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常规针刺法和针刺捻转补法治疗心脾两虚抑郁症失眠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心脾两虚抑郁症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和针刺捻转补法组,各30例,2组取穴相同,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组内、组间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各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针刺捻转补法组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常规针刺法和针刺捻转补法均可有效治疗心脾两虚抑郁症失眠患者,明显改善该病的临床症状,且针刺捻转补法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结合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中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针刺疗法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中医症状评分对两组进行比较,并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PSQI总分、焦虑抑郁总分、中医症状总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PSQI总分、焦虑抑郁总分、中医症状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灵龟八法结合火针与口服艾司唑仑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灵龟八法结合火针针刺组(45例)和药物组(45例),共剔除3例,最后针刺组44例、药物组43例。针刺组采用灵龟八法按时开穴配合火针背俞穴等治疗,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4周;药物组睡前半小时口服艾司唑仑片1 mg,每天1次,连续服用4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Epworth思睡量表评分和中医症状积分,并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针刺组治疗后PSQI总分及各因子评分、Epworth总分、中医症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药物组治疗后PSQI总分及各因子评分、Epworth总分、中医症状量表中的难以入寐、多梦易醒、头晕、心悸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Epworth评分、中医症状量表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3.2%,高于药物组的83.7%(P0.05)。结论:灵龟八法结合火针较艾司唑仑能更有效的改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症状,尤其是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提高日间的觉醒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40min透灸与60min透灸背俞穴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40 min透灸组(A组)和60 min透灸组(B组)。两组均予针刺治疗,穴取厥阴俞、心俞、膈俞、脾俞、神道、至阳穴,然后选用艾灸箱,于患者背部透灸法施灸,灸至局部皮肤均匀汗出、潮红为度,A组透灸40min,B组透灸60min。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5次为一疗程,每周治疗5次,休息2d,连续治疗4个疗程。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中医症状量表评分,及升温期、有效期、降温期的平均温度,知热温度、舒适温度、知降温度、用药情况,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B组总有效率为96.6%(28/29),高于A组的89.3%(25/28,P0.05)。A组治疗后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中医症状量表总分及其中的晨起困倦、心悸、健忘、食欲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B组治疗后PSQI总分及各因子评分、中医症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总分及各因子评分、中医症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结合透灸法治疗可改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症状,且60min透灸组效果更优,延长透灸时间可改善患者的入睡时间及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4组失眠患者进行腹针加体针辨证治疗,观察各组的疗效.方法:对80例失眠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为心脾两虚型、阴虚火旺型、胃腑不和型、肝火上扰型4型,然后进行腹针加体针辨证治疗.治疗结束后,行匹兹堡睡眠质量(PSQI)问卷调查,4组间通过有效率、疗程间的对比、失眠(PSQI)症状评分比较对照分析.结果:心脾两虚型与阴虚火旺型的治疗效果最好,肝火上扰型则最差.  相似文献   

6.
张建博  郑杰 《新中医》2015,47(4):257-259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老年抑郁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心脾两虚型老年抑郁性失眠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归脾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米氮片治疗。并同时观察治疗前后老年抑郁量表(G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的变化,判断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GDS和PSQI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GDS和PSQI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老年抑郁性失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敦煌神妙补心汤配合养心安神针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4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28例。治疗组采用敦煌神妙补心汤配合养心安神针法治疗,对照1组采用归脾汤配合养心安神针法治疗,对照2组采用敦煌神妙补心汤配合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中医证候积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PSQI量表评分、中医证候总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治疗组睡眠改善总有效率及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且对照1组高于对照2组(P<0.05)。结论:采用敦煌神妙补心汤配合养心安神针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可改善患者失眠症状及睡眠质量,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基于此,给予对照组针刺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归脾熟眠汤,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后,两组PSQI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且观察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归脾熟眠汤联合针刺疗法可有效改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参枣安神汤结合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研究参枣安神汤结合针刺对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睡眠功能重塑作用,探索失眠中医分型治疗规律。方法:选取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参枣安神汤结合针刺组、西药组,每组31例。参枣安神汤结合针刺组采用自拟参枣安神汤及针刺治疗;西药组采用口服舒乐安定治疗。治疗28d后,观察并比较两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中医症候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参枣安神汤结合针刺组患者PSQI总分及各组分均明显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西药组除催眠药物方面改善不显著外(P0.05),其余各项评分均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参枣安神汤结合针刺组在PSQI总分以及睡眠质量、日间功能、催眠药物、入睡时间和睡眠效率上明显优于西药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睡眠障碍和总的睡眠时间上与西药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量表评分自身前后对比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参枣安神汤结合针刺对心脾两虚型失眠有明显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睡眠效率,其疗效优于口服舒乐安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立穴位埋线法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治疗地位。方法:对6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病例随机分为埋线组和针刺组(各30例),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及睡眠率、中医症状疗效指数进行疗效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均能有效降低评分(PSQI总分及各项目P0.01或P0.05);治疗后埋线组在改善患者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日间功能优于针刺组(P0.01),其余五项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但埋线组改善中医症状优于针刺组(P0.01);通过疗效指数分析,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显效率则有明显差异(P0.01),说明埋线组更能取得明显疗效。结论:穴位埋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优于单纯针刺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择时针刺配伍悬灸隐白穴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70例受试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择时针刺配伍悬灸隐白穴干预失眠,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失眠,均治疗2个疗程,分别收集治疗前、治疗20 d后2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对比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PSQI评分、并对2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2组的PSQI评分均下降且经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组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且PSQI差值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愈显率为77.1%(27/35),优于愈显率为62.9%(22/35)的对照组(P <0.05)。结论 择时针刺配伍悬灸“隐白”穴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对失眠的疗效改善明显,且显著优于常规针刺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升降理论"指导的针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选取常规的安眠、益气生血的腧穴进行针灸;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升降气机的腧穴进行针灸。针刺每日2次,雀啄灸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评定疗效,记录和分析治疗前后PSQI得分、中医症状积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得分、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SQI得分(4.07±2.43)分、中医症状积分(5.56±2.2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7.62±2.17)分和(7.86±2.18)分,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8.11%)明显高于对照组(86.7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降理论"指导的针灸可以显著提高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疗效,更好地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13.
赵志芬 《四川中医》2012,(2):114-115
目的:观察通过调理阴阳跷脉针刺法对失眠患者睡眠的改善作用。方法:将30例失眠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心肾不交型、心脾两虚型、肝郁化火型,主穴取申脉、照海,配穴根据不同证型取穴,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睡眠改善的情况。结果:以申脉、照海为主穴调理阴阳跷脉治疗失眠的方法优于常规针刺组。结论:调理阴阳跷脉治疗失眠对改善患者的睡眠情况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五志穴"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符合诊断的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五志穴"(魂门、神堂、意舍、魄户、志室)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穴位(百会、安眠、内关、神门、三阴交)针刺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表(PSQI)积分的前后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五志穴"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综合疗效优于针刺常规穴位。  相似文献   

15.
孙氏腹针治疗甲基苯丙胺戒断后抑郁: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孙氏腹针与常规针刺治疗女性甲基苯丙胺戒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女性甲基苯丙胺戒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40例,脱落2例)。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穴取百会、印堂、太冲、神门、内关、膻中),观察组予孙氏腹针针刺治疗(穴取腹一区、腹八区),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次30 min,6 d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 d,共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戒断症状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及血清5-羟色胺(5-HT)含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戒断症状评分、HAMD评分及PSQI量表各项评分、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观察组戒断症状评分、HAMD评分和PSQI量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5-HT含量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孙氏腹针可改善甲基苯丙胺戒断后抑郁患者戒断症状、抑郁状态及睡眠质量,升高血清5-HT含量,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薄氏腹针加艾灸气海关元穴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于2017年9月—2018年12月收治的7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予薄氏腹针加艾灸气海关元穴治疗,对照一组35例给予传统针刺疗法治疗,2组均1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是77.1%、88.6%,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痊愈显率分别是45.7%、20.0%,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PSQI差值指标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指标测算值均发生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指标测算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两组患者而言,其在接受治疗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指标测算值均发生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指标测算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薄氏腹针加艾灸气海、关元穴治疗心脾两虚型和脾肾不足型失眠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调肝法联合归脾汤治疗睡眠维持困难型失眠(心脾两虚)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睡眠维持困难型失眠(心脾两虚)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归脾汤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调肝法联合归脾汤口服治疗,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19/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PSQI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调肝法联合归脾汤治疗睡眠维持困难型失眠(心脾两虚)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且效果优于单纯使用归脾汤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眼针联合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原发性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6月我院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以归脾汤联合眼针疗法治疗,对照组予以艾司唑仑口服治疗,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观察各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积分,比较各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 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 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归脾汤联合眼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效果显著,能明显降低PSQI评分,改善失眠中医证候,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60例,随机分为埋线组和药物组,每组30例。药物组给予归脾丸配合枣仁安神胶囊口服治疗,埋线组给予穴位埋线治疗。结果:两组组内中医证候及PSQI量表各时段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埋线组中医证候及PSQI量表评分治疗后优于药物组(P0.05);两组间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和日间功能障碍方面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睡眠效率和睡眠障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疗效显著,且治疗效果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疲劳组穴对气血两虚型癌因性疲乏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6例CR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两组患者皆按原定化疗方案化疗,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处置,针刺组采取对症处置+针刺疲劳组穴,每天针刺1次,共治疗7 d。在治疗前后使用简易疲乏量表、卡氏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评估临床疗效,血常规、生化、尿便常规评估试验的安全性。结果:简易疲乏量表评分: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疲劳程度、疲劳影响及BFI总分较前皆有降低(均P0.01),但针刺组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卡氏评分:针刺疲劳组穴后患者卡氏评分明显提高(P0.05),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评分:针刺组的气血两虚证候总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失眠症状改善较为明显(P0.05);全性分析: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血红蛋白皆有一定的下降趋势,针刺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具有升高趋势(P0.05),肝肾功及尿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结论:针刺疲劳组穴可有效缓解患者化疗后的疲劳症状,改善患者气血两虚型相关中医证候,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