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者意也”,作为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思想精髓,与“辨证论治”的思想体系一样,在中医的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抹灭的作用和地位。但是,时至今日,随着它本身内涵的转变,我个人认为,我们提“医者意也”更大程度上是为了强调中医理论的神秘性、治疗方法的灵活性、医家的悟性。换言之,中国传统医学的神韵,就蕴涵于其自身所具有的那么一种“可以意会,难于言传”的味道当中。在这种心理作用下。我们沉溺于中医理论旧有的辉煌,而不愿意正视其固有的不完善。  相似文献   

2.
在浩瀚的中医药文献中,“医者,意也”一语屡见不鲜,为医者几乎无人不知晓。历来对“医”字的声训,可谓五彩缤纷。“医者,理也;理者,意也。”(《子华子·北宫意问篇》)“医之为言意也。”(《后汉书·方术列传·郭玉》)“医者,巫也。”(《广雅》)“医者,理也。”(《类经图翼·序》)“医者,易也。”(《医便》)“医者,依也。”(《时病论·医毋自欺论》)……其中以“医者意也”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3.
医者意也     
"医者意也",语出汉代名医郭玉,其云:"医之为言意也,腠理至微,随气用巧,针石之间,毫芒即乖。"体现了其对实施医术的慎重。"医者意也"的含义,早在《内经》中就有明确的提示,《灵枢·本神》云:"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有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可见中医学中所说的意,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与对事物所显示的思维活动。故"医者意也"之"意"实际上与心、意、志、思、虑、智等思维活动过程有密切的关系。唐代名医许胤宗云:"医特意耳,思虑精则得之。"此处"意"是指精湛的思虑而言。《素问·金匮真言论》云:"谨察五脏六腑,一逆一从,阴阳表里,雌雄之纪,藏之心意,合于心精。"  相似文献   

4.
《后汉书·卷八十二》记载了郭玉与汉和帝的一段对话:"…玉仁爱不矜,虽贫贱厮养,必尽其心力,而医疗贵人,时或不愈.帝乃令贵人赢服变处,一针即差.召玉诘问其状,对日:‘医之为言意也.腠理至微,随气用巧,针石之间,毫芒即乖.神存于心手之际,可得解而不可得言也'".这段话说得很妙,千百年来,"医者意也"被无数医家引用,认为是至理名言.  相似文献   

5.
<正>古人云:医者,意也。说出了中医的主要特点、难点、要点。中医的主要特点是从宏观角度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由于中医在发展、成熟的过程中,自然科学的水平还比较低,当时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还主要是在哲学的领域内。中医与哲学思想相结合,而且结合得还比较密切,是很  相似文献   

6.
谈“医者意也”与“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医家应把辨证论治和医者意也有效结合,在熟知中医基础理论,长期有效地辨证论治后,医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可以在此基础上运用医者意也中包含的类比,联想的思维方式不断创新,使医学有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8.
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在所著《伤寒杂病论》中开启了辨证论治的先河,应是对医者意也的突破,但是,因“江南诸师秘仲景方而不传”,以及受魏晋玄学等影响,辨证论治理论并没得到普及和发展,从魏晋南北朝到宋代初年,“医者意也”一直被医家奉为格高思远的习闻名论。魏晋玄学以《周易》、《老子》、《庄子》为三玄,学者王弼治《易》,尽扫象数,独扬义理,畅言‘‘得意忘形”、“得意忘象”,言“意”、“得意”  相似文献   

9.
不废江河万古流——“医者意也”含义剖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弃其糟粕,取其精华这两句话,是我们发掘、研究祖国医学者所当共同遵守而不容置疑的依据、原则。同样,它还广泛适用于其他各门学科,包括科学、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都必须作为遵循的准绳。无论是继承古代的历史文化,或者是吸收外来的百科知识,  相似文献   

10.
直觉体悟和逻辑认知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两种常见方式.正确的把握直觉体悟和避免认知偏差,对于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工作者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曹美莹  王东 《光明中医》2001,16(4):13-15
“医者 ,意也”是唐代医家孙思邈提出的论断[1] 。笔者经数十年的临床实践 ,细细玩味 ,认为“意”不仅是指医家在诊治疾病时的积极临床思维和细心揣摩 ,它还包含着医家对人体生理、病理、病因和病机等认识方面的一种以哲学思想为指导的方法论。鉴于这一点 ,笔者对“医”与“意”的相联关系 ,提出以下见解。1 “医者 ,意也” ,是指在疾病治疗时的专一意境范晔在《后汉书》中曾记述一则东汉和帝刘年间名医郭玉的事例。郭玉精通脉学 ,具有高超的医病技术 ,常能治愈贫穷百姓的病 ,却治不好达官贵人的病。但达官贵人如果妆扮成平民百姓 ,那么…  相似文献   

12.
医者意也,由意达悟一直被认为是中医学认知思维的特征之一,与叙事医学原理中的主客间性有着深刻的哲学关联。在对象化、客体化盛行的现代医学认知范式的强势挤压下,逐渐被边缘化,受现象学哲学启发的叙事医学的诞生,松解了逻辑实证主义的思维板结,具有时间性、独特性、主客间性、因果偶然性、伦理性的叙事医学特征则与医者意也之间存在着相同与相近的认知路径。通过医者意也古典意涵的阐释,结合叙事医学原理的钩沉,尤其是主客间性的开掘,意在拓展医者意也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运用多学科知识考察意字内涵及其与医的关系,论述医者,意也这一古老命题的本源和本意,提出意即思维,意是医之本体,医即思维的观点,于正确理解医者,意也及消除对其的误解方面具有正本清源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医者意也”到临床治验的启示张文,张晓阳(丰润县王官营医院064009)西汉医家淳于公有言:“医者意也”、朱丹溪云:“医者意也。以期传授虽的,造诣虽深,临机应变.如对敌之将,操舟之工,自非尽君子随时反中之妙.宁无愧于医乎~先贤之所谓“意也”者,非凭...  相似文献   

15.
“医者意也”是中医特有的提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医诊疗思想的特点。它重联系.主张在万事万物中寻求关联性,不计较事物间的特殊性,只要“理”通即可;它重视思维的灵活性,使中医诊疗能跳出成规;它重视实践,疗效是其合理性的有力证据。这也反映了中医内在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樊云 《国医论坛》2009,24(3):49-49
中医学是一门诞生在中华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学科,其文化母体厚实的历史积淀、丰富的哲学思想、独特的思维方式,不仅为中医理论奠定了思想基础,而且成功地为中医临床实践提供了方法学指导,并使得中医有着不同于西方医学的思维特征。中国古代思想家与侧重逻辑分析的西方思想家不同,他们的思维方式是直觉性,以“体认”、“意会”、“心悟”作为认识世界与自我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17.
论“医者,意也”——关于中医思维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思维科学的任务就是研究怎样处理从客观世界获得的信息[1]。中西医之所以对同一研究对象——人体生命现象认知的不同,究其本质在于思维模式,以及由思维模式决定的研究方法的不同。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沃土上的中医学,从初步形成体系到之后的发展,从理论研究到临床实践,始终贯穿着以形象思维的主线,辅以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  相似文献   

18.
"医者意也"在中医研究中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杂志》2009,50(9)
在中医现代化研究中发现,中医的精华大多存在于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意"中,而中医用"立象表意"的手法完美地诠释了这些精华,然而时至今日,这些诠释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研究的需要,现阶段的目标是用现代化的语言和手段更加深刻、明确地表达出"意象"的深层含义.从中医思维的高度概括--"医者意也"和中医特有的思维表现手法--"立象尽意"两方面人手,在"意"、"象"的基础上,提出医者知识构象的概念,阐述了通过知识构象研究中医特点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现代阳虚之人甚为多见,顾主任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此类人群所患疾病皆应采用扶阳的方法并获得良好效果。本文记录验案2则,皆为服用他方无果使用扶阳法后疗效显著,并分析了辨证和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20.
“医者意也”,是中医最熟悉的口头禅 ,不少古今文献中也屡屡言及。但十分可惜 ,纵然有过不少注解疏释 ,恨无一个解释得使人满意。只有清代道光年间进士 ,清廷特级大使、太子太保、文华殿大学士 ,合肥人李鸿章 ( 1 82 3 -1 90 1年 ) 的解释 ,最为直捷与明确 ,而且可以代表对中医有所怀疑的一切人 ,甚至还有极少数的中医在内。李氏的解释中医治病手段是“以‘意’进逻病机 ,凭虚构象 ,非实测而得其真也”。〔引清光绪 2 4年 ( 1 898年 )美华书馆出版、美国医生洪士提翻译《万国药方》合肥李鸿章手书序文 ,并钤有两枚私章〕。其实此言绝对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