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从四季六气角度分析过敏性鼻炎滞后发病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为防治过敏性鼻炎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收集天津市2006至2013年过敏性鼻炎病例及气象资料,通过Nonparametric Correlations分析筛选与过敏性鼻炎四季六气滞后发病相关的气象因素。结果:过敏性鼻炎滞后1月2月发病与秋季平均气压、四季平均风力呈负相关,与秋季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夏季平均气温、平均降水量呈正相关;六气滞后1月发病与三之气平均气温、平均降水量呈正相关;与六气平均风力均呈负相关。四季滞后2月发病与全年平均风力、夏季平均气压、秋季平均相对湿度呈负相关;与夏季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平均降水量呈正相关;六气滞后2月发病与初之气、二之气、四之气、五之气、六之气平均风力呈负相关;与三之气平均降水量、六之气日照时数及日照百分数均呈正相关。结论:天津市过敏性鼻炎滞后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7~11月,以8、9月高发,与平均风力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发病与季节及气象因素的相关性,为突发性耳聋的季节性防治提供参考及依据。方法:收集1397例突发性耳聋的病例及中山市气象资料,将病例、气象因素资料进行四季归类,统计每年四季中每一季节的发病人数及平均气象指标,采用S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突发性耳聋发病与气象因素相关性。结果:突发性耳聋夏季(6—8月)高发,占29.1%,四季病例分布趋势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突发性耳聋与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及降水量呈正相关,与平均气压呈负相关。结论:突发性耳聋发病有季节性,以夏季及秋季高发,其中8月、11月为发病高峰,发病人数较多,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降水量、平均气压为主要气象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五运六气理论,研究吉林省前郭尔罗斯地区细菌性痢疾发病规律及其与气象因素关系。方法:选取2005~2014年10年的细菌性痢疾逐月发病率与同期气象因素,运用SPSS22.0软件Spearman相关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对前郭尔罗斯地区细菌性痢疾发病率与同期气象因素的单因素相关性进行分析,运用公式计算异常积分,筛选出异常发病数据,分析异常气象因素与细菌性痢疾高发年份的相关性。结果: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在前郭尔罗斯地区与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呈中度正相关关系,与极端最高气压、平均气压呈中度负相关关系,与其他气象因素无显著相关关系,且在火运太过之岁和木运不及之岁火气来复之时细菌性痢疾异常高发。结论:岁运与前郭尔罗斯地区痢疾发病规律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感染性腹泻高发月份的发病与前一年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建立感染性腹泻高发月份发病的回归预测模型.方法 由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1990年至2004年记录存档的感染性腹泻病例的发病年份、月份资料,共1 223 323例.由北京市观象台提供1990年至2004年的气象因素资料,包括每日的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平均水汽压、平均降雨量、平均风速5项气象指标.分析气象因素与下一年感染性腹泻高发月份病例数的相关性. 结果 感染性腹泻高发月份的病例数与前一年三之气的风速和降水量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与风速呈负相关,与降水量呈正相关. 结论 通过前一年三之气的风速,可以预测当年感染性腹泻高发月份的病例数;祛风除湿法可用于感染性腹泻的预防和治疗之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北京地区冠心病发病与六气气象的相关性,探讨影响冠心病发病的气候因素。方法:冠心病发病数据来源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心血管科1997年-2007年收治的全部住院病例,共计1 901例。气象资料由北京市观象台提供,六气资料按中医运气学说理论推演。将病例数按六气分段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将气温、水汽压、相对湿度、降水量、风速、低云量和舒适度7项气象指标作为自变量,将冠心病病例数作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偏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冠心病的病例数在初之气、五之气和终之气3个阶段较多,在二之气、三之气和四之气3个阶段较少。冠心病的发生与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平均水汽压和平均风速呈负相关,与平均降水量、低云量和舒适度呈正相关,其中与相对湿度、风速、降水量及舒适度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冠心病的发生在六气各段气中有一定的规律,主要受风速和相对湿度的影响,并与中医对六气致病特点的认识一致。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5,(6):1211-1213
文章从六气与过敏性鼻炎发病的相关性出发,探讨了六气变化在过敏性鼻炎发病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六气变化异常可引发过敏性鼻炎。这不仅有助于充实中医"天人相应"的理论基础,也为临床防治该病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1197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与中医9种体质相关性及分布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预防保健科过敏性鼻炎患者1197例,并进行体质判定,分析过敏性鼻炎与体质的关系,对数据进行频数分布统计,计数资料用相关分析应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差异分析采用pearson-χ2分析。结果过敏性鼻炎发病与年龄呈负相关(P 0.05),过敏性鼻炎患者以及不同BMI体重指数和不同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状态下体质分布,气虚质、血瘀质、阴虚质、湿热质、特禀质分别为分布人数最多的前5种体质,其中过敏性鼻炎患者气虚质与年龄无相关性(P 0.05)、血瘀质与年龄呈正相关(P 0.05),阴虚质与年龄呈正相关(P 0.05),湿热质与年龄无相关性(P 0.05),特禀质与年龄无相关性(P 0.05),过敏性鼻炎与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密切相关(P 0.01)。结论过敏性鼻炎发病与年龄有相关性,气虚质、血瘀质、阴虚质、湿热质、特禀质是过敏性鼻炎常见体质类型,过敏性鼻炎患者中血瘀质、阴虚质与不同年龄段存在相关性,不同BMI指数水平体质分布存在差异,过敏性鼻炎与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运气学说六气的角度探讨北京市痢疾发病与前1年及当年气象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按六气分段收集和整理北京市1970年-2003年的痢疾发病及相应的气象资料,分别将前1年和当年的气象资料与痢疾发病人数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将相关性较高的气象因子纳入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并评价其对痢疾发病预测的吻合度。结果:北京地区痢疾的发病集中于夏秋之季。痢疾发病与当年和前1年的气温、风速和相对湿度均相关,但仅有风速进入回归方程,回归方程分别为:Y=-171226.89+86883.679Xw.1(Xw.1为当年初之气的平均风速);Y=-291070.976+62177.339Xw.1+62776.246Xw.2(Xw.1和Xw.2分别为前1年初之气和二之气的平均风速)。结论:前1年气象与痢疾发病的回归方程的预测效果较当年为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依据中医五运六气学说,研究北京地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的高发与同期及前期(包括1~3年前)气象因素的关联性,并建立BP人工神经网络的医疗气象预测模型。方法基于北京地区1970年~2004年35年的气象资料和流脑发病资料,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从不同时间维度分别建立流脑的气象预警模型。结果流脑的高发期主要集中在每年的初之气(即2、3月份)。利用当年、1年前、2年前、3年前的气象因素皆可成功建立流脑高发的预测模型,其预测精度分别是50%、75%、86%、99%,其中贡献度最大的气象因素分别是当年初之气的平均相对湿度、1年前五之气的平均气温、2年前初之气的平均风速、3年前五之气的平均风速。结论北京地区流脑的高发与当年及前3年的气象因素均具有关联性,利用前期(尤其是3年前)的气象因素建立传染病高发的预测模型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杭州地区上消化道出血(UGIB)发病的节律性及与气象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03~2011年UGIB病例及此期间每日气象资料,比较季节、节气间的发病差异,分析气象因素与UGIB发病的关系。结果:UGIB在季节、节气间的发病有显著差异(P〈0.05);冬春季发病多于夏秋季;惊蛰、清明、谷雨、霜降、立冬、小雪节气高发。相关分析显示UGIB发病与平均大气压呈正相关(r=0.719,P=0.008),与平均人体舒适度指数呈负相关(r=-0.727,P=0.007)。结论:UGIB在寒冷季节及天气变化大的节气发病较多,提示对UGIB的预防重点应放在高发时段。  相似文献   

11.
五运六气习称“运气”,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用以研究气候变化规律以及气候变化对生物影响的一门理论,在临床用于指导疾病的预防及治疗。过敏性鼻炎目前临床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医病名接近于“鼻鼽”,辨证可有肺气虚寒、卫表不固;脾气虚弱、清阳不升;肾阳不足、温煦失职及肺经伏热,上犯鼻窍4型。本文尝试基于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图浅析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机制和相关性及戊戌年过敏性鼻炎的五运六气发病规律,判断无锡地区的地理方位,从而初步探讨2018年过敏性鼻炎在无锡地区不同时期不同气候的五运六气发病规律及辨证分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六气理论分析吉林省四平地区老年肺炎发病规律及其与气象因素相关性的研究。方法:选取1995年1月20日至2013年1月19日吉林省四平地区老年肺炎疾病逐日入院病例资料及同期逐日气象资料,运用SPSS 22.0软件,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肺炎疾病在不同主气时段发病数是否有统计学差异;其次选取老年肺炎疾病发病最高的主气时段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老年肺炎疾病与气象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经统计分析发现,老年肺炎疾病在主气初之气厥阴风木时段发病数最高(χ2=72.425,P=0.000),与气象因素中气温和湿度关联性较强,与风速、气压和降水量关联性则不明显。结论:吉林省四平地区老年肺炎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与五运六气变化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暑邪与过敏性鼻炎发病与治疗相关性探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过敏性鼻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的多发病,外界六淫邪气为其重要的致病因素。暑邪为外感六淫之一,暑邪侵袭机体可引起机体脏腑的病变,若脏腑病变,功能失常,则可诱发过敏性鼻炎,故暑邪在过敏性鼻炎的发病与治疗中亦占有重要地位。文章将从病因病机、治疗等角度论述暑邪对过敏性鼻炎发病及治疗的影响,以充实中医"六淫致病"的理论依据,为临床上防治该病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五运六气理论的指导下,探讨节气变更及气象因子变化与病毒性肝炎发病之间的关系,分析诱发或者加重病毒性肝炎的气象条件,并建立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医疗气象预测模型。方法:将搜集整理的北京市35年间的5项气象因子数据和病毒性肝炎发病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和BP人工神经网络分析进行研究。结果: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数在年度、六气时段内均呈现不平衡分布的流行趋势。在六气时段内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数与气象因子的变化趋势显著相关,平均相对湿度单个气象因子对病毒性肝炎发病的影响大。结论: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数与各气象因子及其变化趋势之间存在确切的关系,其中受平均相对湿度影响较大,这从一定程度说明了湿邪对于该疾病的影响,以及部分证明了五运六气理论对于该病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依据中医学"六气致病"理论,分析天津地区椎动脉型颈椎病(CSA)发病与常见气象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应用R语言相关性与决策树分析方法对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CSA病例数与同期天津市区主要气象要素进行分析。结果:CSA的发病与气象因素虽然不存在单因素的高度相关性,却在"最高温度""温差"和"相对湿度"3个方面具备较复杂的关联。结论:从中医病因学的角度分析:CSA的发病符合外感六淫邪气相兼致病的特点,依据具体的气象学数据能够对CSA的发病作出一定的预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气象因素对荨麻疹发病滞后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天津市4家医院荨麻疹每天的病例资料与气象资料,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分析气象因素对荨麻疹发病的滞后性影响,统计计算采用SPSS 21.0及R 3.5.1完成。结果:天津市荨麻疹病例就诊数在立秋、处暑2个节气出现高峰值,在大寒、立春2个节气为低谷值。荨麻疹门诊病例数与平均温度(rs=0.361)、相对湿度(rs=0.095)、日照(rs=0.124)、最高温度(rs=0.359)、最低温度(rs=0.352)正相关(P<0.05);与平均风速(rs=-0.048)负相关(P<0.05)。当平均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量、日照时长分别在27.5~30.0 ℃、30%~35%、6~10 mm、0 h,滞后时间分别为0个节气、0个节气、0.5~1.3个节气、2个节气时,荨麻疹发病的滞后效应达到峰值;当平均风速分别在2~2.5 m/s、4 m/s,滞后时间分别为2个节气、1个节气时,荨麻疹发病的滞后效应出现2个峰值,呈现双峰趋势。各气象要素滞后效应与荨麻疹发病的关系,平均气温28 ℃的滞后效应在滞后0个节气时最大,相对危险度(RR)为1.660,95%CI为1.077~2.558(P<0.05),平均气温-2.8 ℃的滞后效应在滞后0个节气时最小,RR为0.631,95%CI为0.416~0.960(P<0.05);平均风速3.0 m/s的滞后效应在滞后0个节气时最小,相对危险度RR值为0.836,95%CI为0.726~0.963(P<0.05)。结论: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平均风速、日照时长等气象因素对荨麻疹发病均有一定影响,其中降水量、平均风速、日照时长对荨麻疹发病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效应影响,又以平均风速滞后效应影响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黄帝内经》六气理论对吉林省四平地区肾系疾病在主气太阳寒水时段发病及其与气象因素相关性的研究。方法:选取2003年至2013年吉林省四平地区10年间肾系疾病逐日入院病例资料与同期逐日气象资料,运用SPSS22.0软件,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肾系疾病在不同主气时段发病数是否有统计学差异;其次选取肾系疾病发病最高的主气时段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主要气象因子得到成分矩阵进行旋转分析,使得提取的主成分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并分析肾系疾病与气象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发现,肾系疾病在主气太阳寒水时段发病数与气象因素中气温、降水和湿度关联性较强,与风速、气压关联性则不明显。结论:吉林省四平地区肾系疾病在主气太阳寒水时段发病与同时期当地寒湿气候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过敏性肺病(变应性鼻炎、咳嗽变异性哮喘)及其发病因素与特禀体质的相关性联系。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运用中医体质调查表和变应性鼻炎(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调研表对1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4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进行特禀体质与发病规律相关性的调查。结果:200例过敏性肺病中有96例为特禀体质,且其兼夹体质以气虚质与阳虚质较多,分别占病例数的24.0%、23.6%;其发病女性多于男性;趋于低龄化;与冷空气、花粉等过敏因素有关;好发在冬春季;与不太运动、过敏性肺病家族病史关系密切。结论:过敏性肺病特禀质人群中其发病与低龄化、冷空气、冬春季、不太运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长春中医药大学在校学生体质变化与六气气象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收集大学生体质数据,共计95例。气象资料由中国气象局档案馆提供,六气资料按中医运气学说理论推演。将体质按六气分段进行描述性分析,体质转化分数进行定量分析;并将气温、水汽压、相对湿度、降水量5项气象指标作为自变量,将体质转化分数作为因变量进行分析。结果阳虚质转化分、血瘀质转化分、气郁质转化分、阴虚质转化分与平均气温有相关性(P<0.05)。阴虚质转化分、血瘀质转化分与平均水汽压有相关性(P<0.05)。痰湿质转化分与平均风速具有正相关性(P<0.01),湿热质转化分与平均风速具有负相关性(P<0.05)。阳虚质转化分、阴虚质转化分与相对湿度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大学生体质变化在六气各段气中有一定的规律,并与中医对六气致病特点的认识一致。  相似文献   

20.
过敏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之一,其发病因素复杂多样。燥邪潜伏于人体形成伏燥则可煎灼人体阴液,影响脏腑的生理功能,进而影响鼻的生理功能,导致过敏性鼻炎发病。本文从伏燥与过敏性鼻炎相关性进行探讨,认为伏燥可从多个方面对过敏性鼻炎的发病及治疗产生影响,在防治过敏性鼻炎的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此不仅可以充实中医"伏邪温病"的理论基础,也可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