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具有解毒作用的中药虎杖提取物配伍活血化瘀中药山楂提取物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斑块积分及其斑块稳定性相关血清学指标的干预作用,并观察其安全性,为具有解毒活血作用的中药提取物配伍应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按纳入病例标准,选择济南机床二厂社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解毒活血治疗组(简称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虎杖提取物和山楂提取物胶囊(每粒含虎杖提取物160 mg,山楂提取物150 mg),每次1粒,每日2次(给药剂量为虎杖提取物5.33 mg·kg-1·d-1,山楂提取物5.0 mg·kg-1·d-1);对照组给予洛伐他汀片口服,每次1片(20 mg/片),每日1次(给药剂量为0.33 mg·kg-1·d-1)。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治疗期间避免服用影响血脂代谢和抗AS的其他药物。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及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过程中,对照组1例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退出试验、1例因为未遵循治疗方案予以剔除,治疗组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最终纳入分析病例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结果显示连续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IMT、斑块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2组血清Hs-CRP,MMP-9水平和MMP-1/TIMP-1显著降低(P<0.05,P<0.01),TIMP-1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治疗后治疗组血清Hs-CRP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具有解毒活血作用的虎杖提取物和山楂提取物配伍具有较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炎和抑制细胞外基质降解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张敬 《中医杂志》2011,(Z1):131
颈动脉粥样硬化(AS)是导致脑梗死的常见原因。笔者于2008年1月~10月期间,对本院住院60例明确诊断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合并脑梗死(包括腔隙性梗死)的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动态监测了脉平  相似文献   

3.
虎杖苷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虎杖有效成分虎杖苷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斑块稳定性的干预作用。方法将6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虎杖苷胶囊口服,每次1粒,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洛伐他汀片口服,每次20mg,每日1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斑块Crouse积分及颈动脉斑块超声病理分型改变;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其抑制物(TIMP-1)水平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颈动脉IMT与斑块积分显著减小(P〈0.05,P〈0.01),血清MMP-1、MMP-1/TIMP-1水平显著降低,不稳定斑块的软斑数量有减少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上述指标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虎杖有效成分虎杖苷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并有助于稳定斑块,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虎杖苷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观察虎杖有效成分虎杖苷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斑块稳定性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6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虎杖苷胶囊口服,每次1粒,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洛伐他汀片口服,每次20mg,每日1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斑块Crouse积分及颈动脉斑块超声病理分型改变;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其抑制物(TIMP-1)水平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颈动脉IMT与斑块积分显著减小(P<0.05,P<0.01),血清MMP-1、MMP-1/TIMP-1水平显著降低,不稳定斑块的软斑数量有减少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上述指标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虎杖有效成分虎杖苷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并有助于稳定斑块,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高危斑块的血管内超声特征。方法选择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1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严重病变组(管腔狭窄率70%)40例以及临界病变组(管腔狭窄50%~70%)70例。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的冠脉斑块的性质、外弹力膜的面积、管腔面积、斑块面积(PA)、斑块负荷(PB)以及血管重构指数等。结果 IVUS发现临界病变组主要为脂质斑块,占65%,严重病变组脂质斑块占43%,严重病变组病灶处的血管EEMA、PA以及PB均明显大于临界病变组(P均0.05)。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具有典型的高危斑块特征,IVUS能够引导冠脉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7.
针灸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伟志  宋平  王占奎 《中国针灸》2005,25(5):312-314
目的:观察针灸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和药物组各30例,分别采用针灸和药物治疗.通过颈动脉彩超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斑块的性质,并计算斑块的厚度和面积.结果:针灸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率为53.9%,明显高于药物组的10.0%(P<0.01),其中以扁平斑、软斑效果较好,能够明显减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厚度和面积.结论:针灸可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进而有助于减轻和防止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相关疗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 Med、CBM、CNKI、Wan Fang Data及VIP,收集有关中医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4年8月,由两位研究者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信息及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软件Rev Man 5.2.9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个RCT,共计1006例患者,干预措施治疗组为中医药相关疗法,对照组均为常规西药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西药用药相比,中医药干预组能显著改善临床证候[OR=2.08,95%CI(1.50,9.55),P=0.004];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影响方面,中医药较单纯西药治疗有效,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06,95%CI(-0.10,-0.03),P=0.000 6];对降低硬化斑块体积/面积,中医药干预组也较对照组明显(P0.000 01)。结论:在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方面,中医药干预组的疗效优于常规西药用药组。因纳入研究质量较低,数量所限,故上述结论仍需开展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RCT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复方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两个人独立地系统检索中药复方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全部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语种为中文和英文。中文数据库包括:中国学术文献总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英文数据库有: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Pub Med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Springer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和Note Express电子数据库,检索年限自建库年至2017年5月。并由两个人独立地整理并提取资料,如遇分歧,请求第三方协助解决。同时运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本研究的数据处理。结果:最终共纳入12篇RCT文献,共计1052名中药复方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Meta分析显示:I2=0%,Z=4.88,OR=3.07[1.96,4.81],P0.000 01,试验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ourse积分的Meta分析显示:I2=0%,Z=14.56,OR=-0.96[-1.09,-0.83],P0.000 01,试验组在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ourse积分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Meta分析显示:I2=46%,Z=17.78,OR=-0.09[-0.10,-0.08],P0.000 01,试验组在改善IMT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的Meta分析显示:I2=98%,Z=12.57,OR=-0.20[-0.23,-0.17],P0.000 01,试验组在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血脂的Meta分析显示:I2=76%,Z=7.27,OR=-0.08[-0.13,-0.02],P0.000 01,试验组在调节血脂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所有纳入试验均未报告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药复方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在改善患者的斑块面积、斑块Course积分、血脂等方面具有明确的疗效,并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导致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即易损性。近来的研究表明,益气活血法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脂质代谢、抗氧化作用、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性反应、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等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干预AS易损斑块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降脂逐瘀汤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3个月后,检测两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最大面积(Smax),并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内膜中层厚度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变薄、斑块面积缩小,同型半胱氨酸显著降低,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脂逐瘀汤具有降脂、稳定及消退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红曲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证实有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红曲治疗组和洛伐他汀治疗组各20例,另外20例患者作为空白对照组。红曲组予红曲治疗,6g/次,2次/d,饭后予开水150ml泡20min,红曲完全溶解后服用,连服6个月;洛伐他汀组予洛伐他汀胶囊20mg口服,1次/d,也连服6个月;对照组不予相关药物干预。观察用药6个月后中医证侯疗效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和Crouse斑块积分的变化。结果:两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中医证侯明显改善,两治疗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空白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证侯无变化甚至加重,与两治疗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两治疗组治疗后IMT和Crouse斑块积分的均显著改善,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空白对照组治疗前后无变化甚至加重。结论:红曲与洛伐他汀均具有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临床症状及减轻和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且红曲副作用少,安全性大,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在常规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中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64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常规给予洛伐他汀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片口服,疗程12个月。使用64排螺旋CT观察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率、冠状动脉钙化(CAC)积分及斑块数目的变化,并检测患者血脂水平及血瘀证记分的改变。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病情均有明显的改善,治疗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率变化值相比对照组明显减小(P0.05),治疗组冠状动脉斑块数目及CAC积分均明显减少,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活血化瘀中药还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并可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从而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血瘀证计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血瘀证的改善情况无显著差异。结论:他汀药联合活血化瘀中药治疗稳定性冠心病可达到更好地抗动脉粥样硬化(AS)及稳定斑块的作用,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B超检查临床效果评价。方法:根据研究要求,所有2015年3月至2019年1月入院为研究样本的患者,遵循患者自主意愿,核对入排标准纳入80例患者,研究组40例患者均为临床诊断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照组为接受B超检查的健康人群,两组患者均接受B超检查。对比其观察指标:斑块大小、IMT、回声强度、颈外动脉、颈内动脉、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斑块数量。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斑块大小、IMT、回声强度,研究组的均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颈外动脉、颈内动脉、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斑块数量,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组间数据对比,表明本次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让其接受B超检查,能够有效的判断患者的斑块数量以及斑块大小,为患者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加之B超检查较为简便,患者接受程度高,该研究结果证实了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5.
李祥国 《中医杂志》2014,(19):1699-1701
介绍运用调肝通脉汤消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体会。认为冠心病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肝密切相关,肝伤则木病及火,心脉筋膜失养而受损,气滞血瘀阻于脉络,厚浊水谷精微积于脉络,而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基于此认识,提出疏肝补肝即调肝治法,拟方调肝通脉汤治疗。  相似文献   

16.
软脉冲剂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滋肾养肝、消痰祛瘀的软脉冲剂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2 0例 ,并设绞股蓝片对照组 ,观察治疗前后 AS斑块、SOD、Lpo、症状及苔脉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 AS斑块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好于对照组 ( P<0 .0 5) ;治疗组 SOD升高 ( P<0 .0 5)对照组 SOD无变化 ;两组 Lpo虽均下降 ,但治疗组比对照组明显 ( P<0 .0 5) ;治疗组中诸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其中头痛、目涩、耳鸣、胸闷痛、腰酸、便艰、苔腻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脑脉通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脑脉通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用脑脉通,对照组60例用舒降之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0%,对照组总有效率4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斑块体积明显减少、CCAD增加、IMT变薄、SV增加、DV增加、RI减少、PI增加,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脉通治疗颈动脉粥样斑块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8.
软脉冲剂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文垲 《江苏中医》2000,21(1):10-11
采用滋肾养肝、消痰祛瘀的软脉冲剂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0例,并设绞股蓝片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AS斑块、SOD、Lpo、症状及苔脉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AS斑块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SOD升高(P〈0.05)对照组SOD无变化;两组Lpo虽均下降,但治疗组比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组中诸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头痛、目涩、耳鸣、胸闷痛、腰酸、便艰、苔腻的疗效优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仪检查发现有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辛伐他汀20mg治疗,每晚顿服。结果:治疗组治疗6、12个月IMT、斑块面积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脂变化比较:治疗后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清甘油三酯(TG)分别为4.52±0.65mmol/L、2.34±0.42mmol/L、1.48±0.46mmol/L,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5.12±0.52mmol/L、3.14±0.90mmol/L、2.33±1.16mmol/L,相抵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辛伐他汀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较好药物,可有效降低血脂水平,降低斑块面积,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20.
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形成在颈部的表现,由于颈动脉位置表浅,易于探及检查,已被证实可作为反映全身AS情况的"窗口".大量研究表明,CAS斑块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病因,早期诊断及积极防治CAS斑块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