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肿瘤目前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研究表明,龟鹿二仙胶可通过增强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降低肿瘤细胞耐药性、改善骨髓抑制,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而成方中单药抗肿瘤作用亦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等多种途径来实现.虽然龟鹿二仙胶抗肿瘤机制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主要聚焦于免疫系统,今后需进一步研究其相关作...  相似文献   

2.
郭真 《河南中医》2008,28(7):50-50
自1986年以来,笔者采用龟鹿二仙胶加味治疗自发性气胸,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为住院病人。共25例,其中男20例,女5例;年龄最大53岁,最小16岁;病程最长达半年之久,8例;西医治疗后反复发作17例。2治疗方法龟鹿二仙胶基本方:龟板胶12 g,鹿角胶10 g,枸杞子15 g  相似文献   

3.
龟鹿二仙胶治疗老年性痴呆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德荣 《中医研究》2007,20(10):33-34
随着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痴呆患病率逐年增高,老年性痴呆(Alzheimerdisease,AD)已占中国神经精神疾病负担“伤残调整生命年”的第五位,是高负担的常见疾病。国外资料显示,AD患者约占总痴呆例数的55%,占老人院床位半数以上,为老年人第四位死亡原因。关于AD的治疗研究,目前国内外尚无理想措施。本研究采用中药龟鹿二仙胶治疗AD,并设对照组对其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旨在探索中药治疗AD的有效性,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龟鹿二仙胶对少弱精子症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50只K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ontrol)、模型组(Model)、左卡尼汀组(L-car)、龟鹿二仙胶低剂量组(GLEXJ-L)和龟鹿二仙胶高剂量组(GLEXJ-H),每组10只,正常组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其余各组按照75 mg/kg的剂量给予环磷酰胺进行腹腔注射,连续3 d,建立少弱精子症模型。模型建立后,各组按照临床等效剂量给予相应药物或等量生理盐水灌胃4周,观察各组动物一般情况;记录动物体质量、脾脏和睾丸质量,并计算脾指数和睾丸指数;取附睾进行精子数量和活动率计算;HE染色观察各组动物睾丸和脾脏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定位各组动物睾丸组织ZO-1、TGF-β3、Smad1和Smad4蛋白并检测其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黄体生成素(LH)和睾酮(T)的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睾丸组织中生精细胞变性,数量减少,排列紊乱;睾丸指数、脾脏指数、精子数量和活动率、血清T水平和ZO-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LH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左卡尼汀组、龟鹿二...  相似文献   

6.
龟鹿二仙胶由鹿角、龟板、枸杞子、人参组成。其性味平和,入五脏,而以肝、肾为主,又善通奇经之任、督,生精、益气、养血、阴阳并补,且补阳而无燥热之害,补阴而无凝滞之弊。临床可将此方作为治疗各科虚证的基本方,兹介绍验案数则。1 阳痿案 年某,男,43岁。夫妻久别重逢,纵行房事,1个月后渐见性欲低下,欲行房事而阴茎不举或举而不坚,滑精,其精液量少而清稀,伴眩晕耳鸣、健忘、腰膝酸痛、神疲乏力。面色黧黑而少光泽,耳轮瘦薄,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弱。证属精气两虚,病位主要在肾。治宜补益精气,方用龟鹿二仙胶加味:龟板30g(击碎,先煎)、鹿茸2g(研细末冲服)、红参15g(另炖)、枸杞子30g、熟地15g、山茱萸12g、锁阳10g、黄芪30g。每日1剂,水煎  相似文献   

7.
龟鹿二仙胶始载于《医便》,为阴阳气血交补之剂。由龟甲、鹿角、人参、枸杞子组成,主要含有胶原蛋白、脂肪酸、人参皂苷、枸杞多糖、氨基酸等成分。实验研究发现龟鹿二仙胶通过多种作用机制发挥抗炎镇痛、调节免疫、抑制肿瘤等作用,临床广泛应用于治疗骨骼、血液、生殖、神经系统疾病以及辅助治疗肿瘤。现围绕龟鹿二仙胶的源流与研究进展梳理相关文献,以期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龟鹿二仙胶汤含药血清干预软骨细胞表型化骨缱质基质干细胞(BMSCs)凋亡的影响.方法::抽取兔骨髓液,经体外分离、纯化、培养获得兔BMSCs,将龟鹿二仙胶汤含药血清诱导出的软骨细胞表型化BMSCs,用IL-1β诱导凋亡,分别于24h、48h、72h后,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流式细胞仪等实验技术,研究龟鹿二仙胶汤对软骨表型化BMSCs凋亡的影响.结果:龟鹿二仙胶汤能减少软骨表型化BMSCs凋亡的数量及程度,降低细胞凋亡率.结论:龟鹿二仙胶汤可以明显抑制或逆转软骨表型化BMSCs凋亡,能显著延缓软骨表型化BMSCs的凋亡.  相似文献   

9.
通过检索近10年来有关龟鹿二仙胶的文献100余篇,对其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总结此方在骨科、妇科、血液病、肿瘤辅助治疗、男科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以及目前已取得的实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张洪义教授为原天津中医学院中医系主任,天津市名中医,从医近五十载,学验俱丰.临床治疗多种疑难杂症,每获良效.兹将其治疗慢性贫血验案一则介绍如下,以资临床参考. 顾某,女,39岁,2012年2月14日初诊.患者自诉10 a前患产后贫血,迁延至今未愈.平素纳呆食少,神疲乏力,失眠多梦,月经量少色淡.刻诊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口唇爪甲色淡无华.舌淡,脉细弱.辨证:气血两虚,肾精不足.治宜补气养血,益肾填精.处方:全当归20 g,炙黄芪30 g,太子参30 g,枸杞子30 g,鹿角胶(烊化)10 g,龟板胶(烊化)10 g,制首乌30 g,酥鳖甲(先煎)30 g,合欢皮30 g,夜交藤30 g,酸枣仁(打碎)30 g,灵芝30 g,青龙齿(先煎)30 g,生石决(先煎)30 g,丹参30 g,檀香12 g,砂仁12 g,锦纹(后下)6 g,草决明(打碎)12 g(日1剂,水煎服).嘱其调畅情志,合理饮食,适当锻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拟壮骨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纳入研究的24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20例。治疗组采用口服自拟壮骨方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尼尔雌醇片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骨密度及血清中钙、磷、碱性磷酸酶、雌二醇的水平,同时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改善情况。结果:①骨密度。治疗前2组患者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73±0.26)g·cm-2,(0.71±0.29)g·cm-2,t=3.296,P=0.110;(0.84±0.03)g· cm-2,(0.85±0.02)g·cm-2,t=3.114,P=0.201]。治疗组治疗前后腰椎骨密度的差值大于对照组[(0.20±0.15)g·cm-2,(0.18±0.12)g·cm-2,t=4.012,P=0.021];2组患者股骨颈骨密度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60±0.24)g·cm-2,(0.16±0.14)g·cm-2,t=1.062,P=0.080]。②血生化指标。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中钙、磷、碱性磷酸酶、雌二醇浓度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24±0.16)mmol·L-1,(2.22±0.14)mmol·L-1,t =5.659,P=0.431;(1.19±0.21)mmol·L-1,(1.18±0.22)mmol·L-1,t =3.314,P=0.158;(109.50±13.41)U·L-1,(108.71±20.42)U·L-1,t =1.354,P=0.762;(40.86±18.26)pmol·L-1,(41.14±19.04)pmol·L-1,t=1.918,P=0.656]。治疗组血清中钙和磷浓度治疗前后的差值均大于对照组[(1.61±0.46)mmol·L-1,(0.31±0.25)mmol·L-1,t =5.618,P=0.000;(0.60±0.24)mmol·L-1,(0.30±0.14) mmol·L-1,t=7.012,P=0.000];碱性磷酸酶和雌二醇浓度治疗前后的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0.21±12.16)U·L-1,(16.11±10.12)U·L-1,t=1.368,P=0.612;(19.26±10.23)pmol·L-1,(16.76±9.67)pmol·  相似文献   

12.
1 材料与方法1 .1 实验动物 选用 4月龄SD雌性大鼠 40只 ,随机分为 4组 ,购自沈阳药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实验设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 ,龟牛散组和钙剂组。除空白对照组外 ,其他各组按文献法 [1 ]切除大鼠双侧卵巢 ,造成由雌激素缺乏而引起的实验性大鼠骨质疏松症。1 .2 实验药物 龟牛散为用牛骨代替虎骨而制成的改良虎潜丸配方。据北京中医药大学虎骨及类似代品的研究结果[2 ,3] 牛骨与虎骨相似或属于同一类。用药方法为 :术后 7天各组分别口服灌胃给药。龟牛散组 :0 .5 g/30 0 g·d ;钙剂组 :1 5mg/30 0 g·d ;空白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补骨脂定抗去势雌鼠骨质疏松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4月龄清洁级SD雌性大鼠60只,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骨脂定低、高剂量组(4,16 mg-kg-1)及阳性对照壮骨止痛胶囊组,每组12只.13周后取血和骨标本检测骨密度,骨生物力学,病理形态学,血清E2,CT等指标.结果:补骨脂定能明显增加去势大鼠腰椎和股骨骨密度(P<0.05)和骨小梁面积率(P<0.05),增强股骨最大抗弯强度(P<0.05),显著升高血清E2和CT水平(P<0.05).结论:补骨脂定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具有良好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部分通过E2,CT等途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前学界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形成了以肾虚为主要病机、以补肾滋肾为治疗总则、以补肾填精为主要用药的普遍认识。但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精亦须依赖脾精的滋养才能得以补充,故而脾虚亦为本病的重要病机。此前课题组首次对李东垣《脾胃论》中"骨蚀"进行了阐释,认为其概念涵盖了骨质疏松症,指出李东垣对"骨蚀"的病因病机的认识是以脾虚为本。文章进一步从中医基础理论、证候分型、用药规律等方面,探讨了脾虚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病机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脾虚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机;在治则治法方面,须重视补益脾胃,补益脾胃或补肾兼以补脾有可能是比单独补肾更为重要的一种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女贞子Ligustri Lucidi Fructus具有滋补肝肾作用,在古代用于骨痿等症的治疗,现代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也表明,女贞子在治疗骨质疏松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关于女贞子治疗骨质疏松的相关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的进展,概括了女贞子和女贞子复方配伍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克湿灵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克湿灵(KSL)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作用机制。方法:氟氏完全佐剂诱发大鼠佐剂性关节炎;以炎性肿胀足的前列腺素E2含量、细胞因子、淋巴细胞的功能变化作为观察指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炎性肿胀足的前列腺素E2含量,采用MTT法检测胸腺、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用活化的小鼠脾淋巴细胞MTT比色法检测胸腺淋巴细胞产生的IL-2的活性。结果:克湿灵高(540 mg.kg-1)、中(270 mg.kg-1)、低(135 mg.kg-1)3个剂量均能降低炎性肿胀足前列腺素E2的含量,其降低的量分别为25.6,16.1,10.0(A×1 000);克湿灵高、中2个剂量组可明显抑制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IL-2的生成,体内给药对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抑制率分别为32.1%,31.0%,对IL-2生成的抑制率分别为17.5%,14.0%;体外给药对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抑制率分别为39.0%,22.1%,对IL-2生成的抑制率分别为27.3%,18.2%;脂多糖(LPS)诱导的B淋巴细胞增殖无明显变化。结论:克湿灵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7.
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骨骼疾病,对患者及社会均产生巨大的医疗负担。药物治疗是抗骨质疏松的主要干预措施,但客观存在的不良反应降低了患者的服用依从性从而影响用药效果。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具有较好的疗效以及安全性,但其作用机制需深入研究。通路调控骨质疏松的进展,是进行骨质疏松病理机制和药理学研究的主要靶点之一。近几年,针对中药有效成分对骨质疏松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作了大量研究。综述近年来有关中药有效成分干预生物学信号通路的相关研究成果,为抗骨质疏松症的新药开发、基础研究以及临床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病机原义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枢机,具有微小性、主导性、方向性等特点。基于古代文献和现代研究,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原义病机当为“年高肾衰”。从病机“原义”层面把握疾病的基本矛盾及演化规律,有助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防治。  相似文献   

19.
金匮肾气丸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物质基础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系统生物学理论方法探讨金匮肾气丸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物质基础。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分析平台(TCMSP)筛选金匮肾气丸药物组成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作用的疾病靶点,与毒理学比较数据库(CTD)、人类基因组数据库(Gene Cards)获得的PMOP治疗靶点相互映射,取得金匮肾气丸有效活性成分直接作用的PMOP目标靶点;通过STRING网站进行目标靶点的蛋白互作分析与网络构建,筛选关键靶点;构建金匮肾气丸-有效活性成分-目标靶点调控网络。结果:从TCMSP筛选获得金匮肾气丸有效活性成分47个,映射获得的有效活性成分直接作用的PMOP疾病靶点60个,目标靶点中获得连接度最高的关键靶点包括IL6、ESR1等10个,中药-活性成分-目标靶点构成复杂调控网络,提示中医药治疗的多成分、多靶点、复杂网络调控特点。结论:初步明确了金匮肾气丸中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所面临的各种压力不断攀升,使得情志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中西医都在试图寻找最佳的治疗方法.腹部推拿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众多临床研究已证实其对广泛性焦虑症、失眠、脏躁等情志疾病具有较好疗效,但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尚待进一步深化.从中医基础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两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初步探讨腹部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