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从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检索近10年来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价,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7篇临床研究文献入选。对7项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χ2=36.83,P〈0.000 01。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合并后OR值为4.84,95%可信区间为[2.30-10.20],菱形位于中间线的右侧,经Z检验,Z=4.15,P〈0.00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针灸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目前有限的纳入文献研究显示,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指标优于对照组。但鉴于可供纳入研究文献较少,质量较低,使论证强度受到一定限制,尚需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以使证据强度更高,有必要进一步开展高质量、大样本、随机临床对照试验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罗伦  温小鹏  金小千  唐纯志  罗晓舟 《河南中医》2020,40(12):1899-1905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及累积Meta分析评价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资源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7年12月,根据情况采取主题词和自由词检索相结合的方式。结果:共检出1 902篇文献,经过三次筛选最终纳入16篇文献。在纳入的16篇文献中,通过Jadad评分质量由高到低,3分6篇,2分10篇。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优于对照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2.74;95%CI[1.79,4.18];P<0.000 01)。针灸最初被证实对本病有效的时间为2002年[OR=3.82,95%CI[1.15,12.71];后续研究加入均表现为95%CI长度的缩窄,表明总体治疗效应值的精确性逐步增加。结论: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长期疗效优于西药,总体治疗效应值的精确性逐步增加,但疗效稳定性可能存在变异性。  相似文献   

3.
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有效性。方法:按照循证医学的要求,以慢性疲劳综合征、疲劳综合征、针灸、针刺、电针、火针、耳针、耳压、梅花针、皮肤针、艾灸、三棱针、拔罐、走罐、穴位注射等为检索词,检索了国内外相关医学数据库,以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为纳入标准,治疗组为针灸疗法,以临床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及疲劳评定量表FAI、疲劳量表FS积分为测量指标,共纳入28篇文献,并对其中13篇文献采用RevMan4.2进行Meta分析。结果:10篇文献的总有效率合并比值比(OR)=4.56,95%CI为[2.84,7.33],8篇文献显效率合并OR=2.07,95%CI为[1.49,2.88],8篇文献临床治愈率合并OR=2.51,95%CI为[1.64,3.85],3篇文献疲劳评定量表FAI积分合并权重均差(WMD)=-29.52,95%CI为[-36.17,-22.88],4篇文献疲劳量表FS积分合并WMD=-1.22,95%CI为[-1.77,-0.67],治疗组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从纳入的国内外文献来看,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有效,但需要更多的高质量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7,(12):2474-2478
目的:利用累积Meta分析,系统评价针灸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有效性和可能存在的优越性。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CNKI等数据库及相关期刊和高校图书馆论文库,运用STATA 14.0进行累积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按照文献发表年限行累积Meta示针灸治疗脑出血急性期初次被证明有效是在2009年,OR=3.48,95%CI[1.59,7.62],按样本量大小为序行累积Meta分析示针灸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OR值基本稳定,精确性逐次增高。以上分析表明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gger检验法证明发表偏倚可能性较小,敏感性分析示所有的研究点值均落在最终结果的95%CI中,说明本研究结果可靠。结论:针灸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疗效肯定,但鉴于可供纳入研究文献较少,质量较低,尚需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以验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促进患者恢复健康.方法:我们对50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采用针灸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体液免疫指标和细胞免疫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50例患者治愈32例、显效11例、无效7例,有效率86.00%;IgG、IgA和IgM水平治疗后明显提高、CD4和CD8水平明显改善.结论: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调节患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系统,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56例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近十年来 ,欧美等国家陆续报道了一组病因不明 ,临床上以慢性或反复发作的极度疲劳且持续至少半年以上为特征的症候群。自 1988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 (CDC)将此症候群正式命名为慢性疲劳综合征 (ChronicFatigueSyndromeCFS) ,并拟定了相应的诊断标准后[1] ,世界许多国家陆续出现了相关病例的报道。CDC预测 ,慢性疲劳将成为 2 1世纪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在我国 ,随着当前生活节奏的加快 ,以疲劳为主诉的就诊患者也越来越多 ,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损害了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目前 ,现代医学对慢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Meta分析对穴位埋线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有效率进行探讨。方法:收集穴位埋线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全面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相关文献。严格按文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标准(5. 1. 0)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运用Revman5. 3及Stata13. 0进行结果分析。结果:共筛选出9篇文献,共755例样本,异质性检验I检验、Q检验结果(χ~2=5. 89,I250%,P=0. 75)提示纳入研究无明显异质性,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效应值(OR=4. 76,95%CI:[2. 91,7. 80],P 0. 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穴位埋线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埋线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较好,但由于本次研究文献的质量较低,因此需要更多更合理、完善的高质量临床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联合疗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电子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外文数据库包括Web of Science、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及Embase,中文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文献语种不限,最终检索时间为2018年11月1日。收集所有针灸联合疗法治疗CFS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应用Rev Man 5. 3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篇RCT(1329例患者)。1)对比单纯针刺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针灸联合疗法能显著提高治愈率[OR=2. 08,95%CI=(1. 37,3. 14),P <0. 05]及总有效率[OR=3. 43,95%CI=(2. 39,4. 93),P <0. 05],并显著改善CFS患者的疲劳症状评分[MD=3. 86,95%CI=(2. 94,4. 78),P <0. 05]。2)定性综合分析表明针灸联合疗法的临床效果优于口服中药或西医治疗。结论:...  相似文献   

9.
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现代医学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认识及诊治,结合针灸治疗CFS的现状,简单分析针灸治疗CFS的特点,总结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治疗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一种以长期持续疲劳为突出表现,同时伴有低热(或自觉发热)、咽喉痛、肌痛、关节痛、头痛、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力差、睡眠障碍和抑郁等的一组症状群^[1]。目前现代医学对CF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因此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近年来针灸治疗CPS文献报道颇多,显示了针灸治疗该病的良好前景,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CASE HISTORY A female patient, 49 years old, a Hong Kong resident, paid her first visit on September 10, 2007. She complained of general lassitude, shortness of breath, heaviness in the head, distending pain in the vertex, and heaviness in both the lower limbs for a period of 6 years. She could not have long-distance walks, and felt short breath, fatigue and severe heaviness'in both the lower limbs if walking for over 15 minutes. And if standing for over 10 minutes, she would have lumbago and aching pain in both knee joints.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在线数据库检索针刺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从建库(刊)到2018年3月发表的关于针刺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由两名研究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合适的文献,提取资料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偏倚风险和质量评估,应用RevMan 5.2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研究,合计102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针刺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效果优于西药疗法,总体有效率OR=3.54,95%CI[2.49~5.05](P<0.01),并且漏斗图结果显示基本对称;②针刺与西药比较,其NIH-CPSI评分MD=4.83,95%CI[3.32~6.33](P<0.01)。结论:针刺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疗效优于西药疗法,并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由于证据质量等级不高,研究结论仍需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3.
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39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方法运用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进行辨证论治,主穴取百会、足三里、三阴交、关元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39例。结果临床治愈20.5%,显效56.4%,有效12.8%,无效10.3%,总有效率89.7%。结论针灸是一种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辨证取穴采取针灸治疗,对照组予辨证分型服用汤剂治疗.以一个月为一疗程,平均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疗效时间长短变化结果.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第1、第2疗程治疗结果分别为88.33%、80.00%、93.33%、86.66%.结论 治疗组比对照组能更早更快改善症状,痊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全面收集针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使用RevMan 5.0.23版进行Meta分析统计学处理。结果:针灸与药物比较在临床总有效率、对胃脘痛、上腹胀、泛酸、纳呆食少症状改善、增加胃粘膜血流量方面有优势;对胃镜分级为中度患者有治疗优势,而对轻度及重度患者优势不明显;在幽门螺杆菌清除率方面与药物比较没有优势。结论:目前的证据初步表明针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与药物比较有一定优势,尤其在改善症状及整体疗效方面,但还需要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支持。  相似文献   

16.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现代高效快节奏生活方式下出现的一组以长期极度疲劳(包括体力疲劳和脑力疲劳)为主要突出表现的全身性症候群,并伴有头晕、头痛、失眠、健忘、低热、肌肉和关节疼痛和多种神经精神症状。其基本特征为长时间极度疲劳,休息后不能缓解,理化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笔者采用针灸疗法治疗30例该病患者,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结合及药物疗法调理慢性疲劳综合征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7例慢性疲劳综合征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针推组39例,药物组38例,分别采用背部推拿法结合针刺疗法和口服安神补脑液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变化情况。结果从临床疗效方面比较,针推组有效率为92.3%,药物组有效率为84.2%,针推组优于药物组(P <0.05)。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变化方面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治疗后针推组与药物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背部推拿法结合针刺疗法能够有效调理人体脏腑功能,疏通经络气血,对于慢性疲劳综合征失眠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