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临床上揿针的应用频率日益增加。已发表临床研究文献表明揿针无论单独使用或配合其他治疗方式在治疗急慢性疾病方面都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副作用小。通过对近5年揿针疗法相关文献的查阅,从临床应用角度对单独使用揿针、配合中医特色疗法、西医疗法、现代技术、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并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部分文献中揿针规格、留针时间、每日按压次数、按压时间、埋针次数进行聚类分析,以期规范揿针临床使用规范。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揿针疗法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现状,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建库至2021年9月30日收录的揿针疗法治疗儿科疾病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NoteExpress3.0对文献进行管理、筛选,采用Excel2019对揿针疗法的适宜病种、治疗方案、针具、腧穴等进行归纳整理。结果 共纳入文献123篇,涉及29种儿科疾病,其中以揿针疗法治疗遗尿(35篇)、抽动症(17篇)、鼻炎(11篇)、视力不良(9篇)、脑瘫(8篇)和面瘫(7篇)最常见;采用揿针联合其他疗法治疗的文献有88篇(71.54%),以联合药物治疗为主(50篇,40.65%);针具多选择清铃牌揿针(34篇,27.64%);揿针直径多为0.2 mm,头面部常使用的针长为0.6 mm,四肢和躯干部位针长则为0.9 mm;揿针留置时间多为≥1 d且≤3 d(77篇,62.60%);按压次数以3次/d居多(16篇);每次按压时间多为≥1 min且≤3 mi...  相似文献   

3.
揿针疗法治疗面肌痉挛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临床资料本组观察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26~65岁,平均年龄428岁;病程10天~15年。其中轻度10例,仅见患侧眼角或口角处抽动;重度20例,整个患侧表情肌肉抽搐,影响患者说话、吃饭等日常生活。2操作方法患侧面部严格消毒后,先用梅花...  相似文献   

4.
过敏性鼻炎是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由免疫球蛋白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鼻塞、鼻痒、流清涕、鼻黏膜水肿等。过敏性鼻炎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严重影响工作及生活质量,西医可快速改善症状,但疗效短、不良反应大,也对患者造成一大经济负担,传统中医在治疗及预防该病方面有重要意义,其中揿针是一种简便安全无痛的绿色疗法,其简便、安全、无痛,揿针治疗过敏性鼻炎通过调和阴阳,影响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免疫机制恢复平衡而降低免疫球蛋白E水平、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鼻部症状评分,改善鼻腔生理功能,还可提高中药、针刺、西药等疗法的有效率。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为进一步探讨其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性,笔者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总结了揿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特点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揿针为揿钉型皮内针的简称,是针尾呈环形并垂直于针身的皮内针,又称图钉型皮内针[1].使用时将揿针刺入皮下,固定后留置一定时间,利用其持续刺激作用以治疗疾病.揿针疗法是毫针留针法的发展,可以延长针刺作用,提高临床疗效,至今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笔者拟将近20年来有关揿针疗法治疗痛证的临床研究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世界针灸杂志》2015,25(1):51-54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needle-embedding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MethodFifty patients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 treated with needle-embedding therapy from January 2013 to June 2014 at Department of pain of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Yibin City were selected. At each time of needle-embedding therapy, 4–8 points were selected. Patients were treated once a day, 5 times for a course of treatment and received a total of 1–3 courses of treatment. Meanwhile, the curative effect was analyzed in accordance with Criteria of Diagnosis and Therapeutic Effect of Diseases and Syndrom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ult Among the 50 patients, the markedly effective rate was 84.0% (42/50), the effective rate was 16.0% (8/50)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100.0%.ConclusionsNeedle-embedding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 offers a good curative effect.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揿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落枕的治疗价值及其意义。方法:将落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揿针埋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毫针配合TDP照射治疗,治疗1次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33例,治愈24例,好转9例,未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33例分别为15、11、7例,总有效率78.79%。两组治疗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揿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落枕疗效优于单纯性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8.
正揿针为揿针型皮内针的总称,是针尾呈环形并垂直于针身的皮内针,一般长0.2~0.3cm,又叫图针型皮内针~[1],属浮针范畴。《灵枢·终始》载:"久病者……深内而久留之",张景岳释曰:"久远之疾,其气必深,针不深则隐伏,病不能及,留不久则固结之邪不能散也"。对慢性疾病病情迁延缠绵者,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揿针疗法对宮颈癌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宮颈癌术后尿潴留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仅接受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基础护理上配合揿针疗法;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和残余尿量,比较两组住院时长、尿管留置时长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0%,优于对照组的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主要症状枳分及残余尿量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住院时长和尿管留置时长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均P<0.05)。结论:揿针疗法对改善宫颈癌木后尿潴留症状的效果明显,且持续性明显优于单纯基础护理。  相似文献   

10.
冯惠娟  林萍 《光明中医》2022,(15):2747-2752
目的 探讨求助者中心疗法联合揿针治疗对肾功能衰竭(RF)行维持血液透析(MHD)患者协同增效及心理危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5月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RF行MHD患者37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河南省中医研究院RF行MHD患者37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求助者中心疗法联合揿针治疗。对比2组透析充分性、护理前、护理6个月后心理危机(Mishei评分、SOC-13评分)、生活满意度(LSR评分)、自我效能感(CD-SES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 2组kt/v、PCR、TACerea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6个月后2组Mishei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SOC-13评分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 LSR、LSIA、LSIB、疾病信息获取、运动、与医生交流、社会支持、疾病管理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1.89%(34/37)高于对照组70.27%(26/37)(P <0.05)。结论 利用求助者中心疗...  相似文献   

11.
面肌痉挛是以阵发性不规则的面部肌肉抽搐为特点,病初多为眼轮匝肌间歇性抽搐,继而扩散至一侧整个面肌.轻者偶见面部肌肉抽动,持续时间短;重者面部肌肉抽搐频繁,持续时间长,发作时口角歪向患侧,可因疲倦、精神紧张等因素加重.2008 - 05-2011 - 05,我们应用揿针疗法治疗面肌痉挛80例,并与常规针刺疗法治疗8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结合揿针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眼针疗法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揿针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疗效、Fugl-Meyei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ADL评分评价疗效。结果通过治疗,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79.07%),Fugl-Meyei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AD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眼针疗法结合揿针治疗中风偏瘫疗效显著,可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且具有疗程短、取穴精、安全性高、预后佳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本组8例住院危重病人,发生呃逆最长5天,最短18小时,均经临床治疗无效而改用耳针治疗。取主穴神门、膈(双)、交感、胃、皮质下;配穴肝、肾、心、大肠。主穴 每次选4穴,配穴选1~2穴。在穴区内用探棒寻找反应点或直接在耳穴施治,用揿针埋针3~5天,埋针期间嘱家属或患者每日自行按摩  相似文献   

14.
林新晓主任是望京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伤科疾病的临床研究30余年,擅长运用针刀疗法治疗骨关节疾病。在临床运用中,林主任运用针刀疗法具有四个特点:严格选取适应症,注意减轻创伤,针对不同病症选取适合的刀具,并注意结合功能锻炼。林主任使用针刀疗法的特点在于"重疗效,轻损伤,勤锻炼",在临床中收到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通过总结揿针治疗颈椎病、失眠、关节炎、鼻炎等疾病的情况,认为揿针治病疗效评价大部分停留在疼痛、感觉、生活影响等主观层面上,且标准不一,其治疗机理未能得到统一且充分的揭示和验证,希望今后随着揿针疗法临床研究的逐渐深入,除了其简便、价廉、安全、有效的特色外,进一步寻求其他层面的机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揿针留针疗法联合康复干预措施对中早期膝骨关节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排除脱落病例,最后观察组34例、对照组32例纳入统计。观察组给予揿针埋针联合常规康复干预,埋针穴位为犊鼻、内膝眼、血海、梁丘、阳陵泉、阿是穴,施埋24 h;对照组单纯给予常规康复干预。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初次治疗结束时、治疗1个月后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判患膝的疼痛程度;同时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定患膝的关节功能,采用主动屈膝关节活动范围(ROM)评定患膝的关节活动度,并评定两组疗效。结果:初次治疗结束时,观察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改善明显(均P0.05),而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VAS评分、WOMAC评分、ROM测定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33/34),优于对照组的81.3%(26/32,P0.05)。随访时,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1个月时稍有上升,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揿针留针疗法联合康复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膝疼痛以及改善关节功能,揿针留针疗法对中早期膝骨关节炎的康复有趋利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揿针疗法的分娩镇痛效果。方法选择住院平产分娩的初产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自愿原则将其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54例。两组进入临产后均采用自由体位,当疼痛11点数字评分法(NRS-11)评分≥4分时,首先评分1次,每隔30 min重复评分;治疗组在合谷、内关、次髎、三阴交穴实施揿针疗法,每30 min进行1次穴位刺激;比较两组疼痛程度、各产程时间、分娩结局。结果治疗组疼痛减轻有效率为93.9%,各产程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均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第一、三产程所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第二产程所用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助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疗法操作简单、方便活动、无不良反应,减轻疼痛效果明显、持久,适用于产程中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18.
吴菊  张君烨  丁施思 《光明中医》2023,(6):1109-1112
目的 观察揿针疗法在分娩镇痛中的疗效。方法 将自然分娩的初产妇20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当VAS评分≥4分时,对照组进行常规分娩期护理,助产士给予呼吸指导;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揿针疗法,将揿针埋于产妇合谷、三阴交、足三里及次髎穴,之后每30 min用指腹按压针柄进行穴位刺激,也可根据产妇疼痛程度增加按压频率,以增强疗效。比较2组疼痛程度、产程时间、缩宫素使用量以及分娩结局。结果 试验组干预后各产程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镇痛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第1产程、第2产程时间、缩宫素使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第3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揿针疗法安全经济、操作简单、不影响自由体位,镇痛效果良好、适用于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19.
<正>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所引起的以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中医把脑卒中归类为中风。近年来的循证医学研究表明,脑卒中是全球第二大致死性疾病,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均较为显著,对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和《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性调查报告》指出,近几年,  相似文献   

20.
揿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6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斌 《新中医》2000,32(3):22-22
笔者近 3年来 ,采用揿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 6 4例 ,取得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 4例 ,男 1 8例 ,女 46例 ;年龄 2 0~ 6 0岁 ,以 30~ 45岁女工多见 ;部位在右臂5 0例 ,左臂 1 0例 ,双臂 4例 ;病程 7天~ 8个月。2 治疗方法患肢自然弯曲 ,尺侧在下 ,桡侧在上 ,先在肱骨外上髁处找出最痛点 ,常规消毒 ,在阿是穴处埋 2枚揿针 ,并用胶布固定 ,隔 2~ 7天后去除揿针 ,再寻找新的痛点 ,重新埋 2针 ,掀针置留时间 :夏天 2天 ,冬天 3~ 7天 ,并嘱患者每隔 3~ 4小时按压埋针部位 1~ 2分钟 ,并进行伸腕、旋前等活动 ,以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