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五运六气理论探讨了人体生命在时间空间中的规律。从时序的测定、时序中的周期性、地理位置的影响三方面论述五运六气理论时间与空间的问题,表明其理论既有固定的模式,又有灵活变化的思想,并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应当根据实际征象,灵活运用,从而论证五运六气理论的科学合理性,正确理解五运六气理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联系"木运太过,则脾土受其侵害;火运太过,则肺受火邪;土运太过,则肾受邪湿;金运太过,则邪气伤肝;水运太过,则邪气损害心.木运不及,燥气就旺盛;火运太及,寒气就旺盛;土运不及,风气就流行;金运不及,火气与木气就相应地旺盛;水运不及,湿土之气就大盛",解读"太过、不及"与月经病之相关性,并进一步指出木太过、土不及与经行泄泻、月经先后不定期;火太过、金不及与经行发热、月经过多;土太过、水不及与经行浮肿、月经过少;金太过、木不及与经行吐衄、月经先期;水太过、火不及与经断前后诸证、崩漏的临床应用体会.  相似文献   

3.
《吴医汇讲》载录了吴门医派医家关于五运六气论述的一些重要文献,丰富了运气理论的内涵,拓展了运气理论运用的外延,具有一定的学术和临床指导价值。《吴医汇讲》对于倡导学术争鸣、传扬运气学说、开阔临证思维具有积极意义。可惜的是,限于该书属于期刊汇编的性质,人殁而刊停,终难成体系。  相似文献   

4.
杨敏  温立新 《光明中医》2022,(17):3076-3080
目的 探究慢性失眠患者出生时五运六气信息与失眠发病的关系。方法 从2020年在厦门市中医院就诊的慢性失眠患者中选取符合要求的病例,研究这些患者出生时岁运、司天/在泉之气、主气、客气等运气信息与健康人群运气信息的关系,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结果 慢性失眠患者与体检健康者的出生时司天/在泉之气、主气的病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岁运、客气、性别的病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失眠患者发病与患者出生时间五运六气信息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司天/在泉之气为少阳相火/厥阴风木之气,主气为少阴君火发病风险高。  相似文献   

5.
王斌胜 《中医杂志》2012,53(6):536-538
探讨了1924-1983年春分农历日期分布规律与日、地、月运行规律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得出日月运行及其对地球的叠加作用形成了地球30年和60年为周期的气候变化规律.五运六气理论的核心内容正是对这一规律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探析五运六气的治则治法,认为运气学说是在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根据运气胜复、三因制宜、疫气性质等治则,确立逆从、郁证、药物偏性等治法,对临床防治疾病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星 《中医药学刊》2010,(5):1076-1078
五运六气理论的临床研究,主要包括疫病及杂病两个方面。其中以疫病的研究为主,除了大量对SARS的回顾性研究外,也有对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回顾及预测方面的研究。杂病方面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探讨,一是根据发病时间的规律探讨其与发病的关系,二是对患者出生及胎孕期的运气气化特点分析,探讨其对患者生理病理体质及发病证候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辨证论治是指导中医临床诊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之一,中医学以整体观和恒动观为指导思想,而五运六气是中医学天人合一思想的精粹,运气理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是中医治疗学不可或缺的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对于临床辨证论治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作者多年研究学习五运六气理论,临床经验丰富,并灵活运用运气方,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运气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认识世界的工具,《黄帝内经》中“七篇大论”专题讨论了运气学说,并贯穿于其他章节中,对中医学的研究和发展至今仍占有关键地位。  相似文献   

10.
五运六气是以阴阳、五行、干支等为纲目,融合自然、生命多领域知识形成的中医理论,用以阐释自然、生命与疾病的时间规律,见于唐代王冰次注《素问》,堪称天人相应整体观念、三因制宜辨证论治思维的具体体现。尽管五运六气的理论表述局限于中运、主客运、主客气、司天在泉等传统形式,但其理论  相似文献   

11.
刘派  苏颖 《吉林中医药》2014,(12):1192-1194
五运六气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构建了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的基础结构。五运六气理论认为人体气机变化受自然界气化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五运六气关系密切。现从以下3个方面论述运气学说构建的病因病机理论框架,一是病因归于五运六气,"气动"产生病邪,导致发病;二是病机以"病机十九条"为基础,分析病机应"审察病机,求属气宜";三是五运六气合参构成中医辨证思维体系核心。认为运气病机理论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基础,掌握运气病机理论对中医临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素问·评热病论》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句经文高度概括了《黄帝内经》中正邪观的内涵。而"正气为本"作为治疗学和养生学的指导思想系统而丰富,贯穿于全书始终。《黄帝内经》中处处体现着保护正气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太阳辐射的变化、大气环境形势和大气化学组成成分的变化以及下垫面地理条件的变化影响了五运六气学说的形成与发展。而人类运动改变下垫面与温室气体排放过度也逐渐改变着五运六气的运转机制。显然,气候变化的原因与天体运行并无直接相关,却间接联系,而且必然有其联系的中介。太阳以11年为周期的活动和天体运行的基本规律,五运六气学说中,天干、大运和主运可能与稳定黑子有关,地支、客运可能与不稳定黑子有关。主运和主气可能与地球公转有关。天体运行影响太阳活动从而改变能量变化最终结合地球自转周期形成五运六气的模式为五运六气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李静洁 《河南中医》2009,29(12):1162-1164
运用时间医学理论,可以诊断病人脉象变化,诊断疾病阴阳属性,诊断疾病病住所在,还可以判断疾病预后。但时间因素只是疾病发展的一个因素,而不是唯一因素。疾病尚有传变,又有兼夹、并病、合病之分,故在临床上切不可盲目夸大时间因素的作用,应辨证论治,治病求本。  相似文献   

15.
尹先达 《中医研究》2011,24(7):13-15
养生又称摄生,是保养机体生命的意思,是研究机体寿夭衰老的原因,及其防病强身、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以达到"尽终其天年"(《素问.上古天真论》)为目的的一门学问。  相似文献   

16.
《内经》经筋理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沈志生 《中国针灸》2006,26(9):639-640
目的:总结经筋理论,探索经筋本质。方法:从经筋的字义、解剖学基础、病候与治疗诸方面进行分析。结论:《内经》经筋理论是在体表十二分法基础上形成的,反映了人体骨骼肌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损伤的症结所在,总结了经筋病的治疗方法;经筋本质含义是神经和肌肉。  相似文献   

17.
王朝阳 《中医研究》2010,23(2):72-73
肾脏理论是历代医家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不断总结深化、发展提高而形成的,至今仍指导着临床实践和研究的中医脏腑理论。究其理论渊源,则出自被称为“医学之宗”的《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有关肾脏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的论述对临床防病治病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并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将《黄帝内经》中的主要肾脏理论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8.
论《内经》“五变主五输”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内经》针刺理论中颇具特色的“五变主五输”的含义及指导意义 ,揭示了“五变主五输”动态调治思想中后世较少论及的“子行母气”和“预先刺之”的五输穴运用方法 ,阐明了其中所反映的五输穴因时取穴的内容 ,对于挖掘和完善五输穴的理论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从方剂的组方原则、治则治法、命名分类、剂型、煎服方法、服用禁忌等几方面入手,全面总结了<内经>的方剂学理论成就,突出了<内经>对后世方剂学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内经》针刺补泻的主要机理是以意行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秦玉革 《中国针灸》2007,27(3):217-221
以《内经》及大量的临床验证为基础,结合神经、经络电磁场及量子物理学对意识在体外作用的新发现,论证了《内经》针刺补泻的主要动力是医者的以意行气,极少捻转;对许多补泻基本观点做了全新的解释并在临床中得以验证,发现了新的针刺机理,并统一命名为“意气针灸疗法”。该法具有明显的补泻作用并不要求针感,与医者意念的即时善恶直接相关。特别强调了须在充分辨证并严格遵守《内经》禁忌的基础上方可谨慎用之,否则有极严重的危害性。这种把医者心理效应转化为患者生物效用的模式为脑科学及现代针灸研究提出了新问题、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