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后,病例临床症状消失、末例病例发病日期经过最长潜伏期(72 h)且无续发病例的情况下,病例家庭环境及外环境水标本中病毒存在情况.方法 在末例病例发病日期经过最长潜伏期(72h)后,采集病例肛拭标本、家庭环境标本、外环境水标本,采用RT-PCR方法 检测病毒,阳性标本测序分析.结果 9份病例肛拭标本中3份呈阳性;46份家庭环境拭子中2份呈阳性,分别是来自两户已无现症病例的家庭厕所马桶表面;5份外环境水标本中1份呈阳性,即村民粪便直接排入的河涌.病例肛拭、家庭环境拭子及河涌水三者检出的病毒株核苷酸序列一致,提示病毒同源.结论 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后期,病例肛拭、病例家庭环境及外环境水标本中仍能检出病毒,因此有必要加强病例的粪便管理及疫情后期的环境消毒,以防粪便污染引起二代病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福州市某综合医院疑似食源性腹泻病人粪便样本进行诺如病毒检测,了解其感染情况与流行特征。方法采集腹泻病人粪便样本,磷酸盐缓冲液处理后用试剂盒提取病毒核酸,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结果某医院2015年9月至2018年12月,共采集412份样本,诺如病毒检出率为16.8%(69/412),2015年为27.9%(17/61)、2016年为15.7%(14/89)、2017年为16.0%(23/144)、2018年为12.7%(15/118);各组诺如病毒检出率:GⅠ组为4.1%(17/412))、GⅡ组为13.6%(56/412)、GⅠ与GⅡ组同时阳性率1.0%(4/412);各年龄组人群皆可感染诺如病毒,21~30岁组人群感染率较高(10.0%)。结论应加强对诺如病毒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以提高诺如病毒感染性急性胃肠炎的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3.
4.
《应用预防医学》2018,(6)
目的了解广西流感样病例呼吸道病毒的病原谱及其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家哨点医院2014年全年的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样本,应用多重媒介探针熔解曲线法检测16种呼吸道病毒,并进行流行特征分析。结果 2014年采集流感样病例样本2 301份,检出呼吸道病毒阳性1 161份,阳性检出率为50.46%,其中一种病毒阳性1 040份,多种病毒阳性121份。流感病毒A型、人鼻病毒、人肠道病毒和人腺病毒的检出率最高,分别为10.64%、7.74%、6.35%和5.69%。男性的感染率(51.87%)高于女性(48.50%),5岁以下年龄组感染率最高,60岁以上年龄组的感染率最低。各种病原体的流行季节各不相同,流感病毒A型(FluA)的流行高峰为1~7月,季节性流感病毒B型(FluB)为1月,人肠道病毒(HEV)为4~8月;人偏肺病毒(HMPV)为3~4月;腺病毒(ADV)全年均有流行。结论流感病毒、人鼻病毒、人肠道病毒和人腺病毒是广西地区的主要呼吸道病原体,5岁以下儿童是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1997年报告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241例,采集粪便标本238例,其中208例采集了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经接种RD和Hep-2两种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在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病毒13例,脊灰病毒和其它肠道病毒混合2例,非脊灰的其它肠道病毒61例,共76例,病毒分离阳性率为31.9%;在208例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中,完成病毒分离工作180例,分离到脊灰病毒2例,非脊灰的其它肠道病毒74例,共76例,病毒分离阳性率为42.2%。分离出的脊灰病毒经国家脊灰实验室作型内鉴别,均确定为脊灰疫苗相关株 相似文献
6.
诺如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了解诺如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订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设立病例定义,对暴发疫情发生地进行病例搜索,同时进行诺如病毒RNA检测,确定病原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暴发疫情共搜索到83例病例,临床症状/体征为胃胀、呕吐、腹痛、腹泻;发病人群为10岁以下及60岁以上人群,9~11岁组为高发人群;疫情发生在旅游景点并波及附近及养老院,病原为诺如病毒。结论诺如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秋季,多发生在人群聚集地区,食物污染及生活接触传播所致。及时采取综合性控制措施可避免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7.
《浙江预防医学》2015,(12)
目的调查一起小学群体性胃肠炎暴发疫情,查明病原及传播途径,为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疫情作描述性分析,并对患者及外环境标本进行可疑病原检测。结果该校累计发病104例(临床诊断90例,实验室确诊14例),其中学生102例,罹患率为5.74%。6年级学生罹患率29.00%明显高于1~5年级学生罹患率1.59%(P0.01)。首例病例为食堂配餐的厨工陈某,在本次暴发的早期病例中,食用由其配餐的6年级学生的罹患率明显高于其他年级学生(RR=44.88,P0.01)。病例以呕吐发生的比例最高达89.42%,符合诺如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采集81份样品进行病原检测,其中4份呕吐物及10份肛拭子样本采用RT-PCR法检出诺如病毒核酸阳性。结论本次疫情由受诺如病毒感染厨工污染的食物及餐具引起,继而通过接触、气溶胶传播途径进一步扩散暴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北京市宣武区春季就诊的急性散发腹泻病例中病原感染分布现状,为制定相关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北京市宣武医院就诊的腹泻病例作为监测对象,留取便标本进行霍乱弧菌、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弧菌、致泻大肠杆菌和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检测及分析。结果:共调查并检测腹泻病例104例,总阳性率38.5%,细菌培养阳性率21.2%,病毒检测阳性率为20.2%,有3例患者便检结果细菌、病毒皆为阳性。结论:急性散发腹泻病原类型复杂多样,应进行必要的病原学监测及研究,以进一步明确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宁波市北仑区婴幼儿急性腹泻中病毒感染的构成及其临床特征,为临床小儿急性腹泻提供病原依据。方法 采用 ELISA 法、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 -PCR)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对2010年11月-2011年10月北仑区人民医院儿科门诊的急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相关病毒检测。结果 送检300份标本中检出阳性123株,检出率为41.00%。其中诺如病毒检出率最高为25.00%(75/300),包括1型30株和2型45株;其次为轮状病毒 A 型,共检出31株,检出率为10.33%。小儿急性腹泻相关病毒阳性检出率在一年中以冬季检出率最高;同时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P <0.05)。结论 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已成为本地区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10.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5,(5)
目的了解大连地区2013年腹泻患者中诺如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大连地区腹泻监测点大连市儿童医院及大连市中心医院腹泻粪便标本300份,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并分析基因型。结果 300份粪便标本中,诺如病毒阳性27份,均为GⅡ型,检出率9.0%;检出率:男性9.9%,女性8.0%;儿童21.2%,成人2.5%;发病以冬季为主(63.0%,其中儿童病例占94.1%)。结论诺如病毒是大连地区病毒性腹泻病原体之一,以GⅡ型为主,冬季高发,冬季儿童腹泻应考虑诺如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杭州某小学一起由于诺如病毒感染而引起的胃肠炎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诺如病毒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病例个案基本信息、临床特征、流行病学特征等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流行的时间、空间、人群分布特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对采集的呕吐物、肛拭子、食品留样等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共搜索到病例17例,学生16例,教师1例,总罹患率为38.64%(17/44),所有病例来自同1个班级。采集病例样本、食品样本和相关环境样本共33份,其中8份样本诺如病毒GⅡ阳性,阳性率为24.24%。结论 本次疫情是一起由GⅡ型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人传人聚集性暴发疫情,首发病例没有及时隔离及呕吐物处置不当是疫情发生的原因。建议及时开展病例隔离、环境消毒、健康宣传等综合防控措施,以阻遏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6,(10)
目的调查一起中学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查明病原及可能传播途径,为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搜索病例并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法,了解病例发病情况和可疑传播途径,采集并检测桶装水、食物和肛拭子等有关标本。结果该校发现病例28例,均为学生,病例分散在14个班级,发病学生数最多的班级为910班,有5名学生发病,班级罹患率为10.00%。临床症状以呕吐为主,占85.71%。分别采集10份发病学生和38份食堂工作人员(无临床症状)大便(肛拭子),分别检出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7例和12例。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诺如病毒引起的胃肠炎暴发疫情;可能的感染来源是诺如病毒隐性感染的食堂工作人员通过直接或间接传播。 相似文献
14.
湖州市4起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属病毒引起的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是引起非细菌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因[1]。笔者对2008-2010年湖州市发生在学校的4起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暴发疫情进行科学分析,了解、掌握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的特征和发病原因,以指导今后学校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b-DNA技术在诺如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医院2009年6-10月肠道门诊就诊腹泻患者204例,分别采用RT-PCR和b-DNA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检出率.结果 在所检测的204例腹泻患者标本中,RT-PCR法检出26例,阳性率为12.7%,b-DNA法检出33例,阳性率为16.2%,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由于b-DNA技术无需抽提纯化RNA、反转录和PCR扩增,操作步骤简单,所需实验设备条件少,具有广阔地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诺如病毒胃肠炎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有10亿人次患腹泻病,其中5亿人次发生在第三世界,每年导致约150万儿童死亡,腹泻病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儿童死亡和失能调整寿命年损失的首位或第2位原因[1]。诺如病毒(Norovirus,NoVs)是人类急性非菌性胃肠炎的最主要病原,由于NoVs存在多种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方肇寅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28(3):222-223
自2006年9月以来,日本全国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疫情迅速蔓延,为25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为加强我国相应的防控工作,有必要提高对诺如病毒的认识。首先,诺如病毒(Norovirus)不是新病毒,只是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改进,逐步认清它是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暴发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优化贝类中GⅡ型诺如病毒(No V GⅡ)的检测方法。方法用No V GⅡ人工染毒贝类样本,分别比较曲通X-100缓冲液(KNT)、Tris/甘氨酸/牛肉膏(TGBE)缓冲液、甘氨酸缓冲液、脱脂牛奶、磷酸盐缓冲液(PBS)、PBS-吐温80缓冲液和大豆蛋白缓冲液的洗脱效果以及PEG沉淀法、超滤法和膜吸附法3种浓缩方法的回收效果,并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进行检测,最后运用优化后的方法对诺如病毒污染的贝类各组织的病毒含量进行检测,以确定最佳检测部位。结果实时荧光RT-PCR结果表明,人工染毒后的贝类样品采用KNT缓冲液洗脱,再用PEG沉淀法浓缩,回收率最好,达18.95%;诺如病毒在贝类中的分布主要集中于进出水口、鳃和消化腺。结论贝类海产品中诺如病毒的检测建议取贝类的进出水口、鳃和消化腺,用KNT缓冲液洗脱、PEG沉淀法浓缩,实时荧光RT-PCR进行检测,以提高检测率。 相似文献
20.
《江苏预防医学》2017,(6)
目的分析一起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成因,为救治患者、控制疫情及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可能的传染源与传播途径。采集饮用水、食堂留存的食物样品、病例和对照的肛拭子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疫情局限于1个班级,49名学生中有15名发病,罹患率为30.61%(15/49)。首发病例发病后自行服药继续上课,其后的44~59h内14名学生陆续发病,主要集中在47~50h。采集的标本均未分离到肠道致病菌,12份患者肛拭子经荧光定量PCR检测,8份诺如病毒核酸阳性,轮状病毒等致泻性病毒核酸阴性;5份健康学生肛拭子(对照)致泻性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结论该起感染性腹泻聚集性疫情由诺如病毒引起,密切接触与气溶胶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