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中医药防治血管性痴呆具有明显优势和较为广阔的前景。根据血管性痴呆主要病机为肾虚髓海失充为本,痰瘀上蒙清窍为标,确立基本治法补肾活血、化痰醒脑。临床论治血管性痴呆辨证分型主为:肝阳上亢、肾精亏虚,痰瘀阻窍、心脾两虚3型,临床实践证明具有一定针对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从血管性痴呆的病机、辨证论治方面,对从肺肾论治血管性痴呆的有关文献进行了探讨,认为肾精亏虚、肺虚宣降失司是血管性痴呆产生的重要病机之一,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应重视调理肺肾法这一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cmentia,VD)中医病机理论及证治规律。方法:总结、归纳血管性痴呆发病病源、病机,以及中医辨证治疗的优势。结果:血管性痴呆发病病源、病机应为本虚标实,本虚即肾精亏虚,为发病之源,标实即痰热瘀浊等毒邪,毒损脑络为发病之机。血管性痴呆病情演变规律上呈现出平台、波动、下滑三期交替更迭的过程中以阶梯样进展,每期也都呈现出不同的病机特点。中医药治疗VD的优势在于能改善痴呆的症状及缓解病程进展。结论:中医治疗血管性痴呆应扬长避短,树立预防第一的观念,将药物治疗、行为治疗、康复护理融为一体,进而形成综合防治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4.
血管性痴呆是一个虚实夹杂的疾病,病因较多,病机复杂多样.课题组基于中医学经典文献对本病的认识和多年临床诊治经验,从肾虚、痰浊、血瘀论治,疗效确切,认为血管性痴呆是由于肾精亏虚、髓海失充,或由于痰浊上蒙、瘀血阻络等,痰、瘀日久蕴结壅滞,酿生浊毒,损伤脑髓,渐使脑髓空虚,元神失养,神机失用而为病.本文就具体的立论依据进行整理.  相似文献   

5.
邹昊  邹勇 《光明中医》2020,(24):3974-3976
随着当今世界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持续升高。邹勇教授多年来致力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和机理研究,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针对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表现,邹勇教授指出本病的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肾精亏虚、气血不足为本,瘀血阻络、痰蒙脑窍为标,脑窍失养,髓海失充导致神志障碍是血管性痴呆的发病基础,气血不足、脑髓失养,痰瘀阻络、神机失用,肾精衰少、髓海失充为本病基本病机,提出补肾填精、益气养血、化痰、活血通络、开窍醒智治则。邹勇教授在学习古代医籍的基础上,结合该病的病机,选择孙思邈"开心散"为基础,创制新方醒智颗粒加减应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血管性痴呆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手段进行探讨,认为本病病位在脑,肾精亏虚、髓海不足是本病发生发展的基本病机,中医药疗法包括中药汤剂、中成药、中药注射剂、针灸疗法、针药结合等手段对改善血管性痴呆的认知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独特疗效。  相似文献   

7.
陈发军  崔娟  尤劲松 《新中医》2018,50(8):60-62
目的:通过对血管性痴呆患者中医证候类型进行研究,分析岭南地区中医证候的构成特点。方法:纳入岭南地区血管性痴呆的患者9 8例,进行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辨证量表评分,分析岭南地区血管性痴呆患者中医证候的特点。结果:岭南地区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中医证候以肾精亏虚、瘀血阻络、痰浊阻窍为多见,比例分别为44.40%、25.92%、16.70%;中医证候组合形式多为两种或三种的组合形式,单一证候仅出现1种,为肾精亏虚证型;两种证候组合形态共出现8种,以肾精亏虚+瘀血阻络、肾精亏虚+痰浊阻窍为主;三种证候组合形态共出现6种,以肾精亏虚+瘀血阻络+气血亏虚为主;血管性痴呆患者中医证候大部分都为虚实夹杂。结论:岭南地区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中医证候以肾精亏虚、瘀血阻络、痰浊阻窍为主,并以组合形式出现为主,多为两种或三种证型组合,构成虚实夹杂证候。  相似文献   

8.
瑾等 《陕西中医》2014,(4):83-85
目的:了解血管性痴呆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分析血管性痴呆的病因病机和证候演变规律。方法:以本院脑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为调查对象,设计血管性痴呆中医证候学研究病例调查表,填写血管性痴呆中医证候学研究病例调查表。结果:血管性痴呆证型按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痰浊阻窍证、肾精亏虚证、肝阳上亢证、气血亏虚证、火热内盛证及瘀血阻窍证,各证型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血亏虚证是影响MMSE-R得分的重要影响因素,与其他各证型进行两两对比时均有显著差异性(P<0.007)。结论: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证型分布中以痰浊阻窍证为多,且中医辨证量表(SDSVD)分值也最高,表明痰浊阻窍是血管性痴呆的病理关键;气血亏虚是MMSE-R及CDR评分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血管性痴呆(VD)是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痴呆综合征,该病患者有明显的记忆、计算、思维、定向、判断等能力障碍,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目前现代医学对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尚无满意手段,临床上常用脑血管扩张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益智药以及与神经递质有关的药物进行治疗。针灸疗法作为一种简便价廉、有效的治疗手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现将近年来针灸对本病的治疗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现代研究认为血管性痴呆的基本病机为瘀血、痰浊等病理因素蒙蔽脑窍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王永炎[1]院士经过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证候的系统观察发现,肾精气虚、痰瘀互结、阻滞络脉是血管性痴呆发生的基础,痰瘀蕴积、酿生浊毒、败坏脑络脑髓是导致血管性痴呆发生发展的关键,并提出了“浊毒损伤脑络”是血管性痴呆的主要病机。刘兴山[2]等亦认为,肾精亏虚、心肾不交、痰浊瘀血浊毒痹阻脑络、脑髓失养、神明失用是VD的病机关键。赵南刚[3]等认为,肝阳亢盛致VD,精、气、血的亏虚及髓海失养是发病的根本,肝阳亢盛是发病的重要环节,风、火、痰、瘀等邪内阻,扰动清窍,清窍受蒙,神明失用而成痴呆。2临床治疗2.1...  相似文献   

10.
血管性痴呆的中医临床证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患者中医临床证型分布规律,指导临床辨证论治。方法:应用血管性痴呆中医临床证候调查量表、血管性痴呆辨证量表(SDSVD),对10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中医辨证。结果:血管性痴呆患者以80~89岁年龄组比例最大,占50%;病程≥5年患者占68%,平均病程8.01年;肾精亏虚证占49%,痰浊阻窍证占18%,瘀血阻络证占17%。结论:肾精亏虚证、痰浊阻窍证、瘀血阻络证位居血管性痴呆前三位,是最常见的中医临床证型。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病因以情志内伤、体虚劳倦为主;病位在脑,与心、肝、肾、脾相关;病机多因年老体虚,情志失调等因素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肾精亏虚,气滞、痰凝、血瘀于脑,表现为呆傻愚笨、智能低下、善忘等神志异常疾病。从发病机制、辨证论治(补肾化痰-祛瘀通络、补气升阳-聪耳明目、补脾养心)、针灸治疗(针刺、耳针、电针、灸法)等方面,介绍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2.
从痰瘀论治血管性痴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中医痰瘀理论提出血管性痴呆的一个主要病机是痰瘀阻络,并从痰浊阻络,神机失用、瘀阻髓窍,清窍失灵两方面阐述其致病机理,提出通窍、涤痰、化瘀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主要治则,以期为临床治疗血管性痴呆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以中医学传统理论为依据,结合现代临床研究,探讨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提出脾虚痰阻血瘀为血管性痴呆的基本病机之一;详细论述了脾虚痰阻血瘀导致痴呆的发病机理,并认为脾虚痰瘀贯穿于疾病的始终,三者可以相互转化,互相交结为病。  相似文献   

14.
李德益主任医师在从医30多年过程中,自拟基础方增智合剂辨证加减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疗效较佳。李师认为阴阳和谐,脑髓充盈,则脑的生理功能才能正常发挥。反之,阴阳失和,髓海虚空,神明失用,痴呆由生。该病的病机主要为本虚标实,虚主要指肾精亏虚,肝肾阴虚,实主要指痰瘀阻窍,痰血内阻。治疗上以补气生精、滋补肝肾为主,佐以活血化瘀、健脾行气,使得精气充足,气血和畅,则病无处发也。  相似文献   

15.
《陕西中医》2015,(4):421-423
目的:观察补肾化痰颗粒配合西药治疗血管性痴呆(肾精亏虚痰浊蒙窍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血管性痴呆患者1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分别给予补肾化痰颗粒和都可喜,连续服用12周,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均能较好的改善患者认知、记忆、日常生活能力,且治疗组对于认知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化痰颗粒配合西药治疗血管性痴呆(肾精亏虚痰浊蒙窍证)患者有明显改善脑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颜德馨教授以气血为纲辨证治疗血管性痴呆经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颜德馨教授认为瘀血为血管性痴呆的主要病机,倡导以气血为纲辨证治疗血管性痴呆,并以活血化瘀作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根本大法,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气血双治、痰瘀同治等,灵活运用祛风药物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血管性痴呆为罹患脑血管病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患者认知功能受到明显损伤,同时具备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与体征,因其在临床上具备可预防性,探析血管性痴呆的新的证治思路与方法尤为重要。王新陆教授在长期临证与理论研究中,总结出血管性痴呆病机为肾精亏虚、浊瘀互结所致的脑萎髓空、神机失用,并从“血浊”立论治疗血管性痴呆,自拟复健化浊方以补肾化浊活血作为血管性痴呆的基本治疗方法,临床常获显效,为血管性痴呆的辨证论治提供了新的临床思路与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血管性痴呆(VaD)是引起老年期痴呆的第二大病因,在痴呆中占10%~50%.在络病理论指导下对血管性痴呆的病因病机进行探讨,认为血管性痴呆的病位在脑,以络脉空虚为病理基础,痰瘀阻络为其病理变化,酿毒伤络则是该病迁延难愈的主要原因,证属本虚标实,治疗当以通补为宜,补肾为本、痰瘀并治,早期治疗减少脑络的损害.  相似文献   

19.
化痰逐瘀法在血管性痴呆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病因病机与治疗两方面探讨痰瘀互结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血管性痴呆多继发于中风等脑血管疾病,病情复杂,乃本虚标实之证,肾虚为本,痰瘀为标,痰瘀互结为其基本病机,贯穿该病始终,故补肾活血、化瘀逐瘀是治疗该病的根本大法.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20.
《山东中医杂志》2016,(8):667-669
对补肾通腑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理论依据进行探讨,并对其临床应用现状及相关实验动物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指出肾精亏虚是血管性痴呆的主要病机,腑气不通是其证候要素,常用药物有大黄、何首乌、生地黄、泽泻等。根据"以通为补"的理论,临床上补肾通腑法辨证运用于血管性痴呆具有明确的思路,但补肾通腑法在临床上的灵活应用细则尚待挖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