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输入性三日疟疾的实验室诊断,减少三日疟的误诊与漏诊。 方法 采用厚薄血膜涂片形态学检查、巢氏PCR对疟原虫18S rRNA基因进行扩增等方法确诊输入性三日疟疾病例。 结果 经过形态学和巢氏PCR检测发现首诊结果为未检出、检出未分型和诊断为恶性疟的7例患者感染三日疟原虫,有一例为间日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混合感染。 结论 在消除疟疾的地区,应当持续的进行疟原虫显微镜镜检技术的培训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以满足现阶段输入性疟疾病例正确诊断和分型要求,尤其是罕见和少见虫种鉴定要求。 相似文献
2.
3.
4.
正疟疾是一种蚊媒传染病,按照疟原虫的不同分为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和卵形疟共4种类型。疟疾在全球99个国家流行,截止到2010年,全球约有2.19亿人患疟疾,其中81%的病例发生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是疟疾重度流行区,60%的病例出现在尼日利亚、刚果民主共和国、莫桑比克、印度~([1])。疟疾的主要传播途径为雌性按蚊叮咬,按蚊叮咬患者或者带虫者的血液后,再叮咬健康人将疟原虫传给健康人。丹东口岸有大量赴非洲劳务人员出入境,沿江有中华按蚊滋生,给疟疾防控工作造成困难。 相似文献
5.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7,(5):61-62
目的:对1例输入性疑似疟疾患者的血样进行实验室检测。方法:首先制备血涂片,吉姆萨染色后镜检疟原虫;其次对血样进行RDT检测;最后利用疟原虫属特异性(通用型)和4种疟原虫种特异性的巢式PCR,对该血样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及分型。结果:镜检结果为三日疟原虫,RDT结果为非恶性疟感染。巢式PCR检测结果,仅扩增出预期大小约140 bp的三日疟条带。结论:综合巢式PCR、RDT和镜检等检测结果,确诊该患者为三日疟原虫感染。 相似文献
6.
2002年我们收治1例输入性间日疟病例 ,其原虫形态及临床症状与国内间日疟相同 ,但短期内反复发作 ,不能治愈 ,较为少见 ,现报告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梁某 ,男性 ,50岁 ,广西南宁市人。该患者分别于2000年12月至2001年6月 ,2001年10月至2002年5月两次到缅甸佤城从事淘金。据详细询问病史 ,患者在缅甸淘金期间 ,曾出现发冷发热、头痛、乏力、全身不适等症状 ,并在当地服用过抗疟药 ,具体药物不详。患者于2001年6月从缅甸返回后 ,曾到南宁市卫生防疫站查血并接受氯喹、伯喹治疗 ,症状得到控制。患者2002年5月第2次从缅甸回来后 ,于6月6日自感畏… 相似文献
7.
三日疟在我国现已少见,婴儿三日疟更为罕见。1987年,我们发现3例婴儿因输血而感染三日疟,现报告如下: 病例介绍病例一:患儿钟某,男,78天,血型“A型”,深圳市人。1987年2月24日因间歇性高热、出汗、燥烦不安7天而到韶关市某医院诊治,血检发现疟原虫,后经鉴定为三日疟。患儿经用氯化喹啉治愈。查患儿母亲身体健康,从未患过疟疾。患儿1986年12月8日出生,因新生儿黄疸于1986年12月26日在深圳市某医院输新鲜“A型”血30毫升。1987年2月18日发病。潜伏期54天。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17,(6)
<正>疟疾作为一种重要的寄生虫病,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每年在全球范围内造成数十万人死亡[1-2]。随着我国疟疾消除计划的开展和对外贸易的增长,输入性疟疾病例数量逐年增加[3-4],2016年至今,深圳、广州、重庆、江苏等口岸先后发现输入性病例[5-8]。2017年全国疟疾防治日的主题就是消除疟疾:谨防境外传入。本文介绍1例船员感染间日疟的发现和处置情况。1口岸检疫查验 相似文献
9.
10.
11.
<正>近年来随着对外经贸关系的发展,锦州市赴东南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务工、旅游、学习的人员越来越多,输入性疟疾发病有增加趋势。2011年8月24日,锦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锦州市中心医院报告,称该院接诊了一位疑似疟疾复发患者,遂派专业人员赴该院对患者进行调查处理。1病例资料患者沈某某,女,26岁,待业做家务,居住于锦州市古塔区。2011年8月19日,患者出现间断性发热、寒战、出冷汗,伴 相似文献
12.
崇阳县位于湖北省长江以南,历史上没有黑热病发生的报道。2008年11月3日,崇阳县医院报告输入性黑热病1例,现将病例调查情况报道如下。1发病与诊治经过患者叶某某,男,38岁,崇阳县青山镇华陂村8组村民。2007年12月24日~27日患者因发热疑似结核病在武汉市结核病防治所住院治疗3天,不见好转后转入武汉协和医院,入院查血:WBC2.54×10^9/L,RBC3.64×10^12/L。住院治疗9天,2008年1月6日,发热症状控制后出院。 相似文献
13.
1993年底,长春卫生检疫局发现一名归国劳务人员在国外感染间日疟,现报告如下: 患者桂某、男性、朝鲜族、农民、27岁,已婚,吉林省人。1991年3月31日出境,去西班牙劳务,捕鱼工。因病于1993年12月6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综合诊断技术对非典型形态疟原虫感染病例确诊、降低输入性病例误诊或漏诊率的重要性,巩固已取得的消除疟疾成果。方法 对2023年1月16日弥勒市某医院接诊1例间日疟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镜检、抗原胶体金法(RDT)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巢式PCR)检测,确诊为1例输入性间日疟感染病例。结果 该患者血涂片镜检厚血膜查见疟原虫,薄血膜中查见配子体皱缩成团,被寄生的红细胞不胀大甚至略缩小,颜色正常与周围正常红细胞一致,与WS 259—2015《疟疾的诊断》、《疟疾防治手册》中病原学检查描述间日疟形态不同。结论 用镜检、抗原胶体金法(RDT)和巢式PCR 3种方法,对非典型形态疟原虫感染病例进行确诊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一例输入性间日疟和恶性疟混合感染同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李某,男,45岁,广西武鸣县人,2009年10月18日出现无诱因发冷、发热、乏力等症状,10月20日上午到本村卫生所就诊,村医初诊为疑似疟疾,建议患者到两江卫生院就诊,10月21日患者直接到本中心就诊,采血镜检查见间日疟原虫(滋养体、裂殖体),根据病人疟疾临床症状及采血镜检结果,结合患者外出缅甸务工史,初步判断患者为缅甸感染疟疾输入性病例(间日疟).使用氯喹1.5g(基质,下同)+伯喹180mg双四天疗法,为规范根治、预防伯喹药物反应,患者回两江卫生院住院观察治疗. 相似文献
16.
郑州市大学生输入性间日疟1例崔晶,王中全,武峰,晋雪香,毛福荣1病例摘要:患者,男,20岁,解放军测绘学院一年级学生,因间断性发热13天而就诊。患者于13天前突然出现高热(T40℃),持续5小时后体温渐降至正常,但隔日后又出现发热,伴头痛和全身酸困乏... 相似文献
17.
输入性布鲁氏菌病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月5日,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报告了1例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患者住址:湖北省枣阳市襄阳路×号。笔者当即赶赴现场进行了调查,同时向有关医疗单位索取该病例的医治及实验室检查等材料。经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确诊该病例为布鲁氏菌病 相似文献
18.
19.
周顺中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1994,(Z4)
1 一般情况 孙××,男、37岁,××县农业局农艺师,1992年前往卢旺达执行援外任务,1993年6月在卢突然高烧、恶心、呕吐,当地医院确诊为恶性疟,—经治疗症状消退出院。1994年4月因卢国内暴发战争,为保证安全,该批援外人员全部归国。今年6月孙××旧病复发,转入武汉同济医院治疗。为查明病因及诊治经过,我们进行了此次调查。 相似文献
20.
2007年2月14日,湖北省襄樊市谷城县赵湾乡某村从新疆自治区库尔勒市输入黑热病1例,4月13日患者治愈出院。现将病例情况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