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4):9-13
目的探讨胸痹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后中医证型的分布及演变规律,分析各证型及其变化与介入治疗的相关性,为冠心病介入治疗后中医辨证治疗、预防冠状动脉再狭窄及改善病人术后症状提供参考。方法 2014年12月—2016年2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二科中医诊断为胸痹且符合冠脉造影手术适应症的患者87例,行冠脉造影检查,同时进行冠脉狭窄程度、病变支数、冠脉积分等信息采集,并分析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按调查时段的不同随机抽取5例冠脉支架术后的患者进行中医四诊信息采集,并运用舌诊仪及脉诊仪对其进行舌象、脉象的信息检测,记录相关数据,分析冠脉介入术后中医证型的演变规律。结果冠脉无狭窄患者26例,冠脉狭窄50%患者6例,冠脉轻度狭窄患者9例,中度狭窄患者9例,重度狭窄患者29例,冠脉完全闭塞患者8例。经统计分析,冠脉不同狭窄程度中的证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冠脉造影检查诊断为冠心病的55例患者中,单支病变24例,双支病变20例,多支病变11例;冠心病患者所属中医证型中气虚血瘀比例最大,其次为痰阻心脉、气阴两虚;对所有冠脉狭窄的患者进行冠脉积分评价,经非参数检验,气虚血瘀、气阴两虚、气滞血瘀、痰阻心脉4种证型的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行冠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术前跟术后1周中医证型未见明显变化,仍然是气虚血瘀为主要证型。术后3个月的随访患者,气虚证与血瘀证的积分比例开始出现变化,气虚的症状加重,而血瘀的症状较术前有减轻的趋势。术后6个月~1年的随访患者中,这种表现更加明显。结论气虚血瘀证是经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主要中医证型;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对应冠脉病变支数有所不同:气虚血瘀证多见单支及双支病变,痰阻心脉多见多支病变,而气滞血瘀证可见于多支病变中;冠脉造影结果分析显示:冠脉狭窄程度、病变积分、病变支数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不明显;冠脉支架术后患者主要中医证型仍为气虚血瘀型,随着介入术后患者病程的延长,气虚症状较前明显,而血瘀症状较前减轻,这提示冠心病介入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患者的标实症状,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冠心病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不同时间点气滞血瘀、气虚血瘀证候的变化及临床结局,阐明介入前后气滞血瘀-气虚血瘀的动态转化规律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纵向研究设计,共纳入行PCI治疗的ACS患者共438例,其中气虚血瘀者211例,气滞血瘀者227例。所有入选患者行冠脉造影后应用Gensini评分对其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进行定量评估,同时以介入前、介入后3、6、12个月为随访时间点,动态记录入选患者1年内的气滞血瘀、气虚血瘀证候变化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本组介入前比较,气滞血瘀组与气虚血瘀组介入治疗12个月后Genisini评分降低(P<0.01);气滞血瘀组与气虚血瘀组介入治疗后血瘀证积分均出现逐渐下降,以术后12个月时下降最为显著(P<0.01)。PCI治疗前后气滞血瘀与气虚血瘀两种证型之间可相互转化,以气滞血瘀向气虚血瘀的转化形式为主,气虚血瘀证成为ACS患者介入治疗后的主要证候,术后6个月时这两种证候的转化最为频繁,且术后6、12个月时气虚血瘀患者比例较治疗前增加最为显著(术后6...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方法:用数字减影心血管造影系统,以Judkins法对100例冠心病患者行冠脉造影,明确冠脉病变范围与程度,分析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以气虚血瘀证和痰阻心脉两型居多;气虚血瘀证出现在前降支病变的机率较大;气虚血瘀证与单支病变相关,痰阻心脉证与多支病变相关;气虚血瘀证与右冠状动脉高度狭窄相关,痰阻心脉证与前降支高度狭窄相关,心血瘀阻证与回旋支高度狭窄相关.结论: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有一定联系,冠脉造影结论可为临床辨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瘀证及其兼证与冠脉造影所示病变及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335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成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给予活血中药芎芍胶囊治疗)和安慰剂对照组,疗程6个月。术前及术后6个月各进行1次血瘀证计分评价,术后6个月进行冠脉造影随访。对血瘀证及其兼证与术前冠脉造影所见病变类型及复杂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并采用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冠脉造影随访再狭窄患者的影响因素。结果 冠脉造影资料完整患者334例,308例(91.9%)患者完成本研究,其中147例进行了冠脉造影随访。血瘀证计分与术前冠脉造影所示冠脉病变最重狭窄程度和病变计分均明显相关(P〈0.01),且随着年龄增长和病程增加,血瘀证与冠脉病变狭窄及复杂程度的相关性逐渐增加。在兼症中,阳虚辨证与病变复杂程度和冠脉狭窄程度明显相关,痰浊辨证与病变钙化与否有一定相关性。治疗前后血瘀证计分差值治疗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随访时血瘀证计分总分与术后心绞痛复发是冠脉造影所示再狭窄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各种兼证有无及各兼证之间再狭窄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血瘀证与冠脉病变复杂程度有一定相关性,合并阳虚者病变较重;血瘀程度轻重是再狭窄发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与合并兼证类型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5.
89例冠状动脉造影与冠心病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G)结果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利用冠状动脉造影术,观察CHD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累及支数、狭窄度)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冠状动脉正常的胸痹患者中,以气滞心胸证为主,其次为气虚痰阻证、气虚血瘀证及痰浊闭阻;而虚实夹杂证多见于单支、多支病变及重度狭窄者中,以气虚兼痰、兼瘀或痰瘀互结者为多.结论:CHD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与中医证型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并分析其与血脂水平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对112例成功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UAP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判别,同时检测血脂水平,分析证候类型与血脂水平及冠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UAP常见中医证候为气虚血瘀证、痰瘀互阻证、气阴两虚证;单支病变多见气滞血瘀证.双支病变多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三支病变多见痰瘀互阻证、心肾阴虚证和阳虚寒凝夹瘀证;气滞血瘀证患者冠脉病变程度较轻,而阳虚寒凝夹瘀证患者冠脉病变程度最重;痰瘀互阻证和气阴两虚证患者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高于其他证型(P<0.05),而总胆固醇(代)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各证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随着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及程度改变,UAP痛中医证候分布呈现一定规律,TG和LDL-C水平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患者中医证候特点,探讨PCI术后再狭窄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方法选择62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于术后6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分为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并观察其中医证候表现。结果再狭窄组21例,无再狭窄组41例,再狭窄率为33.87%。2组本虚证辨证均以气虚证为主要证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组阳虚证明显高于无再狭窄组(P0.05)。标实证辨证无再狭窄组以血瘀证为主要证型,再狭窄组以痰浊证为主要证型,血瘀证和痰浊证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患者中医证型以气虚证、痰浊证为主,气虚痰浊可能为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的重要病机之一。  相似文献   

8.
王云  王硕  杨宝元 《西部中医药》2010,23(12):26-28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胶囊对冠状动脉介入再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前、术中及术后常规应用阿司匹林、波利维等抗心肌缺血、抗凝、抗血小板药物,试验组与对照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手术日分别开始服用益气化瘀胶囊和安慰剂。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在评价冠状动脉介入再狭窄的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积分和病变负荷值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心电图试验组阳性率6.90%,对照组14.28,%2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气虚血瘀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益气化瘀胶囊能明显减少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减轻患者心绞痛症状,证实了气虚血瘀是冠状动脉介入后再狭窄的中医基本病机,益气化瘀能明显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中医证型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判别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中医证型变化的规律及探讨介入治疗对中医证型变化的影响.方法 对71例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前后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常见有气虚、阳虚、阴虚、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热证等证型.结果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以血瘀证53例(74.6%)、气虚证46例(64.8%)、痰浊证28例(39.4%)最为常见,气滞证12例(16.9%),寒凝证12例(16.9%);介入后1周亦以血瘀证47例(66.2%)、气虚证39例(54.9%)、痰浊证23例(32.4%)最为常见,气滞证2例(2.8%),寒凝证1例(1.4%);介入后1个月则以气虚证47例(85.4%)、血瘀证40例(72.7%)、痰浊证31例(56.4%)最为常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介入术后1个月与介入术后1周比较,气虚证及痰浊证加重;介入术后1周与介入术前比较,气滞证及寒凝证减轻.结论 介入治疗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标实症状,但仍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冠心病的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提示我们应充分关注介入治疗后继续治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常见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及血脂水平等相关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6例冠脉造影确诊为CHD的患者进行同步中医辩证分型,并检测其血脂水平,再将以上结果作对照.结果:CHD患者中医证型中痰阻心脉证比例最大,占37.50%,其次为气虚血瘀证,占21.88%,阳气虚衰证最少,仅占2.08%,其余证型分布较均匀,气阴两虚证、气滞血瘀证以及心血瘀阻证分别占16.67%、11.46%和10.42%.气虚血瘀证、痰阻心脉证和心血瘀阻证多为三支病变,气阴两虚证多为双支病变,气滞血瘀证则多发单支病变.气虚血瘀证和阳气虚表证平均狭窄程度最重,分别为81.1%和85.0%,气滞血瘀证病变程度最轻,为67.1%,且与气虚血瘀证有显著差别.各个证型的甘油三酯(TG)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余血脂、脂蛋白水平基本正常.结论:随冠脉病变部位及程度不同,CHD的证型分布各有特点,CAG结果及血脂水平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中医杂志》2013,(4):723-725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s-CRP水平,及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1例。分为气虚血瘀、痰瘀互阻、阳虚寒凝、心脾两虚及心肾阴虚5种证型。另外选取非心绞痛患者60例作为对照。检测各组hs-CRP水平,并对入选患者进行相应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hs-CRP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气虚血瘀组、痰瘀互阻组和阳虚寒凝组hs-CRP含量均高于心脾两虚组和心肾阴虚组(P<0.05),而且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损害程度也高于心脾两虚组和心肾阴虚组,且主要以重度狭窄为主(P<0.05);hs-CRP与狭窄程度总积分相关性比较发现hs-CRP与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68752,P=0.01)。结论:气虚血瘀和痰瘀互阻是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期主要证型,hs-CRP的含量与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呈正相关,是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预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的证候分布及相关因素。方法 801例接受PCI手术的冠心病患者,以住院原始病历及造影数据资料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分析患者基本特征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结果 801例患者中气虚血瘀证298例(37.20%),气阴两虚证163例(20.35%),心血瘀阻证126例(15.73%),痰瘀互阻证95例(11.86%)。男性与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阴虚证分布相关;而年龄(≤65岁)与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痰瘀互阻证、寒凝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分布相关;慢性肾功能不全与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痰瘀互阻证、寒凝血瘀证、气阴两虚证相关;血脂异常与痰瘀互阻证相关;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与气阴两虚证相关,不稳定型心绞痛与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相关(P0.05)。结论气虚血瘀证是PCI术后的主要证候。男性、年龄≤65岁、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术后更容易出现气虚血瘀证,血脂异常患者术后更容易出现痰瘀互阻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更容易出现气阴两虚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常见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造影(CAG)、血脂等相关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39例冠脉造影确诊为CHD的患者行冠心病中医辨证,观察冠心病中医证型的分布及各证型冠脉造影的病变程度。结果:CHD患者中医证型中痰阻心脉证比例最大33例,其次为心血瘀阻证28例,气虚血瘀证26例,阳气虚衰证最少仅占3.60%,其余证型分布较均匀,气阴两虚证、阴寒凝滞证以及气滞血瘀证分别占4.32%、10.79%和8.63%。气虚血瘀证、痰阻心脉证和心血瘀阻证多为三支病变,气阴两虚证多为双支病变,气滞血瘀证则多发单支病变。心血瘀阻型、痰阻心脉型血脂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随冠脉病变部位不同,CHD的证型分布各有特点,CAG结果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稳定期血瘀证及其兼证与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评分的关系。方法:选取13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记录其稳定期中医证候与血瘀证计分,并根据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进行Gensini评分,分析其血瘀证及其兼证、血瘀证计分与其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Gensini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稳定期患者以血瘀证、痰浊证、气虚证最为多见,分别占64.9%(85/131)、63.4%(83/131)、64.9%(85/131)。血瘀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长度与Gensini评分的数值均高于非血瘀证者(P0.05,P0.01)。在血瘀证兼证中,血瘀兼痰浊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长度与Gensini评分的数值均高于非血瘀证者(P0.05);血瘀证计分9分的患者,其冠状动脉病变长度长于血瘀证计分≤9分的患者(P0.05);冠心病稳定期患者血瘀证计分与Gensini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为0.104,P=0.241)。结论:血瘀证是冠心病稳定期患者的常见证候,血瘀证计分反映了患者血瘀证严重程度,稳定期患者的血瘀证计分与冠心病患者发病时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外周血白细胞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冠心病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对96例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和外周血白细胞测定,采用血瘀证积分及Gensini评分系统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然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瘀证积分以寒凝血瘀最高,且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外周血白细胞亦最高;其次为痰浊血瘀、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痰浊阻络、气虚痰凝。结论:外周血白细胞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中医证型具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胸痹心痛中医证型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之间的关系,并为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20例胸痹心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中医证型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分析,观察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冠脉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冠脉狭窄中胸痹心痛的不同证型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狭窄中心血瘀阻证及痰浊壅塞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变范围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胸痹心痛中医证型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冠脉介入前后中医证候动态演变规律。方法:采用统一的临床研究观察表,对1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从冠脉介入术前到术后1、4、12周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及动态演变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气虚血瘀证是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前后(术前-术后12周)最多见的中医证候;术后4周内,实证(气滞血瘀证、痰瘀互阻证、阳虚寒凝证)不断减少,虚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阴虚证)不断增加,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实证可再次升高并重新成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病机;术后4周和术后12周是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术后虚实证候转化的关键时期。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虚实证候处于复杂的动态演变之中,各时点气虚血瘀证分布最多,益气活血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术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脉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CSF)的证候特点。方法:分析因胸痹心痛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1 090例患者中的154例(14.13%)冠脉造影检查心脏血管未见明显病变、仅血流速度较正常减慢患者的资料,并对比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154例CSF患者虚证以阴虚、气虚、阳虚多见;实证以气滞、痰证、瘀证多见;虚实夹杂证型多以气虚血瘀痰阻证为主;慢血流中合并房颤、糖尿病和吸烟的危险因素者较多见。结论:CSF患者的证型主要为气虚血瘀痰阻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江门地区中青年男性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以及其与危险因素和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在江门市五邑中医院确诊的166例ACS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年龄、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熬夜史、高血压病史、中医证型、冠脉造影结果、体质量指数(BM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A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等。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冠脉病变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结果本组患者中痰瘀互阻证86例,占比最高,为51.81%。不同证型患者之间年龄、HbA1c、TAG、吸烟史、高血压病史以及家族史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0.05)。不同证型患者BMI、LDL-C、cIMT、饮酒史、熬夜史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 0.05),其中BMI与气虚血瘀证、痰瘀互阻证相关,LDL-C与气虚血瘀证、痰瘀互阻证、寒凝心脉证相关,c IMT与4个证型均有相关性,饮酒史与痰瘀互阻证相关,熬夜史与气虚血瘀证和寒凝心脉证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冠脉病变支数的证型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 0.05)。痰瘀互阻证、寒凝心脉证与单支病变显著相关,气虚血瘀证、痰瘀互阻证、正虚阳脱证与双支病变显著相关,气虚血瘀证、正虚阳脱证与3支病变显著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江门地区中青年男性ACS患者中医证素以痰为主,痰瘀互阻是主要证型,在辨证论治时应结合冠脉造影、BMI、LDL-C、c IMT等检查结果以及饮酒、熬夜等病史,治疗时应急治其标,采用介入方法开通血管,中医可根据冠脉病变程度选择通阳化浊、益气活血化瘀或回阳救逆的治法,同时注重健脾化痰通络,可能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探讨六君子汤合丹参饮对气虚血瘀证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95例气虚血瘀证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所有患者均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均给予硝酸酯类、他汀类、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进行治疗,而治疗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六君子汤合丹参饮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月。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气虚积分和证候积分、支架再狭窄率以及血瘀积分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中医证候积分和气虚证积分、血瘀证积分等并无明显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和血瘀证积分均显著优于本组治疗前(均O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气虚证积分显著优于本组治疗前,并且该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和血瘀证积分均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均P0.05)。治疗组患者的再狭窄发生率为4.17%,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9.15%(χ~2=9.374,P0.05)。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7.23%(χ~2=11.444,P0.05)。结论对气虚血瘀证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采取六君子汤合丹参饮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其支架内再狭窄情况,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