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经方以药少而精、效专力宏著称。笔者每感于《伤寒论》义理幽微,验诸临床,又叹服其功效显著,实不愧为"活人之书""方书之祖"。笔者遵仲景之法,临床多以经方为治,颇有心得。尤在治疗外感发热时,以仲景之方,常收桴鼓之效。兹记录3则经方治疗外感发热之验案,一以彰显经方临证之效用,二以阐明伤寒辨证之特色,三以解析方药剂量之权重。1麻黄汤与桂枝汤案应某,男,8岁。初诊日期:2012年11月2日。 相似文献
3.
景怀琦老中医,行医近60年,善治各种疑难杂病,理法方药严谨、独到,临床辨证精细准确,于临床之时能善解疑难,屡起沉疴,兹举其疑难发热验案3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5.
6.
7.
8.
<正>柴胡汤类方出自《伤寒论》,共涉及24段条文,6个方剂,即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及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此类方剂具有和解少阳、宣达枢机、调畅气血等作用,因此在外感热病的论治中常用于邪犯少阳或邪 相似文献
9.
张仲景著的《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医学典籍,创立了六经与八纲辨证相结合的辨证体系,揭示了具体分析的辨证方法,制定了普通性治疗疾病的原则和方法及有效方剂,其制方法度严谨,药味精练,疗效显著,而被临床各科广泛应用。笔者将其运用治疗骨伤科常见的腰椎间盘 相似文献
10.
痛证是针灸临床运用最广的一类疾病,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内经》是中医经典之首,其中阐述的针灸治疗原则,目前仍然指导临床实践,笔者运用《内经》原理治疗痛证疗效较佳,特举验案与同道交流。 相似文献
11.
李杲始创的“甘温除热”之治法渊源于《素问·至真要大论篇》“劳者温之”、“损者温之”之旨。且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四季脾旺不受邪”之说,并灵活应用了“理中汤”、“建中汤”之类的方剂补益脾胃,养正祛邪以治疗虚劳烦热,这些治法均为李氏运用甘温药治热之先导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患者,男,17岁,学生,1998年8月18日诊。患者自诉曾于4月初在家中盖房过度劳累,感受寒湿。又脱衣着凉,渐觉双下肢不适,随之发热疼痛,多方医治无效,患者痛苦无法就读则休学治疗。查其两膝关节红肿。足心发热,屈伸不利,小腿肌肉萎缩,动则乏力,舌红苔黄燥脉数。问其所苦而言两膝关节疼痛,不敢行走,肢体酸沉。头晕短气,查血沉64mm/h,抗链“O”阳性。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8.
19.
发热是临床常见症状 ,由于发病机理不同故可产生不同发热证候。笔者在临床诊治中遇老年发热病案 2则 ,介绍如下。例 1:邓某某 ,男 ,70岁 ,农民 ,1999年 10月 30日初诊。3个月前 ,突患恶寒发热 ,体温 39.5℃左右 ,连续数日 ,经西医抗生素、激素输液治疗后热退。一周后发热恶寒又至 ,体温 38℃左右 ,已 2月余 ,虽经多家医院检查均未发现异常 ,屡用西药及中药解表发汗清热攻下之剂均收效不佳 ,故来院医治。刻诊 :恶寒发热往来如疟 ,发无定时 ,热后寒颤 ,日晡益甚 ,头昏沉 ,身困重 ,肢节酸懒乏力 ,脘痞胸闷 ,时有泛恶 ,口苦纳呆 ,食不知味 ,口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