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对某丙烯酰胺生产车间工人血清生化指标进行分析,探讨目前生产过程中丙烯酰胺对职业人群生化指标的影响。 方法 检测生产车间丙烯酰胺浓度,选取该厂32名接触丙烯酰胺的工龄超过10年的工人为接触组,以工龄超过10年的不接触丙烯酰胺的32名工人为非接触组,进行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其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对相关资料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 结果 生产车间5个生产点丙烯酰胺检测结果(cTWA)为0.15~0.28 mg/m3,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各项生化指标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甘油三酯(TG)的测量均值与非接触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03、1.937、10.173、0.664,P<0.05)。三大类生化指标中,接触组的肝功能和血脂指标异常率高于非接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890、5.497,P<0.05)。 结论 低浓度长期接触丙烯酰胺对人体血清生化指标有明显影响,可能导致车间工人的肝脏受损和血脂异常。应加强接触人群的保护措施,减少职业接触,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高密市制鞋行业苯及苯系物对作业工人的职业病危害情况,探讨其预防与控制对策。方法按国家职业卫生规范与标准,调查分析制鞋业苯及苯系物职业病危害现状,并对作业工人进行健康检查,对车间空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浓度进行监测。结果作业工人对职业卫生知识和职业卫生服务享受情况较低;对不同工龄组工人的舒张压、收缩压、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以及丙氨酸转氨酶ALT活力均值进行比较,仅有血小板计数和ALT活力2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不同工种组工人的舒张压、收缩压、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以及ALT活力均值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苯及苯系物作业环境对工人的血小板计数和ALT活力有影响,并有随工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但均未超出正常值范围。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职业接触汽车漆对作业工人血常规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某汽车制造厂工作中接触汽车漆的121名工人为接触组,以该厂不接触汽车漆的125名岗前健康检查者为对照组,采集2组体检者的外周静脉血检测血常规和8项生化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接触汽车漆工人的血常规中WBC、嗜酸粒细胞(EO)、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中性粒细胞(NE)、单核细胞(MO)、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计数升高(P0.01和P0.05),RBC、Hb、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计数减少(P0.01);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力和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均升高(P0.01),而总胆红素(TB)和直接胆红素(DB)水平下降、收缩压降低(P0.05和P0.01)。结论职业接触汽车漆对作业工人血常规和肝功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应加强防护。  相似文献   

4.
对某石化公司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合接触溶剂汽油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为今后石化工人的健康提供依据。选取2019年某石化公司接触溶剂汽油460名在岗工人为接触组,同期上岗前和未接触溶剂汽油工人280名为对照组,对异常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接触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 Transferase,ALT)异常率为28.7%,高于对照组的17.1%,ALT活力接触组高于对照组[24(15,39)比20(15,31)] U/L;血小板、红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620,Z=-3.054,-2.320,-2.727,-4.136,-2.637,-2.197,-2.867,P<0.05)。接触组随工龄的增长,红细胞计数先减少再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23,P<0.05)。提示,职业性接触低浓度溶剂汽油对工人的健康存在一定影响,应注意加强防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职业性焦炉逸散物接触对作业工人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南省某焦化厂焦炉工551人作为暴露组,同时选择该地区无焦炉逸散物职业接触史的128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按照接触焦炉逸散物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将暴露组分为A、B、C 3组,分析不同浓度组工人和对照组的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暴露组工人焦炉逸散物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超标率为20.35%;暴露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力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异常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接触焦炉逸散物可对作业工人的肝功能产生影响,导致ALT活力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油库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更好地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提出针对性的防护建议。方法 2019年12月,以深圳市3家油库的344名接触有毒有害因素的作业工人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职业健康检查共检出职业禁忌证4人,分别为人工性荨麻疹1人、贫血2人、慢性阻塞性肺病1人;疑似职业病4人,分别为疑似汽油致职业性皮肤病2人、疑似电光性皮炎1人、疑似慢性苯中毒1人;与目标疾病无关的其他疾病或异常289人。主要自述症状有头晕(22.09%)、头痛(18.90%)、乏力(15.41%)、记忆力减退(12.21%)和食欲不振(11.63%)等。主要检出异常项目为肝功10项(25.87%)、心电图(23.84%)、肝胆脾胰B超(20.06%)、血脂4项(19.77%)和纯音听阈测试(19.05%)等;主要检出病症或异常有脂肪肝(26.45%)、总胆固醇(TC)偏高(25.58%)、三酰甘油(TG)偏高(22.2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偏低(20.64%)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偏高(17.62%)等。结论油库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有待改善,工人应重视改变个人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作业工人应积极了解本人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健康损害,加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防护,减少汽油的吸入或皮肤直接接触。管理者应改善作业环境,定期组织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加强职业卫生培训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含苯胶水对制鞋工人血象及血清ALT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接触三苯胶(含苯、甲苯、二甲苯溶剂的胶水简称三苯胶)和混合胶(含苯、甲苯、二甲苯、丙酮、丁酮、乙酸乙酯、氯仿溶剂的胶水简称混合胶)对作业工人血象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力的影响。对某大型外资鞋厂长期接触三苯胶和混合胶的作业工人分为2组,接触三苯胶组352人,接触混合胶组288人,另选择该厂行政人员102人作为对照组,对3组人员进行血常规检查和血清ALT活力测定。结果表明,接触三苯胶组和接触混合胶组白细胞、红细胞降低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小板降低和血清ALT活力偏高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血红蛋白偏低异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触三苯胶和接触混合胶组比较,血象和血清ALT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长期接触三苯胶和混合胶都可导致作业工人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降低,血清ALT活力偏高。  相似文献   

8.
沥青烟作业工人肝肾功能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沥青烟作业工人肝肾功能的改变.方法 选择接触沥青烟工人51名为观察组,选择该厂非沥青烟作业工人50名为对照组,进行肝肾功能指标检查.结果 观察组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分别为(43±23)u/L、(22±9)μmol/L、(5.9±3.1)μmoi/L,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ALT、A/G、TBIL、DBIL、IBIL的异常率分别为43.1%、15.7%、31.4%、29.4%、52.9%,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α1-球蛋白(a1-MG)的异常率分别为19.6%、74.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沥青烟可能引起作业工人肝肾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职业病有害因素对作业人员肝脏健康的影响,为控制职业危害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北京市房山区89家企业接触有害因素人员1 275名为接害组,同时选取未接触有害因素人员338名为对照组,用连续监测法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结果接触有害因素人员ALT水平及异常率(15.29%)明显高于未接触人员(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50,χ2=6.73,均P0.01);随接害年限的增加ALT水平及异常率随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30,χ2=5.79,均P0.05);接触物理、化学混合因素人员ALT异常率明显高于接触单纯物理、化学因素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70,均P0.01);接害组男性ALT异常率明显高于女性(χ2=18.92,P0.01)。结论房山区相关企业作业人员ALT异常率较高,职业病有害因素对肝脏有一定间接损害作用,应加强用人单位健康监护管理,做好必要防护,降低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印刷企业苯接触工人的血象变化情况,为预防职业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南宁市某印刷企业苯接触人群为研究对象,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对苯接触人群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对该企业苯接触工人共325名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b)、血小板计数(PLT)及中性粒细胞计数(N)异常检出率分别为6.46%、20.9%、20.9%、31.69%、4.92%。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异常检出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异常检出率均为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苯作业工龄组血象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除白细胞计数外,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企业苯接触工人的血象出现异常改变,相关部门应加强管理,采取防护措施防止职业危害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11.
陈智灵  陈馥  吴健聪 《职业与健康》2014,(22):3201-3203
目的通过了解陶瓷洁具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佛山市4家陶瓷洁具企业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1 144名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包括血压、内科常规检查、心电图、高千伏X线胸片、纯音听力测试、肺功能检查、血尿常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糖。结果异常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纯音听力测试72.1%,高千伏X线胸片25.4%,心电图24.8%,血压12.7%,尿常规8.91%,血常规6.46%,血糖5.73%,肺功能5.72%,ALT 5.41%。结论该市陶瓷洁具企业工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引起高度重视,企业要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人健康的影响,防止职业病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接触工频磁场对汽车厂点焊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判断抽样方法,以某汽车制造厂焊接车间103名接触工频磁场的点焊工为接触组,以该厂总装车间95名无工频磁场接触的装配工为对照组,对2组工人工作场所工频磁场进行监测,并对其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接触组工作岗位磁通密度均方根值中位数为386.0μT,超标率为41.9%;总装车间不存在工频磁场。2组人群心率均在正常范围内。2组人群血压偏高、心电图异常和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偏高的检出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常规指标中,接触组人群仅血小板压积异常检出率低于对照组(31.1%vs 51.6%,P0.01)。结论工频磁场对点焊工人心血管系统和血细胞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深圳市罗湖区珠宝首饰加工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工人的健康情况,为该行业职业病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便利抽样的方法选择54家罗湖区珠宝首饰加工企业,对其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工人进行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检查内容主要有内科常规、血常规、尿常规、血清ALT、心电图、肝脾B超、纯音测听等,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职业健康检查共1 367人,异常检出率为66.93%。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有机溶剂(包括苯系物、正己烷、甲醇等)、噪声、粉尘、酸雾或酸酐;其中有机溶剂、粉尘、噪声作业接触率分别为58.38%(798人)、34.60%(473人)和28.16%(385人),目标疾病检出率分别为2.38%(共19人,其中有2例疑似职业性慢性苯中毒)、0.21%(1人)和4.42%(17人);整体目标疾病检出率为2.71%;有机溶剂、噪声、整体目标疾病检出率均高于2012年全区职业人群(均P0.05)。按危害因素分类,接触苯系物作业工人的血常规、肝脾B超异常检出率,接触噪声作业工人纯音测听异常检出率,接触粉尘作业工人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以及整体工人的纯音测听、心电图、肝脾B超异常检出率均高于2012年全区职业人群(均P0.05)。结论罗湖区珠宝首饰加工业职业病危害较大,特别是有机溶剂(主要是苯系物)、噪声对作业工人的健康影响最大。职业卫生监管部门应该加强监督管理,而企业自身则应加强职业卫生管理,改善作业环境,定期给作业工人做职业健康检查等以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某氯碱化工厂氯乙烯的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氯乙烯(vinyl chloride monomer,VCM)相关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卫生调查,VCM合成工段的精馏工、聚合工段的操作工和干燥工段的操作工实际接触VCM的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对VCM作业工人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未检出职业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汽车制造企业接触电焊烟尘工人职业健康状况, 探讨电焊作业工人健康保护措施。
方法 对2015年广州市两家大型汽车制造企业3 740名电焊作业男性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对肺通气功能、血压、心电图和肝功能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生产车间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粉尘(电焊烟尘、铝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噪声、酸雾或酸酐等。各危害因素浓度均未超过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出现肺功能异常的电焊作业工人的谷丙转氨酶(ALT)异常率高于肺功能正常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随着年龄的增长, 血压、空腹血糖、脉率、ALT异常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心电图异常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或0.05)。肺功能异常在小于25岁年龄段检出率最高, 为11.72%, AST异常检出率在30~34岁年龄段最高, 为4.63%。随着接尘工龄的增长, 血压、空腹血糖、ALT、AST异常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呈下降趋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肺功能异常检出率在11~年接尘工龄组检出率最高, 为11.74%。
结论 电焊烟尘、年龄和接尘工龄是可能影响电焊作业工人肺通气功能、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健康的相关因素, 应采取有效的综合预防措施来保障电焊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清远市陶瓷生产企业工人的职业健康情况,分析其职业健康危害因素,为职业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清远市陶瓷企业在岗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按接触粉尘、噪声、高温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类,统计并比较检查项目、年龄组、性别等的异常率。结果 2017年共计10 578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血压、心电图异常率分别为11.5%和9.3%。接触粉尘工人胸片、肺功能异常率分别为12.0%和34.4%,接触噪声工人听力异常率为79.2%,接触高温工人血糖异常率为9.6%。肺功能异常、肺纹理增多、听力损伤、高频听阈提高、高血压、血糖偏高等异常率均随年龄、工龄的增加而上升,年龄组、工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清远市陶瓷企业在岗工人健康指标异常率较高,且随着年龄、工龄增加而上升。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粉尘和高温,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职业性铅接触对工人的肝脏毒性,探讨血铅浓度变化和肝脏损害效应指标之间的关系,寻找铅对肝毒性的早期敏感指标。[方法]以蓄电池制造企业108名铅作业工人作为接触组,以同一企业非铅接触的76名工人和行政人员作为对照组。车间空气中铅烟、铅尘的短时接触浓度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选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作为肝毒性的效应指标,分析不同血铅水平和肝损害效应指标的变化。[结果]①车间空气中铅烟和铅尘的短时接触浓度分别为0.89mg/m3和0.25mg/m3,超标率分别为50.00%和60.00%。②随着环境铅接触水平的增加,ALT和TBIL的异常率增加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平均浓度变化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超职业限值组存在血铅超标现象,异常率为31.03%。超职业限值组和职业限值组血铅平均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④随着铅作业工龄的增加,血铅、ALT和TBIL的异常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血铅水平的变化和ALT、TBIL异常率的变化不存在相关关系。[结论]职业性铅接触引起血铅明显升高,肝功能效应指标ALT和TBIL不能敏感的反映铅对肝脏的毒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福建省某化工企业氯气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探讨氯气对健康的影响,为职业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按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将接触氯气作业人员376人设为接触组,另选取不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作业者282人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并比较结果。结果接触组工人的失眠、胸闷、咳嗽、咽痛、咽部异物感和皮肤瘙痒等自觉症状发生率以及咽部红肿、结膜充血、肺部呼吸音粗等体征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接触组工人的白细胞偏高、双肺纹理增多检出率、肺功能各项指标异常率均较高;接触组工人的MEF25%、MEF50%、MEF75%和FEV1指标异常率随工龄增加而增高。结论长期接触低浓度氯气对作业人员肺部可造成损害。建议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加强对员工职业危害因素知识的培训,提高防护意识,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以切实保护员工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衢州市在岗苯作业工人健康现状,为提高苯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6年衢州市职业健康体检机构报告的苯接触工人职业健康检查个案卡,分析衢州市在岗苯作业工人健康状况。结果调查在岗苯作业工人1 368人,其中男性1 022人,女性346人。苯作业工人血常规异常检出率最高,其次为尿常规,分别为29.61%和23.83%。血常规和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异常检出率男性均高于女性(P0.05),但尿常规异常检出率女性高于男性(P0.01);43岁组工人血压异常检出率高于≤43岁组,但血清ALT异常检出率低于≤43岁组(均P0.01);苯接触工龄4年组工人的血压和血常规异常检出率均高于≤4年组(P0.05);所在企业性质为公有制的工人,其尿常规和血常规异常检出率均高于所在企业为非公有制的(P0.05);从事批发和零售业工人的血压异常检出率高于从事制造业的,但血常规异常率低于从事制造业的(P0.01)。结论长期接触苯可影响人体造血系统,企业应做好职业卫生防护,定期组织职工健康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某铜冶炼企业工作场所空气中砷化物浓度,并对岗位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2年10月某铜冶炼企业铜冶炼作业工人389人作为暴露组,另选择非冶炼作业工人554人作为对照组,进行工作场所砷尘浓度测定、职业健康检查。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该企业生产环境砷CSTEL超标率7.8%,砷CTWA超标率61.9%。熔炼车间工作岗位砷CSTEL存在超标情况;熔炼车间、转炉车间、备料车间部分工种CTWA存在超标情况。职业健康检查:发砷超标率83.5%;B超异常率82.3%,脂肪肝检出率76.3%,肝功能异常检出率41.9%。未检出血铅超标劳动者。暴露组各车间工人B超异常、脂肪肝检出率、肝功能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硫酸车间工人肝功能异常与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组工人B超异常、脂肪肝检出率、肝功能异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组各年龄段B超异常率、脂肪肝检出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组间比较各工龄间B超异常率、脂肪肝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工人肝功能异常率、B超异常率、脂肪肝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铜冶炼行业的致肝损害毒物主要职业病危害是砷、铅、铜、砷化氢,建议将铜、砷化氢纳入职业健康监项目。根除或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就可以减少工人脂肪肝、肝损伤、心电图异常罹患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