控VEGF/VEGFR-2信号传导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华蟾素注射液对肿瘤血管生成影响及其调控相关信号传导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Lewis肺癌荷瘤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阴性对照组),参一组(阳性对照组),华蟾素组,观察荷瘤小鼠肿瘤抑制率,瘤内微血管密度;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VEGFR-2(KDR)表达。结果:华蟾素的抑瘤率在12%~31%;华蟾素能减少瘤内血管密度、降低瘤内VEGF表达及血管内皮细胞膜上VEGFR-2蛋白表达,华蟾素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华蟾素能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其作用机制与调控VEGF/VEGFR-2信号传导有关。  相似文献   

14.
炎症已成为影响肿瘤细胞增殖转移的第七大因素,而白细胞介素-1(IL-1)是炎性微环境的重要因子之一。中医药在治疗肿瘤时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的优势,同时炎性微环境致病特点与现代中医学"癌毒"的理论相吻合。查阅近年中医药调控IL-1家族分子治疗肿瘤机制的文献,对其进行梳理,并做出概括及评价,从中医药主要调控IL-1α、IL-1β和IL-18因子治疗肿瘤展开综述,为中医药更系统化治疗肿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中医杂志》2014,(7):1532-1534
近年来研究发现许多中药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达到其抗肿瘤的目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也已成为筛选抗癌药物的一个新靶点。中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主要有阻滞细胞增殖周期、影响基因表达及信号传导、诱导细胞因子、调节体内激素水平等,文章就其近年来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MicroRNAs负向调控基因的表达,在细胞分化和细胞功能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近期的研究表明microRNAs在血管新生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根据其对血管新生影响的不同,可大致分为促进血管新生和抑制血管新生的microRNAs两类。文章概述了近年来microRNAs在新生血管形成调控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解毒祛瘀法对肿瘤血管生成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证实中医解毒祛瘀法能够抑制血管生成,调控血管生长基因,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作用。[方法]1)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将含有解毒祛瘀法提取液的载体置于7d胚龄的CAM上,作用48h观察抑制血管生成情况,并予氢化可的松相比较。2)采用家兔角膜移植肿瘤模型观察解毒祛瘀法对肿瘤血管生成抑制作用。3)解毒祛瘀法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及血管生成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解毒祛瘀法能够使CAM及家兔角膜移植瘤的血管生成明显减少甚至消失。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抑瘤率为49.6%,降低血管密度,促进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结论]中药复方解毒祛瘀法能够抑制CAM、家兔角膜移植瘤及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和血管生成作用,提示解毒祛瘀法能够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起到抑制肿瘤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18.
肿瘤发病率逐年增长,而其治疗手段也日益丰富,肿瘤幸存者不断增多。经过各种手段治疗之后,这些幸存者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加之康复医学的发展,共同促进了肿瘤康复的发展。本文从康复医学及其发展、肿瘤康复的发展入手,分析肿瘤康复的目的、内容、方法以及不同肿瘤的临床康复现状,以期明确中国肿瘤康复的发展阶段及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