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为更好的传承中医特色、培养优秀的中医人才,如何在中医药院校教育背景下融入因材施教的师承教育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中医药院校应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将有中医特色的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深度融合.本文结合北京中医药大学多年来在中医专业学生中开展的院校+师承教育实践经验,分析院校+师承教育模式的构建情况,并总结经验,以期对今后两者的融合及中医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以第1~7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为例,介绍北京中医药大学开展师承教育工作的历史沿革、取得的经验成绩,分析现存问题,探讨未来的发展思路,提出: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创新融合、与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站融合发展、加强师承指导老师队伍建设、强化管理考核和组织落实等,以期为后续开展师承教育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3.
河南中医学院为了将传统的师承教育有机地融入现代高等中医教育体系之中,特在药学院设立了中药传承班。文章总结了河南中医学院中药传承班开设中药炮制学的教学体会和经验,并对课程设置、老师配备、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社会见习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医骨伤师承就是要把握好守正和创新的辨证关系,守正就是要坚持中医骨伤精髓,植根于中医博大精深的理论沃土,传承中医骨伤特色,创新就是要推进中西医融合发展,并重发展。中医骨伤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激发和释放中医骨伤科中蕴含的无限潜力。基于中医骨伤科的传承与发展,宋敏教授提出了"五注重、五坚持"的师承教育思想与理念。  相似文献   

5.
车念聪  张净秋  王蕾  常景华 《中医教育》2013,32(1):11-13,19
通过对传统中医药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特点的比较,概括出传承教育的民间性与私人化、自维性与流派化、实用性与技艺化等特征.针对院校教育与传承教育的短长,对二者进行了扬长避短、有机融合、分层实施等历时9年的探索,特别是借助名老中医工作室站群建设契机,以学院、教研室、学科建设团队、师资队伍、不同层次学生为依托,有机地融教育、学习、培养、建设、传承为一体,初步形成了中医药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健康中国建设以及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等文件,从顶层设计对中医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中医药院校要深化中医学人才培养改革,解决改革中存在的推进难、效果差的问题,需要加强中医教育的传承、创新、协同与融合,要按照"培养目标达成度""社会需求契合度""服务发展贡献度""对外教育开放度"4个维度,科学地把握中医人才教育的内涵,挖掘潜藏的优势,直面在实践中遭遇的难题,以期实现中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关键性突破。  相似文献   

7.
结合张仲景学术传承班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从中医师承教育及院校教育的特点出发,探索二者结合的有效方式,以期寻求实施个性化教育、培养高质量中医药人才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医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是目前中医教育的两种方式。师承教育以家传、师带徒、私塾继承为主,院校教育以课堂教育为主。通过梳理"施门祝氏"(施今墨、祝谌予)的传承脉络,总结出施今墨与祝谌予先生实践中医教育的共同点在于:(1)均学自师承教育,主张以中医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传承中医。(2)课程安排以中西医并重为主。(3)中西医教学均由知名专家授课。从"施门祝氏"传承得到的启示,希望对于现代中医教育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医教协同、深化师承教育政策的颁布为中医药高等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和影响。从人才培养的角度,通过对中医思维培养、院校与师承教育的结合、中医药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等影响中医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的思考,介绍了我校在思维传承、技能传承和文化传承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总结传统中医师承教育模式及其特点,提出"重经典,跟名师,勤临证"为中医师承教育的核心内涵,并对创建中医学术传承流动站、中医学术流派工作站、高层次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培养、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结合、非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师承等现代多元化师承教育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师承教育是从古至今运用最广泛的继承、发展医学的方式。搜集名老中医药专家的经验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准确高效地传承老中医专家的临证经验,需要不断探索并完善相关师承体制。介绍师承教育发展史、国家对于发展师承教育的大力扶持、分析师承教育优缺点,提出完善师承教育体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对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的学习传承是强化学生的中医思维、提高其临床水平的快捷、有效途径。但传统师承学习方式无法满足高校大规模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文章对中医临床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实践,通过运用数字技术将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引入到高校课堂,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高效利用,探索构建将大规模院校教育与传统师承教育相结合的教学平台。  相似文献   

13.
冯磊 《中医临床研究》2011,(6):F0002-F0002
2月26日,第六届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传承高层论坛在广州举行。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会上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进一步确立师承教育地位,明确现代中医药师承教育制度的定位、形式、作用、保障等,探索开展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做好确有专长师承人员的行医资格认定和规范,加快探索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教育是中医临床的基石,亦是培养人才、决定中医队伍质量的关键。如何将现今院试中医教育与传统师承教育结合,以实现传统中医药学深入稳定的传承乃至发扬,已成为当下中医药行业需要面对的一大课题。纵向结合古今情况,横向结合世界教育特征,分析论述当今中医药教育的传承、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探索现代高等教育与中医师承教育的契合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中医师承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比较研究在中医学的发展史上,师承教育是中医得以延续和发展的主要形式,在几千年绛帐薪传承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培养中医人才的模式。中医师承教育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师承教育以"个性化"为特征,院校教育则以"标准化"为特征。师承教育主要强调临证实用、技能训练,而院校教育则主要解决学术与知识的大量积累。师承教育更符合专业自身特点,院校教育则能满足时代、社会需要。但是,目前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很难结合主要是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且与现行课程体系相矛盾和与教育公平理念抵牾等。因此,要寻求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的最佳契合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考核机制、加强软硬件建设、调整中医院校招生模式。使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各有侧重,不可替代,将师承教育融入院校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17.
《中医临床研究》2011,(4):F0003-F0003
2月26日,第六届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传承高层论坛在广州举行。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会上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进一步确立师承教育地位,明确现代中医药师承教育制度的定位、形式、作用、保障等,探索开展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做好确有专长师承人员的行医资格认定和规范,加快探索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2月26日,第六届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传承高层论坛在广州举行。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会上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进一步确立师承教育地位,明确现代中医药师承教育制度的定位、形式、作用、保障等,探索开展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做好确有专长师承人员的行医资格认定和规范,加快探索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互结合、优势互补,是当前最符合中医药教育规律的教育模式,也是当前中医教育的最佳模式。院校教育是基础,但在学年设置和课程配置分类管理、增强中药知识学习两个方面需要加以改进。师承教育是提升,但是在导师弟子均严选、单选双选相结合、因材施教多提倡、考核体系再完善这四个方面需进一步完善。中医教育需要院校教育大规模培养人才,也需要师承教育的临床实践、传承、创新和发展,只有因材施教,才能促进中医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医师承教育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也是传承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学术专长的有效方式。中医院校附属医院是中医师承教育的重要平台,分析中医院校附属医院中医师承教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在充分发挥中医院校附属医院优质资源前提下,从跟师学习方式、医德教育、师承教育质量监管、师承教育资源平台等方面探索中医师承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