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高流量鼻导管吸氧(HFNC)治疗成人危重症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相对新颖的氧疗方法。与传统氧疗装置相比,HFNC可以提供21%~100%的恒定氧浓度、最高达60L/min的氧流量、37℃温度、100%相对湿度的高流量气体,可以更好的改善氧合并且患者舒适度及依从性良好。临床常用于各种病因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气管拔除后的氧疗、癌症伴呼吸衰竭的姑息治疗、术后病人的氧疗等。但在临床应用中仍有其局限性,现就其最新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应用静舒氧的氧疗效果。方法:将100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单鼻导管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氧流量为1L/min~2L/min,浓度为25%~30%;治疗组采用同样单鼻导管氧气吸入外,另加一组静舒氧液500ml/次静脉输入,分别于治疗后0.5h、1h、3h、5h、7h监测SaO2、SpO2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监测项目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前后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静舒氧改善脑出血患者缺氧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是近20年来在临床应用的新氧疗手段。HFNC通过提供大流量恒定氧浓度的空氧混合气体在口咽部形成呼吸末正压、减少解剖死腔和呼吸做功,成为治疗Ⅱ型呼吸衰竭的新选择。文章就HFNC在Ⅱ型呼吸衰竭应用的生理学机制、临床应用进展及存在的争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三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氧疗方法(改良鼻导管吸氧、鼻导管吸氧、暖箱吸氧)进行比较,了解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将31例HIE患儿随机分为3组:改良鼻导管组11例、鼻导管组10例,暖箱组10例,分别对其设定不同氧流量,并在吸氧后1 h测定氧浓度,记录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氧流量下,鼻导管组与暖箱组的实际吸入氧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改良鼻导管组的实际吸入氧浓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的氧疗方法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利弊,根据患儿的个体差异,采取最适当的供氧方式,严格按照规定精确操作,减少不必要的误差,才能达到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流量鼻导管氧疗设备在海拔高于2 500 m的地区对人体的氧合的改善。方法 征集从中等海拔高度的昆明(海拔约1 891 m)快速进入较高海拔的拉萨(海拔约3 650 m)的志愿者,在拉萨使用高流量鼻导管氧疗设备吸入空气,比较使用高流量鼻导管氧疗设备前、后志愿者指端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心率、血压水平。结果 在高原地区高流量鼻导管氧疗设备运行未出现故障,运转良好。在应用高流量鼻导管氧疗设备进行空气吸入后,随着吸入气体流量的增加,志愿者SpO2改善,呼吸频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高流量鼻导管氧疗设备能改善高海拔地区机体的氧合同时降低呼吸做功,在高海拔性低氧血症的治疗方面存在潜在临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将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与枸橼酸咖啡因联合应用到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患儿中实施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探讨分析,遵照均匀分组的原则实施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将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应用到对照组患者中实施治疗,将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与枸橼酸咖啡因联合应用到观察组患儿中实施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予以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呼吸暂停消失时间、72 h内呼吸暂停发生次数、总用氧时间以及无创通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显著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有创通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其中对照组的发生率为30.00%(15例),观察组的发生率为12.00%(6例),统计学意义显著(χ~2=81.193,P<0.05)。结论:将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与枸橼酸咖啡因联合应用到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患儿中实施治疗的效果显著,在有效减少72 h内呼吸暂停的发生次数的同时缩短了呼吸暂停消失时间、总用氧时间以及无创通气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经鼻高流量给氧对急性呼吸衰竭预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BSCO、Springer、Ovid、CNKI和CBM数据库,纳入1985年7月-2019年7月发表的关于经鼻高流量给氧对急性呼吸衰竭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而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观察在重症医学科的插管率、死亡例数及动脉血气氧合指数的变化。结果:纳入7篇RCT研究,共1 968例患者。分析结果显示,经鼻高流量给氧与传统面罩给氧相比,经鼻高流量给氧能降低28 d插管率[OR=0.41,95%CI(0.19,0.89),P=0.02]。与无创正压通气相比,经鼻高流量给氧不能降低28 d插管率[OR=0.83,95%CI(0.51,1.35),P=0.46]。与传统面罩给氧相比,经鼻高流量给氧不能降低ICU患者死亡率[OR=0.55,95%CI(0.28,1.07),P=0.08]。结论:与传统面罩给氧相比,经鼻高流量给氧患者不能降低患者死亡率,但能降低患者28 d插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新生儿重症肺炎予以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将2015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重症肺炎80例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予以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正压组)和经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鼻导管组)各40例,对比2组疗效.结果 鼻导管组的不良反应率和机械通气率分别为7.50%,5.00%,与正压组比均相对更低(P<0.05);且鼻导管组的总用氧时间为(26.87±5.93)min,与正压组相比下降显著(P<0.05).结论 新生儿重症肺炎患儿予以经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的效果确切,能显著降低机械通气率、改善疗效.  相似文献   

9.
鼻导管吸氧是新生儿疾病常用的一种辅助通气方法。传统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气体未经加温湿化,不能精确调节氧浓度,对患儿肺功能的辅助作用较小。近年来,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HHFNC)应用于新生儿疾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HHFNC治疗时患儿舒适度高,耐受性好,护理方便,有效减少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或经鼻间隙正压通气治疗时鼻部损伤和腹胀等问题发生,在基层医院即可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标准氧疗组、经鼻高流量氧疗组、无创通气组三组,分别给予面罩吸氧、经鼻高流量氧疗、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患者28天气管插管率、90天全因死亡率、治疗48 h后氧合状况。结果共纳入116例患者,其中经鼻高流量氧疗组40例,标准氧疗组39例,无创通气组37例。经鼻高流量氧疗组患者28天气管插管率明显低于标准氧疗组(22.5%比51.3%,OR=0.28,95%CI 0.10~0.73)和无创通气组(22.5%比48.6%,OR=0.31,95%CI 0.12~0.82);三组90天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5.0%、25.6%和24.3%,P=0.456)。治疗48 h后,高流量氧疗组PaO_2较标准氧疗组、无创通气组显著升高(P=0.006),高流量氧疗组比标准氧疗组提高PaO_2/FiO_2更有优势(OR=4.02,95%CI 1.64~9.85),但高流量氧疗与无创通气PaO_2/Fi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PaCO_2、pH、呼吸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标准氧疗、无创通气相比,经鼻高流量氧疗能显著降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28天气管插管率,且有降低患者90天全因死亡率的趋势。经鼻高流量氧疗提高患者氧合比标准氧疗更有优势,和无创通气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比肝移植术后患者拔出气管插管后低氧血症,使用经典面罩吸氧和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对受体呼吸功能的影响,选择出较好适合肝移植受体术后的氧疗方式,提高该类患者专科护理的质量,改善治疗的舒适度及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促进康复及改善预后。方法选择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甘美医院42例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脱离呼吸机拔出气管插管后氧合指数OI≤300 (Pa O2/Fio2≤300)住ICU的患者,按照计算机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经典面罩吸氧组和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组,各21例,分别采用简单面罩吸氧和经鼻高流量湿化吸氧,吸入氧浓度在40%~45%,观察2组患者拔管后0 min、5 min、30 min、2 h、24 h血气的动脉血气氧分压(Pa 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血氧饱和度(SPa O2)、氧合指数(Pa O2/Fi O2)的参数变化;两组中转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或气管再插管病例数。结果肝移植受体术后脱机拔管后经鼻高流量湿化吸氧组在拔管后5 min、30分钟、2 h、24 h Pa O2、SPa O2、氧合指数OI均较面罩吸氧组好,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更多  相似文献   

12.
《中华医学杂志》2022,(21):1589-1589
近年来, 高流量鼻导管氧疗(HFNO)在正常人群中氧合维持的效能得到了广泛认可, 但在肥胖人群中的应用尚未得到充分验证。近期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了70 L/min HFNO 与15 L/min紧闭面罩(FM)给予100%氧气对病态肥胖患者全身麻醉并神经肌肉阻滞后窒息时间的影响。该研究在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期间共纳入80例年龄18~65岁, 体质指数(BMI)>40 kg/m2的减重手术患者, 随机分配到HFNO组(n=41)和FM组(n=39)。45°半坐位预给氧后麻醉诱导, 并给予罗库溴铵开始窒息氧合, 使用口咽通气道及抬下颌手法维持上气道通畅, 共观察18 min。主要研究终点为氧饱和度降至92%的窒息时间。HFNO组和FM组的窒息时间[M(Q1, Q3)]分别为18(18, 18)、18(4, 18)min。HFNO组5例(12%)患者和FM组15例(38%)患者在18 min内氧饱和度降至92%。  相似文献   

13.
《陕西医学杂志》2015,(9):1145-1146
目的:探讨分析可比特氧驱雾化吸入在重度哮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180例重度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观察组(90例),观察组被分为高流量组(30例)、中流量组(30例)和低流量组(3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综合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可比特氧驱雾化吸入,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和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2.22%,优于对照组的47.78%(P<0.05);高流量组患者的甲强龙用量、憋喘症状消除时间、哮鸣音消除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中流量组和低流量组(P<0.05)。结论:可比特氧驱雾化吸入在重度哮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且高流量面罩通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种氧疗干预方法对急性心梗患者氧疗效果及舒适度的影响,以期通过合理的氧疗方式提高患者吸氧依从性。方法:将60例急性心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病人给予一次性双腔鼻导管吸氧,流量2~4升/min,维持脉搏血氧饱和度(SaO2)≥95%,在SaO295%时,对照组改用吸氧面罩高流量吸氧;实验组继续使用双腔鼻导管吸氧,调节氧流量为5~6升/min,比较2组患者氧疗舒适度及观察SaO2值。结果:实验组患者氧疗过程中不舒适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不舒适程度也较对照组减轻。2组氧疗效果无明显差异,SaO2值在正常范围(SaO2≥95%)的人数比例相当(P0.05)。结论:对于神志清楚、无明显低氧血症的急性心梗患者用双腔鼻导管法给氧可提高患者吸氧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田学愎  田玉科△ 《广东医学》2021,42(9):1030-1033
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作为一种新的无创给氧措施,循证医学已证实其在多个临床场景应用的有效性,因此近些年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患者围术期也往往需要氧气支持,在围术期经鼻高流量氧疗的应用也有部分证据和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HFNC)是近10余年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氧疗方式,是一种通过高流量鼻塞持续为患者提供可以调控并相对恒定吸氧浓度(21%~100%)、温度(31~37℃)和湿度的高流量(8~80 L/min)吸入气体的治疗方式。HFNC设备由空氧混合装置、加温加湿装置、呼吸连接管路以及鼻塞接头4个部分组成。HFNC主要的通气氧合机制有以下几点:一是提供恒定吸入氧浓度,形成上呼吸道-肺泡-肺毛细血管氧分压差;二是产生PEEP;三是冲刷上呼吸道无效腔、变相减少无效腔;四是减少吸气阻力和呼吸功;五是保护气道黏膜、维持黏液纤毛清除功能;六是可能产生涡流、改善通气氧合。HFNC对Ⅰ型呼吸衰竭有较积极治疗作用,在麻醉中应用HFNC能延长呼吸暂停时间、为气道建立提供更充裕时间。国内HFNC产品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具有自己独特的亮点,比如温度控制精度更高(可达1℃)、呼吸管路免消毒设计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暂停患者时使用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暂停患者共70例,根据平行、单盲、随机对照的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的治疗药物为咖啡因,观察组则联合使用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将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无创通气时间以及总用氧时间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1%,x~2=8.741,P=0.003;观察组的无创通气时间为(8.0±3.0)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4.3±2.9)d,t=8.933,P=0.000;观察组的总用氧时间为(12.6±4.7)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8.9±6.8)d,t=4.509,P=0.000。结论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暂停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能够使患儿更加获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鼻中隔矫正术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对峰值鼻呼吸流量的影响,以确定峰值鼻呼吸流量在慢性鼻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微型峰值鼻呼吸流量仪分别测定行鼻中隔矫正术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患者的峰值鼻呼吸流量。结果:正常成人的峰值鼻呼吸流量基本保持稳定,4周前后测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中隔矫正术明显改善患者峰值鼻呼吸流量,手术后4周增加到近正常范围,和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亦显著增加患者峰值鼻呼吸流量,手术后4周和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正常成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中隔矫正术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可以显著增加患者的峰值鼻呼吸流量,改善患者的鼻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19.
慢性呼吸功能衰竭(呼衰)常由支气管肺疾患引起,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氧疗是重要治疗方法之一。我们在既往慢性呼衰氧疗中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同时也存在值得吸取的教训,现总结如下。1 氧疗浓度不当慢性呼衰属Ⅱ型,既有缺氧,又有二氧化碳潴留。此时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刺激已不敏感,主要依靠缺氧来维持其兴奋性。因此,应采用限制性给氧,通常用低流量持续鼻导管(或鼻塞)吸氧,氧浓度24%~33%,氧流量控制在(1~3)Lmm[1]。如氧疗浓度及方式不当常致氧疗失败,常见于以下两种情况。1.1 高流量间断吸氧由于病人或其家属不懂得慢性呼衰氧疗知…  相似文献   

20.
赵翔  陈锦恒 《黑龙江医学》2019,43(10):1198-1199
目的探讨加温加湿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对预防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作用。方法入选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NICU,且符合研究标准需机械通气的早产儿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给予加温加湿高流量鼻导管吸氧、经鼻间歇正压辅助通气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记录3组早产儿是否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住院时间,是否发生鼻中隔损伤、腹胀、喂养不耐受和院内感染。结果 150例早产儿中BPD发病率为36.7%,给予加温加湿高流量鼻导管吸氧的早产儿BPD的发生率为20.0%,经鼻间歇正压辅助通气组为48.0%,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组为4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温加湿高流量鼻导管吸氧组早产儿鼻中隔损伤、腹胀、喂养不耐受和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早产儿呼吸困难时可应用加温加湿高流量鼻导管吸氧,降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提高早产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