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爱菊  高明 《新中医》2018,50(3):95-99
目的:探讨眩晕不同中医证候分型颈椎X线摄片的表现。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河南省中医院门诊就诊和住院治疗的眩晕症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同时为患者提供颈椎五位X线摄片检查,观察不同证型患者检查结果间的差异性,比较统计从而推断颈椎X线摄片对于眩晕不同中医证候分型的应用价值。结果:200例眩晕患者,痰湿中阻证74例,占37.00%;治肝阳上亢证43例,占21.50%;气血亏虚证35例,占17.50%;肾精不足证29例,占14.50%;瘀血阻窍证19例,占0.95%。其中痰湿中阻证患者经颈椎五位X线摄片检查出现了颈椎生理曲度和稳定性改变、韧带骨化等临床症状,且椎体骨质及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出现例数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余观察指标出现的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余各组患者相比较,该类型患者X线特征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湿中阻型眩晕症患者颈椎X线表现具有特征性,可在一定程度上为医者诊断眩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杨中杰  郭爱菊  高敬平 《新中医》2018,50(11):75-77
目的:观察X线、CTA、MRI检查在确定眩晕中医证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140例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X线、CTA及MRI检查。记录不同中医证型眩晕患者3种影像学检查阳性率,分析3种影像学检查结果对于确定眩晕中医证型的应用价值。结果:肝阳上亢眩晕患者X线检查阳性率高于CTA及MRI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瘀血阻窍和痰湿蒙窍证眩晕患者X线、CTA和MRI检查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种影像学检查平均阳性率痰湿蒙窍证眩晕最高,为91.2%,而后依次为肝阳上亢瘀血阻窍肾精不足气血亏虚。结论:X线、CTA及MRI检查可以帮助临床医生确定眩晕的中医证型。针对不同证型眩晕患者,3种检查手段的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椎病中医证候特点及其与X线特征的关联性,为临床诊治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对316例颈椎病患者进行系统性研究,经X线诊断和中医证候分型,观察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颈椎病的症状、辨证分型、颈部X线检查结果。结果:中医症状眩晕占第1位,下面依次是筋痹、项强、脉弦、萎症、目疾、烦躁、痉症、嗳气等;中医证候分型依次为痹证型(39.24%)、眩晕昏厥型(31.01%)、落枕型(18.99%)、痿证型(8.86%)和五官型(1.90%);患者X线表现,落枕型的常见X线表现为颈椎生理弧度弯曲,椎体边缘骨质增生低于其它3型(P0.05);痹证型常见X线表现为钩椎关节病变;眩晕型颈椎病的常见X线表现为椎间孔变窄和下颈椎失稳;而椎间隙变窄更常见于痿证型颈椎病。结论:颈椎病X线征象和中医证候分型有一定相关性,可为临床辨证分型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中医内科对眩晕进行治疗时的患者病因,为眩晕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12年3月~2015年2月收入的140例眩晕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中眩晕病高发年龄段为40~79岁,占全部患者的88.57%;女性患者偏多;眩晕患者的主要病因有脑供血不足(33.57%)、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27.86%)、脑动脉硬化(13.57%)及高血压病(12.14%);肝阳上亢患者占17.86%,气血亏虚患者占11.43%,痰湿中阻患者占52.85%,肾精不足患者占17.86%,其中痰湿中阻型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病症(P0.05)。头昏和头晕目眩两种类型和中医证型关系无显著差异(X2=3.998,P0.05)。结论:眩晕和患者的性别、年龄均有一定关系,主要病因有脑供血不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脑动脉硬化及高血压病,中医角度以痰湿中阻型为多,临床上应注重对眩晕进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5.
387例颈椎病的中医临床证型与X线表现对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椎病的分型有六种,即落枕型、痹痛型、眩晕型、五官型、痿证型和其它型。本文通过对387例颈椎病患者颈椎的X线表现进行研究,从颈椎生理弧度的改变、椎体边缘的骨质增生、椎间隙和椎孔的变窄及颈部韧带的钙化五个方面进行观察,发现颈椎病六种中医证型的X线表现分别和西医的颈椎病六种证型的X线表现基本上是一致的,这个结论表明颈椎病的X线检查可为颈椎病的中医临床证型的分型及治疗,提供重要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从脾胃论治眩晕.方法:将本院2011年度中医主诊断为眩晕的1688名出院患者为对象,分析眩晕五分型人数占比,研究五分型与脾胃的内在关联.结果:痰湿中阻型占55.45%,肝阳上亢型占17.89%,气血亏虚型占10.37%,肾耩不足型占9.42%,瘀血阻窍型占6.87%.与脾胃直接相关的痰湿中阻型与气血亏虚型人数占比为65.82%.其他与脾胃间接相关各型的人数占比为34.18%.结论:眩晕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治疗眩晕当从脾胃入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椎运动负荷试验经颅多普勒(TCD)在颈性眩晕诊断及中医辨证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正常组30例受试者以及颈性眩晕组120例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后进行常规和颈椎运动负荷试验后TCD检测,统计分析比较各数据集的差异。结果 1)不同中医证型颈性眩晕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变有各自的特点。痰湿中阻证表现为血流速度增快,搏动指数降低,呈低阻力波形;肝阳上亢证表现为血流速度增快,但搏动指数增高,呈高阻力波形;肝肾亏虚证以血流速度减慢为主,搏动指数增高,呈高阻力波型;气血不足证表现为血流速度减慢,而搏动指数降低,呈低阻力波形。2)痰湿阻络证和肝阳上亢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颈椎运动负荷试验更加敏感,而肝肾亏虚证与气血不足证患者对颈椎运动负荷试验的敏感性较差。结论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存在差异,颈椎运动负荷试验对于颈性眩晕患者的诊断与中医辨证分型具有一定价值,对中医实证型患者的敏感性更佳。  相似文献   

8.
颈椎病是骨科常见病症 ,发病原因较为复杂。近年来我院对颈椎病眩晕型的患者以加味补阳还五汤观察治疗 54例 ,取得较满意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 54例中 ,男 3 6例 ,女 1 8例 ;年龄 40岁以上 1 5例 ,3 0~ 40岁 3 2例 ,3 0以下 7例 ,平均年龄 49岁 ;病程最短 1年 ,最长1 6年。全部病例经 X线颈椎正、侧位片诊断均有不同程度的颈椎退行性改变 ,其中 1 8例颈椎有不同程度的生理曲度改变 ,但椎间隙无特殊改变。1 .2 诊断依据 :本组患者临床以眩晕为主症 ,时发时止 ,或有眼球发胀 ,并伴有反复发作的头枕部及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藿夏苓泽汤治疗痰湿中阻型内耳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内耳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40例单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3周后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及眩晕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48%(38/42),对照组为70.00%(28/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眩晕症状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9.52%(4/42),对照组为37.50%(15/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西医常规疗法联合藿夏苓泽汤治疗痰湿中阻型内耳眩晕症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16层螺旋CT在颈椎病中医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2015年1月—2018年6月,共纳入研究对象107例,均为颈椎病患者,根据诊断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X线平片诊断,观察组采取16层螺旋CT诊断,比较2组诊断情况。结果对照组在诊断骨性椎管狭窄、颈椎曲度异常、小关节突增生、钩突增生、椎体后缘骨赘的准确率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 05。107例颈椎病患者按照症状学分为落枕型20例、痹症型23例、痿证型25例、眩晕型22例、五官型17例。辨证分型其中风寒湿型26例、气滞血瘀型40例、气血虚亏型6例、痰湿阻络型25例、肝肾不足10型。26例风寒湿型患者CT表现:颈椎出现生理曲度反张或变直明显,钩突骨质增生。40例气滞血瘀型患者CT表现:明显的椎间盘突出或膨出,因椎间盘病变导致椎间孔狭窄进而影响到神经根,患者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后凸明显,部分合并钩锥关节间隙狭窄。6例气血亏虚型患者CT表现:颈椎前曲变浅直或反张,出现有椎体滑脱情况、椎小关节对应不良以及关节间隙出现真空。25例痰湿阻络型患者CT表现:明显的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骨性椎管狭窄,脊髓受压变形。10例肝肾不足型患者CT表现:明显的横突孔狭窄,椎动脉扭曲变细以及椎动脉钙化形成斑块。结论针对颈椎病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可实现良好诊断,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有价值参考,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中医认为颈椎病是由于风寒劳累,肝肾亏虚,痰湿阻络,气血亏损,气滞血瘀致头目眩晕,筋骨失养所致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颈椎病中医分型可分为风寒湿型、痰湿阻络型、气滞血瘀型、肝肾不足型、气血亏虚型等五型。现将笔者按上述标准纳入的100例颈椎病人的X线、CT、MRI特征相关性进行对比、总结,以求对颈椎病中医辨证论治提出更多的影像学依据,为临床选择影像学检查提供参考选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眩晕宁片对痰湿中阻,肝肾不足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眩晕宁片;对照组口服地芬尼多片及维生素B1.四周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眩晕宁片治疗眩晕症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3.
眩晕既是病名,又是多种疾病存在的一种症状,可因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湿中阻等原因发生。本案所治是痰湿中阻引起的眩晕,即西医称为美尼尔氏综合症的眩晕呕吐症,也是《丹溪心法·头眩》中"无痰不作眩"的眩晕,是眩晕的一种,是因为脾肾亏虚,运化水湿能力下降,痰湿中阻,沿着脾胃肾经上行,使内耳位觉神经水肿导致的。患者感觉天旋地转,头晕头痛,头重如蒙,胸闷恶心,甚则呕吐不止,伴食少多寐,苔白腻,脉滑等症。会导致患者出现头晕头痛、天旋地转、头重脚轻等症状,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了较严重的危害。当前在对这类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时,其主要方法为西医疗法。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并不能够取得较好疗效,甚至可能会导致患者病情出现恶化。因此中医疗法开始得到了较多关注。而半夏白术天麻汤即为这样的药物。半夏白术天麻汤有着化痰熄风和健脾祛湿的效果,对眩晕头痛等疾病均能够取得较好效果。本文即分析了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湿型眩晕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湿中阻型眩晕病临床疗效。方法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痰湿中阻型眩晕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加服半夏白术天麻汤,对照组仅采用基础治疗,连续用药3个月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眩晕病临床症候评价、有效率等相关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湿中阻型眩晕病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笔者自1986年以来,采用隔姜灸法辩证治疗眩晕症5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50例中,女36例,男14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21岁;痰湿中阻型32例,气血两虚型8例,肾精亏虚型9例,肝阻上亢型1例。治疗方法:痰湿中阻型、取百会、足三里、风池、中脘,如兼有外感风寒加大椎、  相似文献   

16.
苓桂术甘汤加牵引治疗痰湿内停型颈性眩晕5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新顺  韩清宇 《河北中医》2003,25(5):364-365
1998~ 2 0 0 2年 ,我们应用苓桂术甘汤加牵引治疗痰湿内停型颈性眩晕 5 6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 6例 ,男 2 3例 ,女 33例 ;年龄最大 75岁 ,最小 2 0岁 ;病程最长 2 0年 ,最短1日。1 .2 诊断依据 眩晕 ,转颈时加重 ,伴颈项部疼痛 ,僵硬不适 ,或上肢沉困、麻木、酸痛。颈椎棘突旁压痛 ,颈椎旋转加压试验阳性 ,向上拔伸头部眩晕减轻。颈椎X线片示 :颈椎骨质增生 ,生理曲度减低、变直或反弓。脑血流图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 .3 痰湿内停型眩晕 临床证候 :眩晕 ,头重如裹 ,伴胸闷呕恶 ,呕吐痰涎 ,脘腹痞…  相似文献   

17.
一般资料120例患者全部为门诊病人,按就诊前后顺序随机分为针推组和针刺组各60例。所有病人均经X线摄片(颈椎正侧位片)和临床症状、体征确诊为眩晕型颈椎病。其中男52例,女68例;年龄18~72岁;病程2个月~21年。诊断标准:①头痛、眩晕、卒倒病史。②旋颈试验阳性。③X线片示:颈椎错位或退变(寰枢关节错位、骨质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高血压病眩晕的疗效.方法:本组35例,均有高血压痛史,按眩晕症分型,针药配合辨证施治.治疗时间最长2个月,最短3周.结果:本组风阳上扰型12例、气血亏虚型8例、痰湿中阻型10例、肝肾不足型5例,根据眩晕的诊断疗效标准,治疗总有效率达82.86%.结论:针药配合相辅相成,对治疗高血压病眩晕有较好的疗效,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颈部软组织针刀松解术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症的疗效.方法:将86例颈性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行颈部软组织针刀闭合性松解术及手法治疗,对照组予以药物治疗,分别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颈椎X线及经颅多普勒(TCD)的改变,判定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的颈椎X线及经颅多普勒检查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变,且有显著差异.结论:颈部软组织针刀闭合性松解术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与常规的药物治疗对照比较有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联合按摩足三里穴治疗痰湿中阻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痰湿中阻型眩晕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予耳穴埋豆,按摩足三里穴治疗;对照组42例,予氟桂利嗪片口服。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有效率为59.52%,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埋豆联合按摩足三里穴治疗痰湿中阻型眩晕比氟桂利嗪片口服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