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天 《河北中医》2011,33(3):466-468
高尿酸血症肾病是高尿酸血症的主要并发症,随着高尿酸血症发病率的不断上升,高尿酸血症肾病的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1]。纵观近年来众多医家对于高尿酸血症肾病的治疗,中医药工作者从单味中药、有效成分及中药成方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实验及临床研究,发现很多中药特别是泄浊祛湿、活血化瘀中药对于高尿酸血症所造成的肾脏损害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刘金畅  王涛 《天津中医药》2017,34(5):291-294
高尿酸血症是临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近年来呈现发病率上升趋势,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诱因之一,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方法以抑制尿酸产生或促进尿酸排泄为主,药物种类较少,不能满足临床实际需求。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对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及新药研究概况,对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特点进行了分析,为基于临床有效中药研究与开发治疗高尿酸血症新药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周敏  杨喆  林启展 《新中医》2017,49(6):149-151
正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1]),已接近西方发达国家水平。高尿酸血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代谢性疾病之一,它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肾脏疾病等密切相关,大量临床数据表明高尿酸血症也是上述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可使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明显增加。目前,临床上无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特效疗法,西药虽然可以降低血尿酸水平,但停药后容易反复,不良反应也比较多,而中药治疗高尿酸血  相似文献   

4.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6):226-230
尿酸排泄需要依赖上皮细胞的转运体,尿酸转运体的异常会导致高尿酸血症的发生。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研究逐步受到关注,并取得显著进展,近年来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萆薢、土茯苓、车前草等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具有降尿酸的作用,此外临床上一些中药复方也常用于防治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中药降尿酸机制主要是通过调控尿酸转运体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本文主要从中药有效成分及组分、单味中药、中药复方三个层次对中药调控尿酸转运体研究进行综述,为中医药防治高尿酸血症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周琦  刘树民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22):4346-4350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并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基于对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了在其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系列尿酸转运体,并提出了"尿酸转运体组"的概念。按照功能不同可分为重吸收相关蛋白、排泄相关蛋白和骨架蛋白。目前,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主要分为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和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由于尿酸排泄在高尿酸血症的发病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以"尿酸转运体组"为分子靶点开发具有作用机制明确的中药药物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该文将从"尿酸转运体组"角度,对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作用机制及其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高尿酸血症临床表现,追溯了古代和现代医家关于其病因病机的的不同代表观点。在治疗上,分别列举了中药内服,中医药外治等不同治疗方法,总结分析了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治疗实验性高尿酸血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清热利湿、健脾除湿、活血化瘀、补肾健脾利湿等治法以及单味中药或提取物治疗实验性高尿酸血症的研究进展,不同方药间治疗实验性高尿酸血症的效果比较等进行了综述。参考文献25篇。  相似文献   

8.
《山东中医杂志》2017,(8):650-653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和总结近20年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以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CNKI中运用中医药方剂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文献,筛选并建立方剂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处方用药规律,探讨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用药规律。结果:筛选治疗高尿酸血症方剂60首,涉及中药141种。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8个,新处方9首。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CNKI数据库筛选出的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方剂进行分析,为临床应用和新药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自拟痛风方及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痛风高尿酸血症的可行性。方法:本次选择对象为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时间在2017年12月-2018年8月之间,根据电脑随机分配的原则将128例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包括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64例),分别行常规治疗;自拟痛风方及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对比其两组临床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临床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13%,与对照组相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拟痛风方及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痛风高尿酸血症的可行性较高,且具有极高安全性,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0.
泄浊通痹方对高尿酸血症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中医治疗的方法观察高尿酸血症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等情况的变化,研究中药对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疗效和影响,据此探讨中药对高尿酸血症患者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76例高尿酸血症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汤剂(泄浊通痹方).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尿酸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85.37%较对照组的65.36%为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显效率(39.02%)则高于对照组(11.43%),P<0.05.结论:泄浊通痹方对降低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尿酸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1.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书云:“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明目,开心,益智。”其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胃)、肺、心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益气生津,宁心安神之功效。在《伤寒论》中,仲景应用人参共40次,入  相似文献   

12.
通过梳理《内经》及相关医家关于阴阳升降的论述,探讨阴阳升降的内容及阴阳升降的不同内涵。从阐述人体生理变化和脏腑特点、阐述疾病的病机、解释治则治法和方药配伍应用等方面分析阴阳升降对临床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治疗中有效对策。方法结合近代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研究现状部分问题,运用中医辨证和辨病论治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方法,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结果中西医结合防治此病有效。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和辨病结合论治防治此病为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从中医精气神辨识角度认识虚劳病,总结虚劳病病因病机。通过观察面容、形态、神色、五官、舌象、脉象等辨识精气神状态,确立虚劳病精气神调治原则。在精气神辨识理论指导下,对《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相关条文、方药进行解析,总结虚劳病相关治则治法。根据精气神调养原则,为虚劳病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通过梳理古本草文献中全蝎、蜂房的有关记载和现代临床对该药对的配伍应用,探讨并阐释该药对祛风攻毒增效的作用机制,认为全蝎配蜂房,药力迅捷,内走脏腑,外达肢节,透骨搜风,既可祛风通络止痛,又可攻毒散结消痈.尤其适宜于治疗风湿顽痹、痈疽恶疮、癌肿等.  相似文献   

16.
血液的生成与五脏关系密切,据此确立五脏补血法:养心补血法、健脾补血法、润肺补血法、滋肝补血法、益肾补血法。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3,(6):1123-1124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诊临床治疗中有效对策。方法:结合近代高脂血症诊治疗研究现状部分问题,运用中医辨证和辨病论治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方法,防治高脂血症。结果:中西医结合防治此病有效。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和辨病结合论治防治此病为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从“方药离合”看中医学的方药共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舟 《江苏中医药》2007,39(6):8-10
通过对历代方剂与本草的应用演变和发展过程的论述,揭示了中医方药共荣关系,并以黄柏、升麻等药为例,强调方药配伍运用是方药共荣的核心环节.随后,结合中医发展的现实环境,分析了坚持方药共荣的正确方向,对于防止重药轻方的错误倾向,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启迪现代研究思路,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骨关节疾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构建和评价两方面来对该类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骨关节疾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意义、模型构建模式等环节及模型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等方面分别进行阐述。同时指出骨关节疾病病证结合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0.
证素等概念的辨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阐述了证素的概念,证素与证候、证名、病因、病位、病势、病机、病理等概念的区别与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