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农村卫生》2014,(15)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的基因分型及耐药情况。方法:采取临床基因扩增技术和基因测序技术对149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和耐药位点检测。结果:149例乙型肝炎患者基因分型:B型3例,C型133例,13例病毒序列无扩增;114例乙肝患者的相关耐药药物和百分比为拉米夫定(LAM)46.02%、阿德福韦脂(ADV)4.42%、恩替卡韦(ETV)22.12%、替比夫定(LDT)28.31%、替诺福韦脂(TDF)0%。结论乙型肝炎疑似耐药患者其基因型以C型为主;耐药位点以rtL180M、rtA181V/T、rtM204V/I为主;易产生耐药抗病毒药物是拉米夫定(LAM),恩替卡韦(ETV),替比夫定(LDT)次之。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卫生》2014,(15)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的基因分型及耐药情况。方法:采取临床基因扩增技术和基因测序技术对149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和耐药位点检测。结果:149例乙型肝炎患者基因分型:B型3例,C型133例,13例病毒序列无扩增;114例乙肝患者的相关耐药药物和百分比为拉米夫定(LAM)46.02%、阿德福韦脂(ADV)4.42%、恩替卡韦(ETV)22.12%、替比夫定(LDT)28.31%、替诺福韦脂(TDF)0%。结论乙型肝炎疑似耐药患者其基因型以C型为主;耐药位点以rtL180M、rtA181V/T、rtM204V/I为主;易产生耐药抗病毒药物是拉米夫定(LAM),恩替卡韦(ETV),替比夫定(LDT)次之。 相似文献
3.
50例HBV基因分型及P区耐药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温州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基因分型和P区基因逆转录酶区(RT区)序列的突变情况。方法:选取50例接受核苷类似物治疗后的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标准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同时确定基因型。结果:在50例中C型44例,占88%,B型6例,占12%。存在位点突变者25例(50%)。其中检出以单位点rtM204I/V/S突变为主,9例,占36%,rtA181V/T突变4例,占16%,rtM204I/V/S+rtL180M突变5例,占20%,rtV214A,rtA181V/T+rtV173L,rtM204I/V/S+rtQ215H,rtM204I/V/S+rtL180M+rtV173L,rtM204I/V/S+rtL180M+rtV207I,rtM204I/V/S+rtL180M+rtT184A/G/I/S,rtM204I/V/S+rtL180M+rtT184A/G/I/S+rtA181V/T突变各占1例,占4%。结论:多数乙型肝炎患者在HBV P区可检出突变,突变形式多样,其中以rtM204I/V/S突变为主,应用DNA序列测定法分析HBV P区基因突变,获得的信息全面,对临床评估病情进展和实施抗病毒治疗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多聚酶区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LAM)耐药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多聚酶区序列突变特点.方法 收集63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且耐药的CHB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HBVP基因多聚酶区序列耐药变异.结果 63例诊断为耐药的患者中,51例患者检测到LAM相关的HBV多聚酶区基因突变,其中rtM204V/I变异46例(73.0%),rtL180M变异25例(39.7%),rtV173L/M变异5例(7.9%),rtQ214E变异1例(1.6%),rtS213T变异2例(2.%)12,rtV207L/M/I变异2例(3.2%),rtA181T变异3例(4.8%),rtT184I/S/M变异1例(1.6%).结论 对拉米夫定治疗患者的耐药检测除HBV多聚酶区常见的rtLl80M和rtM204V/I位点变异外,还应考虑其他位点的耐药变异. 相似文献
5.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5,(13)
目的研究HBV基因分型和耐药突变基因的特点及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突变情况。方法收集HBV患者血清141例,PCR点杂交法检测HBV基因分型和耐药突变基因。结果 105例HBV DNA阳性患者中,B基因型占62.86%,C基因型占3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基因型和C基因型的耐药突变率分别为31.82%和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基因型以204I和180M+204V+204I突变多见。HBV耐药突变模式以rt204I(11.43%)和180M+204V+204I(8.57%)为主。LAM耐药率显著高于AD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Ld T+ETV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基因型和C基因型耐药均以LAM+Ld T+ETV为优势模式。结论本地区HBV基因B型多于基因C型,204I和180M+204V+204I基因突变模式多见,LAM和LAM+Ld T+ETV耐药模式多见。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对样本血清进行核苷类似物的耐药突变位点检测,分析各耐药位点在人群中的发生率并以此为依据对含不同的耐药突变的患者提出相应的临床用药改进策略。方法 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筛选出的100例符合送检要求的乙肝患者血清标本进行6种核苷类似物共21个耐药突变位点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0例标本中21个耐药突变位点均阴性,即表现为6种核苷类似物全敏感者共36例,有1种或2种以上药物敏感性改变者共64例发生率达64%。其中,拉米夫定(LAM)、替比夫定(LdT)、恩曲他滨(FTC)耐药者均为32例,以rtM204I/V±rtL180M变异最多见。阿德福韦(ADV)耐药者29例,主要变异位点为rtN236T及rtA181T。恩替卡韦(ETV)耐药者7例,暂未发现替诺福韦(TDF)耐药病例。 结论 广东地区乙肝患者人群中对核苷类似物的耐药发生率较高,提示临床应用HBV耐药变异检测手段对患者进行核苷类似物耐药位点分析,有利于为患者设计合理的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分析乙型肝炎患者HBV血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方法 ELISA法和荧光PCR法进行HBVM与HBV-DNA定量检测。结果 HBV-DNA的阳性率和含量在HBeAg(+)与HBeA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sAg的相对滴度与HBV-DNA的含量关系不密切。结论 HBeAg与HBV的复制和HBV-DNA的高含量关系密切;垂直传播或家族传播是导致乙型肝炎慢性化、肝硬化、肝坏死和肝癌的主要病因之一;而HBsAg的相对滴度则不能反映HBV的复制程度及传染性强弱。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维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及基因亚型。方法用本实验室建立的HBV基因型及基因亚型特异性引物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法,对54份新疆维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样本进行HBV基因型及亚型分析。随机选取11株经nPCR法鉴定为D基因型的样本,同时进行PreS/S区及PreC/C区测序以鉴定D基因亚型。随机选取2株D型HBV进行基因组全长扩增并克隆测序。从GenBank下载75株各国HBVD1亚型参考序列,根据Kimuratwo-parameter法计算中国新疆地区与其他国家的HBVD1亚型株进化距离。结果新疆维族人群HBV感染以D基因型为主,占66.67%,同时存在B(5.56%)、C(5.56%)基因型及混合感染(22.22%)。新疆存在D1和D3两种亚型,以D1亚型为主。新疆D1亚型与中亚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蒙古等国及中东地区土耳其、伊朗、埃及等国的进化距离较近。结论新疆维族慢性乙肝患者中D基因型为优势株,主要为D1亚型,其进化距离与中亚中东等国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9.
克拉玛依地区HBV基因分型及进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克拉玛依地区乙肝病毒(HBV)的基因分型,并且进行进化分析。方法:利用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的方法对27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基因分型,采用限制性内切酶MboI、Earl酶切扩增产物,以A、B、c、D基因参照品作为对照,12例扩增产物进行测序证实其基因型。结果:272例样品有241例成功分型。C型44.8%,B型36.9%,D型4.2%,B/C型10.8%,B/D型3.3%。少数民族c型40.4%,B型30.8%,D型9.6%,B/C型11.5%,B/D型7.7%,未检测到A型。12例测序结果与39例GenBank中已发表的B、C、D型的同源性在97.8%~98.7%,96.9%~99.3%,97.5%~99.0%。结论:克拉玛依地区HBV基因型主要是C型和B型,其次是D型和混合型,未见A型。进化树分析图显示12例B、C、D型毒株与GenBank序列毒株分别属于同一分支。克拉玛依地区2例D型与新疆哈密地区D型进化距离最近。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乙肝病人(包括病毒携带者)对其配偶的传染情况,本文对335例慢性乙肝病人及配偶进行了乙肝病毒血清学五项指标检测,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335例慢性乙肝患者为近3年来于门诊就诊的病人,诊断符合1990年(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标准,其中包括慢性病毒携带者(ASC)81人,慢迁肝(CPH)85人,慢活肝(CAH)163人,肝炎后肝硬化(PHC)6 相似文献
11.
12.
我国是乙型肝炎流行的高发区。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常有家庭聚集现象。为了了解IIBV家庭内感染、传播情况,我们调查了40例慢性乙型肝炎(CBH)患者家庭成员乙肝5项状况和临床情况,报告如下。l资料与方法1.l一般资料对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CBH)40例家族3代共289人进行IIBV项标志物血清学检测,即Hlhag、IllkA13、m无叱、IIBeAb、Ill3cn’3。除草一HR如山者外(以排除因注射乙肝疫苗使转阳性者对其的影响),其余4项中任何一项阳性即为IIBV感染。同时对HBV感染者进行临床调查。1.2方法血清学检查采… 相似文献
13.
PCR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湖南省儿童医院(410007)李梨平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410007)王伟华本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直接检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BVDNA,以探讨PCR技术在HBV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以及HBVD...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豫北地区2016—2018年乙型肝炎患者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逆转录酶基因与替诺福韦酯(tenofovir disoprox fumarate, TDF)、替比夫定(telbivudine, LDT)、阿德福韦(adefovir dipivoxil, ADV)、拉米夫定(lamivudine, LAM)、恩曲他滨(emtricitabine, FTC)、恩替卡韦(entecavir, ETV)等核苷(酸)类药物耐药相关的10个位点上的突变情况,为乙型肝炎患者合理用药和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提取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针对YMDD突变位点,在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扩增方法结合双脱氧终止测序法,对PCR产物进行DNA测序,对测序成功的样本进行基因型分析,检测YMDD的突变情况,同时对核苷(酸)类药物耐药相关的10个位点上的突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48例乙型肝炎患者标本中,其中C基因型为97.97%,耐药突变率为35.86%;B基因型为2.03%,耐药突变率为33.33%。耐药情况分析:拉米夫定LAM和恩曲他滨FTC耐药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了解新疆阿克苏地区耐药结核杆菌基因分型状况及影响耐多药产生的危险因素,为耐多药结核病防治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法:收集阿克苏地区结核病专科医院(阿克苏第二人民医院)痰涂片阳性的维吾尔族肺结核病患者,从患者痰中分离并培养结核分枝杆菌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从186例临床分离株中筛选出65株耐药结核分枝杆菌,采用12个...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患者家庭接触者HBV感染及阻断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控制乙型屏炎(乙肝)在家庭内传播,对1985~1989年在本站肝炎门诊发现的首例乙肝患者家庭(户≥2人)接触者进行调查,资料齐全的共583户。对1726名接触者(占总数98.18%)进行了乙肝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的检测,对易感者接种乙肝疫苗,对HBv在家庭内的传播与阻断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HBV前S1抗原与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VM)、HBVDNA检测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HBs Ag、HBs Ab、HBe Ag、HBc Ab、前S1抗原,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结果:242例HBs Ag阳性标本中,67例HBs Ag(+)、HBe Ag(+)、HBc Ab(+)患者组中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89.55%;HBVDNA抗原阳性率为92.54%;142例HBs Ag(+)、HBe Ab(+)、HBc Ab(+)患者组中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50.70%,HBVDNA抗原阳性率44.37%;31例HBs Ag(+)、HBc Ab(+)患者组中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32.26%,HBVDNA抗原阳性率为35.48%;2例HBs Ag(+)、HBe Ag(+)患者组中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100.00%,HBVDNA抗原阳性率为100.00%。结论:前S1抗原与HBVDNA、HBe Ag阳性有显著相关性,在防治中应联合检测提高诊断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卫生》2014,(14)
目的:探讨HBV前S1抗原与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VM)、HBVDNA检测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HBs Ag、HBs Ab、HBe Ag、HBc Ab、前S1抗原,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结果:242例HBs Ag阳性标本中,67例HBs Ag(+)、HBe Ag(+)、HBc Ab(+)患者组中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89.55%;HBVDNA抗原阳性率为92.54%;142例HBs Ag(+)、HBe Ab(+)、HBc Ab(+)患者组中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50.70%,HBVDNA抗原阳性率44.37%;31例HBs Ag(+)、HBc Ab(+)患者组中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32.26%,HBVDNA抗原阳性率为35.48%;2例HBs Ag(+)、HBe Ag(+)患者组中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100.00%,HBVDNA抗原阳性率为100.00%。结论:前S1抗原与HBVDNA、HBe Ag阳性有显著相关性,在防治中应联合检测提高诊断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卫生》2014,(14)
目的:探讨HBV前S1抗原与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VM)、HBVDNA检测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HBs Ag、HBs Ab、HBe Ag、HBc Ab、前S1抗原,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结果:242例HBs Ag阳性标本中,67例HBs Ag(+)、HBe Ag(+)、HBc Ab(+)患者组中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89.55%;HBVDNA抗原阳性率为92.54%;142例HBs Ag(+)、HBe Ab(+)、HBc Ab(+)患者组中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50.70%,HBVDNA抗原阳性率44.37%;31例HBs Ag(+)、HBc Ab(+)患者组中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32.26%,HBVDNA抗原阳性率为35.48%;2例HBs Ag(+)、HBe Ag(+)患者组中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100.00%,HBVDNA抗原阳性率为100.00%。结论:前S1抗原与HBVDNA、HBe Ag阳性有显著相关性,在防治中应联合检测提高诊断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20.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9,(7)
目的探讨不孕不育患者染色体异常核型、多态性的遗传效应,为其诊断、咨询提供有效指导。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8年7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和武汉市第一医院生殖医学科就诊的3 219例不孕不育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并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结果 3 219例不孕不育患者中染色体异常核型97例(3.01%),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35例(1.09%),均为性染色体异常;染色体结构异常62例(1.93%),以易位居多;染色体多态性127例(3.95%)。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不孕不育的重要因素,染色体多态性改变应引起重视,关注它们在不孕不育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