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健  南征 《吉林中医药》2020,40(2):188-189,274
南征教授提出消渴肾病病位在"散膏",其病机关键是毒损肾络,邪伏膜原,治疗当"调散膏"以治病之本,"达膜原"以解散邪毒,创立代表方剂消渴肾安汤,为中医治疗本病提供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国医大师南征教授首次提出“消渴肾病”“消渴肾衰”中医新病名,认为消渴肾衰的核心病机是毒损肾络、邪伏膜原,病机关键一是毒邪,二为内生风邪,临证当审毒治风,以解毒通络,护肝益肾为治疗大法。依据南征教授基于风毒治疗消渴肾衰长期的临床实践,其治疗法则及用药经验,可总结为“凉肝息风解毒法”“镇肝息风解毒法”“养血息风解毒法”“搜风通络解毒法”“破血祛风解毒法”“益肾息风解毒法”“泄浊息风解毒法”“活血祛风解毒法”“滋阴息风解毒法”“导邪搜风解毒法”等十法,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前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是在动脉硬化及微血管病变基础上产生的多种慢性并发症。糖尿病可归属于中医学"消渴"的范畴。消渴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常常表现为"三多一少"的症状,以阴虚燥热为基本病机。"燥热"贯穿消渴病发展始终,燥热日久化生火热、湿热、痰热、瘀热毒邪,诸邪蕴结,毒邪内陷脏腑,加重消渴病情,形成复杂的病机变化,导致变证百出,如水肿、痈疽、眩晕、胸痹、中风、雀目等病证,顽固难愈。历代诸多医家,在消渴病的病因、病机、证候、治疗等方面都有较为深刻和全面的认识。文章从"燥热化毒"的角度来分析消渴病病因病机特点,为临床防治消渴及其并发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通过反复研读中医经典理论和多年临证经验,针对慢性下肢静脉疾病,主张从毒论治,从"气""血""水"立论,提出了"毒邪久结筋脉、损及气血津液、病分气水血治"的观点。认为临证先辨病属气分、水分、血分,再辨邪属寒毒、火毒、湿毒、热毒、瘀毒,从气分病(寒毒凝筋证)、水分病(湿毒浸筋证)、血分病(瘀毒阻筋证)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医以"毒"认识消渴病因病机的理论和观点越来越多,也为广大从事消渴理论与临床研究的学者逐渐接受。但就消渴病中毒邪如何产生、输布、排泄,与变证频多有何关系,论述不详,笔者想从"精毒转化"方面对消渴病加以认识,以为临床消渴病的辨证论治及用药提供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与消渴二者各自有其限定的内涵与外延,临证诊治亦应有所区分.糖尿病的中医病机创新研究近年取得了较大进展,表现为病因多样、病位全面、病性细化3个方面.糖尿病之病因,包括六郁(火、气、湿、瘀、食、痰)、糖毒、浊毒、甘邪等;病位按照病程进展,有病在五脏与病在络脉之分;病性已不单纯局限于"阴虚"和"燥热",而是扩展为气阴两...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属于祖国医学"消渴"范畴。传统理论认为消渴的病机为阴精亏虚、燥热偏盛,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然历代医家也提出许多不同观点,如脏腑病机论、气血津液病机论、毒邪病机论等。本文对有关糖尿病的病机及推拿疗法研究进展情况整理综述,以期拓展中医推拿治疗消渴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帕金森病中医归属于"颤证"范畴,是中枢神经系统慢性进展性变性疾病之一。其病机复杂,属脑系疑难杂症,病理变化之一是出现异常聚集的低聚a-突触核蛋白,病变范围波及全身多个系统,其疾病特点与毒邪致病、中医络病存在高度一致性。作者意以"毒损脉络"为切入点,试从"毒损脉络"致帕金森病理论依据、"毒损脉络"致帕金森病之病机阐述及中医临床辨证治疗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中医临床治疗帕金森病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感染性休克属中医学“厥证、脱证”范畴,为急证、危证。多因感受温热毒邪,病初出现热深厥深的厥证,进而邪毒过盛,正不胜邪,邪气内陷,化火生毒,毒伤脉络,阴阳气机逆乱,阴阳不相顺接,最终元气颓败发展为脱证。中医对感染性休克主要有下列几种治法,清热解毒、通腑导下、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10.
南征教授将糖尿病肾脏疾病归纳为中医的“消渴肾病”,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南征教授总结消渴肾病的长期诊疗经验,结合中医理论,提出“玄府-毒邪-肾络”理论。认为其基本病机在于“玄府郁闭-浊毒内生-肾络损伤”,制定了开玄解毒,通络益肾法,治疗上自拟消渴肾安汤加减,结合外用灌肠,增强解毒祛瘀、泄浊导邪之功,疗效确切。文章将其多年临证经验梳理总结并佐以验案说明,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介绍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病的临床经验。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病基于"毒损肾络,邪伏膜原"的病机理论,以开达膜原、益肾解毒、导邪通络作为基本大法,并辅以利咽解毒、下病上治及外治灌肠、温泄水毒之法,达到和阴阳、调气机、保肾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从湿、毒、瘀谈糖尿病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颖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4):16-17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是临床上的一种多发病,除典型"三多一少"症状外,严重时可发生多种并发症。长期以来,历代医家将其基本病机锁定为阴虚燥热,本虚标实之证。通过学习古代先贤及近现代医家治疗消渴的理论和经验,笔者认为"湿"、"毒"、"瘀"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湿邪为病痰湿内聚或湿热内蕴;毒邪内蕴,耗热伤阴;瘀血阻络,气不得通,血不得行。鉴于"湿"、"毒"、"瘀"对糖尿病的影响,故清利湿热、托里散毒、活血化瘀亦是防治糖尿病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中医称为"消渴变证"。笔者从"虚、瘀、毒"病机变化探讨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并结合三者关系和病机进展辨证论治,同时以名家经验探讨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王璐  吴寅 《新疆中医药》2010,28(3):76-78
糖尿病足属中医消渴脱疽、筋疽、疮疡等的范畴。其疾病的发生一般认为其本在肝肾阴虚、气血不足,其标为瘀血、痰湿等。属本虚标实之证。笔者认为本病的发生多见于消渴日久,耗伤气血,气阴两虚,肌肤失养,复感六淫之邪、外伤所损,湿侵毒蕴,郁久化热,湿毒下注于足发为本病。治疗应以清热利湿解毒为基本法则。  相似文献   

15.
消渴痹证继发于消渴病,传统理论一直认为"阴虚燥热"是消渴病的核心病机。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消渴痹证发病主要以高血糖状态引起的机体代谢紊乱导致神经损伤为主,而高血糖状态属于中医学新兴概念之"糖毒"。中医学认为脾不散精,则糖毒内生,伏于体内,为病多端;通过助脾散精可引邪正化,疏通营卫可透邪于表,从而防治消渴痹证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对158例病例中医证候进行调查研究。(1)以中医证型的不同,将病例分为毒蕴肺胃组,毒损脑络组和毒陷心包组,分析就诊时中医证候特点;(2)以8月15日为时间点将病例分为两组,分析其就诊时的中医证候特点。结果 (1)毒蕴肺胃、毒损脑络和毒陷心包为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证型。(2)毒损脑络组病例就诊时发热、纳差和精神萎靡症状明显多于毒蕴肺胃组,以暑热之邪侵袭营卫为主;毒陷心包组就诊时高热、头痛、抽搐及昏迷等症状明显多于毒蕴肺胃组和毒损脑络组,暑热毒邪侵袭营卫;(3)8月15日以后组病例就诊时发热、头痛、抽搐、纳呆等症状明显多于8月15日以前组,以暑热毒邪侵袭卫分,说明病机特点易夹湿,易动风;8月15日以后组就诊时意识障碍、精神萎靡等症状明显多于8月15日以前组,以暑热毒邪易侵袭营分,说明病机特点是喜内陷。结论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监测要重视患者的首发症状,对于判断病邪性质、感邪途径、传遍规律以及确定治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不同证型的流行性乙型脑炎样病例呈现不同的中医证候特点,可能提示致病病原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7.
南征教授首次提出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名为"消渴肾病",认为糖尿病患病日久,机体产生的痰浊、湿热、瘀滞、水饮等病理产物在体内堆积、互结成为致病因素"毒邪",毒邪侵袭肾络,影响肾脏的气血运行和津液输布,致肾之血络痰结肿胀,肾体受伤,肾用失职,从而形成糖尿病肾病。在治疗过程中,紧握"毒损肾络"病机关键,就抓住了疾病的本质,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其创立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验方"消渴肾安汤",由榛花、大黄、土茯苓、黄芪等15味中药组成,分为解毒通络、扶正益肾、化瘀通络、导邪通络四大类,共同起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共奏益肾解毒通络导邪的功效,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指脾肾亏虚,标实是指水湿、痰浊(毒)、瘀血、湿热等,诸标实之邪均可归属于"毒邪"之范畴。"毒邪"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因此"毒损"病机在CRF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针对此病机,本病的治疗当以解毒祛邪为主,中医内服外治法有一定的特色和疗效。  相似文献   

19.
消渴病基本病机为阴津亏损,燥热偏胜,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消渴之本在于阴虚,阴虚是消渴病慢性病程中的主要病机关键,阴虚生毒之热、湿、痰、瘀毒既是消渴的重要病因,又是消渴发生发展变化的中医病理基础,可加重病情并导致变证丛生。  相似文献   

20.
何泽 《光明中医》2016,(3):331-334
南征教授,学验俱丰,在学术上坚持读经典,做临床,以继承为特色,为创新而继承。坚持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中西医综合治疗。在消渴病(糖尿病)临证中突出气血津液辨证,重视经络辨证,综合辨证。提出消渴病病位散膏新说;糖尿病肾病中医"消渴肾病"新病名;对糖尿病肾病提出了"毒损肾络、邪伏膜原"病机新理论。临证强调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固护散膏;重视解毒通络,调散膏、达膜原;擅用对药、虫类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