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温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结合康复组(简称针康组)和康复组,针康组65例采用温针灸配合理疗、康复等治疗方法,康复组63例除不使用温针灸外,其它治疗同针康组,1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针康组治愈43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7.7%;康复组治愈19例,有效23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肢运动功能及肩关节活动度测定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温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优于单纯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2.
胡科  张保朝  樊书领  白方会  刘冠雄 《新中医》2021,53(19):204-207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 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 例。对照组使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使用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推拿治疗,比较2 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 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 评分均降低(P<0.05),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 评分、改良Barthel 指数(MBI) 量表评分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VAS 评分、DASH 评分较低(P<0.05),FMA 评分、MBI 评分较高(P<0.05)。结论: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上肢疼痛情况,恢复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温针穴位注射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温针、穴位注射及康复训练相结合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配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方案,每组35例。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水肿分级评分、Fugl—Meyer评分(FMA)对疼痛、水肿、上肢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水肿分级评分、简式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治疗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温针穴位注射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9例,对照组应用现代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温针灸治疗。治疗10天为1疗程,3疗程后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9.47%,对照组73.68%,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Fugl-Meyer关节活动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Fugl-Meyer关节活动与疼痛的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Fugl-Meyer关节活动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2组均可有效缓解肩手综合征所致的疼痛、水肿,增加肩关节活动,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有良好疗效,可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临床值得运用。  相似文献   

5.
正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是以肩部疼痛性运动障碍及同侧手、腕疼痛和肢体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早期预防和治疗SHS具有重要意义。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具有温阳益气通络、活血化瘀止痛之功,尤其适用于气虚血瘀证。笔者在西医基础治疗和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温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SHS患者30例,并与常规针刺疗法相比较,现总  相似文献   

6.
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多见于中风病后2~16周,是指在患侧上肢的肩胛带和手的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后期皮肤和肌肉萎缩等表现的临床综合症.临床发病率达22%[1].是影响中风病人上肢康复的重要病因之一.2002年以来,采用电针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该病60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针灸结合个性化运动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7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34例,给予针灸治疗,试验组36例,给予针灸结合个性化运动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上肢运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60例,均为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之针灸联合治疗。采用Fugl-Meyer评分法(FMA)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25,P0.05)。结论: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李水琴  李小玲 《中医药研究》2010,(11):1320-1322
目的观察中频电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98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临床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48例)在常规临床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中频电治疗,治疗时间为一个月。两组在治疗前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改良的Fulg-Meyer(FMA)法、Barthel(BI)指数分别评定患侧上肢疼痛、手指水肿程度、关节活动范围、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偏瘫侧肩痛、水肿、关节活动度、FMA-Meyer评分及Barthe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97.92%,对照组78.00%,P〈0.05)。结论中频电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温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昌民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5):699-699,736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肩手综合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康复训练的同时给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进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手功能视觉模拟评分(VAS),Fugl-Meyer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两个月后治疗组的手功能VAS评分、FMA评分及MBI评分优于对照组,结论温针灸结合康复疗法能有效缓解肩痛、手肿等症状,增加肩关节活动度,提高上肢运动功能,是治疗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黄奏琴  裴建  王伟明  宋毅 《天津中医药》2015,32(11):700-704
针灸、康复训练等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各有优势,且针灸与康复疗法之间有很好的互补性,研究表明针灸与康复训练有机结合的综合疗法优于其单一治疗方法,已逐渐成为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方向和临床研究热点之一,因此,将针灸、康复训练等中西医疗法的优势有机综合应用是神经康复学的探索方向,也是现代多专业一体化治疗理念的有益探索,符合当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综合治疗模式的政策精神。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梅花针叩刺联合艾灸治疗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PSN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PSN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梅花针循经叩刺联合艾灸任脉+间歇导尿治疗,具体操作方法为患者先俯卧位,取软柄梅花针叩刺足太阳膀胱经之肾俞、气海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会阳、八髎等穴位,左右膀胱经交替叩刺。梅花针治疗完毕后,患者转为平卧位,暴露剑突至耻骨联合之间的皮肤,艾灸任脉的神阙、关元、气海、中极等穴位,每处灸3~5min,每天1次,每周5次。对照组采用盆底肌肉锻炼+间歇导尿治疗,每天3次,每周7次。两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残余尿量、排尿次数、漏尿次数、排尿量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症状均有好转、症状积分减少,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残余尿量、排尿次数、漏尿次数均减少,排尿量均增加,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梅花针叩刺联合艾灸治疗PSNB疗效较好,安全性高,可操作性强,便于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13.
对于脑卒中后共济失调的治疗,现代医学除了针对脑血管病的基础疗法以外,针刺和康复训练疗法也是临床常用治疗方法。近年来临床采用体针、头针、电针等针刺手段以及Frenkel康复训练法、核心肌群训练法等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共济失调疗效显著,不难看出在针刺与康复训练以及二者结合疗法的领域上着实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得到了相应的肯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温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保定市第一中医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96例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各32例。观察组予温针灸疗法,对照1组予针刺疗法,对照2组予艾灸疗法,三组均治疗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对比三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31/32),对照1组总有效率为87.5%(28/32),对照2组总有效率为71.9%(2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1组、对照2组分低(P<0.05)。结论:在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施予温针灸,可有效改善患者便秘症状,调节胃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50例,采用"针灸+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方案治疗;对照组50例,仅口服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比较两组的抑郁症状改善情况、神经功能的康复情况及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的HAMD、NIHSS、BI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HAMD、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可以活血通络、醒脑安神,临床辅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有助于缓解症状、改善神经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沈巍  孙曌  庄礼兴 《辽宁中医杂志》2010,(11):2228-2230
目的:探讨靳三针结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后痉挛瘫患者偏瘫肢体肌力、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77例分为康复组33例,靳三针加康复组34例,在药物对症治疗基础上,分别应用康复治疗、靳三针针刺加康复治疗,治疗前后评定患者肌力、肌张力,以及用Fugl-Meyer评分评定两组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上、下肢肌力较前均有明显改善,靳三针加康复组对上肢肌力的改善优于康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肌张力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治疗后Fugl-Meyer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靳三针加康复组及康复组均能改善痉挛瘫患者肌力﹑肢体肌张力和运动功能评分,靳三针能提高康复对上肢肌力﹑肢体肌张力和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比较浮刺、西药口服及中药局部熏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肩部疼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第Ⅰ期)患者随机分为浮刺组、西药组、中药局部熏蒸组,每组30例.浮刺组寻找患者患肩明显压痛点2个,在每一个压痛点的下方80~100 mm处作为浮刺进针部位;西药组口服莫比可7.5 mg;中药局部熏蒸组采用活血舒筋中药局部熏蒸.3组患者均接受康复训练,浮刺治疗、西药口服、中药局部熏蒸、康复训练分别每日1次,共治疗观察1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高岸肩关节功能评定量表疼痛评定部分对3组患者肩部疼痛治疗前后动态改变情况进行测评;应用改良Barthel指数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动态改变进行评价.结果:浮刺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肩部疼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优于西药口服及中药局部熏蒸治疗(均P<0.01);中药局部熏蒸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肩部疼痛改善优于西药口服(均P<0.01);中药局部熏蒸与西药口服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无统计学差异(P>0.05),二者疗效相当.结论:浮刺治疗可以及时、有效缓解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肩部疼痛,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肩部疼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优于西药口服及中药局部熏蒸治疗.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acupuncture plus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for post-stroke spastic hemiplegia. Methods: Eighty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spastic hemiplegia in conformity with the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 treat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40 cases in each group. Both two groups were given treatments of routine Western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Thos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by puncturing antagonistic muscles, and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acupuncture treatment, to observe the changes in the scores of 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 Fugl-Meyer assessment (FMA) and Barthel index (BI) after treatments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MAS, FMA and BI in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same group before the treatment (all P〈0.02). After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s in the scores of MAS, FMA and BI were al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 or P〈0.05). Conclusion: Acupuncture of antagonistic muscles plus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s better than routine acupuncture plus rehabilit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spastic hemiplegia.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热敏灸与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和温针灸组,每组30例。两组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9次,观察综合疗效及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评分(JO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情况。结果温针灸组、热敏灸组总有效率均为100%;组间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JOA积分均明显增加(P0.05),VAS积分明显减少(P0.05),其中热敏灸组JOA积分增加幅度大于温针灸组(P0.05)。两组治疗后,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内旋、后伸均明显改善(P0.05),其中热敏灸组前屈改善程度大于温针灸组(P0.05)。结论热敏灸、温针灸用于治疗肩周炎均疗效良好,其中热敏灸在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和前屈活动度方面优于温针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