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筋燔刺结合拔罐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本课题研究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治疗,治疗组采用经筋燔刺结合拔罐治疗,两组共治疗2个疗程。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Lequesne指数评分、关节炎影响测定量表(AIMS)评分和15 m行走时间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AS)、Lequesne指数评分、关节炎影响测定量表(AIMS)评分和15 m行走时间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评分或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筋燔刺结合拔罐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炎能有效改善视觉模拟评分(VAS)、Lequesne指数评分、关节炎影响测定量表(AIMS)评分和15 m行走时间,操作简单,疗效肯定,费用低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洗联合西药塞来昔布胶囊治疗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除创伤性膝骨性关节炎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中药益肾消痛丸内服、中药外洗剂外洗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中药益肾消痛丸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4天为1个周期,连续治疗2个周期。记录两组患者病情控制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评分情况。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VAS、WOMAC评分均有较大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VAS评分及WOMAC评分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内服外用配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独活寄生汤联合塞来昔布及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肝肾不足型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14例肝肾不足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独活寄生汤联合塞来昔布及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塞来昔布及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奎森功能演算指数评分(Lequesne评分)、炎性因子水平及中医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性提高(P<0.05),治疗前两组VAS、Lequesne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VAS、Lequesne评分均显著性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VAS、Lequesne评分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指标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IL-1β、TNF-α、IL-6指标水平均显著性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IL-1β、TNF-α、IL-6指标水平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膝关节疼痛、腰膝沉重症状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膝关节疼痛、腰膝沉重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膝关节疼痛、腰膝沉重评分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联合塞来昔布及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肝肾不足型膝骨关节炎疗效显著,能缓解患者疼痛,恢复关节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毫火针与塞来昔布胶囊联合双氯芬酸钠二乙胺乳胶剂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针灸康复科2018年6月—2019年9月就诊的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炎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塞来昔布胶囊联合双氯芬酸钠二乙胺乳胶剂治疗;治疗组采用毫火针法速刺患侧阳陵泉、阴陵泉、血海、犊鼻、内膝眼、阿是穴、悬钟、足三里。治疗3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差异,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WOMAC骨关节炎量表评分差异。结果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6.67%;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WOMAC评分、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毫火针能有效改善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痛,减轻膝骨关节炎严重程度,临床疗效优于塞来昔布胶囊联合双氯芬酸钠二乙胺凝胶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温通膏联合西药治疗风寒湿证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氨基葡萄糖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温通膏外擦局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美国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法(WOMAC)评分。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OMAC评分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通膏联合西药塞来昔布胶囊、氨基葡萄糖胶囊口服治疗风寒湿证型膝骨关节炎,能有效改善膝关节炎临床症状,降低WOMAC指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滋补肝肾、舒筋通络中药内服联合消肿止痛液外敷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45例膝骨关节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观察组给予滋补肝肾、舒筋通络中药内服和消肿止痛液外敷,疗程3周。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内服,疗程同观察组。治疗结束后分别观察2组Lequesne关节功能指数评分和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Lequesne指数评分明显降低,无论与对照组比较,还是与自身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滋补肝肾、舒筋通络中药内服联合消肿止痛液外敷治疗膝骨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膝骨关节炎行三七血竭胶囊与塞来昔布联合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2月,64例早期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行塞来昔布等常规治疗,观察组32例加用三七血竭胶囊。记录并对比两组两组、治疗前后Lequesne指数、不良事件等。结果 (1)剔除3例,95.31%(61/64)的受试者完成研究。(2)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Lequesne指数各项积分及总积分:两组治疗前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优于本组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⑷研究期间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三七血竭胶囊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膝骨关节炎有效、安全,可考虑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浮针联合口服金骨莲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和白细胞介素-1β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0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51例)和研究组(51例)。两组均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治疗,对照组另予口服金骨莲胶囊,研究组采用浮针联合口服金骨莲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西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和Lequesne指数)、疼痛程度(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以及血清指标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88.2%,高于对照组的7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西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和Lequesne指数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两组各项血清指标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上述各项评分和血清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治疗基础上,浮针联合口服金骨莲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膝关节功能,减轻疼痛,可能与降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和白细胞介素-1β水平相...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骨关节炎熏洗方联合西药治疗早期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早期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予骨关节炎熏洗方熏洗联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对照组单用塞来昔布胶囊口服。两组治疗3周后观察并比较WOMAC膝关节炎指数、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WOMAC膝关节炎指数均比治疗前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幅度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为73.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10.87%,观察组为4.3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骨关节炎熏洗方对早期膝骨关节炎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我院自制热敷散外敷联合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治疗瘀血阻滞型膝痹病临床疗效。方法将辨证为瘀血阻滞型膝痹病的120例患者根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全都给予口服塞来昔布胶囊联合热敷散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塞来昔布胶囊配合红外线照射。结果采用VAS疼痛评分和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治疗组的总有效率77.5%明显高于对照组55.0%,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短期复发率:对照组17.5%明显高于治疗组7.5%。结论口服塞来昔布胶囊联合热敷散治疗瘀血阻滞型膝痹病疗效显著,短期内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就诊的主观性耳鸣患者246例,排除其他中医证型,主要研究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耳鸣的临床特征,变化规律及耳鸣产生的影响等.[方法]选择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记录临床症状及体征,采用电测听及耳鸣匹配、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等方法检查,并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其次为61~70岁.耳鸣响度的自我评分与响度匹配值之间无关联.大多数病例的耳鸣病程在一年之内.大部分患者受耳鸣困扰的程度在中度以下.ABR测试结果听力正常者占25%,右侧和左侧听神经传导至脑干功能障碍患者分别占13%和19%,双侧听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占16%.[结论]临床耳鸣患者多数为肾精亏损型,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男女比例相当,大部分患者听神经传导障碍和脑干功能障碍,高音调耳鸣患者居多.  相似文献   

13.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石斛药材的演变。结果:1963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石斛来源为兰科石斛属Dendrobium植物的新鲜或干燥茎;1977—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石斛来源为金钗石斛、环草石斛、马鞭石斛、黄草石斛或铁皮石斛;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石斛来源为金钗石斛、铁皮石斛或马鞭石斛;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石斛的来源为金钗石斛、鼓槌石斛或流苏石斛,铁皮石斛也从石斛项下都单列出来。讨论:石斛药材基源的变化、铁皮石斛的单列体现出石斛用药的科学性。但铁皮石斛与石斛的性味、功效一致,值得商榷;DNA条形码、分子标记技术等新方法可以应用到石斛药材的鉴别中。  相似文献   

15.
病性的变化和转化以及疾病的传变是中医病理学的2个核心问题。它们可分别从阴阳五行数学的公理1和公理2、3得到圆满的解释。病性变化,其症结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病性转化,其症结则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正负号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姜黄根茎不同部位外在物理性状和内在化学成分的差异,为姜黄药材的等级划分提供数据基础。方法:在姜黄道地产区收集样品,每份样品按母姜、子姜一级、子姜二级进行分类,分别测定根茎的长度、宽度、厚度、质量、颜色值[明亮度(L*)、红绿度(a*)和黄蓝度(b*)]及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挥发油含量。结果:不同部位姜黄根茎的长度、宽度、厚度、质量、折干率差异较大,其中宽度、厚度、质量在鲜品和干品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子姜二级的折干率显著低于母姜与子姜一级。姜黄不同部位颜色值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姜黄鲜品断面颜色值a*的变异系数最大,颜色值b*次之,颜色值L*最小,姜黄干品粉末颜色值b*的变异系数最大,颜色值L*、a*变异系数较小。姜黄不同部位的姜黄素类成分含量存在差异,子姜一级的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含量均高于母姜和子姜二级。结论:综合以上指标,姜黄子姜一级的理化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7.
探讨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泌免疫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进行了总结和研究,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对乳腺增生病的红外光扫描诊断、病理分类、内分以期能够使微观医学与宏观辨证相结合,以开拓中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陈斌  苗林 《西部中医药》2005,18(7):17-19
收集我院门诊自2000年10月至2003年9月接诊的往来寒热证患者58例,实验室检查排除疟疾(血涂片均未找见疟原虫),分别从少阳辨证论治33例,从膜原辨证论治25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20.
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即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防惠于未然的预防学思想,即未病之前,防止疾病的发生;已病之后,防止疾病的传变,强调以“预防为主”。本文从治未病的渊源;治未病思想的实质内容;“治未病”理论的应用;“治未病”临床研究进展等几方面解释治未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